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字起名,即用两个相同的字做名。这种起名法,男子很少用,主要用于女名,据考证,这种习俗从唐代开始。那时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女人的存在,是以男人的感觉为价值标准的。换句话说,只有使男人感到轻松愉快、欢快舒畅的女人,才是好女人。女子起叠字名一是简单,二是给人以轻松亲切的感觉,而这正好适应了男人的心理要求。正因为这样,这种叠字名最先在词妾伎、歌伎、舞伎中出现,随后便作为一种起女名的习俗而流行开来。例如:
与白居易齐名的大才子,人称“元白”的元稹,其妾名莺莺;张祜之妾燕燕;柳将军爱妓真真;张建封之舞伎盼盼;歌伎好好、端端、灼灼、惜惜;钱塘杨氏爱爱,武氏赛赛,范氏燕燕;天宝中贵妾盈盈;大历中才人张红红、薛琼琼;杨虞卿妾英英;吴三桂妾陈圆圆等。
今天,起叠字名的习俗仍然极为普遍地存在。不过,今天起叠字名不再有重男轻女的含义,不再有专为讨好男人的目的。当您听到“芳芳”、“元元”、“蛐蛐”、“双双”、“兰兰”、“莉莉”“珍珍”、“秀秀”、“乐乐”等之类的叠字名时,的确给人一种天真可爱、轻松亲切的感觉,这种叠字对于女孩子的生活和工作,特别是社交,是很有帮助的。
起叠字名时,应特别注意字义、字音的选择,最好能选择一些在字义、字音上富有女性的字,至少应选择中性字,像铁、钢、石、山、峰、谷、空、宇、斗、争、劲……富有阳刚之美的字,如果用这些字为女孩起叠字名,那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此外,起叠字名实际上就是起单名,如“张英”和“张英英”,均是由“张”和“英”两个字组成,因此,同名同姓的可能性极大。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叠字名的同名同姓率与单名的同名同姓率一样高,极为常见。
三、数词构思起名
在名字中恰当地使用数词,使其像一条红线把颗颗闪光的珠玉串联起来,组合成熠熠生辉、活泼的名字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数词构思法。
在名字中使用数词,可以收到超乎寻常的效果。因为数词具有其他汉字所没有的优势,能够发挥一般汉字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很强的表现力。如:
于一川:河水清澈见底,成千上万的鱼儿在自由地遨游,快乐无比。
李双江:两岸江水夹明镜,李树开花飞雪来,好一个洁白迷人的世界!
马冠三:骏马踏云飞,英冠三载归。
毕四海:四海一统,江山壮美。
徐百川:百川徐徐归大海,千难万险志不改,这是母亲河伟大的向心力!
沙千里:茫茫戈壁千里沙,好儿壮志不恋家。誓与孤烟比高低,凯旋门前戴红花。
杨万里:高杨垂天翼,鹏程万里行,多么宽广的胸怀和志向!
数词往往有些习惯用法,比如“一”与“十”常常表示完全或圆满,“十”也可以表示多,“一”既可以表示少又可以表示多。“二”与“四”往往用来表示成双成对或相互对称;“五”与“七”、“八”往往表示各种各样。
以“一”为例,在名字中它有多种用法,如:
1.表示数量少,不多,如闻一多;
2.表示一个,一次,如郑一搏、陈中一、丛一叶;
3.表示专一,集中,如杨思一;
4.表示开始、开端,如王一鸣;
5.表示一样、同一,如万众一、成如一;
6.表示全、满,如于一川;
7.表示整齐、化一,如李化一、归如一;
8.表示排在最前面的序数,第一,如郭占一;
9.表示一旦,一经,如顾一失;
10.助词,用在某些词前面加强语气,如钮一河、何一至等。
有双数词名号的,例如:蔡九五(元代江西农民起义军领袖),张九四(元末割据者张士诚幼名),朱一三(清代名画家),龚半千(清初著名画家龚贤表字)。
以排行次序起名与称谓的,往往嵌用数词,如:杜甫称“杜二甫”;白居易称“白二十二舍人”,女有张三娘,杜十娘等。
以自己岁数起名的自然要用数词,如辛弃疾称“六十一上人”,清李遇称“上元甲子百岁翁”等。
名字中的数词,有很多学问,只要运用得妙,就能恰当地表词达意。
四、虚实构思起名
这里的“虚”,指虚词,“实”指实词,虚实相间法就是虚词和实词巧妙地配合使用,产生富有表现力的美好名字。
虚词包括介词、助词、连词、副词、语气词等,实词包括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数量词等。这两种词类相间搭配,阴阳相济,虚词以柔,实词以刚,使您所起的名字出奇制胜,魅力无穷。
