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动一生的故事
2872900000006

第6章 天下最美的母亲(5)

母亲穿几号鞋?母亲几号生日?母亲节又是哪一天?关于这些问题,大概好多你都不知道吧。因为母亲在给你过生日的时候从未提及自己的生日,母亲在给你挑衣服时从没想过自己身上的那件已残旧不堪,甚至母亲望着你的成长乐得忘了自己的艰辛。我们能为母亲做些什么呢?“母亲对我的爱之伟大让我不得不用我的努力工作去验证这种爱是值得的”。

完美的母亲

当我逐渐长大,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时,我很开心因为我知道我可以做的比别人更好。因为我有幸成为母亲的女儿,所以一切都有可能。

20世纪60年代,看电影是以色列人的一大消遣。小孩子常由大人领着去看电影,我亦如此。那时电影放到一半,都会中场休息,于是小孩排队去买爆米花,大人们则结伴上洗手间。然而,我母亲的与众不同却让我有些难堪。她自影片中学得重要“课程”,回家后,她取下起居室的窗帘布,为自己和我缝制成漂亮的衣裙。

《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凭一袭天鹅绒窗帘改装的裙子出尽风头,但我的命运却与她不大一样。我们居住的楼里有一个露台,小孩们常穿过露台去彼此家中串门,所以大家都知道我的衣服是由窗帘布改缝的。

“现在你有新衣服了,你妈妈是不是打算把你的旧衣服挂起来当窗帘呢?”雅各布常这样问我。

好几次我回到家中,身上都带着打架的痕迹。我声称自己揍了一个男孩,因为我知道母亲会赞赏此类举动,她满脑袋浪漫的想法。我身着新衣,艰难度日,但她似乎很为我们的新装感到骄傲。我不忍拒绝她的礼物。让人如何拒绝呢?她说我是她打扮的最漂亮的公主。

家里的生意从不见好转。母亲发现邻居们欣赏她的创作之后,于是另有了打算。不久,许多人家的客厅里都不见了窗帘布,取而代之的是草编的百叶窗。女人们拿了窗帘布来找母亲。母亲则邀请“夫人们”(她是如此称呼她们的)来家中吃茶点,与她们随意交谈。作为文学教授和舞蹈家的独生女儿,她继承了父母的才华,略施魅力就征服了周围的人。等到客人们完全轻松自在的时候,母亲会适时报上缝衣的价格,她们自然已经无力抗拒了。

为讨母亲欢心,我只需把我做过的每件事都做好。6岁那年,我决定自己的理想是加人马戏团,于是母亲让我每天都训练。我将床垫放在露台上,翻滚跳跃,以手或头撑地倒立,努力吸引观众。小孩们不再嘲笑我,有些还加人了练习的行列。母亲的小生意使我们维持着不算艰辛的生活,我也得以全心投人未来的“事业”。

大约一个月后,“马戏团”成员们已攒起足够的自信,决定公演。那个下午,阳光灿烂,街坊的母亲们和几个失业在家的父亲购票人场。我们声称收人将用于慈善事业。基于我们大部分家庭都靠各种名目的救济金生活,因此这话倒也一点儿不假。

下午4点,演出正式开始。我们演得不错,扮演了小丑,搭了金字塔形的人墙,倒立着行走,又表演了牵线木偶。观众十分诧异,不时报以尖叫和掌声。我抬头望见母亲在观众中微笑,用她优雅的双手鼓掌,一如平时晚饭时分,人群散去。母亲坐在木桌旁,让我也坐过去。我猜想她要与我说一番严肃的话了。

“宝贝,”她说,“马戏团是你的主意吗?”

“是呀。”

“其他人加入以前,你就练了很长时间了吗?”

“可能有一个星期吧。”

“那也够长了。”她说,“你觉得自己是最棒的演员和最滑稽的小丑吗?”

我当然不会拒绝这样的荣誉,于是拼命点头。

但母亲的话却令我意外:“那么,为什么你不是场上的明星呢?为什么我要努力寻找才能在人群中看到你呢?”

我愣住了。我从未这般想过。表演马戏让我如此快乐,我并无其他奢望。

“妈妈,我只觉得很好玩。”

“好玩!”她模仿我的腔调,“只图好玩,你怎么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呢?”

