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读书故事
28710900000008

第8章 亡羊补牢(1)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栏。羊丢失后,才修补羊圈。比喻出了差错,及时设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也含犹未为晚之意。

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

战国时楚襄王即位后,奸臣当道,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落下去。大臣庄辛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劝襄王不要天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这样下去,楚国怕是要灭亡了。

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

“你老糊涂了吧,国家明明太平无事,你却故作紧张。这样诅咒楚国。”

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结果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并长驱直入,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然如丧家之犬,逃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

“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今天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

庄辛看到楚襄王确已有悔过之心,便给他讲了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庄辛又给楚襄王分析了当前楚国的形势。虽然都城陷落,但还有几千里国土尚存。只要改正过错,励精图治,为百姓解忧,那百姓就会又有依附,很快会把秦军赶出楚国。楚襄王依言行事,果然打败秦国,度过了危机,楚国也逐渐强盛起来。

过门不入

形容热心公务而不顾及个人利益的无私奉献精神。

此典出自《列子·杨朱》尧在位时,黄河流域发生水灾。灾情十分严重:庄稼被淹没了,房子被冲毁了,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于是尧就派鲧去负责治水。鲧带领民工,花了九年时间,还是没有根治洪水。原来他采用的是堵的办法,他全力修堤坝,想把洪水堵截住,结果洪水冲垮了堤坝,洪水反而更凶猛。

舜继位以后,对鲧治水很不满意,就把他处死了。舜又命令禹去治水。禹是鲧的儿子,他总结了父亲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

改变方法,采用以疏导为主的治水方式。他带领民工开凿渠道,把河道疏通,让水能够顺畅地流到大海里去。

禹在治水的时候身先士卒,带头挖土、挑土,手掌和脚底都长满了老茧。他为了治水,终年走南闯北,私事几乎无法顾及。他到了三十岁才结婚,新婚才四天,他就又带着老百姓治水去了,孩子长到十多岁了,还没有见过父亲的面。他曾经好几次从自己家门口经过,孩子的哭声都听得见,但他每次都没有进门,带着同伴勿匆走过,奔赶治水去了。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禹终于把大水制服了。从此,江河畅通,田地里又长满了庄稼,老百姓们又可以安居乐业了。

后来,到舜老了的时候,他见禹治水有功,深得百姓爱戴,就把位置禅让给禹。

“过门不入”又可说“三过其门而不入”。

同类相求

相求:互相结为知己。同一类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此典出自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

孤竹国是商朝末年的一个小国,伯夷和叔齐是当时国君的两个儿子,他们很是奇怪,对王位他们谁也不愿继承,为了逃避,他们躲进山林。后来,他们听说周文王懂长寿术,便去找他讨教。到了周国,恰巧周文王刚死,武王继承了王位,正准备出征讨伐殷纣王。伯夷和叔齐劝谏说:“你父王刚去世,你应守墓尽礼;你是纣王的臣子,应该服从他的统治。现在你这样做,是不仁不孝。”

武王的随从听了大怒,上前要杀这兄弟俩,但被周武王拦住了。

时过境迁,商朝最后终被周武王灭掉,继而代之的是周王朝,一代君王一代臣,伯夷和叔齐由于是商朝臣民,加上他们自视清高,为尽忠而饿死于首阳山上。

伯夷和叔齐死后默默无闻,直至孔子大力宣扬他们以后。

才为世人所知。汉朝贾谊为此发了一通感慨说:“贪婪的人为钱财而死,英烈的人为气节而死,有野心的人为权力而死,有德行的人为名声而死。伯夷和叔齐虽然贤良,但如果不是孔子为他们树碑立传,今天还有谁能知道他们?孔子为什么要给他们树碑立传呢?那是因为同类相求呀,道德相同的人才会心心相印嘛!”

人鼠之叹

感叹世道之不公平,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悬殊。

此典出自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曾在郡中做官,有一天,他上厕所,不禁被吓了一跳,原来一大群正在抓蛆吃的老鼠被吓得四下逃窜。

又一天,李斯去郡里的仓库巡视,发现粮食堆里有几只大老鼠正在偷吃着粮食。李斯去赶它们,老鼠毫不理会地继续细嚼慢吞,安安稳稳。原来仓库里很少有人进来,所以老鼠没有半点儿恐惧感。看到仓里的老鼠养尊处优,长得又肥又大,李斯联想到厕所里的老鼠,不由得感慨万分:同是老鼠,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其状况竟有天壤之别!人也同样,爬上去了就是贤者、君子,沦落下层就是愚民、小人,这和老鼠不是一样吗?从这以后,李斯发誓要爬到统治阶层上面去。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受到秦始皇的重用,对秦国统一六国起了很大作用。

