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省政协组织部分常委,邀请省“两西”指挥部、省扶贫办、省水利厅、省水利设计院负责人在省政协副主席黎中带领下,就靖(远)会(宁)电力提灌工程的维修改造问题进行了视察,听取了靖会工程指挥部的汇报,分别与白银市、会宁县、靖远县的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讨论,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向省政协提交了视察报告。在此基础上,经1994年12月20日省政协七届二十四次主席会议讨论通过,形成了《关于维修改造靖会电力提灌工程的建议案》。
该建议案受到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很快予以采纳。省政协积极配合省政府进行落实,协调有关部门研究落实措施,并与省政府在会宁县联合召开了现场办案会,确定了靖会工程加固改造方案,落实了渠道险段处理、渡槽排架裂缝处理、上水管道更新所需要的资金。使维修改造工程落到了实处。
3《关于兴建西格拉滩电力提灌移民工程的建议案》。
1994年6月中旬,黎中、韩正卿两位副主席视察了白银市平川区西格拉滩。并和白银市、平川区负责人商议把西格拉滩作为移民工程项目,发展水浇地,按“一带一”安置移民,即从贫困的宕昌县移民5万人,解决当地群众温饱5万人。申效曾主席同意这个意见,遂委派省政协农业委员会,于12月1日至3日组织白银市、平川区和宕昌县的有关负责人,实地考察了西格拉滩。平川区、宕昌县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当地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情况及兴建西格拉滩电力提灌工程的迫切愿望。通过实地察看、座谈讨论,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形成了《关于兴建西格拉滩电力提灌移民工程的建议案》。建议案于1994年12月20日由省政协七届二十四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对这个建议案十分重视。中共甘肃省委常委会议专门听取了省政协的汇报,并将所提建议和意见纳入了全省扶贫开发的计划。
4《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文化市场管理问题的建议案》。
为了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积极推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1995年4月,省政协常委会选择了群众反映比较强烈,问题比较多的文化市场管理问题,组织常委、委员由省政协主席申效曾亲自带队,深入基层,对兰州地区的书摊、音像制品销售点、歌舞厅、放映厅、电子游戏厅和台球室等场所进行了视察。委员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的文化市场蓬勃兴起,对促进全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文化市场管理较薄弱,法制不够健全,出现了许多问题,严重污染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环境,危害了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省政协在对兰州地区开展视察、调研的同时,向全省14个州、市政协和地区政协工委发出建议,请各地政协就地组织对文化市场问题的视察和调研。在全省各级政协组织视察、调研的基础上,省政协七届十二次常委会议于1995年6月30日,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文化市场管理问题的建议案》。
这个建议案受到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甘肃省委于1995年8月8日以省委发〔1995〕33号文件正式批转中共各地、市、自治州委,省委各部委,省直各部门党委、党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搞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共甘肃省委转发省政协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文化市场管理问题建议案报告的通知》全文如下:“现将省政协报来的《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文化市场管理问题的建议案》的报告转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搞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文化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为了进一步加强全省社会文化管理工作,前不久,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恢复甘肃省社会文化管理领导小组(省委办发〔1995〕38号);5月18日,省委召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了继续搞好我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问题;5月26日,又召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专题研究了新闻出版和版权工作,决定以打击侵权盗版为重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并决定将地、市、自治州文化局(处)更名为文化出版局(处);最近,省社会文化管理领导小组连续召开两次会议,研究了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的有关问题。省委非常重视省政协的建议案,省委常委会听取了省政协就这个问题的专题汇报,认为政协这项工作做得很有意义。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宣传文化部门的负责同志,一定要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认真学习党中央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真正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繁荣,促进甘肃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这个建议案和中共甘肃省委的通知对加强和规范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5《关于将实施“玉米战略”作为发展我省粮食生产重要措施的建议案》。
1995年3月召开的省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民盟甘肃省委员会提出了《实施玉米战略,实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保证总产、维持平衡的提案》。成广仁委员在大会上作了《我省粮食生产现状、任务及对策》的发言。会后,省政协组织委员,对河西地区农村奔小康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先后对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4地、市的9个县、20多个乡镇,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提出了如何加快粮食生产步伐的建议。1995年9月,省政协领导又深入到河西地区的张掖、民乐、临泽、高台、古浪等县、市的农村,对加大科技兴农力度,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深入研究思考了全省粮食生产上新台阶的问题。与此同时,还组织政协委员中的农牧业方面的专家和有关厅局负责人就粮食生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并结合有关粮食问题的提案进行了研究。在上述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1995年8月2日,省政协七届三十一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将实施“玉米战略”作为发展我省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的建议案》,报送省人民政府。
省政府将扩大玉米种植作为粮食增产和扶贫的重要项目,在全省大力推广了地膜玉米的种植。
6《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千万亩水地粮食丰产工程”的建议案》。
省政协常委会根据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全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把全省实施“千万亩水地粮食丰产工程”作为1996年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常委会围绕这个问题,组织常委、委员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省级农业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座谈,认真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是年8月28日至30日召开的省政协七届十七次常委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实施“千万亩水地粮食丰产工程”的建议案》。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对这个建议案非常重视,并在农业的发展规划中吸收了建议案中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节重要建议案内容摘要
