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好口才让你如鱼得水
2879300000010

第10章 能说会道 好言赢得客盈门(3)

“约翰”,史密斯太太说,“我记得你上次打电话是在礼拜二的中午十一点,因为就在接你的电话前,乔治太太来向我借过面粉。我记得清楚极了,因为她当时穿了一件粉红色的、缀着金色钮扣的衣服,脚上穿着一双平跟咖啡色皮鞋……”

希望这位史密斯太太的言谈不会让你联想到自己。如果你说话的目的是要告诉别人一件事,那就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不必扯得太远。

谈话漫无边际,可能是思维混乱的表现,也可能是委婉曲折地达到目的的手段。不过,对更多人来说,那只不过是一种习惯,纠正这种习惯其实比一个烟鬼戒掉多年的烟瘾要容易得多。

如果你发现自己就有信口开河的习惯,不妨想象你是在花高价打国际长途电话。

有些爱开玩笑的人也是如此,尽管他们的玩笑并不精彩,可他们还是被一股奇特的冲动所驱动,总是想说笑话,其实这种人正是真正扼杀自己谈话效果的人。

一次,某女士与一位住在一公里之外的老朋友相聚。她们有五年没有见面了,因此对这次重逢很重视。结果女友带了一位新丈夫来,这位先生从一开始就独霸了谈话,一个接一个地说着笑话——可并不幽默。而她的女友却在一旁不停地鼓励这位先生继续说下去。她们告别之后,这位女士对她的这位女友五年里的情况和重逢前一样,毫无了解。

3.尽可能少插嘴

在过去的杂技表演中,如果一个节目拖得时间过长,站在幕后监督的人就会用一根很长的、头上带钩的竹竿,钩住那位违禁的演员,把他从舞台上、从观众的视野中拖出去。

插嘴就是这样一种钩子。但是,不到万不得已,我们最好不要用它。因为这种治病方法有时比疾病本身更糟糕。

约翰·洛克说过:“打断别人说话是最没礼貌的行为。”

假如一个人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一件事,听众们也像围着新娘的女宾一样兴高采烈,而这时你突然插上一句:“喂,这是你到纽约去的那个礼拜发生的事吗?”

被你打断话的那个人肯定不会对你有好感的。其他的人大概也不会对你有好感。

因此,请记住:

不要用相关的话题打断别人的谈话。

不要用毫无意义地评断扰乱别人的谈话。

不要抢着替别人说话。

不要急于帮助别人讲完故事。

不要为争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打断别人对正题的论述(这尤其可能发生在夫妻之间)。

总而言之,别轻易插嘴,除非那人说话的时间明显地拖得太长;他的话不再能吸引人,甚至令人昏昏欲睡了;他的话越来越令人不快,他已经引起大家的厌恶。这时,你要是打断他的话,大家一定认为你是做了一件好事。

4.注意避免令人扫兴的话题

可能别人不愿意听你的高谈阔论,诸如自己的健康、食物和菜谱、足球以及你的家庭纠纷之类的话题。

你的健康问题可以跟医生去谈;你的食物和菜谱可以和你妻子谈;关于足球,你可以与球迷谈;至于家庭纠纷,最好不要外扬。

有一位模样精明的律师,在一次聚会中本来可以活跃一下气氛,谈谈最近发生的重要事件。但是,他却花了整整半个钟头给火们讲述他怎样找回了一条失踪的长毛狗。等他讲完之后,人们对他寻狗经过的地方路面有几条裂缝都了如指掌。但所有听众都被他弄得像只长毛狗一样无精打彩,颓丧哀叹。

英国前首相邱吉尔就认为不宜总是把孩子的事挂在嘴上。

某次,一位大使对邱吉尔说:“首相,你知道,我一次都没有和你说起我的孩子呢。”邱吉尔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我知道,亲爱的伙伴,为此,我应该好好感谢你!”

5.善于把握说话的时机

要掌握适当的说话时机有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即你有在适当时间里,利用有限的几个语句,充分地表达自己完整意愿的能力。

许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即在不必要的情况下,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话题,在一次机会中全部谈完,等到需要他再开口的时候,他已无话可说了。这种现象,不论是在普通会话中还是在正式演说场合中,都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

一个具有高明说话技巧的人,应该能够很快地发现听众所感兴趣的话题,同时能够说得适时适地,恰到好处。也就是说他能把听众想要听的事情,在他们想要听的时间之内,以适当的方式说出来,这才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才能。这种能够把握时机的人,甚至在遭遇突变、受到阻碍时,也能转危为安,转祸为福。

在经营过程中说话时机的适当与否,多少总有些迹象能显示出来。比如当你要去拜见某一位要员时,最好是确定在对方乐于接见你的时候去。有时候推销员常以充分的理由认为他在一定的季节或星期几去访问顾客必能获得成功,他们确信那是向对方提出话题的最好时机。也就是说,我们要寻找适当的时机向上司提出诸如设备不够,或劝其购买新的设备等问题,如果上司对办公室目前的桌椅安排都已心满意足,当然不可再向他提出新的建议。换言之,即使你有新的设想,也必须稍做等待,等上司冷静一段时间再说。当然,这并不是劝你“不要说出来”,而是劝你在不适当的时机“什么都不要说”。