曲径通幽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僻静的地方,可作风景的描写,也可比喻只有通过艰苦的跋涉,才能达到胜境。

此典出自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朝诗人常建有一首诗里有这两句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说的是: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幽静的地方,僧人居住的房舍,就在那花木丛的深处。诗句直书景物,但又一语双关,说出了佛家的一个道理,即:要达到“清净无为”、“息心去欲”的境界,先得经过一段曲折修行的道路。

诗句的本意是写禅房佛境,但却无意中道出了一个曲折前进的哲理,是客观辩证法在诗人头脑中不自觉的反映。禅房坐落在深山花木丛中,但通往禅房僧院的道路却是坎坷不平、曲曲折折,没有什么笔直平坦的道路可走,必须时而登高,时而就低,时而左转,时而右折,经过崎岖小路的艰苦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幽处”虽美,但不经崎岖小路的艰苦跋涉是达不到的。

杀身成仁

成:成全。仁:仁义。原指不惜牺牲生命来成全仁义,现广泛地指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正义事业。

此典出自《论语·卫灵公》。

孔子的学生向他请教假如生命和仁德发生冲突该怎么办。

孔子说:“凡是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的。我们应该做的是勇于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义(杀身成仁)。”

孔子的学生子贡又问道:“仁德一定是很难得到的吧?我们应当怎样去培养它呢?”

孔子告诉他说,必须先把自己的修养提高,大公无私,不做坏事,那样才能拥有仁德。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喻在办某件事时各人有各人的办法。

此典出自清·李绿园《岐路灯》。

传说八仙有一年应西王母的邀请,去瑶池赴蟠桃盛会,哪知走到东海,被无边的汪洋阻住了去路。但他们都是本领高强的神仙,当然不放在心上。

此时,吕洞宾提议:“各位仙友,前面大海挡路,行路艰难,我们各人都拿出一样法宝,丢入海中,方能平安抵达彼岸。”诸位神仙一致赞同。第一个站出来的是蓬首垢面、袒腹跛足的铁拐李。他的法宝是个大药葫芦。大药葫芦被丢入海中,竟化作一叶龙舟,铁拐李稳坐其上,很快就过了东海。

韩湘子也大显神通,他紧随铁拐李之后,抛出了花篮。说也奇怪,那花篮在海中滴水不浸,平稳如巨船,韩湘子坐于其中也到达了彼岸。

其余神仙也都不甘示弱,个个抛出了自己的法宝。吕洞宾的法宝是箫,吕洞宾骑在箫上,犹如骑在一匹骏马之上;蓝采和的法宝是拍板,汉钟离的法宝是大芭蕉扇,曹国舅的法宝是玉板,何仙姑的法宝是荷花,一个个神采飞扬地渡过了东海。最奇的是张果老,不慌不忙地从巾箱之中取出一只纸驴,说声“变”,纸驴就变成一只可爱的小白驴,张果老倒骑于驴背之上,浩淼的东海霎时就通过了。

杀鸡骇猴

传说猴子怕见血,驯猴的人就杀鸡放血来驯服猴子。现用以比喻惩罚了一个人,惊吓其他人。

此典出自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清朝末年,外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把腐败无能的清朝统治者打怕了,有一位姓文的制台对洋人更是怕得要命。

有一天,有一个外国领事气势汹汹地闯进他的府邸要挟他。

洋领事为什么要威胁文制台呢?原来,制台新近处死了一名亲兵,谁知杀的地方不对,既不在校场,也不在辕门外,偏偏在这位领事的公馆旁边,所以领事前来问罪。

见了面,领事愤愤地把上述情形讲了一遍,责问制台,为什么在他公馆旁边杀人?制台临时编出一套理由,说:“这个亲兵原是拳匪,正因为拳匪专同洋人为难,这对贵领事也有所不利,所以我特地想出一条计来,把这人杀在贵领事馆旁边,好教他的同党惧怕,俗话说杀鸡骇猴,把鸡杀了,那猴子看到自然就怕。我这回虽说只杀一个亲兵,但是所有拳匪见了这个榜样,以后就不敢再和贵领事为难了。”

洋领事认为文制台做得很对,还表扬了文制台一番。

行百里者半九十

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只能算是走完了一半路程。比喻越接近成功,越不能松懈,要坚持到底,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此典出自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

秦王充分利用自己国家的优势和有利的条件加上种种手段对六国进行攻击。

六国在其强大攻击之下,已无还手之力。秦王认为天下非他莫属,高枕无忧了。

一天,侍卫向秦王报告说,有一个年近90岁的老人,刚从百里路外赴到京城,一定要进宫求见秦王。秦王亲自接见了他。

秦王说:“老人家,你刚从远地赶来,路上一定很辛苦吧!”