一、《关于我省金融系统应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建议案》(摘要)
(1990年4月9日政协甘肃省第六届委员会第三次主席会议通过)
1989年,全省金融系统认真贯彻执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保证重点,压缩一般,适时调节”的货币信贷政策,积极支持和促进了全省经济的稳定发展。但资金存在着极大的供需矛盾,也暴露了一些急需在治理整顿中解决的问题。为此建议:
1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发放流动资金,应在总体上坚持从紧的前提下,根据甘肃具体情况,综合考核企业,采取适当的灵活措施,发放贷款,以利于促进生产稳定增长。
当前应根据企业需要,资金潜力大小和资金可能,将年度贷款指标一次分配到企业,然后与企业签订使用流动资金的合同,年终由银行考核,进行奖罚,促进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益。
2贷款利率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银行部门需正确的运用,以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专业银行贷款利率上浮30%的政策,应有自我约束机制,不能层层下放,随意提高。
目前一些地方的银行不按规定浮动利率,随意加息的问题要坚决纠正。建议各专业银行,制定相应的细则,经过一定的机构批准公布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加强监督。这样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进一步促进生产的发展。
3银行应用足用好上级安排的各项贷款,促进甘肃经济的发展。银行系统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执行“双紧”方针和支持经济发展,为甘肃经济服务的辩证关系,加强科学管理,增加透明度,解决好贷款限额,及时投放。中央各部委贷给企业的资金,一定要如数供给,使之能真正起到启动资金的作用。
4各级银行要正确行使贷款发放自主权,少使用一点“否定权”,切实支持甘肃经济的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应进行得细致一些,可行性研究报告尽可能做得深一些,在决策过程中,既有综合部门、项目主管部门的技术、经济专家参加,也应有银行部门的人员参加,取得一致意见后上报审批,如无重大变化,项目列入计划后各方都要执行。如情况发生变化,提出复议,不要单方面否决。另一方面,中央戴帽支持的项目,银行部门应把资金供足、供好,并加强监督,促使早日建成投产,发挥效益。
5银行职工要进一步端正行业作风,深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质量,搞好优质服务。各银行系统要深入地抓好职工对十三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全行职工正确认识金融工作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省兴(或地兴、市兴、县兴)我荣”的思想,对基层行的考核除行内各项经济指标外,还要和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办好事、办实事挂钩。另一方面要强化管理,加强监督,特别要在群众监督上做文章。可在基层行的服务范围内聘请若干行风监督员,进行监督。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抓好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学雷锋、树新风,表彰先进树立旗帜。
在当前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建议省政府由一位主管领导挂帅成立由计委、财政、银行等有关部门参加的金融协调机构,经常研究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金融系统(含财政、税务)在治理整顿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使全省国民经济健康的向前发展。
二、《关于切实防治兰州市大气污染的建议案》(摘要)
(1993年7月12日政协甘肃省第七届委员会第七次主席会议通过)
近年来,兰州市在防治大气污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能耗的增加,兰州市大气污染的总体状况仍趋恶化。1992年冬季采暖期,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总悬浮微粒、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的浓度均超过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083、323、134、035倍,居全国各城市前列。兰州市10所省市级综合医院住院病人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情况1992年和1988年相比,急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增加了281%,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尘肺、肺气肿分别增加了158%、788%、346%、142%,喉癌、肺癌分别增加了227%、411%,过敏性哮喘年增加了632%。1990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位官员来兰时惊呼:“兰州大气污染太严重了!”为此建议:
第一,省政府把防治兰州市大气污染作为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把环保目标和措施纳入国民经济规划,确保实现,使环保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第二,加强防治兰州市大气污染的法制建设。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针对兰州市大气污染的特点,制定地方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2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以及《兰州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并列入普法教育内容,使之深入人心。使全社会都来重视和参与防治大气污染的工作。
3各级政府应支持环保部门尽职尽责、严格执法。要按“三同时”的要求审查、管理新建项目。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的布点要听取环保部门的意见。根据有关法规、条例和排放标准实施排放标准收费和奖罚,包括对超标单位、个人发出警告,批评教育,限期治理,责令停产或搬迁。对严重污染的单位领导人应依法追究行政、经济责任,直至追究刑事责任。鼓励群众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者举报,对举报人应给予奖励。
4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开展加强环境保护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活动的通知,切实开展检查工作,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和宣传舆论工具,强化环境执法监督,严厉打击那些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影响极坏的违法行为,尽快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状。
第三,由省政府牵头协调解决二热供热管网建设和煤制气两大环保工程存在的资金问题,使之尽快发挥环保效益。
第四,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兰州市现有重点工业污染企业47个,其排污量占全市总排污量的80%以上,抓好这些企业的治理工作,将对防治兰州市大气污染起决定性作用。应责成他们制订限期治理方案,按管理权限报请省、市政府批准后,由省、市环保部门监督实施。
第五,对二热供热能力和煤制气覆盖不了的地方,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可能降低煤耗,减少排污量。
1采用连片供热,取代效率低的小型锅炉。
2大力推广节煤、无污染技术。
3投入一定资金加快型煤技术研究,提高型煤质量,扩大型煤尤其是工业用型煤生产。
第六,对各种炉、窑、灶实行强化管理。
第七,加强对机动车辆的管理,合理改建城市道路。
第八,划拨经费进行兰州城市区域环境综合评价,为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和地方排放标准、控制排污总量提供科学依据。
第九,进行兰州市电气化的可行性研究,尽快拿出方案。下决心解决能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第十,坚持不懈地绿化兰州,从根本上改变兰州市区扬尘污染现状。
三、《关于维修改造靖会电力提灌工程的建议案》(摘要)
(1994年12月20日政协甘肃省第七届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主席会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