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北克应该是两个概念。一是的魁北克省,一是魁北克城(市)。魁北克省是加拿大最大一个省份,面积1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法国本土。全省有人口700多万,绝大部分是法国人。英国人的后裔只有百分之九,集中在南部蒙特利尔一带。这个被称为“最具魅力的省份”,幅员广大,气象万千。北边是冰洋苔原,空旷无垠;中间是原始森林,绿色一片;南边是耕地田园,风光秀丽;东边是海滨景象,风云变幻。啊,真是满眼风光魁北克。
魁北克省大部分居民都讲法语。这里存在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535年,法国探险家雅克·卡尔捷第一次踏上了魁北克这块土地;1608年,另一个法国人塞缪·德·桑普兰选中了魁北克城一带土地,开始打造法属殖民地。这是一块肥沃之地。为了争夺加拿大的控制权,英法之间相持多年,摩擦不断。到1759年,双方在魁北克城的阿伯拉平原上交战,英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赢得了殖民地位。法国在这块土地上的影响日渐衰退,分成了上加拿大(今天的安大略)和下加拿大(今天的魁北克)。1867年,下加拿大的魁北克正式加入加拿大联邦。但事情并没有完,1968年魁北克党成立,1976年上台执政,就魁北克是否独立脱离加拿大进行“全民公决”。反对票占多数,没能独立成功。现在法裔青年仍然想搞独立,独立之声不绝于耳,经常搞一点小动作,喊出“自由的魁北克万岁”之类的口号。
我们这次去魁北克,除了到过蒙特利尔,主要是去魁北克市,看看那里古老的城邦文化和体验充满异类格调的法国风情。我们乘坐的大巴开进魁北克市,却找不到早已预订的下榻宾馆,原因之一,是司机讲英语,而这里的路牌是法文,周边的市民行人讲的是法语。司机用英语问路,往往是答非所问。在这个不大的城市转了几圈,终于以一个教堂为座标,找到了我们下榻的宾馆。魁北克城(市)是个只有16万人口的小城,但它是孕育北美地区法兰西文化的摇篮,搏动着这个150万平方公里大省的心脏。它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的第一个北美城市。有人说魁北克的每一条街道都是历史中的一页。这里的老城区保留着北美地区唯一的围墙城池。这座古城在当地就很“古老”了。1608年,探险家塞缪·桑普兰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古城,取名“魁北克”,此名源自阿尔贡金语,意为“这里河流狭窄”。怎么来解释它的用意,今天已不得而知了。
诚然,魁北克城区最著名的是位于卡普特湾最高处的斯得特得尔城堡。这里建了一座著名的城堡式的费尔蒙皇家酒店。可能是因为价格昂贵,我们没能住上城堡酒店,而是在教堂附近一座四星级现代酒店下榻。但导游没忘记他的职责,第二天一早就领我们去城堡酒店观光。酒店是一座古老的城堡式建筑,是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建造的。最初建于1893年,今天看来,仍然十分壮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总理曾在这里会见过丘吉尔和罗斯福。现存屋顶是用铜铸的,阳光照顶,辐射出一种奇特的光彩。酒店的后面,有一条用木板搭成的人行道(加拿大木材多得惊人),通向一个叫“达弗林”的平台。人行道沿着悬崖的边缘延伸,很长很长。人们可以行走在木板人行道上,领略劳伦斯河两岸迷人的风光。
魁北克人很悠闲。我们到的当天,在酒店放下行李之后,便到市中心的休闲地,一个叫什么斜坡的地方领略这里的休闲生活。整个斜坡西边是各式各样的咖啡馆和餐饮场所,不知是旅游者还是当地人,占满了所有咖啡馆和餐饮店的座位,如果你想进去尝试一下当地的风味,还得等坐位。尽管价格昂贵,人流还是络绎不绝。斜坡上有一些较平的场地,有一些表演好像是搞什么募捐之类的活动。如果你不喝咖啡,又不愿去捐款,也可以坐在一排排的空椅上,在那里观光休闲。一切都那么自由自在,不亦乐乎。
到了魁北克,自然会想到去参观那里的战争遗址,因为这里进行过多次旷日持久的战争。这里,最有代表性的是“战争公园”。导游把我们领到这里观光。当然今日的“战争公园”只是遗址了。它座落在斯达戴尔城堡西南面,这里集群山花园纪念景点为一体。一簇簇丛林,很适合散步和骑自行车活动。在那么静谧的环境中,有谁想到这里曾经是古战场!1759年,英法两军曾在这里进行血战,英军最后打败法军。但双方将领,英军的沃尔夫将军和法军的蒙卡姆将军,双双在此阵亡。后人为两军阵亡的将军建立了纪念碑。他们的铜像不在大街上,而是矗立在费尔蒙皇家酒店的“幕僚花园”里。
十、尼亚加拉瀑布的震撼
