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财富思想家
28693200000023

第23章 列宁(6)

苏维埃国家实行了余粮收集制,普遍义务劳动制。正是这种制度使伟大的俄国人民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列宁的生活是非常简朴的,家里只有一张沙发、一张圆桌,两个圆椅,一张写字台和一个书柜,陈设十分简单,他每日的食品只有很少的面包和黍米粥,偶尔有些鱼子酱和黄油。谁能相信这就是一国元首的生活呢?可是列宁过得就是这样的生活,他说:“人们的生活很苦,因此,我也应当过苦日子。”

列宁是这样做的,他的行为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人们相信:有这样的领导,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人们怀着美好的憧憬,企盼祖国美好的明天。但一件事的发生却使列宁不安起来。

1919年冬,莫斯科首都大剧院要举行一场音乐会,许多人都来到剧院欣赏音乐。“列宁也来了!”列宁刚入场就被认出来了。人们忘记了此行的目的,热烈地欢迎列宁的到来。

为了演出进行下去,列宁做了一个让大家安静的手势,人们才逐渐平静。当演出开始不久,列宁就悄悄地从旁门离开了演出大厅。尽管是一场普通的音乐会,但列宁已经感到人们对他的感情超出了喜爱,而近乎一种崇拜,而这种情绪是危险的,因为“工人的领袖不是天使,不是圣人,不是英雄,而是普通人。”列宁在日记中写道。这是列宁遇刺康复后不久发生的事。

这种崇拜之情在不久以后召开的布尔什维克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有了更明显的表现。大会是在1920年3月末到4月初举行的,会上主要讨论了怎样进行经济建设等问题,代表们取得了共识。

会议结束后,代表们没有马上离开大厅,因为列宁的50寿辰快到了,大家打算为列宁祝寿。人们热情很高,一致的定在4月23日为列宁召开50岁生日庆祝大会,列宁婉言谢绝了。

4月23日那天,莫斯科市还是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并一再邀请列宁参加。列宁不愿意听到歌颂他功绩的话,因此大会快结束才来到会场。他首先感谢大家对他的祝贺。接着他拿出一幅讽刺画给大家看,画上,画家把前去向米海洛夫斯基祝寿的马克思主义者画成一群幼稚可笑的小孩子,画家意在说明,这类祝寿活动是非常幼稚的,列宁赞同他的观点。他希望今后能免去此类的庆祝仪式。

接着他说:“对一个人的崇拜,可能会使他迷失自己,骄傲自大,对一个政党的盲目崇拜,可能会导致它产生惟我独尊的想法,这是十分愚蠢的,也是十分危险的,一旦领袖和政党有了骄傲自满的情绪,这往往就是失败和衰落的前奏,因此我们要杜绝这种倾向,不要搞个人崇拜。”

在卫国战争中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

1919年,莫斯科,喀山铁路局工人在工作日之后,星期六仍不回家,他们留在了工厂里,义务地修理了4列机车和16节车厢,列宁听说了这件事,对他们的行动大加赞扬,因此他写了题为《伟大的创举》的文章。

接着1920年五一节,被宣布为全俄星期六义务劳动日,幅员辽阔的俄罗斯的大地上,各行各业的人们走上街头,或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社会义务地工作。

学员整队后,指挥官解释应该做些什么:清除克里姆林宫广场上的木头、木板和各种废物,使克里姆林宫有一个良好的秩序。

这时,列宁快步走到跟前,身着旧上衣,戴着帽子,精神抖擞,眼里迸出快乐的火花。

“我来听从您的指挥。”列宁像军人一样挺直腰杆向指挥官报告,“请允许我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

“好的。”指挥官看了一眼列宁,“请您站在排头。”

这时,克里姆林宫上的大钟响了,钟声回荡,乐队奏起了令人振奋的乐曲。

“开始工作。”各支队伍的指挥员下达了口令,人们欢快地干了起来,阳光明媚,乐声阵阵,还有列宁和他们一起劳动,学员们的心里乐开了花。

随着卫国战争的胜利,列宁开始带领人们建设自己的家园。

卡希诺村是幕斯科省沃洛科拉姆斯克县的一个小村庄,这几天有一件令村民们兴奋不已的事,那就是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兴建的一座电站,即将举行落成典礼了。

1920年11月14日,列宁被激请到卡希诺村来参加电站落成典礼。

电站的建设者们向列宁讲述建设电站的经过,列宁为此十分兴奋。

人们需要列宁为他们讲一讲国家当前的形势和未来的前进方向,列宁愉快地答应了人们的请求。

列宁说:“持续三年的战争即将结束,国内的情况会很快好起来,政懈到了巩固,工厂恢复了生产,经济会迅速发展起来,人民将会拥有布匹、粮食、拖拉机。国家从农民那拿走的东西,到了和平时期要成倍地偿还。国家进入和平时期以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经济建设搞上来,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基础,而这个任务的中心环节就是电气化。”

