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甘肃省志.政协志
28690900000074

第74章 协商讨论(15)

常委们一致认为,实施这一工程,对改变甘肃农业增长方式,实现“九五”计划粮食生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水地面积、已出现的高产典型、实用技术和良种推广、种植业结构调整、肥料政策投入等方面的增产潜力分析,实现千万亩水地粮食丰产工程的目标是可能的。会议一致通过了《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千万亩水地粮食丰产工程的建议案》

。这次常委会议还讨论了省政协主席申效曾《关于加快我省集雨灌溉工程建设的建议》。大家认为,《建议》总结了每户村民用水泥砂浆铺设半亩集雨场、建两眼水窖、靠集蓄雨水灌溉4亩基本农田的经验,从规划、政策、办法、领导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加快集雨灌溉工程建设的《建议》,并充分肯定了集雨灌溉是农村干部、群众和科技人员经过长期与干旱作斗争而取得的经验,是旱作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干旱山区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路。把集雨灌溉工程列入规划,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将对改变干旱山区贫困面貌起重要推动作用。会议一致通过了这个《建议》。并将上述两个《建议》一并报送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

讨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1997年5月19日至21日,省政协七届二十一次常委会议专题讨论了专业技术人才问题。常委会议之前,根据省政协主席申效曾《关于研究人才问题的建议》,组织省政协委员和各地、市、州政协组织负责人深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厂矿企业、医疗单位和有关部门,对全省的专业技术人才问题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视察和调查研究。在兰州和各地召开座谈会31次,参加座谈的有281个单位的550多人,收到和阅读各地各部门有关人才问题的调查报告37份。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主席会议、省上综合部门负责人会议多次讨论,形成了《关于我省专业技术人才问题的情况和建议》(汇报提纲),提出了人才问题关系到事业成败、民族兴衰,人才就是资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爱才、惜才、选才、用才、育才等重要观点。并从人才的总量增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增强、人才开发的投入逐步增加、人才对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贡献增多等4个方面肯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在人才开发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从人才存量不足,结构与分布失衡;人才积压浪费普遍,在岗待业问题突出;高层次人才外流严重,高学历毕业生学成难归;高层次人才断层,后继力量不足;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供需错位;政策导向不力,基层人才留不住等6个方面分析了当时全省在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8点建议:一是强化人才意识,明确领导职责;二是完善用人政策,开发人才资源;三是增加资金投入,改善物质条件;四是深化体制改革,搞活用人机制;五是搞好人才预测,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六是实施人才工程,加大培训力度;七是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八是加强思想教育,提倡敬业奉献精神。会议期间,常委们对汇报提纲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普遍认为,汇报提纲材料翔实,分析透彻,既肯定了全省人才开发方面取得的成绩,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既分析了问题的症结,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会议一致通过了这个文件。1997年5月26日,中共甘肃省委第九十七次常委会议听取省政协的汇报后认为,省政协就甘肃省专业技术人才问题,经过历时8个多月深入系统而富有成效的专题调查研究,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比较客观,符合实际。汇报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积极的、可行的,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中共甘肃省委常委会议决定:1为引起全党和社会各方面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视,真正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省政协对这个汇报材料根据会议讨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由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加按语登《工作通报》印发各地各部门。2对汇报中提出的建议,省委、省政府组织专门班子专题研究,提出完整的、能够办得到的分步实施意见。1997年6月28日,中共甘肃省委印发的《工作通报》第23期全文刊登了省政协《关于我省专业技术人才问题的情况和建议》

,并加了以下按语:根据省委常委会议精神,现将政协甘肃省常务委员会《关于我省专业技术人才问题的情况和建议》印发给各地、各部门,请结合实际,认真讨论研究。并指出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是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跨世纪蓝图的一项紧迫任务,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力度,深入研究,切实解决好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推进甘肃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和人才事业的发展。

