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读书故事
28710900000005

第5章 杀彘教子(2)

公孙龙说:“先生的话错了。我的学问,就是在于白马非马的学说呀。如果我放弃了它,我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让我没有什么可教的了,您才愿意向我学习,这是荒唐的。而且您所以想要跟我学习,总是因为智力与学问不及我吧。现在却叫我放弃白马非马的学说,这是先来教我然后再拜我为师了;先来教我然后再拜我为师,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象罔寻珠

“象罔寻珠”比喻探求或取得真道。

此典出自《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这段话意思是说:

有一次,黄帝游于赤水之北,登上昆仑山向南瞭望,回来的时候,把玄珠弄丢了(故事中用“玄珠”象征“道”)。于是黄帝派知去寻找,知竭尽思虑,也没有找到;黄帝派离朱去寻找,离朱努力辨别形影,也没有找到;黄帝派呼吃诟去寻找,吃诟努力聆听音响,也没有找到。于是,黄帝派象罔去寻找,象罔既不思虑,也不辨别形影、声音,完全无所用心,最后居然找到了。黄帝说:“真奇怪,象罔无心无形无智无虑,就可以得道吗?”这个故事的意思说,只有无心忘形、绝智去虑,才能得到真道。

循循善诱

“循循善诱”表示有步骤地诱导别人学习。

此典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无才,如有所立卓尔。”

孔子的学生非常崇敬孔子。有一次,颜渊称赞孔子的教学方法说:“老师善于有步骤地来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又用一定的规矩制度来约束我们,使我们想停止学习都做不到。我用尽了自己的才力,才似乎觉得可以独立工作了。”坐在颜渊旁边的一个学生听了也附和着说:“我也有这样的感觉。”

朽木不可雕

“朽木不可雕”意指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无法教育、不堪造就。

此典出自《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ū)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宰予。一天,孔子给学生们讲课,而宰予却在大白天呼呼大睡。孔子非常生气,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批评还有什么用呢?”孔子又说:“以前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从宰予身上,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延师教子

这则寓言说明延师教子,原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但这家主人不仅不尊敬老师,反而想把老师当做奴仆看待,想方设法要剥削他的劳动力。难怪老师最后声明说:“仆实不识一字。”——这实在是一句极其巧妙、极富有智慧的推辞性语言。

此典出自《一笑》。

有一个人想聘请老师教他儿子学习。

最后找到了一个老师,主人对老师说:“我家里很穷,对先生失礼的地方很多,可怎么好!”

老师说:“您说话太客气了,我原本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主人说:“粗菜淡饭,可以吗?”

老师回答说:“可以。”

主人说:“因为我家里没有奴仆,所以像是打扫庭院卫生、开门关门这些事,都请先生代劳,可以吗?”

老师回答说:“可以。”

主人说:“碰到家里妇女儿童想买些零星杂物,想让先生去买,可以吗?”

老师回答说:“可以。”

主人高兴地说:“如果是这样,真是太好了!”

老师说:“我也有一句话,希望主人感到不要惊讶。”

主人诧异地问:“什么话?”

老师回答说:“我很惭愧自己从小就没有学习!”

主人说:“你说话太客气了!”

老师说:“不敢欺骗您,其实,我连一个字都不认识。”

夜不就席

“夜不就席”指夜晚不上床睡觉,形容勤奋刻苦。

此典出自《宋史·邵雍传》:“雍少时,自雄其力,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历,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

北宋哲学家邵雍(公元1011~1077年),字尧夫,共城(今河南密县东北)人。邵雍年轻时,自认为很有才华,意气风发,雄心勃勃,一心想成就自己的功名。他酷爱学习,什么书都学,刚开始读书,就刻苦磨砺自己,天冷不生火炉,天热不扇扇子,夜晚也不上床睡觉,就这样过了好几年。

一之谓甚

“一之谓甚”表示错一次已经过分了,还能再犯第二次吗?常被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五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僖公二年,晋献公曾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向虞公建议,不能让晋国借路去打邻国,但虞公没有听从他的劝告,结果虢国的都城下阳被攻占。僖公五年,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打虢国,宫之奇又劝虞公不能再借路了。可是虞公依然不听他的劝告。宫之奇说:“虢国是我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我们虞国也将随之灭亡。不能让晋军进来,外寇是难于对付的。我们已经上过一次当了,哪能再上当呢!”

