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队的球员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一般为3名网前选手和3名靠近底线的选手。每一方接触球不得超过3次,原则上一名攻击手和一名队友在网前拦截,阻止球落入本方半场并可以通过拦截直接得分。运动员不得持球,不得连续击球两次,可以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触球,但是如果球从球员身上的某一部位弹到另一部位时,将被认做是两次击球,按违例计算。如果球员在界外击球或击球时身体的某一部位触网将被判失分。
发球
发球方的6名球员按顺时针方向轮流发球。每次本队获得发球权后由发球球员在本方半场的发球区将球发入对方半场重新开始比赛。发球球员用拳、伸开的五指或是手臂向上、向下发球都可以。发球可以在端线后的任何一处开球,规则允许进行跳发球的队员在落下时进入场内。排球可以落入对方半场的任何一处。该发球队员一直发球直至本队失去发球权。
得分
在新的得分规则下,一方在获得发球权时同时得分,即每球得分制。一般比赛由5局构成。在前4局的比赛中,获胜的一方必须达到25分,或在此基础上比对方高出2分。在第五局的比赛中获胜一方只需达到15分,或在此基础上比对方高出2分。
自由人
自由人应是防守专家,可以在后排进行任意的替换,帮助本队抵御对手的进攻。自由人不得发球、拦网或是绕到前排,所以一般由一名身材矮小但是动作灵活、能够迅速倒地救球使得比赛得以继续的球员担纲。由于自由人可以自由替换,为了易于区别,自由人与其他球员衣服颜色不同。
换人
根据已修改的规则,教练员可以在比赛期间站着向球队发号施令,但是必须待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包括替换自由人在内,教练在每局的比赛中共有6次机会替换队员。
其他规则
只有前排的球员方可拦网。
球员可在球越过网之前进行拦截,但是不得触网或是干扰对手。
拦网不算做一次击球。球不得触网,也不得碰到同队的队友。每个队在每局的比赛中都有两次暂停机会。
循环制
循环制又分单循环、双循环和分组循环3种。
1.单循环
单循环就是所有参加比赛的队都相互比赛一次,最后按照全部比赛过程中胜负场数与得分多少排列名次,这是一种比较公平合理的竞赛方法。一般在参加比赛的队数不多又有足够的竞赛时间时采用。
2.双循环
双循环多在参加比赛队数较少时采用。它比单循环增加了一倍的比赛机会。参加比赛的队在比赛中均能相遇两次,最后按各队在全部比赛中胜负场数、得分多少排列名次。双循环比赛秩序编排、成绩表的格式与单循环相同。在记录成绩栏上部记第一次循环成绩,下部记第二次循环成绩。目前,双循环制在排球比赛中已很少采用。
3.分组循环
分组循环就是将参加比赛的队分为若干组,分别进行单循环比赛。在小组排定名次后,再进行第二阶段的比赛。一般在参加比赛的队数较多而竞赛时间较短时采用。
淘汰制
淘汰制就是在比赛中失败一次即退出比赛,获胜者继续比赛,直到最后决出冠亚军为止。淘汰制一般是在参加队数较多,而举行比赛期限较短时采用。
淘汰制可分为单淘汰和双淘汰。
混合制
每种竞赛制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如果将其混合起来使用,就会扬长避短,相辅相成,取得较好的效果。混合制就是在同一竞赛中分阶段采用循环制和淘汰制的竞赛方法。
混合制,可以先在第一阶段预赛中采用分组循环制,第二阶段决赛中采用淘汰制;或者相反,在第一阶段预赛中采用淘汰制,在第二阶段决赛中采用循环制。任何一种赛制或方法的优缺点都不是绝对的,如其符合竞赛的目的、性质、队数、时间、场地等需要,就是相对正确和先进的。
排球裁判技术
发球:挥手指示发球方向。
延误发球:五指(或三指)向上伸张。
球队发球:向发球一方伸臂拦网。
犯规:双臂垂直举,手掌向前。
交换场地:屈肘,环身体两侧一前一后交替扭摆,位置或轮次错误以食指在腹前画圈。
暂停:一只手平举于上,另一只手竖放(呈丁字)。
界内球:伸臂,指向界内地面。
界外球:前臂垂直上举,双掌向后张开。
换人:双手前臂平置胸腹间,相互环绕。
不当行为警告:出示黄牌或红牌警告,持球缓举前臂,掌向上。
驱逐出场:一手出示双牌判驱逐出场(该局比赛)。
取消资格:双手分别出示双牌,判取消资格。
一局或一场结束:伸手交叉于胸前。
触网:以犯规方的手指向网,并指出犯规队员的号码。
即行发球:掌心向上,手臂向前伸直提起。
过网击球:一手置于网上,掌向下。
后排球员过线扣球:手张开,以前臂做一下屈动作。
争球:双手跷起大拇指。
侵入对方场区或球由网下穿过:手指向中线。
打手出界:以掌垂直划过另一只手。
延误警告:持黄牌或红牌指向手腕。
排球基本技巧
发球技术:一般有正面下手发球、侧面下手发球、正面上手发球、正面上飘球和勾手大力发球等。
垫球技术:一般可以分为正面双手垫球、跨步垫球、体侧垫球、低姿垫球、背垫球、单手垫球、前扑垫球、滚翻垫球、鱼跃垫球和挡球等。
传球技术:一般有正面双手传球、背传、跳传等。
扣球技术:一般分为正面扣球、调整扣球、扣快球等。
拦网技术:分为单人拦网、集体拦网。
排球重大赛事
国际排球协会比赛委员会所管理的国际排球比赛有三大赛事,包括世界排球锦标赛、奥运会排球赛及世界杯排球赛,每项赛事均每隔4年举行1次。
