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甘肃省志.政协志
28690900000101

第101章 提案建议(12)

七、《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千万亩水地粮食丰产工程”的建议案》(摘要)

(1996年8月30日政协甘肃省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全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的要求,省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在全省实施千万亩水地粮食亩产上千斤的丰产工程的建议。这是甘肃贯彻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一项战略措施。

第一,全省水地粮食生产现状

全省现有水地有效灌溉面积1670万亩,1995年全省水地粮食播种面积为1023万亩,占全省粮食作物面积的23%;粮食总产39亿公斤,平均亩产381公斤,占全省粮食总产的60%。

分类型看,全省水地粮食产量最高的是酒泉、嘉峪关、张掖、陇南、天水五地、市,水地粮播面积399万亩,总产1871亿公斤,平均亩产467公斤,其中酒泉亩产为510公斤。产量居中间水平的是武威、金昌、白银、平凉、庆阳5地、市,水地粮播面积387万亩,平均亩产346公斤;产量较低的是定西、临夏、兰州、甘南四地、州、市和景电灌区,水地粮播面积234万亩,平均亩产325公斤,其中甘南州水地粮食亩产250公斤,为全省最低水平。

甘肃水地粮食生产虽有较快发展,但从全省城乡人民生活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看,还很不适应。目前影响水地粮食产量的主要原因是:

1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水资源不足,配水制度不合理,灌溉效益不高。

2水地粮食生产发展不平衡,中低产水地面积较大。

3水地投入不足,主要是农家肥少,化肥投入总量不足。

4农业技术推广水平低,发展慢。地膜覆盖、立体种植、间作套种等技术,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和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实现“千万亩水地粮食丰产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甘肃省“九五”计划提出,到本世纪末全省粮食总产要达到90亿公斤,这须在粮食产量最高年份1993年748亿公斤的基础上,增加152亿公斤,年递增率为44%,比过去农业连续丰收的11年的264%高出176%,任务是艰巨的。

实施“千万亩水地粮食丰产工程”,即全省水地粮田面积力争达到1100万亩左右,亩产达到1000斤。

分析全省水地粮食的增产潜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的增产潜力。大面积推广地膜覆盖、立体种植、间作套种、配方施肥等农业实用技术,使水地粮食生产的科技贡献率增长10%,即达到40%,增产潜力将是十分巨大的。

二是推广良种的增产潜力。在今后5年下大力气抓好品种的更新推广,力争一半左右的水地粮食亩产通过使用良种提高10%,全省可增产粮食2亿公斤。

三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增产潜力。提高单产高的玉米等秋粮的比例,扩大复、间、套等种植面积,每亩提高产量200公斤,就可增产2亿公斤粮食。

四是肥料投入的增产潜力。增加化肥投入是水地夺高产的主要保证之一。1995年全省化肥施用为1775万标吨,全省水旱地亩均化肥施用量31公斤。若按每亩水地粮食平均施化肥量增加50公斤,每公斤增产粮食2公斤计,每亩可增粮食100公斤,千万亩水地粮食即可增加总产10亿公斤左右。

五是用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潜力。“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已把河西走廊列入国家粮棉基地,从今年起每年扶持资金在6000万元以上;列入商品粮基地的7个县,每年将有7000万元贴息贷款的支持。国家新增的这些投入,将会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已出台的提高粮食定购价格的政策,使农民从涨价因素中会得到更多好处。还有稳定农资价格政策、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等,这些都将进一步刺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从以上分析看,提高水地粮食产量的潜力是很大的。只要各级重视,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保证灌溉,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水地粮食亩产5年增加120公斤,每年增加24公斤,亩产上千斤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第三,实施“千万亩水地粮食丰产工程”的目标和措施。

根据自然条件和目前的生产基础,全省实施“千万亩水地粮食丰产工程”,可分三种类型确定发展目标:

一是河西酒泉、张掖、嘉峪关、金昌两地、两市400万亩水地和沿黄两岸的老水地以及渭河、白龙江、白水江两岸约150万亩水地,粮食亩产达到1200斤以上,其中吨粮田达到三分之一左右。

二是武威地区150万亩水地以及洮河、大夏河、大通河、泾河、庄浪河流域两岸150万亩水地,粮食亩产达到1000斤以上。

三是景秦、兴堡子川、刘川、西岔、靖会、三角城等30多个大型电灌区、小型电灌区、河东井灌区以及临夏北塬、引大入秦灌区约250万亩水地,粮食亩产应达到800斤以上。

实现以上目标,要坚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走外延挖潜(增加面积)和内涵挖潜(提高单产)结合,以内涵挖潜为主的路子,紧紧围绕提高单产这个中心,着重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采取有效措施,力争水地粮播面积达到1100万亩左右。一要认真解决水利设施老化失修问题。二要加快在建工程进度,力争尽早发挥效益。三要坚持大中小结合,积极发展小型水利。四要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发展喷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五要重视灌区林网建设。

把灌区林网建设作为保护农业、保证粮食稳产高产的一项基本建设认真抓好。六要建立基本粮田保护区,保护好现有水地。千方百计稳定现有水地粮田面积。

2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一是抓住影响水地单产上千斤的主要问题,各有侧重的大面积推广带状种植、间作套种、地膜覆盖等农业适用技术,“九五”末全省高产带田面积力争达到500万亩,水地粮食地膜覆盖面积力争达到400万亩。二是下大力气实施“种子工程”。建立良种生产基地和健全良种推广体系,推进良种产业化进程,逐步实行统一供种。力争“九五”末将主要粮食作物现有主体推广品种更新换代三分之一以上,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三是坚持有机和无机结合,科学施肥,培肥地力。化肥施用要调整氮、磷、钾的施肥比例,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并配以微肥施用,提高化肥使用效益。大力提倡施用有机肥料,采取建立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实行农牧结合,大量增加有机肥料。四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为目标,调整种植业结构,实施玉米战略,扩大玉米等高产秋粮作物种植面积。五是搞好植保工作,把因病虫害造成的减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时,要大力加强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结合实施水地丰产工程,有计划、大规模地对农村知识青年进行技术教育和培训,为农业发展提供一大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劳动力。全面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努力提高科技承包的水平和效益。

3抓好物资和电力供给,为水地粮食增产提供保证。“九五”期间,应争取全省增加化肥100万吨,全省化肥使用总量达到250万吨,水地粮田每亩平均施肥100公斤左右,比目前的60公斤增加40至50公斤左右。建议省上要多渠道储备化肥、地膜、农药、农机物资,以保水地粮食增产正常需要;要千方百计保证农业灌溉用电,特别是春夏灌溉期,要及时足量保证供给。

4落实和完善政策,为水地粮食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进一步理顺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充分照顾粮食调出产区的利益。坚持和完善粮食储备调节制度,搞好吞吐调节,防止“谷贱伤农”。积极促进粮食的深精加工和转化增值。制止“三乱”,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鼓励和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建议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制定一些鼓励地方和农民增加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

5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这一措施的战略意义,把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转移到抓科技、增效益、提高发展水平上,加强对实施丰产工程的组织领导。要把实施丰产工程纳入各地的“九五”农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分期分类提出目标,配套增产措施,解决好关键问题,并抓好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丰产工程的顺利进行。全省各级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要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围绕省政协七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千万亩水地粮食丰产工程”献计出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政协建议

§§§第一节建议的提出和办理

一、《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治理“六害”为我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建议》。