这番话我已听过多次,也许它并未在我身上引起母亲期望的反应。那是因为我知道母亲会一直在我身旁。她漂亮、聪明且坚强,会一直庇护我。毕竟,我只是个胖乎乎的整日为数学担心的小丫头。

有时我会回想起母亲对我的种种告诫。那场马戏表演之后的好些年里,我试图了解她的那些想法。当我逐渐长高,在学校拿到好成绩时,我知道自己可以比其他人做得更好。因为我既然有幸成为母亲的女儿,凡事皆有可能。

正因为如此,母亲病倒的时候,我完全吓呆了。那年我刚14岁。她拒绝去医院,说自己比医生懂得更多。3个月后,母亲过世。这3个月中,她重复曾教过我的每一件事,不时补充新的想法。我坐在床侧,看她躺在身边,骨痩如柴,心中的恐惧如丝袜上的小洞,日渐扩大。但她坚持着,直到觉得没有她我也能活下去。

然后她吻去我的眼泪,说她相信我,接着闭眼,松手……一切都是按照她的时间表来进行的。

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母亲是完美的。

母亲是我们最伟大的老师,她用世间最简朴的语言来教导我们,用最真实的行动来影响我们。但“母亲不是赖以依靠的人,而是使依靠成为不必要的人。万一母亲回了天堂,她唯一的心愿是我们学会独立,并为我们留下一份完美的爱,足以影响我们整个人生。

母爱的约束

不知这是我和母亲第几次争吵了,起因是因为我说了一句对母亲而言不尊重的话,我任性不道歉,即使我知道是我错。一气之下的母亲说了句“你不再是我的女儿”就匆匆上班去了,留下我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

雨前的闷热弥散在屋里,柔情的音乐流泻着曾经的忧伤。煮着咖啡,却不小心煮沸了心中的苦,想去找她留在橱柜里的糖,匆忙间碰翻了盛满记忆的碗。那是我小时用过的碗。捧着它的碎片,泛黄的色彩中涂抹了母亲对我所有的爱。这不由掀起了心底尘封的情感,瞬间湿润了我的眼眶。

不知不觉间我长大了,习惯了她身边的一切,习惯了清晨起来时,她那淡淡的微笑;习惯了她放在桌上热气腾腾的早餐;习惯了上学前她一次又一次的叮咛;习惯了天凉时,她温馨地问寒;习惯了走路时,她牵我手时的温暖;习惯了睡觉时,她为我盖被的慈爱;习惯了生病时,她絮絮暖人的爱语;习惯了星辰满天,她陪我数着繁星;习惯了在她温柔的歌声中沉睡;甚至习惯了登高失足时,本能地依靠她温暖的臂膀。母亲总带给我种种动心的感觉,如“吹面不寒杨柳风”,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如久旱过后的甘霖,如森林浸染过的清新,那感觉常常萦绕在我的心中永不消散,那样的温暖,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刻骨铭心。这是母亲赐予女儿最真挚的爱,温柔、清甜、清澈。

尽管岁月沉淀下来的只是一些尘封的感情,尽管母亲从未想到回报,然而在日子一天天的到来,又一天天的逝去中,母亲为我倾注了多少心血,而我带给母亲的是丝丝难堪和心碎。如今把她气走了,我才渐渐醒悟,原来我离不开她。人总是矛盾的,拥有时不懂得爱护,到了分离时才知道后悔。

雨倾盆直下,我呆呆地望着玻璃窗上滚落的雨珠,仿佛感觉到雨不仅在窗外下着,也在我的心里下着,重重地敲打着我深感内疚的心。

电话铃响了,我擦了擦眼角的泪,接了电话,那熟悉的声音传人我的耳朵:“下雨了,多穿件衣服,小心着凉。”这时,泪水已模糊了我的视线,我感到手中的电话是那样的炽热,母亲的每句话,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只言片语中蕴含了一个母亲对女儿的关爱。亲情通过细细的电话线,悄悄地蔓延。

记得母亲说过,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不会恨自己的孩子,即使儿女再不懂他们的心。是的,世界上没有不爱儿女的父母,他们的爱包容了一切,而且这从母亲身上得到了证实。

