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黄石公曰:“有清白之士者,不可以爵禄得;守节之士,不可以威刑胁。致清白之士,修其道。”何以明之?郭隗说燕昭王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者与厮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
人趋已趋,则若己者至。凭几据仗, 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姿睢奋击, 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乃古之服道致士者也。”
【译释】
黄石公说:“道德清高的人,是不能以高官厚禄而得到的;守节不屈之士,不能用权势来威胁强迫使其就范。要想使清高的人为你所用,必须待之以礼;延请守节之士,必须待之以道。”
郭隗游说燕昭王时说:“为帝之人善于同老师相处,为王之人善于同朋友相处,称霸之人善于同臣下相处,亡国之君喜欢同下人相处。能够降低自己身份以侍奉老师而虚心求教的人,那么比自己才能百倍的贤士就会前来自己先去起迎而又后止步,先行问候而后聆听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高十倍的贤士就会前来归附。别人向前走而自己也向前走,那么只有跟自己有同样才能的人前来共事。坐在桌子边,手持拐杖,斜着眼睛指使,那么只有打杂之人前来。瞪着眼睛,脏言污语大声喝斥,那么只有奴隶之徒前来听命。这就是古代人对待道义招揽贤士的方式。”
【悟语点拨】
以不同的态度对人,那么招致的人的才能也是不一样的。为君者,对高才之士必以老师之礼对待他才愿意为你所用,对于普通贤士也要以恭敬的态度对待他才愿意为你做事。如果以不恭不敬的态度对待人,那么与你相处的只有那些没有多少用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