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28737900000026

第26章 中国饮食民俗(4)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水稻和小麦的播种面积大大增加,稗子的播种面积相对减少,主食已有所变化。总的情况是细粮增多,粗粮减少,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不过即使在今天的丽江,喜食酸辣、爱喝浓茶的传统依然保留。特别是早餐的一顿浓茶,更是纳西男女老少不可缺少的特色饮食。

3.侗族

侗族主要分布在黔、湘、桂等省区。以农业为主,兼营林业和渔猎。侗族是土着民族,与壮族、仫佬族、毛南族、水族同一语族,历史悠久,而且能歌善舞,具有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

侗族一般日食四餐,即两茶两饭,以大米为主食,平坝地区多吃粳米,山区多吃糯米,喜食酸辣,吸叶烟、饮酒。民族食品有醋鱼肉、侗族油茶、烧鱼等。侗乡鼓楼、风雨桥闻名全国,所产的油茶也久负盛名。“油茶”是侗家最普遍的日常饮料,用油和茶叶作为主要原料制成,“打油茶”是指油茶的整个制作过程。先用油将茶叶炒黄炒香,然后用短木棍在锅中慢慢冲磨,加水煮沸,滤去茶渣,即得茶液,这是油茶的主要成分。然后将其他配料如爆米花、炒黄豆、猪肝等分置小碗中,冲入茶液,制成比较高档的油茶,可甜可咸,一般用于招待贵客。而自家日常喝的油茶只放些常备的米花或炒黄豆,其他配料可有可无。油茶的最大特点是,既有茶的甘醇、爽口,又有油的清香,家人常喝不厌,外人一喝难忘。

侗族喜欢“打油茶”,也喜欢酸食。酸食品是他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故有“侗不离酸”之称。所谓“侗不离酸”,内容十分广泛,一日三餐不离酸;红、白事饮宴不离酸;走亲送礼不离酸,等等。侗族为何如此喜爱酸食、腌制酸品,大致有以下原因:第一,长期以来,侗族过着自给自足的经济生活。他们生产大量的食品如蔬菜、猪等主要是自己吃用,但这些食品容易腐烂变质,于是用“腌酸”的方法长期保存。第二,自然条件的使然。侗族居住在桂北山区,气温低的日子长,只能种糯稻。这些糯米饭不易消化,于是以酸佐食,可增进消化,有利于身体健康。

4.佤族

佤族人居住在云南省西盟和沧源一带,主要从事农业,日食二至三餐,平时一日两餐,农忙时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其次是小红米、荞麦、豆类和玉米等。肉食以猪、牛、鸡为主,亦捕食鼠类和昆虫。喜食辣椒,名食有鼠肉干巴、五加皮鸡焖饭等。多用木碗、勺,不用筷子,以手抓饭,爱饮杂谷酿制的“布莱酒”,喝极浓的苦茶,做饭多用竹筒,形成了特异的“竹文化”。那里的人特别爱吃“迈雅“(意为鸡肉烂饭),这是一种流传百年以上的传统保健食品,鲜香可口,美不可言。同时还有健脾养胃的作用。佤族人喜嚼槟榔,待客以酒为先,酒礼多样。

5.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多从事农业,日食三餐,农忙或节庆时则增加早点或午点。平坝多以稻、麦为主食,山区则以玉米、荞麦等杂粮为主。肉食以猪肉为主,擅制腌菜和酱品。吃饭时长辈坐首席,下辈依次围坐两旁,并添饭夹菜,伺候长辈,礼仪颇严。爱吃酸冷、辣味,尤喜饮茶。

白族注重节庆,喜饮酒、茶,早茶叫“清醒茶”,午茶叫“休息茶”。白族人的“刨花茶”是招待贵客时的一种味道独特的饮料,既有营养价值,又能当做止咳药用。“刨花茶”的主要原料有蜂蜜、核桃仁、花椒。冲茶时,用当地特制的小刨将核桃仁刨成花形,装入杯中,上面盖一层蜂蜜,再冲入开水。待蜂蜜溶化后,放进四五粒花椒,搅拌几次,即成甜、香、辣俱佳的“刨花茶”了。

3.2.2中南少数民族食俗

1.壮族

壮族是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一个,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贵州等地。壮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土着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艺术和丰富的饮食文化,是广西最早和主要的开拓者。

壮族以农业为主,日习三至四餐,喜爱甜食,大米和玉米为主食,肉食主要为猪、牛、羊、鸡等,有些地区爱吃狗肉和野味。壮族好客,如有客来,必定热情招待。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有名的传统美食。每年“三月三”歌节、清明节、四月八等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做五色糯米饭,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他们选好优质糯米,采来紫藩藤、黄花、枫叶、红蓝草,浸泡出液,分别拌着糯米,然后合而蒸之,不仅色彩斑斓,而且味道香醇,象征生活美好。四月初八,早稻已插完返青,人们用五色糯米饭揉成小团,粘附在竹枝上,插于祖宗神龛,又从田中取回一蔸生长旺盛的禾苗,以南瓜叶包根,放在碗里,一并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保佑五谷丰登。这种风味食品与祭祖娱神活动融在一起,充满着民族和地方情趣。家人、戚友、情人往往共尝五色糯米饭,自然特别鲜香。

过春节,桂南壮族喜做粽粑,桂北壮族喜做糍粑;五月端午,所有壮族都做粽粑。桂南壮族的春节大粽,大者十多斤,粽中包夹猪肉、板栗、绿豆、芝麻、冬菇等。桂北的糍粑,也是用上好的糯米浸泡后先蒸熟,再捣烂,做成或大或小的圆饼,有无馅的素糍,有加上芝麻、糖作馅的甜糍,送亲友的则在中央点染红色印记。