直到这一天,我永远都不想有自己的孤独和秘密,甚至在我能够独立之时,也不想离开母亲爱的约束,因为我已习惯了在母爱的氛围中长大。

谢谢你,母亲

那天下班回家后,像往常一样看到母亲将为我准备好的饭菜端了上来,饥肠辘辘的我端起饭碗正准备吃饭,在一边玩的女儿却走过来,大声地对我说:“爸爸,你忘记做件事了。”“什么事情啊?”我微笑着问道。我不知道这个5岁的小女孩又有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

“你刚才忘了向奶奶说谢谢。老师说了,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不说谢谢是没有礼貌的表现,不是好孩子。”女儿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柔婉,但神情严肃,仿佛是一个在课堂上人情练达、洞察敏锐的老师;而我,是她年幼无知的学生。

说完这些话,她不依不饶,拉起我的手走向厨房。此时,母亲正在案头忙着洗刷碗筷。这时,我突然发现,母亲已是一个需要我们关心的老人了。

母亲是一个农民,一生都在田野劳作,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长大成人了,有了工作,有了孩子,生活幸福美满,而母亲却渐渐老去,霜染白发,腰身佝偻。甚至,在我已为人父时,母亲依然待我如孩子,关爱有加,关心我的工作、身体和生活。对于母亲的呵护问询,我却时常敷衍了事,以至厌倦,视为多余,而母亲依然如故。记得是一次朋友聚会,夜半归来,母亲房间依然亮着灯,直到我睡下,母亲才关了灯。

父母对于儿女的爱怜,天荒地老,难以割舍,情深似海。而我对于母亲呢?我甚至不知道母亲的生日,没有陪她拉拉家常、看看电视;没有陪她散步、逛商场;没有关心过她的冷暖、吃喝,她的身体。就连对于朋友同事甚至一个陌生人可以说的谢谢都忽略了。

想到这些,一份愧疚悄悄爬上心头。

“妈妈,谢谢你!”我说。

“啊?!傻孩子,还跟妈说这些干啥。”说完,母亲又自顾自地忙去了。但是后来母亲告诉我,那是她最快乐、也最幸福的一天。

母爱的花朵

一直以为,母亲是不爱我的。

曾听姑姑、婶婶们说,母亲生下我后,打算送人。在姥姥的反对下,才未能如愿。原来,我是母亲要抛弃的孩子啊!从此我心里留下了一个又冷又硬的疙瘩,留下了一个越来越紧的结,留下了一块越来越大的阴影;因此,有点儿自卑,有点儿孤单,有点儿倔强,有点儿偏激。

母亲要剪掉我的小辫子,我死活不肯,抱着头哭个没完。她只好剪掉两个姐姐的。每天早晨早早起来,急急忙忙给我扎辫子,再紧紧张张去生产队劳动。母亲要我穿姐姐的鞋子、衣物,我偏偏不干,我宁可穿着破衣服,光着脚丫子走来走去。她只好叹口气,连夜给我做新鞋新衣。母亲给我们姊妹四个每人做了一个粗布书包,我偏偏把粗布书包用竹竿挑着扔到房顶上去。因为我喜欢小伙伴那军绿色的体面书包,那上面红色的“为人民服务”的字多好看啊。母亲只好借口我考了100分,单独给我买了一个。跟姐姐、弟弟争东西、打架,我绝不让步;即使我错了,也要狠狠地哭,大声地嚎,不依不饶。

不止一次听到母亲对别人说:“我这三丫头犟得像头毛驴。”

哼,毛驴就毛驴,反正我是你打算扔掉的。

果然,母亲对婶婶们说:“唉,早知道这丫头性子这么硬,真应该早早送了人!”

一次,村里来了算卦先生,母亲问:“我这三丫头犟得要命,你算算咋回事?”算命先生看看我说:“你这丫头眉毛又浓又黑,手拿筷子又后又远,将来嫁得远。”母亲赶紧说:“远了好,远了好,省得我操心。”我转身就跑远了,躲在柴火堆后生了一天闷气。

分田到户后,母亲一个人耕种9亩地。大姐、二姐上中学,我和弟弟读小学。父亲常年奔波在外,天南地北地搞铁路建设,难得回次家。一次,舅舅心疼母亲,说:“女娃娃好歹是人家的,认几个字就行了,让三丫头回来给你帮把手吧。”母亲说:“唉,这丫头虽然性子不好,但读书还心明眼亮。”我心里一动,深深地看了母亲一眼,狠狠地瞪了舅舅一眼。

母亲的这句话,鼓舞着我暗暗用功,直至考上了省城的中专。

终于要离开母亲了,终于要走得远远的,母亲该如愿了吧?