列宁后来把这一思想进行了总结发展,在1920年11月21日召开的俄(共)莫斯科代表会议上发表了题为俄国的国内外形势和党的任部的讲话。号召全党把全部精力集中到经济建设方面去,这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在和平时期发生了转移,由保卫苏维埃政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全国电气化是经济方面的保证。这种说法的提出表明他正在思考如何把工作重心进行转移。

村民们听着列宁的讲话,听得入神了,讲话结束后,大家邀请列宁品尝了他们准备的菜肴,对农民们的深情厚意,列宁表示了深深的感谢。列宁说,他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村庄像卡希诺村一样走入电气化的行列。

在列宁提出“电气化”计划的时候,荷兰正在实行这种计划,英国也正在讨论这一计划,没有人相信在一穷二白、技术落后的俄国也能实现电气化。列宁的计划不仅在国内外引起了怀疑,甚至遭到了嘲笑,在俄国共产党内部也引起了争论。然而列宁对此坚信不疑,在他的一再努力下,俄罗斯国家电气化计划问题,被列入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议程,并最终被大会通过。

苏维埃国家的工农群众不惜一切力量团结奋斗,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把列宁的电气化计划变为现实。到30年代,一座座宏伟的水电站灌溉良田,电气火车像巨龙一样飞驰在山谷平川,俄国沿着电气化道路迈出了第一步。

1918年春天,国内战争开始时,为了抵抗协约国的入侵和国内反革命分子的叛乱,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府决定集中全国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战斗,那时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它要求农民收了粮食之后,留下种子,留下自己吃的,其余一点不剩地交给国家,以提供红军和工人的口粮。

那个时代,农民的日子很艰难,但从大局出发,国家还是实行了这一政策。

1921年初,经过3年残酷战争的苏维埃俄国即将赢得和平,但经过战争的折磨,国家一贫如洗,人民极端贫困,尤其是农民,他们在战争期间为国家付出的太多了,现在自己连一顿饱饭也吃不上。

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日子里,他们往俄罗斯《贫苦农民报》寄去了大量信件,反映中心问题只有一个:要取消余粮收集制,用粮食税来代替余粮收集制。

对于农民寄来的信件,列宁一封一封认真地看,对他们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的分析,一个新的思想在他头脑中酝酿。

一天,《贫苦农民报》的编辑卡尔宾斯基交给列宁一封信,对他说:“您看,信里说,苏维埃政权比沙皇政权还坏。”

列宁并没有因为农民写新政权而生气,相反,他命令卡尔宾斯基把农民对余粮收集制的意见归纳起来,写一份报告。列宁看了报告以后,高兴地对卡尔宾斯基说:“瞧,这才是真正推心置腹的文件,要知道,这是我在任何报告里都听不到的。”

随着农民上访信的增多,还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村来到列宁这儿,亲自反映意见。有从坦波夫来的,有从弗拉基米尔省和奥尔洛夫省来的,还有从西伯利亚来的,人流络绎不绝,他们留着大胡子,他们可不是见识肤浅的人,他们是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列宁很高兴地接待了他们,并详细地询问他们的见解。

从西伯利亚来的切尔诺夫,一个前社会革命党人,受到了列宁的接见,在回忆列宁给他的印象时说:“列宁是个了不起的领袖,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并不因为我是个平凡人,就忽视我的意见,他要通过我,听取全体农民的意见。书本上的条条框框束缚不住他,他善于抓住生活和革命中的问题引导理论向前发展。他是闪烁着智慧之光的群众的灵魂。”

从弗拉基米尔省来的切库诺夫,也得到了列宁的接见,列宁不仅亲切询问了他的意见,还嘱咐秘书说,切库诺夫在路上丢了眼镜,要他帮切库诺夫配一副新的眼镜。

农民们带着埋怨和疑虑来了,带着列宁的笑容和热切的承诺满意地走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分析和酝酿,一个新的计划在列宁头脑中诞生了,那就是新经济政策。

对于农民来说,新经济政策意味着:余粮收集制废除了,他们不用交出播种、收割的全部粮食,只要向国家交纳一小部分粮食税就可以了。这样谁割的多就留的多,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交够国家的,留足自己的,卖出多余的,农民的生活就会一天天好起来,家里、设备上需要啥,到城里去买,肥皂、煤油、布料、镰刀、犁、收割机等等,也就是说,还要要求城市里的工厂开足马力,以便多生产人民所需的产品。

新经济政策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允许开展私人贸易。

新经济政策在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经济建设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1922年11月的一天是重要的一天,各国的许多共产党员汇聚在苏维埃俄国,召开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这个过去的皇宫里尽情地歌唱,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明天齐声高歌。列宁的心中充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