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甘肃省志.政协志
28690900000006

第6章 概述(3)

(四)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范围越来越宽广。委员和常委多次列席省人民代表大会、省人大常委会议,听取各种报告,部分常委还应邀参加中共甘肃省委和省政府举行的民主协商座谈会,积极参与全省重大事务的协商讨论,并对省委和政府部门的工作,提出有益的建议。5年来,委员和各族各界人士在省政协举行的各种会议上,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从四届二次会议恢复提案工作之后,共提出提案910件,三分之一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处理人民来信1845件,接待来访274人次。省政协各工作组,配合形势,针对甘肃省特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组织报告会、座谈会、讨论会、茶话会近百次。对于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如中美建交、《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判决等重大事件,以及新宪法草案、政协新章程草案的修改,及时组织委员和各族各界人士进行了座谈讨论,做出了相应的反映,提出了积极的意见。举行了新中国成立3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辛亥革命70周年等重要纪念日和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决定后,多次举行学习讨论座谈会,与各民主党派联名提出“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贡献力量”的倡议书。

(五)开展调查研究,进行检查视察活动。1978年,中央发出落实中医政策、解决中医药后继乏人的56号文件后,立即邀请医药界委员座谈,并深入临夏、临洮等地调查研究,对改进中医药工作提出可行建议。同年还组织委员和专家对兰州四毛厂和兰州针织厂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向有关部门反映了该厂存在的突出问题,使该厂存在的缺乏原料来源等困难得到解决。1981年组织委员到定西、会宁、景泰等县,对方兴未艾的农村实行的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向中共甘肃省委写了专题报告,充分肯定了农村实行的生产责任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1982年组织委员和专家到酒泉县对水利建设和水利工程管理情况进行了视察;到永靖县对推广使用太阳灶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考察。并就改进水利工程和改进太阳灶型、提高太阳灶使用率等提出了建议。两次对永靖县计划生育问题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建议,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将建议转发全省各地、县参考。两次抽调省政协常委参加了全省民族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工作,政协委员中的民族、宗教界人士多次深入民族地区了解情况,反映问题,解决一些迫切问题。

(六)文史资料工作和祖国统一联谊工作有了发展。四届省政协共征集各种史料898篇,600余万字,找回了10年“文化大革命”动乱中幸存的资料900多篇,800万字。编辑出版了《甘肃文史资料选辑》6至16辑,共11本,为甘肃省近、现代史的研究提供了资料。省政协设置了对台工作委员会,加强了对台工作,大力宣传党的对台方针政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台湾同胞、侨胞的政策和去台人员在大陆亲属的政策,开展了台胞联谊工作,组织撰写对台宣传稿件260余篇,组织有关人员撰写向台湾民众投放的空飘信2700多封。协助筹备和成立了台胞联谊会,接待了一批回国探亲的人士。

政协甘肃省第五届委员会1983年4月23日召开了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有26个界别的371名委员。工作机构设学习、工作组、文史资料研究、对台工作、提案工作、联络工作等6个委员会和办公厅。工作组委员会下设经济建设、科技、文化、教育、体育、法制、妇女、民族宗教、农林、工商、医药卫生等11个工作组。1984年4月对台工作委员会改称为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1986年5月创办省政协机关刊物《民主协商报》,1987年在7个地区设立地区政协联络处。五届政协自1983年4月成立至1988年1月结束,共召开5次全委会议、23次常委会议。这一时期正处在国家和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共十二大确定的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提出的经济建设的宏伟目标,以及国家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七五”计划的开始、《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的实施,赋予本届政协光荣的历史使命。五届省政协的主要工作:

(一)认识省情,把为经济建设服务作为政协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甘肃省经济建设基础差,生产力落后,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农业基础脆弱,大部分地方没有摆脱“靠天吃饭”,一些地方仍然沿用着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全省有30%的农民温饱问题尚未得到解决。针对甘肃的实际情况,五届政协在任期中,把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特别是为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服务摆在重要位置,积极献计出力。5年多,无论召开全委会、常委会或委员提提案,开展调查研究,都以农村工作为重点,提出了一些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地方出现了放松粮食生产的现象,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下降,粮田面积大幅度减少。在五届五次全委会议上,委员们就这个问题集中谈了许多意见,向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作了专题反映,并有6位委员提出了关于加强粮食生产领导的提案,省政府对此先后5次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发展粮食生产和建设商品粮基地问题,解决了制约粮食生产的生产资金和生产资料匮乏的问题。5年中委员共提提案1094件,其中农业方面占很大比例。1986年全国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甘肃全国政协委员就庆阳老区干旱缺水问题,提出了兴建“盐(宁夏盐池)、环(甘肃环县)、定(陕西定边)扬黄引水工程”的提案,引起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重视,专门来函对这项工程的情况作了答复。

