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爷说,年前北京管得严,我们就回家过年了。这不又到春荒了嘛,没办法又出来了。刘金锁问,咱生产队现在还有多少人在家?二妞一边狼吞虎咽地扒饭一边说,差不多都出来了,大多去江苏和浙江了。宋大爷看着刘金锁说,估摸着春种季节,就都要回去了。
听到这里,刘金锁的情绪明显地激动起来,当即就把夏建红叫出门外,商量是不是马上动身回凤阳,说自己母亲的病情也比较稳定了,该回家组织乡亲们好好地春种了。
夏建红一时没有吭声,觉得金锁与他母亲回家是早晚的事,自己帮奶妈在北京抓药治病,也算是尽了一份心了,在家常住的确不是个办法。但是,自己该怎么跟父母说要跟着金锁回村,倒是个难题。因为母亲好几次提起,这一趟回北京就别再去安徽了,户口没有也就没有吧,在北京先待着,反正建国不也是这么待在北京的吗?人家小源不也是把户口扔在西双版纳跑回北京来的吗?
但是,从此与安徽凤阳乡亲们分开,尤其是与这位耿直朴实的刘金锁分开,夏建红想到这儿就有点心揪,九年的安徽乡村生活已经使她割舍不下对那片土地的情感了。这次听见乡亲们把凤阳花鼓唱到了北京,她心里就像金锁那样有刀子剜着似的。她想起金锁那天在故宫金銮殿前对自己说过的话,金锁当时是这样说的:农村日子过不下去的穷苦人,面前只有三条路,逃跑、造反、富裕。逃跑是很难的,他曾经尝试过“逃港”;造反还是要看一看,毕竟“四人帮”粉碎了,中国的事情还在变化;富裕,这也是不容易的事,但是值得实践。
夏建红抬起脸问刘金锁,你想定了吗?
刘金锁说想定了,就再也没说别的话。他心里想,是时候了,该动身了,明天就走,带上老母亲,也带上宋大爷和二妞。北京是人家的北京,是建红的北京,不是我的北京,我应该马上回到属于我自己的土地上去。
而让刘金锁没有想到的是,夏建红竟然提出坚决要跟他一起返回安徽。刘金锁说,建红,留下照顾你的爹妈吧,别回去做你的“妇女主任”了,那也不是个多大的官。夏建红说金锁你小看我了。
刘金锁的母亲当夜抱住夏建红呜咽着说,孩子,别回我们那个苦地方了,凤阳不是你们北京大姑娘该待的地方。但是,夏建红回答说,刘妈妈,我知道我的位置在哪儿。
为夏建红仍然决定回安徽的事儿,夏默夫妇也是商议到半夜。最后,夏默说,顺遂女儿的心吧,年轻人的路都是靠自己闯的,像建国那样,还时不时地闯到公安局的黑屋子里去了呢。高兰擦干了眼泪,凌晨起来就为女儿打点了行李,在女儿那只破皮箱里塞满了自己穿过的和几件还舍不得穿的衣服。
中国政治形势的发展,可能比想象中更快一些。这几天曹慧所在的《红旗》杂志社的每个办公室里,几乎都在叽叽喳喳地议论邓小平即将复出的消息。对邓小平复出后做什么工作的议论,各式各样;对邓小平复出后的政治前景的议论,也各式各样,甚至有人断言,这一次的复出,可能也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当然,所有的这些话都是互相咬着耳朵说的,《红旗》杂志社的熊总编不让大家公开议论这些事儿,他自己在任何学习会上也都不提及这个话题。
但是曹慧敏感到了这个话题的重要性。
这个话题似乎隐藏着爆炸性的内涵,所以她觉得必须就这个话题,再跟田志远交流一下思想。她希望前夫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再摔“政治跟头”。她觉得在这个当口,必须找老田认认真真谈一次话,不是吵嘴,而是谈话。她必须对他负责,因为毕竟重建家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她想,谈话的地点必须精心选择。于是她没有进那个她一去就容易吵嘴的四合院,而是把田志远约到了北海公园。
田志远一到,她就开宗明义地说,老田,我今天来,是有个消息要跟你说,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不少老同志都要求中央尽快让邓小平同志复出工作,中央领导呢,也基本认可了。我听说,中央政治局已经开会决定了,邓小平同志将在十届三中全会上正式复出。
田志远愣了半晌,说,天大的好消息啊!
这个消息对田志远而言,确实就像此刻北海公园的早春景色一样,特别使人心旷神怡。田志远满心欢喜地对曹慧说,你今天可是做了一回报春的喜鹊啊,曹慧,你今天真是漂亮极了!你看你今天穿的一身橘红色的高领毛衣,这倒叫我想起你嫁给我那天的情景来了。
曹慧却没有表现出相应的激动。当然田志远的这种故意献殷勤的态度她是满意的,这显示了对方急于复合的诚意。她只是沿着鹅卵石路边走边语重心长地说,老田啊,你是邓小平的老部下,记得一九七五年全面整顿的时候,你跟得最起劲,过头话说了不少,所以才又下了台。现在,邓小平要出山了,你的问题估计也相应地要解决了。你的事,刘鑫去问过胡耀邦,耀邦同志说很快就会给你安排工作,还问你想干什么。说到这里,曹慧突然停了下来,提高了音调问,老田,这个问题你想过吗?
