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西游漫记
28680500000070

第70章 文明古国探奇观(2)

我在看了埃及博物馆,对于古埃及的文明已经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而真正最令我震撼的则是埃及的吉萨金字塔。开罗的午后,烈日炎炎。我们冒着酷热,驱车来到吉萨金字塔前。吉萨大金字塔,英文是PYRAMIDSOFGIZA,是埃及法老王的陵墓。因陵墓是四方的锥形建筑,恰似汉字的“金”字,因而译作“金字塔”。埃及金字塔建在开罗西南部的沙漠之上,位于尼罗河左岸。这里地名叫吉萨,因而人们称之为吉萨金字塔。吉萨有三座大金字塔,周边还有十几座小金字塔,其中最大最高的一座为胡夫金字塔,它被称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在古埃及,每个法老(国王)一登基,即着手为自己修筑陵墓,以求死后超度为神。金字塔是文明的座标。也许人类有着许多共同的智慧密码。中国的秦始皇大概并不知道,远在万里之外的埃及国王胡夫建了那么大的陵墓。秦始皇没有参照系,却独出心裁地修建了秦皇陵以及规模巨大的“兵马俑”,这是人类另类智慧的“不谋而合”。我站在巍巍金字塔前,首先为它的宏伟壮观,建工卓绝而震憾;其次是两个文明古国始皇帝的“另类智慧不谋而合”感到惊奇。我仔细地听了导游介绍胡夫墓的规模与建造过程。导游说:“胡夫墓约建于公元前27世纪,原高146。59米,相当于40层楼高。经过4000多年的风雨剥蚀,现在高138米,原四周底边各长230米,现长220米,塔底占地5。29万平方米。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方,倾角为51度52分。这座大金字塔大约用230万块巨石砌成。每块平均约2吨半,其中最大一块重约16吨。”边听介绍,人们不约而同地走近金字塔,几乎提出同样的问题。比如,为建造金字塔,从哪里弄来这230万块巨石?每块重好几吨乃至16吨重的巨石是怎样搬上金字塔的顶部的,特别是每块巨石都没有用任何粘合物,而又能做到严丝合缝?等等问题,今天都成了历史之迷。不过人们只知道,传说胡夫修金字塔时,征召了十万劳力,前后经历30多年才完成。现在的说法是,为修建金字塔,有10万奴隶葬身于这大漠之中。我比较相信后者,因为10万奴隶不可能坚持30年,一定是共有10万奴隶前仆后继死于修建金字塔的劳役之中。这样看来,建造金字塔,恐怕是世界上耗费最大、死人最多的一个陵墓工程。比之中国古代建秦皇陵、乾陵、明“十三陵”、清西陵、清东陵,都要有过之而无不及。

金字塔,巍乎高哉,如今已禁止人们攀援。据说有一年,几个美国探险家,爬上金字塔,被塔顶的大风刮下,葬身于大漠,从此埃及政府明令,任何人不准攀登金字塔。不过,底下的十级之内,你要爬上去也没有人去阻止。我看许多人都爬到八九级的巨石上照相,我年纪大而不敢冒这个险,也就只好在它的底座周围照几张相留念罢了。目前,当地旅游部门已开放了一个进入金字塔内的通道,旅游者可以买票进入金字塔内参观。塔的入口处在北坡,离地面18米高处。人们经入口进入金字塔,下行通往深邃的地下室,上行通往国王的墓室。墓室长10。43米,宽5。21米,高5。82米,与入口垂直距离为42。28米。据进入墓室参观的人说,墓室有石砌的通道,但里面空气十分浑浊,气味难闻。进去的人都急切逃离,没有留下美好的印象。

我们离开胡夫金字塔,驱车前往第二座金字塔。两座金字塔看来近在咫尺,但车子还是要走一段不短的距离。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儿子哈夫拉的陵墓,叫哈夫拉金字塔。它建筑在沙漠之中一个较高的台地上。站在这座金字塔的台地上,可以看到四周很远的地方。导游告诉我们:“这座金字塔比胡夫金字塔略小一点,高143。5米,基215。25米见方。”从这个数字来比较,比胡夫塔是小一点,但从我们的视角来看,似乎与第一座金字塔没有多少区别。哈夫拉金字塔与胡夫金字塔不同之处,是塔畔伏着一座狮身人面石雕。这也是埃及的著名古迹,与金字塔同为具有代表性遗址。这座“狮身人面像”,英文名为SPHINX,又译为“斯芬克司”,后人常说的“斯芬克司之迷”,指的就是这座雕像之迷。我们站在这千载之“迷”的面前,看到的是一座实实在在的石雕。如今看到的雕像,高21米,长57米,耳朵就有2米长。除了狮身向前伸长达15米的狮爪是用一大石块镶砌外,整座雕像是在一块裸露的巨石上雕成的。导游说:“这狮身人面像的‘人面’,是依照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王哈夫拉(胡夫之子)的脸型雕刻的。相传公元前2611年,哈夫拉到此巡视自己陵墓的工程时,吩咐要在墓前为自己雕塑一尊石像。工匠们别出心裁地在横卧的石头上雕了一个狮子身,又以这位法老王的面像作为狮子的头。”相传哈拉夫非常满意。在古埃及,狮子是力的象征。狮身人面像,实际上是古埃及法老王的权力神威的写照。雕像坐西向东,蹲伏在他的陵墓旁。几千年来,石像几次被沙土掩埋,而后又被挖掘出来。我们今天看到的“石雕”像的鼻部缺损了一大块,据说是拿破伦士兵侵略埃及时打掉的。我们不知道这传说是真是假,这也成了一个“迷”。