讨论中共甘肃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实施意见

1996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省政协七届十八次常委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和中共甘肃省委贯彻中央《决议》的实施意见,并联系当时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常委们建议,在全省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应重点抓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和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艰苦创业精神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与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坚决制止党政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进一步树立密切联系群众、勤政务实、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反对假冒伪劣、欺诈行为,大力培养爱岗尽责、优质服务的敬业精神;坚决禁止制造和传播文化垃圾的恶劣行为,创作健康向上的优秀精神产品;积极建设文化基础设施,改善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条件;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努力解决卫生环境脏、乱、差的问题,积极创建文明城市和文明村镇;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形成崇尚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要积极开展各种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企业、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窗口和献爱心、送温暖,军民共建、携手共进等活动提高干部、群众和各行各业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讨论法律法规草案

七届省政协在任期内,曾以委员座谈会和有关专委会会议,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基本法(草案)、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送审稿)、甘肃省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办法(草案)、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草案)、甘肃省经济合同管理规定(草案)、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草案)、甘肃省婚姻登记管理办法(草案),对上述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文提出了修改补充意见。还座谈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对进一步贯彻实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三、协商通过机构和人事事项

§§§第一节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省协商委员会机构、人事协商、选举和任免

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一届一次会议协商选举省协商委员会组成人员1950年10月12日,甘肃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简称“各代会”),经充分协商讨论,采取无记名联记方式,投票选举产生了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组成人员。邓宝珊当选为省协商委员会主席,王世泰、张德生、马鸿宾当选为省协商委员会副主席,孙作宾、吴鸿宾、李甫山、陈成义、强自修、范明、王子厚、王宜之、杨一木、刘杰、袁力刚、黄静波、孙发端、陈伯鸿、赵子明、王新潮、张鸿儒、刘明山、李义祥、李翰园、吴永昌、刘余生、魏自愚、宋明辉、刘文山、王汝翼、尕布增、马济川、张乐山、程天锡、张新民、马重雍、唐洪澄、高思恭、万通轩、吴九如、许青琪、张全才、贺凤梧、杨复兴、张质生、史鼎新、马斌、黄正清、汪剑平、裴建准、朱镜堂、杨子恒、水楚琴等49人当选为省协商委员会委员。会议还选举邓宝珊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王世泰、张德生、马鸿宾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陈成义等31人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省协商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协商决定驻会委员

1950年10月14日,省协商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主席、副主席和40多名委员。邓宝珊宣布省协商委员会正式成立。会议除讨论了全省一届一次各代会精神的传达贯彻外,还协商决定:水楚琴、裴建准、王汝翼、李翰园、马斌、马重雍、汪剑平7人为驻会委员,并公推李翰园为省协商委员会秘书长,决定设立秘书处,办公地址暂定于文化会堂楼上,每3个月开会一次。

省协商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协商决定增加驻会委员

1951年2月21日至26日,省协商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协商决定:递补许青琪为驻会委员,增加张全才、赵子明为驻会委员。

省协商委员会决定成立学习委员会和四个专门小组为了适应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三大运动的要求,省协商委员会与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省土地改革委员会、民盟甘肃支部,自1951年2月开始举办了学习座谈会,先后吸收各族各界人士311人参加了学习。为了贯彻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领导各界人士学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决定和巩固学习座谈会所取得的成绩,省协商委员会于1952年8月21日,在邓宝珊主持下,决定成立了省协商委员会学习委员会,由邓宝珊任主任委员,马鸿宾、杨和亭任副主任委员,徐宗望、安振、陈成义、赵元贞、杨子恒、史鼎新、沈求我、水楚琴、马重雍、李翰园任委员,并推李翰园为学习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彪、王如东、贺凤梧、郑毓秀、郝玉明、马廷秀为办公室副主任。

1951年8、9月间,省协商委员会先后成立了政治法律、民族宗教、文教卫生、财经建设4个专门小组,由驻会委员(后称常委)分别负责,吸收在省的委员和代表参加,进行政策法令或政府交办案件的调查研究,并向政府提供参考意见。1953年9月29日,省协商委员会驻会委员会第24次会议决定,将4个专门小组改为4个专门委员会,并呈报全国政协备查。

