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杨开始抬一桶猪食,然后再抬一桶。抬了七八桶猪食后,我的腰软了,杨的腰也软了。
我说,杨,咱们不抬了,玩去吧。
杨说,问问你妈妈,看她还让不让我们抬猪食了。
我去问母亲,母亲说,快去玩吧,今天你们肯定累了。
这时候,杨在外面喊,大港,咱们再抬一桶吧,锅里好像只剩一桶了。
我说,可以。
抬最后一桶猪食时,我摔倒了。猪食桶却滑向杨的那一边,一桶猪食全泼在杨身上。
杨从地上爬起来,望着一身猪食,傻笑起来,这怎么办?
我说,打一桶水,把衣服洗一洗。
杨说,洗了也干不了,怎么穿?我说,是呀,怎么穿?
杨说,那也必须洗干净,湿了穿在身上也没什么。
我给杨打了一桶水,把杨的衣服洗了,拧干了,杨就把衣服穿在身上了。杨穿着湿衣服说,好难受。
我想了想,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放在水里泡了泡,拧干,穿在身上。我说,好难受。
杨笑起来,知道难受就好,我一看你穿上湿衣服,我就不觉得难受了。
朋友就是这样吧?
父亲被揪以后,他走在街上总有人喊打倒他。有一次,杨跟一个叫山的同学在路上走,迎面碰上干完活回家的我父亲。山就扬一下手臂,喊打倒常青。常青是我父亲的名字。
杨没喊。他一次都没喊过。就是开批判我父亲的大会,有人喊口号打倒我父亲,杨都不举手。老师问杨,大家都喊口号,你为什么不喊?大家都举拳头,你为什么不举?
杨不回答。
山喊完打倒常青之后,以为没事了。没想到,杨在山的后面抱住山,把山狠狠摔在地上。
山喊起来,你摔我干什么?
杨不回答,用脚踹山。
山喊,你踹我干什么?
杨不回答,回身抱了一块石头,举过头顶。
山喊,你想砸死我?我怎么啦?
杨不回答,扔了石头走了。
这事是山告诉我的。
朋友就是这样吧?
杨最怕打针,他一看见针头,头就发昏。但那次他病得很厉害,必须打针了。但他坚决不打,他父母亲劝他不行,骂他也不行,打一顿更不行,他母亲急哭了,说,儿子,你说怎么办?
杨不回答。
我去找杨时,医生正举着针头说,我没见过这么不听话的孩子,再不打针,这针头就会被细菌感染了。
杨的眼睛因为发烧显得很红。
我脱下裤子说,我替杨打针吧。
医生说,胡闹,给你打一百针,杨该烧还是烧。
杨的父亲说,大港,你把裤子提上。
我说,让我陪着杨打针吧。
这时,杨笑了。他有病以来,这是第一次笑,杨同意打针了,但必须让我脱下裤子,让他看着。
给杨打针时,他一直盯着我的屁股看,开心地乐了。
朋友就是这样吧?