下面先剖析一些具体例子供您欣赏:
方以智:给主人以智慧的源泉。
茅以升:让茅家的生活如旭日东升。
王之玺:帝王的大印,象征着权势。
卞之琳:卞家的一颗美玉,寄托着父母的希望。
董其昌:懂得它昌盛的道理或规律。
何其芳:芳香之妙实在无从言述。
“方以智”与“茅以升”中的“以”是虚词,它的作用很微妙,如果没有这个虚词,那么前后两个实词就可能构成动宾、主谓、联合、偏正四种关系中的一种。“以”使前者成为“主体”,后者是“希望”,名字所表达的是使“主体”达到或实现某种“希望”,表意是间接的、委婉的,循序渐进,容易被人接受。“王之玺”与“卞之琳”中的“之”是虚词,它使名字的“中心”后移,成为偏正结构,前者主要表明后者的领属关系,并且在语音上,“之”字使名字发音更舒缓、悠扬。“董其昌”与“何其芳”中的“其”字是虚词,它为后面的实词指示方向或表示领属关系,“其昌”、“其芳”共同说明前面的实词。这里的“其”字既要瞻前又要顾后,是连接两个实词的纽带,作用是很重要的。
起名时常选用的虚词还有:则、乎、也、哉、而、于、者、合等,如周而复、胡也频、谢觉哉、张漾兮、王者师、袁于令、林乎加等。这些虚词在名字中发挥着多种作用,如表方向,表阐释,表因果,表状况,表范畴,表转折,表顺承,表同类等。虚词与实词的组合,弥补实词过“实”的不足,缓和了语气,丰富了实词的内涵,虚实词相得益彰,使名字委婉动听,活泼清新,优美而富于变化。
运用虚词相间法应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因为虚词属于“文言”的范畴,搞不好会出现晦涩难懂的现象,这是起名者应加以注意的地方。
五、矛盾构思起名
矛与盾既是对立的,但同时也是统一的,把表面上看来是对立的东西,巧妙地糅合在名字中,便使名字别有一番风味,平生万千乐趣。
在自然与社会包罗万象的现象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矛盾:
如天与地,水与火,大与小,多与少,纵与横,快与慢,新与旧,方与圆,动与静,开与合,上与下,古与今,苦与甜,悲与喜,黑与白,冬与夏,阴与晴,显与隐,冷与热,始与终,文与武,沉与浮,东与西,内与外,强与弱,软与硬,优与劣,胜与败,早与晚,高与低,虚与实,顺与逆,老与少,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贫与富,昼与夜,冷与热,旱与涝,晴与雨等。
这些矛盾的对立与不同其实反映了观察角度的不同。比如大与小是从形体上来说的,而多与少则是从数量上来说的;快与慢是就速度而言,上与下则是就方位而言;水与火是从存在关系上说的,动与静是从存在状态上说的等。假如我们选定“动”与“静”这组矛盾,那么落实到文字上,就是“动静”或“静动。”然后与姓氏组合,如果主人姓黄,那么与名相连就是黄静动,这是起名的第二步。黄静动这个名字显然难登大雅之堂,原因是直露,无论从发音和含义,都缺乏美感,“静”与“动”的声调都是去声,听起来很不悦耳。这就需要进行起名的第三步:艺术润色。我们试将“动”字改成“风”字,“黄静风”,一个暗含静与动的矛盾,就产生了!这个名字既有丰富的含义,耐人回味,又文雅优美,语音响亮动听。
同时,像成方圆、沈柔坚、王文武、张经纬、谢雪红、廖梦醒、陈亦新、黄河清、赵守攻、白夜、安危、古今、甘苦、张弛、徐速、墨白、沈(沉)浮、茅(矛)盾、夏凉、阴晴、韩暑、艾兴等名字,都体现了矛盾和谐法起名的魅力,在选择矛盾的角度和文辞上,都以“奇”、“新”制胜,收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
六、相辅构思起名
在逆势而行法中,我们由“山”至“江”,拟出了“山海汇”这个名字,构成这个名字的三个汉字,都具有独立性、鲜明性和形象性。像这样把表示具体事物或鲜明形象的三个汉字组合拟出一系列形象生动、各具神采的名字,构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效果,就构成了一种新的方法:三点一面法。如:
李雪涛:李花盛开满园白,恰似雪涛滚滚来,大气饱满,动中有静,形象鲜明,意境深远,令人称道。
柳风清:春光明媚,杨柳依依,轻风激摆,温柔舒展,拨面惹人,舞姿翩翩。
路云天:大路通云端,白云游长天;路远云相助,路云接蓝天,好一幅乘云登天图!