除以上三大赛事外,为了推动青少年排球运动举办了世界青年排球锦标赛。1977年第1届世界青年排球锦标赛在巴西举行。自1985年开始,世界青年排球锦标赛由每4年举行1次改为每2年举行1次。
沙滩排球的起源与发展
沙滩排球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大多数人认为加州的圣莫尼卡是沙滩排球的发源地。当时人们玩沙滩排球是为了娱乐消遣。这项运动从1927年开始传人欧洲。随着时间的推移,沙滩排球逐渐风靡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当时的比赛采用3对3、4对4的方式。20世纪50至60年代,沙滩排球成为美国加州海滩上随处可见的娱乐活动。
1986年,首届国际性沙滩排球比赛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该运动在一批优秀巴西选手的带领下进一步职业化、商业化。1992年,FIVB成立了沙滩排球部。1998年,FIVB经协商,设立了挑战赛、卫星赛和业余赛作为国际巡回赛以外的重要赛事。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首次将沙滩排球设为正式比赛项目。1998年,曼谷亚运会正式将沙滩排球列为比赛项目。
沙滩排球比赛规则
沙滩排球比赛场地长16米、宽8米,沙地由至少40厘米厚的细颗粒沙组成。球网长8.5米、宽1米,男子网高2.43米,女子网高2.24米。球可为浅黄色或其他明亮的浅色,重260~280克。比赛由两队参加,每队两名运动员,必须赤足参赛。每队可击球3次,将球击回对方场区。一名运动员不得连续击球2次。一个队胜1球可以得1分(每球得分制),接发球队胜1球时得1分,同时获得发球权,运动员必须轮流发球。每场比赛可采用1局制,胜1局即胜1场。也可采用3局2胜制,胜2局即胜1场。1局制比赛以先得21分并同时超过对方2分者为胜,当比分为20比20时,要继续比赛直至一队领先2分,但最高分限为29分。采用3局2胜制时,前两局以先得21分并领先对手2分的队为胜,当前两局1比1时,决胜局以先得15分并超过对手2分者为胜。
排球风云人物
郎平(中国)
郎平是中国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和教练员,1960年生于天津市,身高1.84米。郎平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女子排球界“三大主攻手”之一,有“铁榔头”之称。她身体素质好,弹跳力强,摸高可达3.17米,快攻变化多,网上技术突出,以4号位高点强攻著称,是队里的核心人物。郎平是亚洲唯一入选“排球名人堂”的女性。2005年2月,郎平出任美国国家女子排球队主教练,率领美国队参加了2008年奥运会,并获得了亚军。
米蕾娅·路易斯(古巴)
米蕾娅·路易斯,身高1.73米。1992年,路易斯作为绝对主力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古巴队所向披靡,首次夺得奥运会冠军。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越来越成熟的路易斯水平高超、发挥稳定,可以说世界女子排球运动进入了“路易斯时代”,无人能与之相抗衡。在她近20年的排球生涯中,几乎所有排球比赛的冠军滋味路易斯都尝过了,其中包括奥运“三连冠”,及在排球世界锦标赛、排球世界杯赛、泛美运动会排球比赛等一系列重大比赛中夺冠。2000年11月18日,路易斯当选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冯坤(中国)
1994年,年仅16岁的冯坤正式开始了职业排球的运动生涯。她是中国女排的主力二传,是中国队快、变战术的核心。冯坤曾获得2003年女排世界杯赛最佳二传手,第12届女排亚锦赛最佳二传手;获得2003年世界杯女排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冠军,2006年多哈亚运会女排冠军。她曾是中国女排队长,身高1.83米的她是中国女排有史以来最高的二传手,拦网好也是她的另一个优点。冯坤进攻意识一直很强,机会来临时,她常常出其不意地偷袭对手,让对方防不胜防。
查尔斯·凯拉里(美国)
查尔斯·凯拉里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排球运动员之一。1986年,国际排联将世界最佳运动员的荣誉颁给了他。在1984年和1988年奥运会上,凯拉里获得2枚奥运金牌,同时,他还夺得1985年和1986年世界杯冠军,以及1987年泛美运动会排球冠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沙滩排球首次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凯拉里和肯特搭档,夺得第一枚奥运会沙滩排球金牌。在这届奥运会后,凯拉里开始参加沙滩排球巡回赛,并结束了自己的奥运参赛生涯。
羽毛球
羽毛球的起源
相传羽毛球最早出现于14一15世纪时的日本,球拍是木制的,球用樱桃核插上羽毛制成。这种球由于球托是樱桃核,太重,球飞行速度太快,使得球的羽毛极易损坏,加之球的造价太高,所以该项运动时兴了一阵就慢慢消失了。
