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
28694100000049

第49章 毛泽东批评“四人帮”(1)

江青等人折腾了这么一大阵子,结果是挨了毛泽东的批评,又在政治局会上被迫“检讨”,实在是憋了一肚子的气。他们分析了形势,认为王洪文是由毛泽东亲自点名提拔上来的新人,在毛泽东面前说话一定有分量,便商量由王洪文出面,以汇报会议情况为由,写信向毛泽东告恶状。据此安排,王洪文便致信毛泽东,信中诬告周恩来、叶剑英和邓小平,说他们总是把形势说得一团漆黑,说他们支持、纵容社会上最凶的谣言,并诡称:“这场争论,实际上是总理想说而不好说的话,由叶、邓说出来,目的是翻前年十二月会议的案。”

接到王洪文的信,毛泽东一看便不高兴了。他刚刚批评了江青等人反对“经验主义”,江青等人就又要闹事了。毛泽东实在不想让江青他们再闹下去了,他知道,这次,只有他亲自出面,才能了结这场斗争。这一天,也就是1975年的5月3日,毛泽东亲自召集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开会。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反复强调要安定团结,要坚持“三要三不要”,即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在谈到反对“经验主义”时,毛泽东说:“我犯了错误,春桥的文章,我没有看出来。”“你们只恨经验主义,不恨教条主义。”“我看批判经验主义的人,自己就是经验主义,马列主义不多。”“我看江青就是一个小小的经验主义。”接着,毛泽东话锋一转,对江青等人批评道:“不要搞四人帮,你们不要搞了,为什么照样搞呀?为什么不和二百多个中央委员搞团结?搞少数人不好,历来不好。”“不要随便,要有纪律,要谨慎,不要个人自作主张,要跟政治局讨论,有意见要在政治局讨论,印成文件发下去,要以中央的名义,不要用个人的名义,比如也不要以我的名义,我是从来不送什么材料的。”“要守纪律,军队要谨慎,中央委员更要谨慎。我跟江青谈过一次,我跟小平谈过一次。王洪文要见我,江青又打来电话要见我,我说不见,要见请大家一起来,完了。对不起,我就是这样,我没有更多的话讲,就是三句,九次、十次代表大会都是三句,要马列不要修正,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

毛泽东批评了江青一伙,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批判他们的错误。所以在要求江青等作自我批评的同时,毛泽东又说:“我看问题不大,不要小题大作,但有问题要讲明白,上半年解决不了,下半年解决;今年解决不了,明年解决;明年解决不了,后年解决。”

毛泽东此时已近八十三岁高龄,因患白内障双目不能看东西,身体状况也是江河日下。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由他亲自出面召开会议进行调解,也算得上是极不寻常了。他决定亲自出面解决问题,说明他真心求治,不愿再乱了。但他不得不强扶病体来解决问题,也说明,江青一伙,除对毛泽东一个人还有所忌惮外,已有恃无恐,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再说透了,就是由毛泽东亲自出面,也只能作些表面上的调整平衡,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这次亲自召开政治局会议,是毛泽东一生中最后一次召开和参加政治局会议。从这次以后,他进入了更加多病的时日和生命的最后岁月。

毛泽东召开政治局会议的第二天,即5月4日,周恩来抱病从医院出来,在人民大会堂主持有王洪文、叶剑英、邓小平、张春桥参加的政治局常委会,讨论贯彻毛泽东5月3日讲话精神。会后,周恩来亲自主持起草关于学习毛泽东理论问题的指示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工作等问题的意见稿。周恩来坚决拥护毛泽东对江青一伙的批评,说:“有错误的,要有自我批评。”他表示“同意小平同志的意见”,“愿自我批评的就说,说多少都可以,不说也可以,不要强人所难”。5月8日,周恩来再次在人民大会堂主持有王洪文、叶剑英、邓小平、张春桥参加的常委会,继续研究政治局贯彻毛泽东5月3日讲话一事。会上商定:等邓小平出访法国回来之后,再召开政治局全体会议。并确定,由王洪文向政治局通知此事。