童年往事
那是1987年的秋天,也是我出生后的第10个秋天。在那一年里,父亲因工作的需要被派往郑州的一家筹备单位的办事处,因此我们一家人也从北京迁往郑州。在那里生活的一年,对我的人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居住的大院里,都是和我们一样的家庭。即使是年龄相仿的孩子,我们也很少讲话。老老实实地上学,放学,回家,写作业,劳动,睡觉,我们接受的是同样的教育,我们都是孤独而承受着太多期望的一群。
直到1987年的那个秋天,我认识了青福。
青福是我的同桌,一个很喜欢说话的男生。用现代的医学观点来看,他可能属于“儿童多动症”的那一型。他很喜欢问我关于北京的事情,问我那里的路,那里的车和那里的人。其实我什么也不知道,但是他脸上的羡慕表情还是让我无比受用。加上他层出不穷的游戏花样,同样令我觉得新奇。很快地,我们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我们最喜欢的游戏是打弹珠。在北京的时候,我也曾见过别的孩子在路边玩这个,可是总有人把我拉开,告诉我说这是坏孩子玩的游戏。我从未想到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东西,更不曾料到我会被它完全迷住。我们面对面地蹲在地上,或者趴在地上,全神贯注地盯着某一个彩色的玻璃球,然后,将手中的弹珠轻轻一弹,“砰”的一声,击中了!我的内心充满了无比的自豪。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最优秀的弹珠,它会有一个战无不胜的名字。我的叫“美洲豹”,他的叫“东北虎”。
当然,我们常常都会争吵,因为他总是能赢得更多的弹珠,而我认为他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技巧没有告诉我,于是每一场战斗结束,我们几乎都会厮打一番,结果通常以两败俱伤而告终。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下一次的游戏。
在青福的带领下,我还学会了爬拖拉机。在放学的路上,经常会有拖拉机“突突”地冒着黑烟从身边开过。青福总是很轻松地一跃,就能爬上拖拉机的后箱栏杆,然后回头冲我得意地笑,或者挥手示意我一块儿上。我起先有些犹豫,可是他意气风发的样子实在令人嫉妒,于是,我也模仿着一跃而上。青福发黄的汗衫和我雪白的衬衣,就这样在拖拉机的背后迎风飘扬。
记得一次考试,我只得92分,经过父亲严厉的斥责,我也觉得无比羞愧。在北京的日子,我从来没有低于95分。
讲到这里,我一定要说说青福的家。青福是老四,上面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我一直是很羡慕青福的父亲总是不催促他们洗澡,尽管他们兄弟几个的体臭远近闻名,但是青福家里的两个女孩却总是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尤其是青福的小妹妹,刚刚上一年级,那么清澈的一双眼睛,我甚至想过长大以后要娶她回家。
是的,就在我垂头丧气的时候,迎面走来了青福的爸爸。“小双,怎么了?被老师批评了?”
“是被爸爸批评了。我没有考好,才92分。”
“哈哈哈哈……92分?这么高的分数?我家里的5个孩子,最多也才得过88分。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过来和青福一块玩儿吧,青福这回考了86分,我刚刚奖励了他一个新的弹珠。怎样?要不要来试试?”
那一刻,我真的希望能住进青福的家。
然而,好景终究是不长久的。父母的工作在刚刚迁人郑州的时候是紧张的,所以,我才有了那么多的机会和青福在一起,尝试种种新鲜的游戏。但是,当他们的工作逐渐走上正轨,而我的学习成绩又直线下降,我的厄运也终于来临了。
“小双,从今以后不许再和青福来往,也不要再去青福的家!”
他们毫不怀疑地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交了青福这样一个“坏孩子”类型的朋友。
我只能偷偷地继续着我和青福之间的友谊,但是蹲在地上被磨破的裤子和拖拉机弄黑的衬衣,泄漏了我所有的秘密。但是1987年的那个秋天,我是那么快乐,那么快乐。
后来,父亲终于痛下决心,舍弃在郑州已经打点好的一切,将工作移交之后,又调回了北京。我和青福,也就此告别。
我又回到了1987年之前的生活,孤独的,沉默的。只有在和青福通信的时候,我才感到一些快乐和自由。直到高三毕业,我都和青福保持着信件的来往。真的感谢他写了那么多的信,很难想象,那样一个粗糙的男孩,文字会那么优美。从1987年以来的整个童年、少年时期,他一直都是我唯一的朋友。
后来,我被送往国外念书,突然就与青福失去了联系。
再回到北京,是1998年的事了。一天,我在晚报上意外发现了一篇追忆童年往事的文章。弹珠,小双,拖拉机——温暖的情节使我想落泪——不用怀疑,一定是青福。随后与报社联系,终于得以与青福重聚,当年的顽皮少年,现在已经是北京一所大学里的研究生了。
而多年以后,我的父母也意识到当年的错误。因为当年同我一样住在那个大院子里的孩子,大多都养成了一种孤僻、清高的性格,而我幸而拥有青福这样的朋友。
假如没有青福,我的记忆中会不会有童年时的快乐,我的人生是不是完完整整?