虞公认为晋与虞有着氏族关系,如果他灭了虞国,神灵是不会保佑的,所以虞公没有采纳宫之奇的建议。后来晋国消灭了虢国后,回师时就把虞国灭掉了。

一字之师

“一字之师”指称诗文的改正者。诗文经旁人更改一字就更加完美,故称修改者为“一字之师”。

此典出自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人以谷为一字师。”

唐朝时期,有一个和尚名叫齐己,他非常喜欢写诗。他写诗的态度也十分严谨,诗写成后,还要仔细琢磨、反复推敲,并虚心向别人请教。有一次,他写了一首五言诗,题名为《早梅》,为了使自己的诗句准确、生动,就去向他的朋友郑谷请教。郑谷把诗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这两句反复看了几遍之后说:“‘数枝’不足以点明‘早’的意思,不如改为‘一枝’。”齐己听了非常佩服,深深地向郑谷表示谢意。于是“人以谷为一字师。”

义方之教

“义方之教”说明父母教育子女,应该采限适当的方法,既不能太严,也不能太溺爱;过与不及都不能教好孩子。

此典出自《左传·隐公三年》:“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逸,所自邪也。”

春秋时,卫国君王卫庄公的次子州吁是庄公的宠妾所生,因为自幼深受宠爱了,所以不爱读书,刁蛮专横,而庄公对州吁的行为也是听之任之。卫大夫石碏向庄公劝说道:“我听说一个人爱他自己的儿子,就应该用正当的方法去教育他,避免他走上邪路。像公子州吁那种骄傲、矜夸、嗜欲过度和任性放恣的行为,很容易走上邪路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是主上你的过分宠爱所造成的。……一个人能够宠爱而不骄傲,或者虽然有点矜骄而自己能够控制住,虽然心有怨恨而能自己持重的人太少了。……做父母的要爱他的儿女、做儿女的要孝顺父母、做兄长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该对哥哥尊敬……”庄公没有听从石碏的劝告,结果,后来真的发生了州吁杀死哥哥自立为国君的邪恶事情。

尹儒学御

“尹儒学御”比喻功到自然成。无论学习什么东西,有了老师的指导,自己还要有决心,经过长期的、刻苦的锻炼和摸索之后,必然会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此典出自《吕氏春秋·不苟论·博志》。

尹儒学习驾车的技术,学了三年还没有掌握驾车的技能,因而他感到非常痛苦。有一天晚上,他忽然梦见老师给他传授秋驾的技能。第二天他去拜见老师时,老师看了他一眼,对他说:“我并不是舍不得传授我的技术,我是觉得时机还不成熟,你接受不了。今天我将要把秋驾的技能教给你。”

尹儒后退几步,朝北向老师行礼说:“昨晚上我梦见接受了您的教导。”他先给老师讲了他昨晚做的梦。他所梦见的原来就是秋驾。

载酒问字

“载酒问字”比喻勤学好问。或用来比喻从师受业。

此典出自《汉书·扬雄传》。

汉代,有一个人叫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他是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扬雄在青年时期学习很刻苦,博览群书,知识丰富。他不善言谈,善于思考问题,清静寡欲,不追求富贵,不贪图虚名。一生喜爱文学,尤其偏爱辞赋。他虽家境贫寒,但却全心写作,著述很多。晚年在新莽朝当了一个大中大夫。

扬雄曾经因病辞了官,后来又被任为大夫。由于他的家境贫穷,又喜欢喝酒,所以很少有人去拜访他。因而每有爱好学问的人都是带着酒菜向他讨教,巨鹿的侯芭经常和扬雄住在一起,学习他著的《太玄经》、《法言》等哲学著作。