老人说:“是啊!老臣从家乡出发,赶了10天,行了90里;又走了10天,行了10里,好不容易赶到京城。”

秦王笑道:“老人家,你算错了吧?开头10天走了90里,后来的10天怎么只走了10里呢?”

老人回答说:“起头10天,我一心赶路,全力以赴。待走了90里以后,实在觉得很累,那剩下的10里,似乎越走越长,每走一步都要花出许多力气,所以走了10天才到了咸阳。

回头一想,前面的90里,只能算是路程的一半。”

秦王听了,略有所思,认定老人家从那么远不辞辛苦的赶来,必有所图,就问老人家有什么事?

老人回答说:“我就是要把这走路的道理禀告大王。我们秦国统一的大业眼看就要完成,就像老臣百里路已经走了90里一样。不过我希望大王把以往的成功只看作是事业的一半,还有一半更需要去努力完成。如果现在懈怠起来,那以后的路就会特别难走,甚至会半途而废,走不到终点!”

老人的话无疑给秦王一个警钟,致使秦王在统一天下的大业上时刻不敢停止下来,直到完成统一。

价值连城

价值与许多城池加在一起相当。比喻物品价值十分昂贵。

此典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和氏》。

卞和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一天他把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璞献给楚厉王,说这是他在荆山发现的。

楚厉王让手下大臣们传看,大臣们看来看去,都说是一块石头,玉匠也认为是石头。楚厉王非常生气,给卞和定下欺诳君王的罪名,命令武士砍掉卞和的左脚。卞和非常伤心。厉王死后,楚武王上台,卞和以为武王一定会识得宝物,便又带着玉璞来献给武王,结果,和上次一样,武王下令砍掉卞和的右脚。卞和大呼冤屈。

从此,卞和再也不敢去王宫,自到文王继位才改变了他的命运,由于他在荆山下抱着玉璞伤心欲绝,哭声震天达三天之久。文王知道后派人去调查这件事。卞和说:

“我不是为自己痛哭,我悲伤的是,明明是天下无双的玉,却认为是石头,白白地埋没了;明明是诚实的人,却被认为犯了欺君之罪。这世道太不公正了。”卞和的话传给文王后,文王立刻召他进宫,命令雕玉技师剔除玉璞外面的石质。经过技师的雕琢,文王终于得到一块晶莹珍奇的玉璧,果然世间稀有,价值连城。文王把这块玉璧当作国宝,称为“和氏璧”。

十二道金牌

原指宋代写上赦书或军事上最紧急的命令的金字牌。后为紧急命令的代称。

此典出自元·脱脱等《宋史·岳飞传》。

宋高宗时的岳飞,是古今闻名的民族英雄,他率领岳家军北伐抗金、奋勇杀敌,力图恢复失地,迎回徽、钦二帝,一统华夏山河。

岳家军节节胜利,金兵闻风丧胆。不久,岳飞进兵朱仙镇,这个地方,离故都汴京已经很近了。岳家军与金兵对垒,岳飞又以少胜多,击溃了金兵的10万大军。岳飞高兴地向高宗奏告:金兵锐气丧尽,目前已丢弃辎重,向北逃窜。机不可失,准备进兵汴京,迎回徽、钦二帝。

然而,以宰相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打算丢掉淮河以北的国土,与金国议和。这时,高宗却倒向了主和派,他也想,如果迎回徽、钦二帝,自己的皇位就危险了。就先调一向与岳飞不睦的张俊等将领率部先归,然后以岳飞不宜孤军久留为由,命令他班师回朝。又怕岳飞不听,一天之内竟连发十二道金字牌,岳飞接到十二道金字牌,明白乘胜追击已绝无可能,悲叹道:“我十年的努力,没想到在一天之内全部作废了!”

刎颈之交

刎:割断之意。指人与人交情深厚。比喻同生死共患难的交情。

此典出自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楚汉争霸结束后,韩信因为功劳巨大,被刘邦封为楚王,韩信的手下蒯通见韩信兵权在握,就劝韩信谋反,韩信认为刘邦待他不薄,不想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