让我牵挂的人
窗外那好久不曾下过的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飘着。这个有着六角花瓣的雪花,飘进我那久未开启过的浮尘往事中。故事发生在我上初中时的一个下午,很早就放学了,也是这样的鹅毛大雪。我和莲一道回家,一路我们说笑着,我们常这样,总有说不完的话。几天前,她用了几天放学回家在路上的时间,给我讲了《梦的衣裳》。这天,我开始给她讲我刚看的小说《倚天屠龙记》。我是急性子,看小说有个习惯:先看开头的一百多页,然后看结尾的一百多页,最后看中间的,还得挑精彩的、我爱看的情节看。即使是这样,我们只有十几分钟的路途,也讲不完的。到我家门口了,连开头的一百多页还没讲完,于是她不让我进屋,就站在我家的大门口讲。我也正在兴头上,就听了她的话,任雪花洒在我们身上,全然不顾。我眉飞色舞地讲着,她聚精会神地听着。姐姐透过窗户看到了我们,探出头来招呼我们进屋说。我没有停下来,只是冲她摆摆手,示意她进屋,不用管我们。当我们意犹未尽、恋恋不舍说分手的时候,我们的头上、身上、鞋子上都落了厚厚的一层雪花。雪花依旧在飘舞,我目送她走远,那种感觉真的很美!
莲是我初中时期的同窗、好朋友。那时,我们都是班里的尖子生。最让我佩服的是她的作文,每次都被老师当范文来读,想到这儿,又翻出她的信件和贺卡,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
“千里之外一声真挚的问候,你可曾听到?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终于挑到了这张,我想你一定会喜欢的,因为我喜欢,而我们之间总有种不约而同的默契。想你,在大雪飘飘的傍晚,想我们的神侃。真希望时光倒流,乾坤逆转,回到那段无忧的过去,重温那份畅快的感觉。月,想你,即使时光不再,你也是我永远的朋友!”
这些是写在她1992年末寄给我的贺卡上的。
多年来,只要一想起她,我就自卑。当初我们初中毕业,一起报考,她毅然选择了重点高中,当时她还央求我一起报考重点。而我因为家境贫寒,想早些减轻家里的负担而背着父母报了中专。眼看着莲意气风发地走进了重点高中的大门,而我却底气不足似的进了中专的校门,真有些不甘。莲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国家重点大学——中国计量学院,而我则走上了工作岗位。其实,莲家庭条件也不好,父亲靠上山挖药材卖些钱供她和两个弟弟读书。我参加工作后,第一个月发工资时,拿出了30元钱(我当时的工资也只有140多元)寄给了生活窘迫的她。她在后来的信中常提起此事,提的更多的是我们在雪中讲故事的情景,我们都对此记忆深刻。
可能是莲的命不太好,她的母亲没有等到莲孝养就离开了人世。听说她母亲因劳累过度突然不省人事,被邻居发现后送到医院时,已经停止了呼吸。而莲当时正在杭州上大学。
1998年之前,我们一直有联系,她还一直要我们一家三口的照片。1999年年初,我按她给我的地址给她寄了一封信,随信寄去她要的照片。可是连续发出三次,均被退回,原因:地址不详。打她的传呼,也一直没有回过。至此,我们失去了联系。
直至今天,我和莲已经有15年没见面了。听另一位同学说,她现在在北京,和她的父亲及弟弟在一起,可无法取得联系。许多年过去了,很多事情已经变得模糊,可那场大雪我依然清晰记得,我们在雪中讲故事的情景我依然记得。我深信一点:改变的只能是容颜,不变的是我们纯真的友情,是我们彼此的牵挂!因为这份友情,这份牵挂,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