雷雨田:雷送雨,雨浇田,田中禾,迎风笑,风调雨顺又是一个丰收年。
谷粮川:在地为谷,收获为粮。庄稼人迎来丰收的好年景;公路上的汽车、河中的船只,来往运送的都是粮食,好一派川流不息的景象。
以上可以看到,三点一面法构思而成的姓名,具有形象鲜明、内容丰富、蕴涵哲理、令人浮想联翩等优点,它是我们构思美名的一条重要的途径。运用这种方法构思名字,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1.姓氏必须是形象鲜明、具体生动或意义明确型,否则就不符合“三点一面”法的要求。
2.构成名字的两个汉字和姓氏这“三点”之间必须相辅相成,有内在联系性,因为互不相干的“三点”,无论如何难以组成一幅和谐优美的画面,反而显得生涩、勉强,弄巧成拙。
3.构成“三点一面”的三个汉字多数是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只有少数是表示色彩、形态的形容词,选择词语时要充分重视这一点。
七、疑问构思起名
疑问是写文章常用的句式,它的好处是留下悬念,引人思考,特点是只问不答。设疑起名就是把名字设计成一个问题,发人深思,意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颇受人们的欢迎。
在汉姓中,具有疑问意味的有“胡”、“何”、“安”等,在设疑构名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何处寻:到哪里去寻找我的理想中人呢?
何国模:谁是国人学习的楷模?
何启志:靠什么来启发自己立志呢?
何样红: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最红艳的呢?
何向阳:怎样才能追求真理?
何为:干什么或为什么?
魏谁雄:为谁而称雄呢?“谁”就“称雄”的目标提出询问。
安治学:如何做学问、搞研究呢?“安”就“治学”的方式、方法和态度提出问题。
明孰非:孰:疑问代词,意为“谁”、“哪个”、“什么”。“孰非”即孰是孰非的省略语,应当弄清楚谁是谁非。
奚作美:怎样做才算美呢?“奚”疑问代词。“什么”、“怎样”、“何”之意。
焉以谢:拿什么才足以表达我深深的谢意?“焉”就“感谢”的方法提出询问。
从以上的例子看出,疑问起名法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姓名之中出现一个(至少一个)疑问代词。这些疑问代词可以是姓氏,出现在姓名的开头(如上例),也可以不是姓氏字,出现在姓名的中间,或是用在姓名的末尾。如史安在、方奚为、陈胡理、林何美、王安石等。
八、否定构思起名
在名字中旗帜鲜明地表示出对某种不良倾向、不良事物加以否定,也是一种常用的构名法。
如:霍去病、辛弃疾:抛弃疾病的侵害,还我一个健康的体魄和灵魂。刘革非:积极地革除错误的、有害的东西,让事物良性循环。
常见的表示反面事物与倾向的汉字有:
非、私、恶、病、痰、尘、垢、害、假、丑、邪、污、浊、枯、朽、秽、患、祸、灾、难、症、疫等。
常见的表示否定的动词有:
革、镇、灭、剪、铲、弃、拔、斩、去、赶、绝、歼、扫、降、涤、刷、摧、克、破等。
否定构思起名的基本方法是:以被否定的反面事物或倾向为宾语,选定一个合适的表达否定方式的动词与之搭配用作谓语,构成动宾词组,配之以姓氏,就形成了表示否定的名字,这是否定构名的基本方式。如:
段克己:果断地克服自私的堡垒;
朱胜非:战胜一切错误的有害的东西;
高涤尘:高高的天空突然下起如注的大雨,洗去尘世间的一切污泥浊垢;
萧涤非:用风雨来荡涤一切非正义的东西,追求一个洁静清丽的世界;
汤拒非:排斥拒绝无益的东西侵蚀你我的身心。
否定构思起名法所起的名字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旗帜鲜明,个性突出,正义感强。
以诗词典故起名法
一、精练成语起名