四年读书期间母亲曾歪歪扭扭地给我写过很多信,寄过多次钱,每次都是吃饱、穿暖、好好学习之类。我每次都心安理得地取了钱,好像只回过一封信。长期对母亲的疏远和隔阂,我已经不会跟母亲融洽地交流,甚至习惯了冷漠和孤独。

工作后,曾经学了一点儿简单的理发技术,先后帮姑姑、婶婶好多亲友理过发,但从未帮母亲理发。一次帮姨妈理发,姨妈悄悄问我:“小三啊,你对姑姑、姨姨都很好,怎么跟你妈就没话说,后娘似的?”一句话勾起了我的眼泪,我第一次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疙瘩亮了出来。

姨妈惊讶万分:“你这是误会你妈了呀。生你的时候,是困难时期,你刚生下时像小猫似的,你妈妈一滴奶水也没有,又买不起奶粉,你哇哇地哭,你妈才想将你送人求个活命的。可后来还是舍不得,靠小米粥才养活了你啊!你说你妈盼望你嫁得远远的,那只是一时气话。你妈后来还求算命先生替你想想办法,说你这么犟,嫁得远了,万一受人欺负,她不放心呢。”

哦,原来如此,原来……

一直以来,我只是耿耿于怀母亲曾经未遂的抛弃;只是自私地沉浸在自己的忧伤里;只是用一双冷漠的眼看待母亲深沉的爱;只是用一肚子误解、怨气来给母亲制造麻烦,给自己制造灰暗。

我,我试着拨开对母亲的偏见,试着认真地看待母亲。

我想起了我掉进池塘里,是她不顾一切地跳下去把我救起。我一脚踩在锄头上,是她奋不顾身地背上我徒步20里赶到县城求医。她曾在烈日暴晒下的麦田里挥汗如雨,也曾累得在白花花的棉花树下酣然人睡。她在绿茵茵的苞谷地里风风火火地穿行,在开满槐花的院子里麻利地洗衣做饭。她曾在深夜里不知疲倦地纺线织布,也曾在阳光下骄傲欣喜地翻晒成卷成卷亲手织的粗布。她曾拉着沉重的架子车飞快地跑,也曾挑着五颜六色的丝线细细地给我们绣有着蝴蝶的鞋垫。她曾快言快语地跟大家伙开怀说笑,也曾安静细腻地坐在灯下替我们缝衣做袄。她曾扛起上百斤的粮食健步如飞,也曾拿着我轻飘飘的录取通知书手不停颤抖,喜极而涕。她表演的秦腔《秦香莲》声情并茂,惟妙惟肖,唱段优美;还有扮演《红灯记》的李铁梅大辫子一甩,就是掌声一片。她曾当选为大队的妇联主任,站在主席台上,面对黑压压的人群,声音洪亮地讲话,热烈的掌声围绕着她。她曾捧着劳动模范奖状,胸前别着大红花,脸上笑成一朵花。她把充沛的精力倾注在田地里,把饱满的热情操劳在生活里,只为换回我们微薄的口粮和健康的成长。

哦,我的母亲,她一直在为我们操劳着,她一直是爱我的。

第一次为母亲仔细地用心地挑选衣裳、食物、保健品,第一次渴望早点儿回到母亲身边去。推开院门,看到母亲操劳的身影,看到母亲见到我时惊喜的眼神,我心里一热,但说不出话来。我已经不习惯跟母亲交流,我已经不习惯发出有温度的声音。

我第一次拿起剪刀,帮母亲细细地理发。只是那一头曾经乌黑油亮的长发,而今已经稀疏了,露出了隐隐约约的头皮……

此时,院子里金灿灿的迎春花儿正劈里啪啦地绽放,枝头花儿正闹,春意正浓。此刻,我分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这花绽放在我心灵深处,金灿灿的,热烈而深沉,那是母爱的花朵。其实,它年年都在开放,只是愚钝如我,至今才用心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