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甘肃省志.政协志
28690900000110

第110章 视察调查(7)

1996年12月,省政协主席申效曾在白银、武威、张掖等地视察时,发现从地、县到乡、村普遍不重视有机肥的使用。有些地方因长期使用无机肥,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潜伏很大危机。因此,他致信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阎海旺、代省长孙英,分管农业的中共甘肃省委常委仲兆隆、副省小苏,提出《忽视有机肥,一个值得注意的严重问题》。认为用地养地历来是农业上的一个大问题,无机肥要逐年合理增加,有机肥不可忽视。有机肥年每亩施5000至10000斤,就能保证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肥料3要素比例才能基本合理。临泽县新华乡实行猪场繁育仔猪,分散到农户育肥,每户1年育100头,既获得了较多的劳务费,又积攒了大量有机肥料,1995年在多用有机肥,少用化肥的情况下,粮食照常增产。这说明有机肥在农业上有无机肥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既应继续重视化肥,又要十分重视有机肥,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战略的措施。因此,他提出4点建议:1省、地、县、乡各级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领导,一定要从思想上真正解决对有机肥的认识问题。增加有机肥是用地养地的得力措施,是防止单纯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的有效方法,全省都要引起对有机肥的足够重视。2要经常了解土壤变化的情况。每年应在东、西、南、北、中选择若干点做土壤测验,用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氮、磷、钾3要素的变化分析情况,说服干部、群众合理施肥,科学种田。3开辟增加有机肥的门路。要采取养畜积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积攒人粪尿等办法,大大增加有机肥的数量。4要在全省农村形成常年不断的积肥活动。特别是每到秋季,从县到村,各级领导要带头大搞群众积肥,表彰一批在积肥中做出成绩的先进人物。要把积农家肥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使农业走上高产稳产、良性循环的道路。申效曾主席的建议立即得到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阎海旺、代省长孙英的批示,并将建议印发当时正在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参阅。阎海旺在批示中指出:申效曾主席提出的有机肥问题,的确是一个应当引起全省高度重视的大问题。前几年省委、省政府曾要求各地给予关注,现在看来总体上进展不理想。请以快报形式印发参加经济工作会议的各地、州、市及农口和综合部门负责同志。大家一起行动,宣传发动群众大积有机肥,这对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代省长孙英批示:

申主席意见很好,拟同意印发会议。

关于引大入秦灌区建设和移民工作的视察

1997年5月23日,省政协主席申效曾,副主席韩正卿、王平、拜玉凤和200多名省政协委员,视察了引大入秦工程建设和灌区移民工作,并举行了座谈会。引大入秦是一项引大通河至百里秦川的跨流域大型自流灌溉工程,是改变甘肃中部干旱面貌的重大举措。总干渠、干渠、支渠总长880公里,隧洞71座,总长110公里,渡槽38座,倒虹吸3座,设计灌溉面积86万亩,计划安置移民8万人。工程最早开工于1976年,因资金、技术条件限制,被停工缓建,1987年全面复工建设,经过8年艰苦奋斗,到1994年10月总干渠建成通水,到1996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75亿元,占工程修正概算的77%,实现灌溉面积34万亩,占规划面积的40%,完成土地平整47万亩,田间配套面积436万亩,安置移民7100户、22721人,占规划移民人数的35%。引大入秦工程和灌区建设全面完成后,既可解决灌区40万人的温饱及脱贫致富问题,又能在中部地区形成一个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林牧业生产基地;既可彻底改变干旱缺水的荒漠面貌,又能在兰州市北部形成绿色屏障,缓解兰州大气和环境污染。委员们对引大入秦工程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高度赞扬,对工程建设带来的巨大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感到非常满意。有的委员还用生动的语言、诗歌颂扬了这一伟大工程。通过视察,委员们了解到,灌区建设和移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平田整地和渠系配套进度较慢,原定于1998年完成的平地配套任务还有39万亩没有完成;大水漫灌现象比较突出,水的浪费问题严重;移民安置进度缓慢,移民区公益事业建设严重滞后。针对上述问题,省政协提出4点建议:1省、市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在国家适当补助的同时,动员群众自力更生,投资投劳,超前完成整地配套任务,做到水到渠成,土地平整,尽快发挥效益;2搞好规划,坚持以高标准建设灌区,使灌区有好条田、好渠道、好林带、好道路、好居民点;3积极推广节水灌溉先进技术,大搞节水型农业,向百万亩或更多灌溉面积奋斗;4加快移民区公益事业设施建设,促进移民安置进度。视察后,省政协向中共甘肃省委报送了《关于引大入秦灌区建设和移民工作的视察报告》。

关于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的视察

1997年7月28日至29日,省政协副主席王平、拜玉凤率领80多名委员视察了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并举行了座谈会。这项工程是甘肃第一个大型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一期工程于1974年建成,最大提水高度472米,二期工程于1994年建成,最大提水高度602米。共建泵房43座,装机容量2487万千瓦,总干渠长120公里,干支渠长510公里。设计流量286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80万亩(一期30万亩、二期50万亩),已灌溉45万亩。景电工程的建成,使景泰、古浪两县昔日“遍地是沙丘,黄风不断头,十种九不收,吃粮靠救济”的旧面貌,变成了路、渠、林、田配套的百里绿洲和米粮川。一期工程通水25年来,累计生产粮食132亿公斤,油料05亿公斤,总效益967亿元;二期工程通水8年来,累计生产粮食419亿公斤,油料3219万公斤,安排移民20多万人。灌区内人均产粮达到642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0元。