吉萨第三座金字塔,是哈夫拉的儿子,即胡夫孙子的陵墓。造型和建造风格都差不多,只是规模比前两座金字塔又小了一点。大概是不能超过上两代祖宗的陵墓的规模吧。在这金字塔旁还有许多小金字塔,据说共有70多座,包括其他地方有100多座。这都是古埃及历代帝王陵墓。吉萨金字塔在埃及的沙漠上屹立了几千年,经历了多少风雨淘洗,多少世代交替,仍然存在着。我不知道人类最后将怎样评价它。但我想:不管这些金字塔的建造多么残酷,含有多少人的血和泪。但这些金字塔真真实实地表现了古埃及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成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古埃及劳动人民的血泪和悲剧,却建造成古埃及文明的基石,具有不可磨灭永恒的意义。

三、尼罗河边的卢克索神庙

在开罗观看了揭示古埃及七千年文明的国家考古博物馆和举世闻名的吉萨大金字塔、神秘的斯克芬斯狮身人面像之后,我从内心有一种“不虚此行”的满足感。可是新的诱惑又来了。有朋友对我说:“到了埃及,一定要去看卢克索!”到了开罗,也听人说:“不去卢克索,等于没有来埃及。”由此可见,卢克索之于埃及,有着完全不可忽视的地位。

卢克索,我们是一定要去的。打开埃及地图,却找不到“卢克索”。原来,卢克索是埃及古城,过去曾经辉煌,如今这里只留下两座神庙: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两座神庙所在地,现在叫底比斯,不叫卢克索。

底比斯是埃及南部城市,离开罗六七百公里。现在人们像朝圣一般涌向底比斯旅游。从开罗到底比斯,有两种走法,一种是乘汽车溯尼罗河而上;另一种是坐火车到底比斯。一般都不赞成坐汽车去底比斯。因为路太远,时间长,最重要的是路上不安全。1997年11月,一群恐怖分子在卢克索杀害64名外国游客事件,至今还在人们心中留下阴影。虽然恐怖分子当场就被埃及警方全部击毙,以后一直没有公布他们的组织背景。路途艰险,难保安全。从此以后,埃及警方一直严密控制着这条路线。据说沿途经过七个农业省的地区,都布满岗哨和碉堡。一路上军警森森,枪支如林,使许多旅客看到就毛骨悚然,有谁愿意在这种环境中旅行呢!如今大多数旅客选择了坐火车去卢克索。埃及旅游部门没有人告知坐汽车不安全,只是说坐火车很舒适,从开罗上火车,睡一夜就到了卢克索。

