书城旅游地图西游漫记
28680500000020

第20章 梦里明月是他乡(2)

雾雨蒙蒙中的金门桥确实很美。我们到达金门桥边时,正逢起雾。一缕缕轻烟般的雾,从海上慢慢升腾而起,给人以一种神秘的特殊的美感。从桥头望去,雾里金门红红的两座桥塔,若隐若现,大桥仿佛浮在云海之中,水碧天清,真让人感到飘飘欲仙。我们驱车到金门桥头,来到一个小广场上,看见那里耸立着一尊雕像,这是大桥设计者约瑟夫·斯特劳斯的塑像。安娜介绍说:“这座大桥,建于20世纪30年代,1933年动工,1937年峻工,用了四年时间,10万多吨钢,当时只花了3550万美元。人们尊敬这位著名的设计师,塑像纪念。直到现在,当参观者在观看大桥的壮丽景色时,都对他投以尊敬的目光。”我想,约瑟夫·斯特劳斯是伟大的,也是幸运的。他的功勋将永远被承认,为人们所景仰。中国的桥梁专家们有此幸运吗?我们中国建了那么多桥,为什么不见一位设计师的头像竖立在桥头呢?甚至连竣工剪彩时,只有到场的各级官员的名字和形象见报,设计师却很难甚至根本不可能在新闻媒体中露面。中国何时能改变“官本位”的恶习,真正尊重人才呢?

旧金山的自然风光美,除了金门大桥,最引人注目的也许就是“39号渔人码头”了。

在领略了雾中看金门大桥的快意之后,安娜对我们说:“下一个目标,应该是去看渔人码头了。”我们欣然同意。不过她又说:到“渔人码头”之前,必先去“海浪滩”。旧金山是个山水相连的城市。还是海景最美。而海浪滩是旧金山观看海景的最好的去处。我们一到海浪滩,就发现这里海湾平静,海水湛蓝。为什么取名“海浪滩”?是因为这里是由海浪形成的“滩”,而不是人们常见的沙滩。我想象有沙滩必有好的游泳场,但这里没有游泳场。据说旧金山的海水是不能游泳的。因为太平洋和北冰洋寒流,总是在这里“交汇”。所以,无论是夏天或者是冬天,这里的海水都是冰凉的,不适宜于游泳。这里看不到像迈阿密、夏威夷或澳洲黄金海岸那样浪漫的海滩风光。但是这种特殊的环境,却适合于某种海洋动物,如海狮之类的生长。因此,便有了“渔人码头”海狮集群这样的特殊景观。

我们来到“渔人码头”,看到那里已经游人如织。“渔人码头”又叫“39号码头”,原来就是一个码头,而现在却有了一个令游人尽兴观赏的“海狮养殖场”。

海狮是一种海上动物,身子像海豚,头像狮子,属两栖动物,既能在水里游,又能在岸上爬。39号码头圈养着庞大的“海狮群”。这里的海狮训练有素,它们能向游人作各种动作表演,似与我们在海洋动物园里看到的海豹表演差不多。这种动物有相当的识别能力,应该是属于有一定智商的海上动物。

我们在“39号渔人码头”附近,看到有人垂钓。我让翻译陪我走过去同垂钓者聊一聊。这才知道,这里垂钓有严格的垂钓法规。桑娅向我们讲起在美国垂钓的故事。她说:“美国有许多自由,但钓鱼却不那么自由。美国的渔猎条例很严格。比如捕鲍鱼就有严格的规定。每个人只能捕几只,每只必须有多大,都有严格的规定。在蒙特利县的北人角以北,每人每次(一天只能一次)只能捕取4只合符规格的鲍鱼,北人角以南,每人每次只能捕2只。捕多了或捕了太小的,都要罚款,甚至坐牢。”桑娅说她在莎朗玛县就亲眼看到法庭判过一个因捕了7只鲍鱼而被判坐牢3天,罚款1640美元的案例。在我们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事。钓鱼捕猎犯什么法?我们中国多少人乱捕乱猎,什么鱼都捕,什么野生动物都猎,有多少人被罚过款、坐过牢呢?两种制度、两种文化何其不同!