林牧业、地方工业、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区域性小气候得到改善,沙进人退的局面得到遏制。委员们对景电工程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给两县面貌带来的巨大变化赞叹不已。视察、座谈后,省政协对进一步加强景电工程管理,努力提高灌区农业整体效益问题提出4点建议:

一是要落实管理责任制,保证工程更好地发挥效益。灌区各县、乡、村,要各负其责,分段管护,保证工程正常运行。并要加快整地配套和移民工作进度,使灌溉尽快达到设计面积。

二是依靠科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做到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大力推广丰产栽培技术,提高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林牧业和工副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强对农民爱国家爱集体的社会主义教育,启发农民热爱工程,自觉维护工程,同破坏工程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加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方针的教育,克服单纯依赖国家的思想;加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教育,促进农业由传统粗放经营向现代集约化经营转变。四是要搞好景电一期工程的更新改造。省水电设计院已提出了一期工程配套更新改造方案,静态投资需153亿元,建议省上批准立项,由国家、集体、个人合理分担,逐年投资,落实工程改造任务。视察后,省政协向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报送了《关于景电工程的视察报告》。

二、经济工作方面的视察和调查

§§§第一节省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对经济工作的视察和调查

关于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视察

在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的号召下,甘肃在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也开展了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1955年12月,省政协组织委员视察组,对兰州市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进行了视察。当时兰州市有14385户私营工商业,从业人员22029人,资金13180785元。情况是商业多、工业少,手工业多、大型工业少,摊担贩多、坐商少,小商小贩多,资本主义商业少。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到1955年11月底,工业方面,组织起公私合营工业企业10户。另有22个工厂合并改组为6户企业,为公私合营创造了条件。手工业方面,有331户、1347人组织了14个生产修理合作社、4个供销生产合作社、44个修配生产组。商业方面,原62户批发商转业投资组建为旅社、饭店、电影院、民用房、百货楼等综合性的大众市场。医药业1户与供销合作社合营。组成各种代批店4户、经销店371户、经销组23个、联购联销组6个。饮食业方面,有公私合营2户、合作食堂1户。汽车运输方面,有57户、75部汽车组成了公私合营运输公司。另有117部汽车、124人组成了第一运输生产合作社。小商小贩联合起来组成了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联购联销店、联购分销店、合作社经销代销店等。实行公私合营和合作生产经营后,安排了全部从业人员,企业生产纳入了计划管理,生产技术不断改进,生产成本有所下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原来的批发商、资本家,均参加了具体工作,从事劳动,并能守职尽责。零售商纳入代批、代售、经销后,一般都能遵守国家制度,改进经营管理,增加经营品种和营业额。汽车运输也能多拉快跑,完成任务。经营管理方面,参照当地国营企业修订了劳资合同和工资制度。视察组提出6点建议:1要进一步加快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2要加强对资本家和私营企业主的思想教育。3要重视培养工商界的骨干分子,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4要加强对公私合营企业的领导,搞好企业的设备技术改造、厂房扩建、安全生产。5铁工厂和手工业合作社,要生产新农具,支援农业生产合作社。6注意安排好少数民族摊贩,保证淡季牛、羊肉等货源的供应。视察组撰写了《关于视察兰州市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报告》,报送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

§§§第二节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对经济工作的视察和调查

关于兰州塑料编织厂企业改革情况的调查

1984年11月下旬,省政协组织委员调查组,对兰州塑料编织厂企业改革情况进行了调查。该厂是一个集体企业,轻工部将其作为塑料袋生产的定点厂,1980年11月被兰州市城关区确定为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单位。厂领导班子大胆实践,锐意改革,使该厂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生产手段的新型企业。拥有职工646人,固定资产523万元,聚丙烯编织袋年生产能力400万条,引进安装的新设备投产后,生产能力为1000万条。经过改革,实行了民主管理、厂长负责制、经济承包制、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基本工资制,健全了劳动管理制度、劳保福利制度,改变了长期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现象,该厂出现了产量成倍增长、效益显著增加、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生产条件大大改善、职工收入较快增加的5大变化。调查组建议:该厂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完善制度,调动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引进资金,发展自己,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调查市场,开发市场,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省政协将调查报告报送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1985年《甘肃政协》第1期刊登。

关于兰州市酱醋生产销售情况的调查

1986年4月,由沙里士、李培贤等4名省政协常委、委员组成的调查组,对兰州市酱油和味醋生产、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兰州的13家食品工业综合厂中,有8家是生产酱油、味醋的工厂。酱油年生产能力21万吨,味醋年生产能力11万吨。产品供不应求,多次脱销,酱醋质量差,细菌含量超标,群众反映强烈。主要原因是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原料不足,资金缺乏,卫生条件差,管理不善。调查组提出5点建议:一是各生产单位要狠抓企业内部配套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端正经营思想,改进企业管理,增加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市场供应。二是请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和支持食品工业的发展,对天生园等7个厂的11个项目,要抓紧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量,增加品种,保证质量,改善卫生条件。要加快建设年产酱油12000吨、味醋8000吨的段家滩食品厂,扭转酱醋供应紧张的局面。三是建议省、市粮食部门,调整粮食供应计划,按酱醋加工需要增加豆饼、麸皮、粮食的供应量。四是建议省上从1986年起,对食品工业免征3年工业产品税和所得税,将免征的税款用于酱醋生产的技术改造。五是要在管理上下工夫,坚持改革,搞活企业,完善制度,严格管理,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职工素质。省政协将调查报告报送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及省、市有关部门。1986年《甘肃政协》第3期刊登。

§§§第三节省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对经济工作的视察和调查

关于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