省协商委员会全体会议协商通过省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名单1955年2月10日,甘肃省(包括原宁夏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举行第六次全体会议,在会前、会中多次酝酿讨论、反复协商的基础上,一致通过了省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名单。这次提名的委员共128名,分布在22个界别,其中,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中共)9名,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民革)7名,中国民主同盟(以下简称民盟)7名,中国民主建国会(以下简称民建)3名,九三学社1名,无党派民主人士8名,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名,工会联合会1名,农民1名,妇女联合会4名,学生联合会1名,合作社2名,工商联合会4名,文学艺术界6名,科学技术团体6名,教育界7名,新闻出版界1名,医药卫生界6名,对外和平友好团体3名,少数民族13名,宗教界8名,特别邀请人士29名。

§§§第二节省政协第一届委员会机构、人事协商、选举和任免

协商选举省政协第一届委员会领导机构成员1955年2月19日,省政协一届一次全体会议在充分发扬民主,反复协商讨论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省政协第一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会委员。张仲良当选为省政协第一届委员会主席,杨慎之、高健君、王庚山、达理札雅、马腾霭、马靖、徐宗孺当选为省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蒙定军当选为秘书长,万良才、王新潮、王文义、王汝翼、水梓、任子和、朱宣人、刘建章、何承华、李翰园、李冲和、严树棠、孟炼百、洪青国(回族)、范振绪、赵子明、赵元贞、马济川、马光宗(回族)、马竹轩(女,回族)、马振东(回族)、马培清(撒拉族)、马重雍(回族)、郭福金(回族)、黄执中、张全才(藏族)、贺进民、蒋云台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

协商通过第一届省政协工作机构和人事安排1955年2月21日,省政协一届一次全体常委会议协商决定,任命周化南、马廷秀、陈伯鸿、聂振轩为省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副秘书长。决定秘书处下设秘书、联络、学习3个组。

1956年3月19日,省政协一届四次全体常委会议协商通过了关于组织成立学习委员会的提议及学习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决定吴文遴任学习委员会主任委员,马靖、蒙定军任副主任委员,周祥初、水梓、周化南、李翰园、袁金章、杨子恒、黄执中、马竹轩、王宜之、何义江任委员。周化南任学习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聂振轩、苏振甲、陈伯鸿、韩启晨任办公室副主任。

1956年12月5日,省政协一届十八次常委会议决定,将开始设立的4个委员工作组调整扩大为社会联系、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教育、文艺、医药卫生、工商交通、农村工作、妇女、文物调查研究10个工作组,通过了各组组长、副组长和组员名单。

协商通过增补省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名单1956年11月17日,省政协一届十七次常委会议经酝酿协商,通过了省政协增补77名委员名单。他们是:丁希农、丁言章、王纪勋、王玉芳、王德山、王晓玲、王治岐、孔庆芬、尹树春、石中昆、刘云谷、刘荷、刘登弟、刘弁生、龙显烈、史桂珍、朱允明、齐长庆、任子宜、任国勤、李德生、李克生、李西莲(女)、李含福、李祖武、李名山、李葵英、李旭阳、吴德山、吕斯百、严顺章、沈滋兰、万马项吉、杜隆熙、俄项、陈云樵、陆阮、国海恩、屈效梅、邬大伍、拉马吉、赵松泉、郑重远、唐家琛、马馥庭、马世英、马天庆、马奠邦、徐苌和、夏禹勤、黄奋生、黄金洪、黄正明、麻周、常麟定、常秉彝、张汉祥、张守忠、郭元恒、郭立学、许树云、崔贡廷、贾琴怡、粟显绰、景光斗、彭述圣、程寿明、杨子恒、杨世杰、杨文华、杨英福、雷喜云、黎秀芳、蒋次升、蒋义、葛彦亭、慕文云。这次增补的77名委员中,有科技界6名、教育界12名、医药卫生界13名、文化艺术界14名、先进生产者和先进工作者7名、手工业生产者2名、工商界4名、社会人士5名、民族宗教界9名、其他人士5名,通过这次委员增补,进一步加强了人民政协的代表性。

届内,杨慎之、王庚山、徐宗孺、黄祥委员去世。

协商增选第一届省政协副主席和常务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