旧金山只有100多年历史,古迹不多,但名胜不少。这里有18所高等学校,有世界著名的柯伦剧院,有伟大作家杰克·伦敦的故居,有美洲银行总部,等等。但作为一个繁华城市,它的商场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三位女翻译,好心地领我们去参观商场。不过她们不是像一般导游那样领我们去购物,而是作为我们了解美国的一项目,看一看美国的商业景观。

旧金山作为美国西部的金融中心,也是西部的一个购物天堂。我们下榻于最繁华的地段联合广场大街上的一家旅馆,一出门便是商业街。这里有许多购物中心或高档商店,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

梅西百货商店是旧金山很大的购物商店。这是世界著名的梅西公司的150多家连锁店之一,它由男士店、女士店和家具店组成,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物品极其丰富,可以说应有尽有,但是也有“供过于求”的现象,降价促销的活动很频繁。

在距梅西百货店不远处,有一个著名的购物中心,共有9层,这里汇集了各种名牌、名品,可以满足人们综合购物的要求。有一次我在这里看到有一种“西部牛仔帽”,也就是美国西部电影上常看到的那种宽边的“牛仔帽”,很有特色。我本想买一顶留着纪念。但价格不菲,最便宜的也要50美元一顶。我本想另择价格便宜一点的商店购买,不料“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在其他商店再没有见到过了。甚至在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就是西部牛仔的发祥地)机场商店也买不着,这是购物不能如愿的一大遗憾。旧金山也有价格特别便宜的商店,如伍尔沃恩杂货店就是一家著名的廉价商店。这里的物品价格极为便宜,有时觉得它是半卖半送似的。当然其质量可能要比高档商店差一些。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这里也有许多价格十分昂贵的商店,例如我们下榻宾馆对面的那家叫赛克恩·第五大道服装店,就是专卖世界高雅华贵名牌服装的商店。一进购物大厅,就给人一种豪华和高贵的感觉,布置与陈列宽松,价格昂贵。我们看到,许多衣服标价都是几千美元一件或一套。比如一件D牌风雨衣售价1900美元,一双圣洛朗女凉鞋要195美元,一个夏奈尔女包1895美元,等等。真正在这里购物的人只有那些女星名模及富豪贵族,一般市民也是不敢光顾的。我们到这家服装店,进去走了一圈,也算“到此一游”吧!

我们此行赴美,有一个重要任务是想多了解美国社会,看看从一般新闻媒体中看不到的具体社会状况。因此,到旧金山之后,我们就向美方翻译提出一个具体要求:请联络一下旧金山市政府:能否请某一位分管经济或工农业生产的副市长,介绍一下旧金山的经济和社会情况。国务院几位翻译听后有点愕然。不过,她们并不感到为难。桑娅女士很直爽地回答说:“我们美国的各级政府不管经济,没有分管经济的负责人,更没有像中国那样一大批分管这个分管那个的副市长。各位先生要了解什么,自己去看。要看什么我们都可以提供方便。”