省政协常委会为了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1996年上半年,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贩毒吸毒、制黄贩黄、卖淫嫖娼、赌博、拐卖妇女儿童、利用封建迷信骗钱害人(以下简称“六害”)问题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视察和调研。经过多次座谈讨论和广泛征求委员与地、州、市党委、政府、政协组织的意见,形成了8条治理“六害”建议。1996年5月25日,省政协主席、副主席带着建议稿,向中共甘肃省委常委会议进行了专题汇报,受到中共甘肃省委的肯定和支持。5月28日至30日,省政协七届十六次常委会议专题讨论研究了关于治理“六害”,净化社会环境的问题,16位常委作了大会发言。5月30日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治理“六害”为我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建议》。这个建议被中共甘肃省委采纳,于1996年7月12日以正式文件批转各地、市、自治州委,省委各部委,省直各部门党委、党组贯彻执行。《中共甘肃省委批转省政协党组关于进一步治理“六害”为我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建议的通知》(省委发〔1996〕40号)全文如下:“现将省政协党组《关于进一步治理“六害”为我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建议》批转给你们,请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彻底进行治理。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各级党委重要的任务。要从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高度,认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自觉抵制‘六害’的侵蚀,坚决同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作斗争。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全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关于加快我省集雨灌溉工程建设的建议》。

1996年8月28日至30日,省政协七届十七次常委会议讨论通过了申效曾主席《关于加快我省集雨灌溉工程建设的建议》。会议认为通过对榆中、会宁、定西等县农村的调查研究,总结了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并和县乡干部群众充分商量后,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关于加快集雨灌溉工程建设的建议。这个建议是积极的、可行的。决定将建议报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了省政协的建议,将此列入农业发展规划,并给当年增拨2000万元集雨灌溉工程试验经费。

三、《关于我省专业技术人才问题的情况和建议》。

人才问题是关系科教兴省,实现跨世纪目标的一项紧迫任务。1996年9月省政协主席申效曾在平凉、庆阳视察后,向主席会议提出了《关于研究人才问题的建议》,经主席会议讨论通过后,省政协编写了调查提纲,印发省上有关部门和各州、市政协、地区政协工委,并组织部分委员,深入部分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有关部门、地区,对人才问题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了14个地、州、市党政机关和省直有关部门的意见,在省政协七届二十一次常委会议上进行了专题讨论,提出了《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我省专业技术人才问题的情况和建议》。对此,中共甘肃省委常委会议十分重视,专门听取了省政协关于人才问题调查情况和建议的汇报,并在1997年6月28日中共甘肃省委《工作通报》第23期全文印发了省政协《关于我省专业技术人才问题的情况和建议》,在按语中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研究讨论。还指出,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是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跨世纪蓝图的一项紧迫任务,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力度,深入研究,切实解决好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推进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和人才事业的发展。

四、《关于我省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建议》。

1997年5月,省政协副主席杜大仕和部分省政协常委、委员及省政府参事室参事,对兰州、天水、定西、平凉、庆阳等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向省政协提交了《关于我省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建议》。是年8月26日,省政协七届五十七次主席会议讨论通过了《情况与建议》。是年8月28日省政协以甘政协发〔1997〕5号文件正式报送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

§§§第二节重要建议内容摘要

一、《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治理“六害”为我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建议》(摘要)

(1996年5月30日政协甘肃省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近年来,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在维护全省政治与社会稳定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对危害社会治安严重的贩毒吸毒、制黄贩黄、卖淫嫖娼、赌博、拐卖妇女儿童、利用封建迷信骗钱害人(以下简称“六害”)等社会丑恶现象,开展了一个个专项斗争,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但是,“六害”仍然没有被遏制,且呈现出蔓延之势,使全省各族人民深受其害,严重危及全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一,贩毒吸毒犯罪活动愈演愈烈。

第二,制黄贩黄犯罪活动依然十分猖獗。

第三,赌博活动普遍而且严重。

第四,“黄毒赌”是“六害”中危害最大的“三害”,也是国际敌对势力对中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决不能掉以轻心,但是,也决不能够放松对其他三种社会丑恶现象的治理。

为了进一步治理“六害”,为两个文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省政协常委会建议:

第一,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切实解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