田志远说,我没想过,听组织安排呗,还是跟着小平同志干。
曹慧的脸一下子又拉长了,她说,老田啊,我今天约你到这儿来就是要跟你谈这个。你不要以为“四人帮”粉碎了,就没有斗争了。你不能一根筋,就知道跟着邓小平,可以干的工作还有很多嘛。
田志远一听这话就摇头,说,别的都好说,但这个不行。就我来说,我还是要跟着老首长干的。曹慧你不知道,跟他干事,有一股子劲也有一股子气,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曹慧瞪眼说,老田,我可告诉你,斗争还在继续。刘鑫跟我们说过,邓小平前几天给华主席、叶帅和党中央写了一封信,提出“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还要求印发全党。老田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含沙射影,就是针对“两个凡是”的!
田志远一听,心里一愣,也一乐,扑哧一笑说,好啊,我就知道他会这么做。
曹慧说,你还敢说好?好什么好,这不是和中央的现行政策唱反调吗?结果,华主席委托东兴同志去看邓小平,希望他修改信的内容,然后印发全党。你猜,后来怎么着?东兴同志实实在在地碰了个软钉子。这个邓小平很顽固啊,还没有正式复出就那么顽固,以后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我是为他捏一把汗,更是为你捏一把汗。
一个在杂志社专事理论的女编委,哪里会知道这么多的内部消息?田志远有些奇怪,但是他也相信,曹慧说的话句句都是有根据的,于是他问,小平同志怎么说?
曹慧说,这个邓小平啊,真是个倔头,他对东兴同志说“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他邓小平出不出来工作没有关系,但是“天安门事件”是革命行动。“两个凡是”不行。按照“两个凡是”,就说不通让他出来工作的问题。
曹慧的话还没说完,田志远就情不自禁地拍了一掌,说,这句话说得太好了,这就是邓大人的风格!
这一说,曹慧又被田志远激怒了。她这次约田志远之前,反复告诉自己,一定要控制住情绪,不要和田志远吵,好好和他谈,让他不要再把自己有限的前程押在邓小平这个琢磨不定的人身上。中国到底怎么走,还是要听党中央华主席的,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基本的党性。如果田志远随着邓小平的复出而有机会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并且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不再执着地跟这个人跟那个人,那么她认为,老田这个人还是大有希望的,她与老田就可以破镜重圆,她还乐于系上围裙,做出一碗碗奇香扑鼻的老北京炸酱面,端在三口之家的小饭桌上。这个北海公园毕竟是她跟田志远第一次约会的地方,她今天把田志远约到这个地方来,就有这个迫切的因素存在。
可是老田这个人好像就是与“死不改悔”挂钩。老田啊老田,你让我怎么说你好呢,曹慧急得直跺脚。
田志远却笑呵呵地一把拉起曹慧的手说,好了好了,你看公园里都春天了,咱们还老是板着个脸干吗?小源一天到晚都在盼着你回到四合院来呢,你也得每天烧点热饭热菜让我们吃吃。我也都老了,你难道就不心疼吗?
田志远又说,你约我到这个北海公园来聊天,我就知道你心里就是放不下我老田的。
曹慧一下子把自己的手从对方手掌里抽出来说,你这个死不改悔的,你想得美。
田志远哈哈笑着,又一次拉起曹慧的手,沿着野花初放的草坪往前迈步,这一回曹慧没有拒绝,但是一张脸依旧是紧绷绷的。
可是田志远却没有领她的情,反倒从各个角度夸起老首长来了,一会儿说邓小平这个好,一会儿又说邓小平那个好,说得曹慧听不下去了,大叫说,好什么好,他还不是和中央对着干吗?和中央对着干有什么好处?我们每个党员都要紧紧地围着党中央,这是党性,也是大局!所以,老田,我要郑重地告诫你,不能跟他太近了,不然你还要栽跟头,犯错误。
田志远知道曹慧的苦心,语气缓和下来,认真地说,曹慧,感谢你今天告诉我这么多好消息,也感谢你对我的关心。但是,有些事情是不能兼容的。我敬佩小平同志,能跟着他老人家为党做些工作,是我的荣幸。国家都这个样子了,我没有心思去想个人栽跟头、犯错误的问题,我只盼着能跟着小平同志好好做些事情。
曹慧无奈地摇摇头,她其实早就知道跟田志远说了也是白说:就算是我给你提个醒吧,到时候真犯了错误,别怪我言之不预。
田志远笑着说,放心吧,倒是你让我担心。
我有什么可担心的,我的思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我担心你跟不上形势,思想僵化。
田志远这话一说出口,曹慧脚一跺,转身就走,脚步飞快,一点余地都不留,田志远怎么喊也喊不住。
曹慧边跑着碎步边想,这回北海公园之约,算是白费劲了。这个“破镜重圆”的问题,今后又该怎么处理呢?真是辜负了小源三天两头地打电话催,好生烦人。
邓小平带着一株修剪得很漂亮的万年青,来到西山叶剑英住处。他一走下红旗轿车就提示警卫员把这盆万年青交到他自己手里,卓琳提醒说太重,邓小平连说不碍事、不碍事。
迎接的军人走向前要接过邓小平手中的礼物,邓小平摇摇头,示意要自己亲手送到主人手里。
这一天,是叶帅八十大寿。
说话间,身着一身蓝色中山装的叶剑英,已经满面红光地迎了出来,哈哈笑着说,小平同志,大驾光临,蓬荜生辉,没想到你先拔头筹啦。
邓小平说,叶公一生屡建奇功,今天八旬华诞,理应举国同庆,我怎能不来?来,这是我寓居西山精心侍奉的一棵万年青,祝老兄青春永驻,寿比南山。
叶剑英双手接过万年青,笑逐颜开。