到过美国或加拿大旅游的人,归来都会互相打听:“你看过尼亚加拉大瀑布没有?”如果说有,就会互相交流观感;如果说没有,得到的回应是:“太遗憾了,太遗憾了。”英国19世纪作家狄更斯在他的《美国游记》中说过:“尼亚加拉瀑布优美华丽,深深震动我的心。”我们这次到加东旅游,最重要最引我兴趣的也是去看尼亚加拉大瀑布。因为这个名字念得很别扭,当地华人干脆把它省略成“尼加大瀑布”。
尼亚加拉大瀑布是世界上最有名气的瀑布之一。据说,尼加大瀑布同南美的伊瓜苏瀑布、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并称为世界三大瀑布。南美和非洲的两大瀑布我都没有去过。但看过瑞士德国边境的莱茵瀑布以及我国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其蔚为壮观和动人心魄,至今难忘。到了加拿大,当然要去观赏尼加大瀑布这个奇观了。
我们在多伦多希尔顿酒店拿到一份关于尼加大瀑布的材料。介绍说:尼加大瀑布位于加拿大和美国边境的尼亚加拉河上,这是伊利湖通往安大略湖的黄金水道。从美国纽约州的布法罗城流向北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杨格镇,全长只有56公里,宽度200米左右,但上游和下游落差很大,由海拔174米降至75米。河道上横亘着一道石灰岩断壁,水量丰富的尼亚加拉河经此断壁骤然跌落,形成瀑布。尼亚加拉在印第安语中意为“雷神之水”。多少年来有多少文人雅士为这“雷神之水”所吸引,写下了他们美丽的诗章。
百闻不如一见。我在多伦多参加一日旅游团,专程去看尼亚加拉大瀑布。早上出发,行程不到100公里,就到了观光地。在加拿大一边观景,据说比在美国一边观景角度要更好。我们到达时已经游人如织。到这里观光第一个项目是登上人造的百米高塔去看瀑布全景。登塔之前,在塔下的影楼观看了一个介绍尼亚加拉瀑布的全景电影,经过幻化和人性化的演绎,这个瀑布奇观更让人惊心动魄。随后,导游领我们登上了观光塔的瞭望台。这是一座百米以上的高塔,可以观看尼亚加拉瀑布的全景。我们登上塔顶,立即看到,那如万马奔腾般的滚滚波涛从云间倾泻,狂野不羁的巨大响声震耳欲聋。人们都被这人间壮丽迷人的画卷、诡异神工的奇景所倾倒。我被尼亚加拉大瀑布的雄伟气势所震撼。
无论是逼真的全景电影,还是举着望远镜在高处远眺,都不如亲临其境。景区有一种专门看瀑布的游船。船名好像叫“雾中少女”什么的。40加元(相当于人民币260元)一张票。这种游船可以乘座100人左右。买了票也不容易上船,因为人极多,我们足足排了一个钟头队才得以登船。在炎炎烈日下,大家站在岸边晒得滚烫的木板阶梯上排队,为了避免淋湿衣裳,不得不穿上一层薄膜雨衣,以防瀑布袭来的水点和浓雾淋湿衣裳,结果是衣裳没有被水淋湿,却被汗水湿透了。到船上,一股凉雨袭来,谷底河流上的温度比岸上低了一个节气。我们乘坐的游船顺流而下。先跨过主航道,贴近了美国一侧的瀑布。这股瀑布虽然宽,水力不很大,溅飞的水花冲力也不是太强,船的颠簸也不那么厉害。称为彩虹大瀑布,碧蓝的河水漫过328米的断崖,扎入58米深的深渊,在犬牙交错、巨石垒积的谷底,激流飞窜,气势磅薄、蔚为壮观,从美国方面来的观瀑者,就是从这个悬崖坐电梯或拾级下到谷底的。无论是从美国来的人还是从加拿大来的人,都很激动,为这壮观的景色所震撼。
观看彩虹瀑布之后,游船掉转船头往接近加拿大一侧的马蹄形瀑布开去。那就厉害了。马蹄形瀑布形状如马蹄,宽达675米,高空骤然坠落,犹如一幅铺天盖地的白色绸缎,湍急的漩涡,飞溅的浪花,狂奔势如破竹,咆哮声大如沉雷,响彻周边大地。船东水手好像故意要考验每个人的意志和承受力,船逆流而上,开到马蹄形瀑布的正下方。只见从高空倾泻出巨瀑,发出雷鸣般的响声。迷漫天空的七色彩虹也不见了。飞流跌下的水流溅起的浪花水雾高达百米,连人带船都被笼罩在水雾之中。我们什么也看不见了,只感到全身凉凉的,像突然受到一场暴雨的袭击,经历了一次涤荡躯体和灵魂的洗礼一样,而又是那么惬意。我仿佛亲身经历了在巨型全景电影中所看到的一切。电影中那个老太婆被装进木桶中,从瀑布顶端跌落漂浮在湍急的河流中那惊心动魄的场面,仿佛自己也体验了一番。在那气吞山河横扫一切的大自然面前,我们作为自然人是多么渺小,多么经不起大自然的挑战。
我们从观瀑船上登岸,看到一群又一群人同我们一起去经受这大自然的洗礼。登岸之后,我们在加拿大一边向彩虹桥望去,川流不息的车流越过界桥,或者来加拿大,或者去美国。那么自然和通畅。我们来自加拿大的旅游者,只好乘大巴去加拿大这边的上游观光。在宽阔的河面上,气势磅礴地流淌着河水,正如孔夫子所形容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造物主啊!你多么慷慨地把大自然的壮丽的美赐给了人类。据说,每年有1500万的观光客来这里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人类应该感谢上苍!
(写于2010年9月——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