运用成语的名字具有观赏价值、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耐品味,且朗朗上口,含义深远,给人以美感。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或短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
成语一般来自古代诗文典籍、寓言神话以及有名的事件,一般寓意深刻,含蓄隽永。以成语起名,能使人名显得文雅含蓄。成语一般为四字格,而汉人取名一般为三个字、两个字(复姓可以是四个字),这样就不能直接以成语取名,而要灵活变化使用。
1.直接从成语中抽取相连的两字或三字为名
如王任重选用“任重道远”中前两个字而成其名。又如明代人刘睿,字若愚,取自成语“大智若愚”。郑鹏程、郑万里两兄弟分别取成语“鹏程万里”中两个字做名。王居安,取自成语“居安思危。”盛以恒,取自成语“持之以恒。”
如果成语中的第一、二、三字正好是某人的姓,在这种情况下,用相连的两三个字取名,就会显得巧妙生动,耐人寻味。如四川文联主席、著名作家马识途,就是利用成语“老马识途”中的后三个字而取名。又如马行空,利用成语“天马行空”而做名,表明自己无拘无束的个性。再如著名作品《上海的早晨》的作者周而复,利用成语“周而复始”做名。方正,利用成语“贤良方正”做名。叶知秋,利用成语“一叶知秋”做名。成于思,取自成语“行成于思”。于得水,取自成语“如鱼得水”。
2.从成语中抽取两三个主要字为名
这里的主要字指的是成语中起主要作用、表达主要意义的那两三个字,而这几个字结合起来,就能体现出成语的意义。
利用成语来取名的例子较多。如:
石惊天,取自成语“石破天惊”。
周义山,取自成语“义重如山”。
易了然,取自成语“一目了然”。
任卓群,取自成语“卓越超群”。
谢质彬,取自成语“文质彬彬”。
方可畏,取自成语“后生可畏”。
方未然,取自成语“防患于未然”。
谢璧瑕,取自成语“白璧无瑕”。
江不凡,取自成语“不同凡响”。
梁冲霄,取自成语“直冲云霄”。
冯正君,取自成语“正人君子”。
刘海粟,取自成语“沧海一粟”。
黄火青,取自成语“炉火纯青”。
钱未闻,取自成语“前所未闻”,“钱”与“前”谐音。
魏哲,字知人,取自成语“知人则哲”。
孙谦益,取自俗语“谦受益,满招损”。
陈群,字人鹤,取自成语“鹤立鸡群”。
汤和,字鼎臣,取自成语“调和鼎鼐”。
陈鹤龄,字鸣九,取自成语“鹤鸣九皋”。
3.化用成语入名
即不直接从成语中抽取字词来取名,而是用别的文字来表达成语意义,而又起到传达原有意义的作用。如:
何通海,化用成语“百川通海”。“何”与“河”谐音;河就是川,通海就是归海。
也可以利用姓名在字义上的内在联系,将某些成语或典故简缩而成名,这样就显得很高雅也很特别,正因为这样运用起来也比较困难。如石成金(点石成金)、温知新(温故而知新)、成思危(居安思危)、万长青(万古长青)、万更新(万象更新)、古色香(古香古色)、包万象(包罗万象)、白无瑕(白璧无瑕)、阳春雪(阳春白雪)、明秋毫(明察秋毫)等。
采用成语命名法应注意两点:一是成语的表达要醒目、准确,让人一目了然,不能发生歧义或误解;二是选择的成语要大众化,要让人读懂、理解,要有积极意义。
二、利用典故起名
典故是指古代典籍中出现的有意义的故事和来历有出处的词语。用典故起名是我国人民的文化传统之一,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孩子名字也因深刻而不俗,且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典故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利用典故取名以极其精练的两三个字,使所要寄托的宏伟抱负、贤良品质、处世之道等丰富内容,极其含蓄隽永地表达出来,使人名显得高尚文雅。
1.用古代诗文中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