周恩来极其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毛泽东亲自批评江青一伙,虽然不会根本纠正错误,但毕竟可以使江青一伙有所收敛,这样,邓小平就可以获得一个大好的机会,以继续进行全面整顿这场战斗。这样一个机会,来得多么不容易啊,绝对不能错过。

1975年5月12日到17日,应法兰西共和国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对法国进行友好访问。这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自1964年中法建交以来,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对法国进行的正式国事访问。

在当时的国际政治和战略格局中,美国和苏联是正在进行冷战的两个超级大国。而在美苏两霸之间,欧洲是一个特殊的地带。欧洲各国因历史和现实原因,形成了一个非常复杂和不稳定的状态。整个欧洲分为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在西欧大国中,英国是美国的忠实追随者,德国东西分裂,法国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戴高乐将军的领导下,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法国一直保持着民族和独立的精神,在欧洲乃至世界事务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西方主要大国——特别是美国——采取坚决反共立场的时候,法国第一个和新中国建交。中法建交以来,两国间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与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进行了会晤和会谈。自此以后,两国领导人之间建立了更加亲切的友好关系。此次中国政府代表团即将对法国进行的正式访问,是中法两国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又一体现。在东西方冷战的时代,在美苏两个超级霸权大国主宰世界的格局中,毛泽东以非凡的国际战略眼光,首先决定恢复中美关系,继而恢复了中日关系,这两大决策,打开了我国外交战线的新局面,使中国迈进了国际战略的大格局,并成为国际战略天平上一支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此次,毛泽东决定进一步加强中法关系,使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

法国政府邀请中国领导人访问法国,周恩来总理重病,毛泽东决定由邓小平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法国。毛泽东的这一决定,实际上是让邓小平作为中国的代表,走上国际政治舞台。这是他决心让邓小平在未来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又一重要决定。

5月12日清晨,当专机抵达法国后,在隆重的欢迎仪式上,一个身材并不高大的中国人,踏上了为贵宾铺设的红色地毯。这个中国人,五十年前,曾经在法国勤工俭学,曾经在法兰西的这片土地上迈进革命的神圣殿堂,曾经被法国军警监视和追捕。对于法兰西的这片土地,他怀着难以忘却的记忆。五十年前,作为一个被警方搜寻的革命者,他离开了法国;今天,作为法国政府的贵宾,他受到了隆重的欢迎。人生的道路如此曲折起伏,命运的铺陈如此变幻莫测,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从一踏上法兰西的土地,邓小平立即投入繁忙的外交活动。法国政府对于邓小平所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给予了热烈而又隆重的欢迎。邓小平的身份只是国务院副总理,但法国方面却给予了相当于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外交礼遇。法国总统德斯坦和总理希拉克,与邓小平分别进行了会谈。德斯坦亲自主持欢迎宴会,并安排邓小平下榻法国国宾馆。这些热情而超规格的礼遇,说明法国政界,已把邓小平——这个在“文革”中刚刚复出的中国政治家,当作未来中国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邓小平此次访问法国,与法国领导人就重大国际问题和发展两国关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就进一步加强政治磋商、进一步促进两国经济贸易关系达成了许多共识。

5月17日,邓小平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回国。此次访问法国虽然只有短短五天,但它的意义是重大的。对于国家来说,进一步完成了毛泽东极具战略眼光的外交布局。对于邓小平个人来说,连同上一年——也就是1974年4月——赴纽约出席联大特别会议在内的一系列外交活动,确立了他作为一名世界级政治家的地位。

邓小平访问法国回国后,由毛泽东与周恩来商定,改由邓小平主持政治局会议,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这一重要的决定,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毛泽东对于邓小平的信任和期望进一步加强。可以说,经过对全局的权衡,毛泽东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将邓小平作为接班人来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