(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发展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献计献策。通过专题考察、专题调查、专题研究、专题座谈等形式,就这些地方的经济、科技、教育、城乡交通、市场供应、物价、治安等问题向党政部门反映情况和群众要求,每年都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建议与批评。仅1987年在小型专题调查研究的同时,组织了50多位委员赴庆阳、临夏、白银进行3次综合性调查研究活动。赴庆阳地区考察组就粮食生产、发展畜牧业、多种经营、水土保持、公路建设、人才开发等写了12份考察材料。赴临夏州调查组配合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教授提出的建立临夏——海东民族经济协作区的意见,对临夏州进一步发展民族经济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采取的特殊政策进行了调查研究,写出了专题调查报告,为协作区和临夏自治州发展民族经济等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赴白银市考察组就如何发挥中心城市整体功能和经济幅射作用,为周围农村服务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这些调查反映了实际情况,为党政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一定依据。庆阳地区考察组还反映了环县等地因干旱造成严重灾情的状况,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一名副省长亲赴灾区,指挥抗旱救灾。五届政协主席和几位副主席多次到庆阳老区,深入县、乡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对这个地区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写出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经济问题等多份调查报告,这些报告根据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现状,借鉴甘肃省农业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提出要重视和加强对农业的领导,任何时候也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要把扶贫作为党委和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的建议,受到中共甘肃省委的重视,许多调查报告印发全省各地领导同志研究参考。

省政协领导还多次带领工作组到天水、甘南、临夏、张家川、古浪、肃南、定西等贫困地方调查研究,对这些地方的农田林木保护、资源开发、草原建设、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有的副主席还多次协助政府部门解决当地边界、草场和宗教教派纠纷等问题。

鼓励少数民族群众要搞好团结,努力发展生产,提高文化水平。

(三)定点联系,为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办实事。1983年根据中共甘肃省委的统一安排,省政协主席和几位副主席把中部干旱地区的几个县作为各自的联系县,1984年底,省政协又会同全国政协共同把中部贫困县——会宁县作为联系点,全国政协与各民主党派中央成立了“支援会宁联系点工作小组”。省政协领导经常到点上帮助指导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并多次组织委员中的专家进行专项调查论证和咨询服务活动。把总结推广点上的扶贫经验同对全省农业生产的献计献策结合起来,先后写了10篇专题调查报告,及时送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和该县党政部门参考。配合全国政协农业组、民盟中央选定会宁县米家峡合作社作为“综合治理”工作点,为促进发展商品生产,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总结经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1985年与省政府联合召开了振兴会宁经济工作会议,商定了帮助会宁建设36个项目。文化、教育、医药、工商联的委员和民主党派还经常到会宁县和其他贫困地区开展教学交流、人才培训、开办工厂、文艺书画演出表演、医疗咨询等活动,为贫困地区办实事,受到普遍欢迎。

(四)在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政协组织的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为职能作用的发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五届政协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1984年上半年全省州、市、县(市、区)政协组织普遍建立,到1987年底各级政协委员已发展到7300多名。针对政协工作的新形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84年底,向中共甘肃省委写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各级人民政协作用的报告》,中共甘肃省委将报告转发全省各级党委。1985年12月召开了全省地方政协工作座谈会,交流了全省各级政协工作的情况和经验,探讨了人民政协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发挥人才聚集的优势,为安定团结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等问题。1986年全国地方政协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派出两个调查组,到陇南和陇东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向中共甘肃省委写了《关于贯彻全国地方政协工作座谈会情况的报告》,就党委如何支持政协组织发挥职能作用提出了5点建议。中共甘肃省委向全省各级党委转发了这个报告,引起了各级党委的重视。1987年基层政协普遍换届,针对各级政协新成员比较多的实际,举办了全省州、市、县(市、区)政协主席学习班,使各级政协的负责人比较系统、全面地学习了统一战线的理论、方针和政策,交流了各级政协近年来为农村脱贫致富服务的经验。省政协提案、文史、学习等委员会先后召开了有各州、市、县政协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会议,促进了全省政协有关业务工作的发展。通过这些工作和活动,全省各级党委普遍加强了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有的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经常化、制度化做出了规定。为了激励和表彰政协委员的积极性,1986年10月举行了有400多人参加的各级政协委员为“四化”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在全省政协委员、各界人士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文史资料工作也有了新的进展,重点进行了革命文史资料的征集、编印工作,共征集资料800多万字,编辑出版《甘肃文史资料选辑》17至28辑共12辑。

政协甘肃省第六届委员会1988年1月召开了六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委员468名,由28个界别组成。六届政协对政协工作机构进行了调整,将五届设置的6个委员会11个工作组调整为8个专门委员会:即提案法制委员会,学习宣传妇女青年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经济科技委员会,农业委员会,科教文卫体委员会,民族宗教委员会,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1990年将原地区政协联络处改为省政协地区工作委员会,为省政协派出机构。六届省政协自1988年1月成立至1993年1月结束,共召开5次全委会议、20次常委会议。六届委员会是在国家经历了10年改革,中共十三大确定了经济建设分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共十四大提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的号召,甘肃经济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工作中,进入了向实现第二步发展目标前进的关键时期展开工作的。主要工作:

(一)认真组织委员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各级政协组织和全体政协委员中,认真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著作和党的大政方针的学习。1989年4月27日省政协举行六届六次常委会议,根据当时形势的发展,当即把学习《人民日报》社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列入主要议程,组织常委认真学习讨论,明确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常委会议作出了坚决反对动乱,以实际行动维护安定团结的决议。这次常委会议和它产生的决议,对于统一全省7000多名各级政协委员和各级政协组织的思想行动起了很大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这种国际形势,组织委员学习了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文献,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通知》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从而增进了共识,进一步坚定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中共十三届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八中全会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之后,特别是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重要谈话传达之后,都相应召开了常委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共编印学习材料116期,印13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