大约至18世纪时,印度的普那出现了一种与早年日本的羽毛球极相似的游戏,球用直径约6厘米的圆形硬纸板,中间插羽毛制成(类似我国的毽子),板是木质的,玩法是两人相对站着,手执木板来回击球。
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于英国,大约在公元1800年由网球派生而来。我们可以注意到现今的羽毛球场地和网球场地仍非常相似。1870年,出现了用羽毛、软木做的球和穿弦的球拍。1873年,在英国格拉斯哥郡伯明顿镇的庄园里进行了一次羽毛球游戏表演。从此,羽毛球运动便逐渐开展起来,“伯明顿”即成了羽毛球的名字,英文的写法是“Badminton”。那时的活动场地是葫芦形,两头宽中间窄,窄处挂网,直至1901年才改为长方形。
羽毛球的发展
1878年,羽毛球比赛规则在英国出版。
1893年,在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羽毛球协会。1899年,该协会举办了第1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自此每年举办1次,沿袭至今。
20世纪初,羽毛球运动从不列颠诸岛流传到斯堪的纳维亚及英联邦各国,随后又流传到亚洲、美洲、大洋洲,最后传到非洲。
1934年,成立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总部设在英国伦敦。
1939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通过了各会员国共同遵守的“羽毛球竞赛规则”。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欧美国家的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其中英国、丹麦、美国、加拿大的水平相当高。50年代亚洲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马来西亚取得两届汤姆斯杯比赛冠军。同时印度尼西亚队在技术和打法上有所创新,很快取得了霸主地位。60年代以后羽毛球运动的发展逐渐移向亚洲。
1981年5月,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重新恢复了中国在国际羽联的合法席位,从此揭开了国际羽坛历史上新的一页,进入了中国羽毛球选手称雄世界的辉煌时代。
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羽毛球被列为表演项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羽毛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从此羽毛球运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羽毛球比赛场地规格
羽毛球场为长方形,长度为13.4米,双打场地宽为6.1米,单打场地宽为5.18米。球场上各条线宽均为4厘米,丈量时要从线的外沿算起。球场界限最好用白色、黄色或其他易于识别的颜色画出。
按国际比赛规定,整个球场上空空间最低为9米,在这个高度以内,不得有任何横梁或其他障碍物,球场四周2米以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任何并列的两个球场之间,最少应有2米的距离。球场四周的墙壁最好为深色,场内不能有风。
羽毛球比赛器材设施
羽毛球
羽毛球应有16根羽毛固定在球托部,羽毛长64~70毫米,但每一个球的羽毛从托面到羽毛尖的长度应一致。羽毛顶端围成圆形,直径为54~64毫米。球托直径25~28毫米,底部为圆形。羽毛球重4.73~5.5克。对于非羽毛制成的球,则要求制成裙状,质量、性能不得超过10%的差距。对于比赛用球,必须经过检验才能用,方法是站在端线,低手向前上方全力击球,球的飞行方向与边线平行。
羽毛球拍
羽毛球拍由拍柄、拍弦面、拍头、拍杆、连接喉组成整个框架。拍框长不超过255毫米,宽不超过205毫米。拍弦面应是平的,用拍弦穿过拍头十字交叉或以其他形式编织而成,拍弦面编织的式样、中央的编织密度应一致。
羽毛球网
羽毛球网长6.1米、宽76厘米,使用优质深色的天然或人造纤维制成,网孔大小在15~20毫米之间,网的上沿应缝有75毫米宽的双层白布(对折而成),并用细钢丝绳或尼龙绳从夹层穿过,牢固地张挂在两网柱之间。标准球网应为黄褐色或草绿色。网柱高1.55米,无论是单打或双打,两根网柱都应分别立在双打场地边线的中点上。正式比赛时,球网中部上沿离地面为1.524米,球网两端高为1.55米。球网的两端必须与网柱系紧,它们之间不应该有缺缝。
羽毛球比赛规则
计分
每场比赛采取3局2胜制,率先得到21分的一方赢得当局比赛。如果双方比分打成20比20,获胜一方需超过对手2分才算取胜;如果双方比分打成29比29,则率先得到第30分的一方取胜。首局获胜一方在接下来的一局比赛中率先发球。当一方在比赛中得到11分后,双方队员将休息1分钟。两局比赛之间的休息时间为2分钟。
单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