南瓜、红薯糯米饭是山区壮族喜欢食用的风味食品。南瓜成熟后存留一段时间使之糖化,使用时除去硬皮及瓜瓤、瓜子,切成大片,入锅煮熟,然后将优质糯米撒在上面,瓜和糯米之比为3:1,煮至米熟成饭,再将瓜和糯米饭搅拌均匀,即成南瓜糯米饭,其味清甜而香,不需油盐。红薯糯米饭做法亦同。

广西南部壮族最喜欢食用油炸果。做法是先将优质糯米磨浆,滤压成半干状。以花生拌红糖、芝麻或豆蓉拌红糖作馅,捏成鸭蛋型,放进油锅中炸成金黄色,取出一把芝麻,粘于外皮上。

2.仫佬族

仫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其聚居地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但集市贸易活动历来都很活跃。由于聚居环境优美,人的性格开朗,喜欢交流和进行集市贸易,故有谚云:“罗城四把,好玩好耍”,反映出仫佬族聚居地的人情风貌。

仫佬族喜食酸食和酸品,侗族有“侗不离酸”,仫佬族的饮食也离不开酸。在仫佬山乡,无论哪一家,酸食是少不了的,诸如酸柠檬、酸木瓜、酸萝卜等。每年的八月秋社和中秋节,家家包桐叶粽,此粽扁长,形似狗舌,又称为狗舌糍粑。这种糍粑松软而有弹性,味道鲜美而可口,老幼皆宜,是仫佬族的风味美食。仫佬族习惯日食三餐,主食多为大米和薯、豆、麦等,喜欢冷食,喝生水,擅制腌菜,口味嗜酸辣。鱼类多用油煎,吃牛肉多为单炒,其他肉类则多“白汆”。节庆饮食更为丰盛,仫佬山乡的农历九月,稻子收获后,人们使用最好的糯米酿制浓醇而后劲很大的糯米酒。因是重阳节,故称“重阳酒”。

3.瑶族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其次是广东、湖南、云南、贵州;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手工业较发达。

瑶族日食三餐,以大米、玉米为主食,爱吃杂粮,制菜多系腌、焖、煮、烤,肉食喜制“腊肉”和“鲊肉”。一日三餐,一般为两饭一粥或两粥一饭,也有三餐全干。中午则以芭蕉叶包饭到田间地头食用,农忙时,甚至就在田间生火煮食。喜欢清水兑酒,清明时节吃一种染色“花饭”。

3.2.3东北、华北少数民族食俗

1.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和黑龙江,以狩猎、林业、农业、捕鱼为生。一般日食两餐,主食多为狍子、犴等肉类。鄂伦春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待人诚恳、淳朴,不论本民族还是外民族的人,都要把客人请到自己的仙人柱里落座。先向客人敬酒敬烟,然后用酒和手把肉招待。主人敬酒,客人不能拒绝,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的不尊重。客人喝醉了,他们认为是对主人的高度尊敬。饮酒时,主客同用一个桦树皮碗或酒缸。主人先请客人饮,客人回敬主人,然后再从主人开始向右轮,依次饮酒。

尊敬老人是鄂伦春人普遍的美德,不论谁家捕得猎物,都要将最好部位的兽肉送给亲友邻里或孤独的老人分享。猎人在行猎中饥饿缺粮,到不相识的人家去索取食物,主人都会热情地招待。不相识的猎人在猎场上相遇,获得猎物的一方,不仅主动请空手的猎人饱餐一顿,还要送给一份猎物带走。

鄂伦春人定亲要带些食品馈赠对方,一般是送犴、狍、鹿的肉干,也有送木耳、猴头、金针、白蘑、松子、榛子、柿子、牙格达等,同时商定结婚日期。送彩礼这天,一对新人还要请歌手唱赞歌,祝福新人白头到老,永远幸福。青年男女们唱歌跳舞,以示祝贺,直到深夜,尽欢而散。晚间,新婚夫妇要搬到一个新的仙人柱里先向火堆敬酒、掷肉,双双叩头,祭祀火神。从此,一个新的家庭便诞生了。

2.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居住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以农业为主。朝鲜族饮食可分为家常便饭和特制小吃。前者有米饭、肉食、蔬菜、汤品等;后者包括冷面、打糕等。过去日食四餐,以猪、牛、鸡和鱼类为主,喜食狗肉,泡菜则是每餐必食。口味偏好鲜香脆嫩、辛辣酥爽。

朝鲜族宴请宾客,要先在餐桌上放一只煮熟的大公鸡,公鸡还要叼上一只红辣椒,表示红火兴旺。即使家宴,也极讲究,要为老人单摆一桌。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放都有固定位置,匙箸摆在右侧,饭食摆在左侧,汤碗靠右,带汤菜肴摆在近处,调味品摆在中心。朝鲜族还有食疗的习俗,朝鲜族的“药饭”又叫“药食”,其主要原料有:糯米、大红枣、栗子、蜂蜜、白糖、香油、松仁粉、桂皮粉等。营养丰富,色泽鲜艳,别具风味。朝鲜族人常常用它来招待贵客,每当遇到盛大节日或婚礼,更是少不了药饭。每年正月十五,朝鲜族有吃药饭的习俗。据说,这天吃了药饭可以避邪,能过上平安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