客人一落座,叶剑英就招呼工作人员为三人合影。叶剑英、邓小平并排坐着,卓琳站在两人身后,合了一张影。这张照片至今被叶家与邓家分别珍藏着。
主人与客人落座后的话题,立即就转入“邓小平复出之后抓什么工作”这个重要而紧迫的题目上。叶剑英挥手退去了所有的工作人员,轻声问邓小平说,小平同志,十届三中全会将近,工作的问题考虑得怎么样了?邓小平犹豫了一下,说,我考虑再三,想向中央主动请缨,分管科学和教育工作。
叶剑英听了,摇摇头说,这倒是出乎意料,你恢复的职务是第一副总理啊,要统揽全局的。
邓小平笑了笑,说,时过境迁,我已经七十三岁了,能辅佐你们做些具体工作就足够了,这是我的真心话。
叶剑英听后,再次摇摇头说,如今百废待兴,需要大智慧、大手笔、大图纸啊。
邓小平想一想,说,大图纸要一笔一笔地画,要找好一个起笔的突破口。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的基础在教育。中华民族要振兴,首先要在党内和社会上造成一种风气,那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叶剑英说,小平同志你说得好,精辟。不过,有一条,军队你还是要管,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意见,徐帅、聂帅都再三提出的。
邓小平低头思索了一下。
他觉得叶帅这个提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叶帅用心良苦啊。这个问题也确实说到了要害处,一个国家要往前走,没有军队的保驾护航,必然是走不安稳的。于是邓小平抬起脸来说了一句话:我就听从中央的安排吧。
说到这里,就见聂荣臻手拄拐杖哈哈笑着走了进来。聂荣臻一见到邓小平就说,看来我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还是落到小平同志后面了。
邓小平说,我住得比你远,我是笨鸟先飞。
三个人刚刚坐定,门外又是一阵朗朗笑声,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徐向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粟裕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副总参谋长杨成武一起走了进来。
邓小平大为感慨,说,老帅们都来了!
叶剑英郑重地指着邓小平,对众人说,你可是我们老帅的领班哟。
话音未落,将帅们一片掌声。
这时,工作人员推出一个三层大蛋糕,上面插了八根蜡烛。叶剑英招呼大家落座,说,难得今天高朋满座,吹蜡烛之前,我这个寿星老儿有小诗一首,念一下聊表心志。接着,叶剑英就朗诵起了他的《八十抒怀》:
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
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
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朗诵完毕,叶剑英一口气吹灭了八根蜡烛。
老帅的中气还是在的。
邓小平的家里立即跑来了请示工作的人。
来的两位,分别是分管科学、教育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和教育部部长刘西尧。这两位听说了邓小平主动要求分管科学工作与教育工作,特地跑来听一听邓小平的指示,尤其是邓小平已经有了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的工作设想。
庭院里,春意已经很浓。接连不断开放的花朵,以及在花瓣上开始成群飞舞的蝴蝶与蜜蜂,跟这些天邓小平舒畅的心情很是匹配。
邓小平看着两位抢先而来的客人,笑着说,我还没有正式复出,工作还得靠你们去做。我主动请缨管科技教育。科学和教育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和基础,是被“四人帮”破坏的重灾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中国的现代化,我想应该首先从科学和教育这两个领域入手和突破。我愿意用最后的精力和诸位一起在这方面做些事情。
按照邓小平的设想,他出来正式工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筹备召开一个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全国范围内找一批有一定影响和贡献的科学家、教育家来北京聚到一起,仔细分析这两个领域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之道,也算是为下一步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准备。他决定让方毅和刘西尧为他筹备此事。
这个设想不错,两位客人频频点头。
人你们去找,我提几个标准,邓小平缓缓地说,要敢说话、有见解的,要在科学教育领域有才学、有贡献、有影响的,不要行政人员,不要找与“四人帮”有牵连的。就这么几条。怎么样?
这时候邓小平就看到教育部长面露难色了。邓小平知道他心里在担忧什么,于是笑一笑说,说吧,说出来。
刘西尧便小心翼翼地说,您说的“有影响、有才学”这当然好,但是这方面的老专家,情况很复杂,小平同志您也知道,他们头上还戴着各种各样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