透过窗户,看着纷飞的雪花,我仿佛看到了莲在吟诵她的诗:回首/总有太多的感慨良多的意义/展望/总有一个梦想/一份渴望/人生/恍如一张迷惑人的大网/曾给我/几多迷津/几多迷茫/多想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看它是怎样的结局/于是生命对我/就有了一份诱惑……
友谊的力量
那是我们在分别多年后第一次见面的晚上。她把原本色泽光亮的头发染成了浅色,希望借此掩盖住原来的光亮,整个人看起来糟糕透了;就好比她用冷漠粗鲁的外表来掩盖心中的不快乐。她对我说想找个人说说话,于是我们就到外面散步来了。我心里想着我的未来,那些令人开心的事,而她则想着那些不复返的过往,最近刚离开的家。我开始倾听她的诉说,在说话的过程中,她不停地抽着烟——我想那些烟雾萦绕应该是她的避风港湾吧。在她说自己的那些未来目标时,我看到的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一个只知道追求物质的梦。而她最后的一句话——我需要朋友,让我很开心,因为我看到了希望,我知道至少这个我能给的起她。
我们是在小学时就开始认识的,当时她少了一颗牙,而我却少了许多朋友。那时的我刚刚搬到我住的那个地方,在森严冰冷的学校大门外,我只找到冷冰冰的金属秋千和冷漠呆滞的笑容。我问她能不能把漫画书借给我看,虽然我不是很喜欢看漫画;她说可以,虽然她不是很想借我。也许是我们俩都在寻找微笑吧!我们也确实得到了。我们找到了一个人,可以在深夜里咯咯地笑,可以在寒冷的冬天一起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雪花好像永远也不会停止般地飘落。
夏天时,我不小心被蜜蜂叮到了,她握住我的手,告诉我她就在我身边,若我想哭的话没关系——于是我哭了。秋天时,我们把落叶扫成一堆堆的,然后从高处往下跳,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我知道,五彩缤纷的落叶会在下面接住我们。
只不过现在,她从高处掉下来,却没人在下面接住她。我们好几个月没说过话,好几年没见了。我来到南京求学,而她也搬出家里,两个人过的日子南辕北辙,两颗心的距离也比横跨整个中国还要遥远。她的话让我感觉陌生,但她的眼神却告诉我她的渴望,她在寻求力量,努力想办法重新开始,她需要友谊的支持,现在的她,比任何时候都还需要我的友谊。于是我拉起她的手,告诉她我就在她身边,若她想哭的话没关系——于是她哭了。
花开的声音
我是一个大山中出来的女孩,也是一个穷得只剩梦想的人。别的同学能拿着钱去购买大把大把的快乐,而我却只能在图书馆、教室、寝室中苦读来度过。
因此当老师把一等奖的奖金300元交到我面前时,我开始惊慌失措,不知该如何是好了,然后满心欢喜地伸出双手接过那钱。躺在床上,面对那一叠不厚不薄的钞票,爸爸累弯的腰,妈妈缺乏营养而蜡黄的脸,那个一贫如洗的家,没商没量地纷纷涌到了我眼前。妹妹马上要参加高考,没有资料是不行的,得寄她50元;弟弟的学费也许还欠着呢,给他留30元算了;嫂嫂正在坐月子要钱买营养品,至少得50元;春耕又开始了,爸妈肯定又在为化肥钱东家借、西家凑,想着他们涨红了老脸,低声下气求别人的样子,泪一下子涌了出来。50元不够,那就拿100元吧。唉,怎么一会儿就只剩下70元了呢。妈妈那件衬衫补丁一个叠着一个,买件新的20元该够了吧?爸要买的则太多了:鞋子、衬衫、长裤。
为了供我们姐弟三人上学,家里日子一直很拮据。为此,我放弃了自己心爱的法律专业,报考了有补助的师范。唉,不想了,一想起家里的窘境,真想大哭一场。
我跳下床,一不小心踩在了鞋子上,那双不堪负荷的鞋已成了“开口笑”,看来不买一双是不行了。300元奖金转眼“烟消云散”。
“请客!”几个室友蜂拥而人。
“请什么客?”我一时有点莫名其妙。“别装蒜了,那么多奖金,不意思一下可不行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