《法言》是模仿《论语》写的,《太玄经》是模仿《易经》写的,比较难懂。大学问家刘歆看过这两部书后,对杨雄说:“何必白白辛苦一场呢!如今那些享有高官厚禄的学者,尚且弄不懂《易经》,何况你的《太玄经》是模仿《易经》写的。能有什么价值呢?可能后人要用它盖酱缸了。”对刘歆这番冷嘲热讽的话,扬雄笑而不答。公元18年(天凤五年),扬雄病逝,享年71岁。巨鹿人侯芭为他修了坟,并且守丧三年。

择善而从

“择善而从”指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习这些优点。

此典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败之。又见《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择善而从之曰比。”

春秋时,晋国的韩宣子于公元前514年秋天去世,魏献子执政。他把被灭掉的祁氏的领地划分为七个县,把羊舌氏的领地划分为三个县。曾经给王室出过力的贾辛等人,非嫡长子中不失职、能够保守家业的魏戊等人以及其他一些有才能的人共十人,分别被任命为这些县的大夫。

有一次,魏献子问一位大夫:“我把一个县给了魏戊,别人会觉得我偏袒吗?”大夫回答说:“不会的,戊的为人,远不忘国君,近不逼同事,处在有利的地位上想到道义,处在贫困之中想到保持操守,有兢兢业业之心而没有过度的行为,即使给了他一个县,也是没什么的。以前武王战胜商朝,广有天下,他的兄弟领有封国的十五人,姬姓领有封国的四十人。这些都是举拔的亲属。举拔就是择善而从。因此,亲密、疏远都是一样的。”

《左传》癖

“《左传》癖”的意思是,特别喜好《左传》,成为一种习惯的嗜好。人们用它指喜欢钻研古书的爱好。

此典出自《晋书·杜预传》:“时王济解相马,又甚爱之,而和峤颇聚敛,预常称‘济有马癖,峤有钱癖’。武帝闻之,谓预曰:‘卿有何癖?’对曰:‘臣有《左传》癖。’”

晋代杜预(公元220~284年)文武兼备,才华横溢。既是将军,又是学者。平时,杜预不喜欢骑马,射箭也不穿铠甲。但是,只要担任重大军务,却身居将帅高位。杜预在结交朋友和待人接物方面,对人既谦恭又有礼貌。回答人家的问话时,总是尽力阐述自己的观点;开导别人时,从不感到厌倦。真是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他立下平定东吴的功劳之后,由于从容安逸,悠闲无事,于是便专心琢磨经典,著《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参考诸家所著记述宗族系统的书籍,写了阐释《左传》的著作《春秋释例》。又写了《盟会图》、《春秋长历》,形成了一套体系完备的独家学说,直到老年才完成。当时,大臣王济擅长相马,又特别爱马,大臣和峤贪得无厌,喜欢聚敛钱财。杜预常说“王济有马癖,和峤有钱癖”。晋武帝听说后,问杜预道:“你有什么癖?”杜预回答说:“我有《左传》癖。”

百步穿杨

“百步穿杨”形容射击、射箭技艺精湛,本领高明。

此典出自《战略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战国时,楚国有一位将军叫养由基。他射箭的技术非常高明,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人称“神箭将军”。

养由基射箭非常准确,能百步穿杨。也就是说,他能站在一百步开外,一箭射穿小小的一片杨树叶子,看到过他射箭的人都惊叹不已。

他射箭不仅是准,而且刚劲有力。有一次,人们将七层铠甲,(古代兵士打仗穿的护身服装,多用金属片缀成)叠在一起让养由基去射。他一箭射去时,竟然能射透又厚又重的七层铠甲,真是让人赞叹呀。

楚王有一只心爱的白猿,它非常聪明,善解人意,楚王常常将它带在身边玩耍。有时候楚王要射箭,就命令白猿站在对面的柱子前面,白猿不仅不害怕,反而轻而易举地将楚王射过去的箭接住,拿在手里玩弄,看它那好奇的样子,还认为挺好玩的哩!

有一天,楚王叫养由基来射箭,也让白猿站在柱子旁接箭。但是,这只通人性的白猿知道养由基的箭术非常厉害,它无论如何是接不住养由基射去的箭的。因而,它非常恐惧。当养由基刚刚开始调整弓弦时,白猿已经吓得半死,抱住了柱子凄惨地号哭起来。楚王见白猿如此可怜,便不让它接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