美国官员不出面介绍情况,好像不是为了保密。在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是一个相当透明社会,广大公众有对政府的充分知情权。公民也享有充分的自由。我们在旧金山市政府门前看到的一幕,很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有天中午,翻译领我们去旧金山市政府和议会大厦参观。旧金山市府和议会大厦相比邻,是一群巍峨壮观的建筑,门前有个很开阔的广场。广场很干净整洁,给人以一种开阔、开放、宽松的感觉。但当我们走到广场的右侧的阶梯下,我有点发愣了。我看到在一片绿树掩映下连成一片的公共坐椅上,呈现一幕与美国富有社会很不协调的景观:有许多蓬头垢面的人,拿着简单的铺盖卷在那儿“安营扎寨”。我走近一看,发现大多数是黑人,而且是男子汉,没有妇女和儿童。我问翻译:“这是怎么回事呢?”翻译告诉我说:“旧金山有一些流浪汉,没有职业,靠救济过日子,无家可归,只好在街头流浪。露宿街头的人不少,但他们认为市政府的广场上最安全、最舒适,因此不少流浪汉就搬着行李到这树荫下,在这里安营扎寨,一住就几个月,甚至更长。”我问:“这不是有碍观瞻,影响政府的形象吗?”美方翻译说:“这没有什么影响政府形象。这些流浪汉的存在是一种事实,他们愿在哪儿住是他们的自由。他们在市府门前广场上住,并不影响市府的正常办公,没有犯法,政府可以不管,也无权去管,因为是这一部分人的自由。”在美国人看来,居住权是他们的自由。他们这种“自由”,并没有影响公共社会秩序,没有犯法,就有存在的权利。

在旧金山住上几天,还发现两个有趣的现象:一是每幢大楼的门面墙上都有一个登楼云梯,那怕是面对大街,这堵墙上也附有云梯。高层建筑也是如此。我们知道中国的高楼,除了内部电梯之外,内层或外层也有备用人爬梯,但多属在隐秘的地方,是为了防火救急之用。旧金山的这种“景观”有点特别。于是我问翻译:“这正面墙上的云梯是作什么用的?”翻译回答说:“是为了防火用的。”我又问:“为什么防火梯非得要修在大街上呢?”翻译说:“这就是旧金山的特色了。因为旧金山的建筑建在坡地上,巷子太小,很多地方,消防救护车进不了院子,遇有紧急情况,就只能在外面进行救护,因而有这种外部‘云梯’。”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旧金山的“救护警报”特别频繁。我们在那里的几天里,几乎每天都要听到十起二十起救护车呼呼之声。我问:“这里为什么那么多火灾?”翻译说:“也不一定那么多。因为这个城市有规定,每个建筑物如果遇有一点火灾苗头,就要报警呼救,而且马上出动救护车,拉动救护警报。”我们从外国去的人不了解内情,一听救护车声就大惊小怪,以为又出了什么大火灾了。其实一点事也没有。当地人听了习以为常,毫不心动,也就见怪不怪了。

美国对自然灾害极为重视,但对社会灾害却又有点马马虎虎。比如美国的“同性恋”问题,外界看来是一种很严重的灾害,但美国就不那么重视。旧金山的同性恋问题非常严重。据说,世界上两个地方“同性恋”问题严重,一个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另一个是旧金山。旧金山的同性恋者成立什么“协会”,还开过什么代表大会。在这里成了合法的东西了。美国翻译不回避“同性恋”问题,还特别领我们去看了一些“同性恋”者们经常活动的地段。我们看到,在街头,一些同性恋者大摇大摆地在那里拥抱接吻,他(她)们毫不掩饰。同性恋者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艾滋病的蔓延成灾。但是美国政府硬是没有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有时甚至是默认这种社会恶习。这种“美国自由”,我们也好像无法理解。

旧金山餐饮业也很发达,我们到旧金山参观风景名胜和商场购物之后,很想去吃一碗真正的“加州牛肉面”。“加州牛肉面大王”这块招牌在中国名气大得很。改革开放以后,在我们国内,几乎每一个大中城市都有挂着“加州牛肉面大王”的面食馆。有一回我到齐齐哈尔,见一家“加州牛肉面大王”面馆,进去吃了一碗,不知是啥滋味。北京“加州牛肉面大王”面馆我也去过几次,倒觉得味道不错,也许放了不少味精,吃起来是相当可口的。可以说我对这种面是有好感的,正像小孩们对“麦当劳”和“肯德基”感兴趣一样。到了美国加州,很想吃一回地道的“加州牛肉面”。但找遍地处加州的旧金山、奥克兰一带,都看不到“加州牛肉面大王”这样的面馆,唐人街上也没有。不知是何原因?我便问家住加州的翻译桑娅。她在这里住了快二十年了,她对这种面一定是很熟悉的。她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加州牛肉面大王”这类面食店,甚至没有听说这个名称。这就怪了!在中国,都说这是“加州名牌”,是美国特色,怎么跑到美国加州本土反而没有听说过了呢?后来打听,这纯属误会。据说有一个华人想办一种面馆,把它作为“美国品牌”引进到中国去。其实事情在美国还没有办成,却“引进”到中国来了。中国人讲究吃,在吃的方面学习外国很迅速,尤其在消费方面。“加州牛肉面大王”这类笑话就是一例。