我们坐火车南行去底比斯。在埃及金字塔留连到傍晚,便乘车去开罗火车站。导游告诉我们,乘火车到底比斯,到火车上吃晚饭。开罗车站不像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车站。车站没有候车室。我们跟着导游没有剪票就进了火车站,直奔露天站台。买的虽是“高级软卧包房”票,但仍然和其他人一样,在露天的站台上等候。站台上有一排长长的水泥座椅,各人随便找了个座位,就坐下来候车了。我问:“如果下雨天,也在这露天候车吗?”导游说:“开罗不下大雨,不必为被雨淋而担忧。”原来,这里的车站和一些公共场所都没有防雨设施的。我们在露天候车站台等候。看见一列列火车进站出站,却没有我们要坐的那趟车。火车没有钟点,大家烦躁不安。导游说:“不要慌,火车来了,我会领你们上车。”大家只好安下心来等候。说完没几分钟,突然间导游说:“火车来了,大家上车。”我们一个个提着自己的行李,赶紧跟着导游跑到高级软卧包厢这节车厢。走进车厢过道,我发现,这车厢特别陈旧,相当于我们六、七十年代的火车。我顿时有点失望。怎么搞的?怎么同莫斯科乘车去彼得堡一样,坐的都是陈旧、狭窄的火车。这时,我脑子里产生了一种优越感:中国的火车多先进啊!这比我们去广州、深圳的火车差多了,更不用说去天津、上海的“动车组”了。我们被列车员领进包厢。环视一下车厢内的设施,我的不快消了一半,因为这“高级软卧车厢”,毕竟有它的可取之处。每个房间住两个人,里面有一对沙发,一个茶几和一个洗手池,使人感到这卧车虽然陈旧了些,但毕竟人性化,生活方便多了。我们坐定,便有列车员送来晚餐。晚餐是西式的,有面包、沙拉、土豆泥、火腿肠和一盒炒饭,还有苹果和矿泉水。丰盛,也算可口。导游说:“吃过晚饭后,谁想休息了,就叫列车员给你收拾餐具,铺好卧铺。”晚餐后,我们叫列车员为我们铺床。那位性格有些古板的小胡子列车员,示意我们到卧房外面稍候。列车员进去不到3分钟,咔嚓咔嚓几下子,把上下铺搞定,我们进去一看,没有了沙发、茶几,只有上下两铺床,傍边还架了一个不锈钢梯子。整个房间变了样。车厢里的卧铺,比我们国内的卧铺宽敞多了,比俄罗斯的高级软席车要舒服得多。里面的灯光、音响都可以自己控制。关上房门,我们可以在里面洗脸,擦澡,换衣服。有点住在旅馆的感觉。感到既新鲜,又舒服,我的心情一下子好起来。火车逆着尼罗河,向埃及南部驶去。离开开罗,渐渐进入夜色。尼罗河两岸的风光也看不清了。至于听说沿途军警林立,戒备森严的场面,我们一点也看不见,感觉不到。火车哐当哐当地在南部沙漠中飞驰,而我们则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已经到了底比斯车站。我们赶紧起来,匆匆洗漱。列车员进来又把床铺架好,“变”成了两个沙发和茶几,并送来了早餐。早餐很简单,只有面包、奶油、果酱和矿泉水。囫囵吃了一点,就下火车了。

我们抵达底比斯时,天大亮了,太阳正从东边升起,朝霞把这个古城照耀成五光十色。城市慢慢苏醒。路上行人很少。底比斯古城位于埃及南部尼罗河畔,是古埃及中世纪和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040年——前1085年)的都城,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曾经十分辉煌,如今只留下来两座神庙: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外国的游人到了底比斯,都要去游览这两座神庙。

我们先去卡纳克神庙。卡纳克神庙也叫太阳神神庙,在尼罗河东岸。太阳照射在神庙的古迹上,熠熠生辉。一进神庙,就看见排成一排的公羊石雕,连成一片的石柱阵,非常壮观。特别是那横陈在石柱阵顶端的巨大梁石,让人震撼,令人惊叹不已。神庙建筑规模浩大,气势宏伟,工艺精湛,虽经几千年的风雨剥蚀,大部分殿堂均已倒塌,但它的遗存仍不难使人想见,底比斯鼎盛时期的风采。游客开始提出各种问题。导游阿扎姆尽职地显示出他的博识多才。他说:“卡纳克神庙始建于公元前1870年,是古埃及法老王献给太阳神阿蒙、自然神和月亮神的礼物。后来历代法老王不断扩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我们来到最为壮观的“列柱厅”。导游说:“列柱厅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总长336米,宽110米。殿内有134根石柱,整齐地排列成16个方阵,宛如一方接受检阅的武士。也像一座石柱森林。”这些石柱实在太大了,俨如一个庞然大物站在面前。我走上前去,下意识地伸手去围一下。导游说:“需要12个人伸直双手拉着才能围住。”我走近去仔细观看,发现每个石柱上都刻满了象形文字。它不同于中国的象形字。柱上刻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象,花、鸟、虫、鱼,十分逼真。甚至还有像男人阳具那种形象。谁也不知道埃及的古人要画什么。阿扎姆胡乱地向我们解释一通,大家也只是“姑妄听之”了。不过最令人惊叹不已的,还是石柱本身。每根石柱直径3。5米,高21米。柱子的底座可以站立百人。石柱顶上是架着每根9。21米、重达65吨的石梁。观者中每个人都对此发出感叹。我想象不出,以当时的设备和工艺,那时显然没有今天的起重机,如何把这庞然大物安放上去,至今仍然是个迷。这些古老建筑的魅力,永远不会被新的东西所代替,也许就是马克思说的,“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吧!

我们穿过神庙的小厅,抬眼望去,可以看见两座直插云霄的方尖碑。导游指着方尖碑来了个小幽默。他说:“那方尖碑是为埃及的武则天而建的。”“埃及的武则天”指的是谁呢?他解释说:“埃及的武则天,就是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她是图特二世国王的王后,国王驾崩后,她执政二十多年,是埃及历史上第一位著名女王,不是像你们中国的武则天吗?”方尖碑是由一块整石雕琢而成的,竖在一个2米高的底座上,人们不禁发问,这750吨的整块尖碑,是怎么竖立在底座之上的?方尖碑的顶端包裹了一层黄金,在阳光照耀下,显出熠熠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