四、作客加州伯克莱大学

美国许多举世闻名的大学,如哈佛、麻省理工、哥伦比亚、耶鲁、普林斯顿等名校,对中国的知识阶层来说,早已如雷贯耳。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以能到美国留学为荣耀。有许多到美国留过学的人作出了辉煌的成绩。这一辈子我是没有机会到美国留学或进修(今天叫“访问学者”)了。但既然到了美国,也很想看一看美国的大学。这次我们到加州,有机会到著名的加州伯克莱大学作客,也可以说满足了我的一桩心愿。

我和伯克莱大学本无什么联系和牵挂。但我有两位朋友任教伯克莱,曾有过口约:“如果到美国,请一定到伯克莱作客。”总算同这所学校有一点点“感情的纽带”。我的两位朋友,一位是陈若曦,一位是王文生。

十多年前,我在德国柏林参加世界艺术节时,由黄宗英女士介绍,认识了在美国伯克莱大学任教的美籍华人女作家陈若曦。她和我曾对中国文艺的现状和发展进行过长时间的交谈。她非常热情和友善。当时,她还专门到我下榻的欧罗巴饭店看望我。她曾经向我介绍过伯克莱大学的情况,使我对这所大学有了一些了解。后来陈女士多次到国内,约我为她编的电影写评论。在国内多次见面时,都说欢迎我有机会到伯克莱大学作客。

另一位朋友是我在武汉大学学习和工作时的学长和同事王文生先生。他来美在伯克莱大学作访问学者,从事研究工作。他和夫人罗玲女士也多次讲起请我到伯克莱作客的事。因此,这次到旧金山访问并有机会到伯克莱大学,我非常期望在这里见到这两位多年未见面的老朋友。

这次访问加州伯克莱大学,为我创造了同老朋友见面的机会,十分难得。我们从旧金山下榻的宾馆,驱车经湾区小镇奥克兰去伯克莱,一路海阔天空,给人心旷神怡的愉悦。到了伯克莱,远远就看到座落在山头上的美丽的校园。当我们的汽车进入伯克莱大学校门,就像进入一座万木葱茏、百花争妍的大花园。我不记得学校是否有正规的校门,但肯定没有围墙。只觉得整个学府散落在一座郁郁葱葱的小山上。这使我立刻想起座落在武汉珞珈山上我的母校武汉大学。山也是那么美,风景也是那么幽雅。不过,所不同的是伯克莱大学的学府山上,满山遍野都散落着风格各异的别墅,据说是教授和员工们的家园。这也许是我们武大和国内其他大学所难于见到的场景。

汽车驶进树影婆娑的校园,在新闻学院的大楼前戛然而止。翻译说:“伯克莱大学到了。”我们下车,一座教学楼出现在面前。楼不高,而且是阶梯形的。还来不及看四周,一位学者迎上前来同我们握手。工作人员介绍说:他是这所新闻学院的电视传媒系主任威特克教授。我同他握手,并定睛看他。威特克先生戴金丝眼镜,一派学者风度。他领我们进入会客室。还未等客人坐定,威特克先生对我们说:“欢迎各位到我们新闻学院进行访问交流,这几天世界上的大事很多,大家是不是可以先看一下电视上的新闻。”我们同意他的意见先去电视室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