如果有一户人家在办丧事,处于无限悲痛之中,你就不能以要求的口吻叫他去做这个,或是做那个。如果某个工厂的老板因为使用新技术,但却没有获得成功,正在无限懊恼的时候,就最好不要再毫无保留地去评论这个新技术,必须要等对方后悔之情淡漠以后再去说明其中原因。如果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下风,而你还反复不停地议论参加这次竞争的不明智,那真是愚蠢至极的行为。要把握良好的说话时机,就需要摒除这一切不明智的做法。

著名的财政顾问罗生·W.伯布逊先生曾说过:“把握适当时机说话的问题相当重要。首先我们必须看清楚有希望的顾客,是否真的具有认购的意愿。如果你忽略了对方的意见,而大谈自己的意见,那么说明你根本没有把握住重点。譬如我个人过去每次推销产品时,都一再强调,这种产品对对方而言是如何有助于他解决目前的问题。所以一向恪守的原则就是不要谈论自己的意见。”

如果你是一名推销员,当你以顾客为对象进行工作时,必定能够从中发现把握良好时机的秘诀,也必定能够了解应该如何引起对方的兴趣,如何使对方认清自己所提出的建议的有利地方和特点。同时你也应知道,如果要使这笔生意在一次交谈之后就能签订合同,你该在什么时机说什么话;如果你是从事广告业务的,那么你一定要知道什么时机适合做何种商品或服务性的广告;如果你是一位从事制造业的工作人员,当你训练新员工时,也必须了解何时适合进行这种职前教育。

参加聚会或各种集会必须发言时,需要特别注意时间问题。从开始说话到结束话题,不论任何段落,说话的时间都是相当重要的。即使我们只是在平常写一封信,把它当作广告或直接投递的推销信,也必须注意发函时间,因为对方收到资料的时间对我们的目的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要忘记,时间是一切行动的指针,它和掌握良好时机一样是工作中必须考虑的重要要素。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在足球比赛中,当球员逼近对方大门时,也必须把握时机起脚射门。如果稍一犹豫,对方后卫就可能上来抢断,那么绝好的机会就消失了。

再拿拳击比赛来说吧,只是一味地胡乱挥拳,又怎么能击中对方呢?而有些选手先离开对方一定距离,再来一记勾拳,就可能使对方招架不住而倒地。这些都是说明良好时机的重要性的典型例子。

大多数人都不懂得全力以赴地把握时机,以致留下终生追悔莫及的遗憾。说起来,善于掌握时机似乎是一种天赋的特殊能力,但它和经验一样,是磨炼出来的。不论是在运动场上、商场里还是在其他事业上,适当地把握时机都是踏上成功之途不可缺少的要素。

善于打开对方的话匣子

如果你具有一定的常识,那么,即使你没有各种专门性的学问,也足以应付各式各样的人了。因为,虽然你不能应答如流,但你总还能提出问题。

问话是使对方开口的良策。

假如对方是医生,你对医学则是门外汉,你就可以用“问”的方法来打开局面。“近年感冒又开始流行了,贵院大概又要忙一阵子了吧?”一个和时令或新闻有关,同时又贴近对方工作的话题,是最得体的话题。这样一来,对方的金口就开了。由此就可以打开话匣子,从感冒的症状谈到气候,谈到药和补品……只要你不厌其烦,你可以一直引导他谈下去。

遇到做生意的人,你可以问他近来生意如何,哪些东西好卖?遇到教师则可问他学校的情况,学生的素质和倾向。总之,问话是打开对方话匣的最好方法。

问话时要注意的是应问对方在行的问题。如果你不能确定对方是否内行,那么就以不问为佳。譬如问一个警员“三年内本市发生的车祸有多少起?”这是一般人不容易记清的事,要是对方回答“不太清楚”,这样就不但使回答者有失体面,而且也使双方都感到没趣,也就不能一击而中,使对方话语滔滔如决堤了。

其次,不宜问对方的政治见解,除非对方是一位政治家或权威人物。因为普通人的政见有很大的差异,他不知道你有无成见。聪明的人一般不会开诚布公地回答这种问题,所以最好还是不问。

有些问题,当你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时,是可以继续问下去的,但有二些问题就不宜再问。

比方说你问对方住在哪里,他如果只说地区而不说具体地址,你就不宜再问在某路某号。如果他愿意让你知道的话,他一定会自动详细说明的,而且还会补充上一句,邀请你去坐坐;否则便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你也不必再追问了。举一反三,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如年龄、收入等也一样不宜追问,以免引起对方不快。

不可问对方同行的营业情况。同行相忌,这是一般人的通病。因为他回答你时,若不是对其同行过于谦逊地赞扬,便是恶意地诋毁。在一个人面前提及另外一个和他站在对立面的人或事物总是不明智的。

此外,在日常交际中要知道的是:一般来说,不宜问及别人衣饰的价钱;不宜问女子的年龄(除非她是六岁或六十岁左右的时候);不宜问别人的收入;不宜详问别人的家世;不宜问别人用钱的方法;不宜问别人工作的秘密,如化学品之制造方法等等。

凡别人不知道或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情都应避免询问。问话的目的在于引起双方的兴趣,而不是使任何一方没趣。若能令答者起劲,同时也能增加你的见闻,你的问话本领便达到了最高水平。

一位社交家说:“倘若我不能在任何一个见面的人那里学到一点东西,那就是我的处世的失败。”

这句话很发人深省,因为虚怀若谷的人,往往是受人欢迎的。记住,问话不仅能打开对方的话匣子,而且可以使你从中增益学问。

善于应付沉默寡言者

现在我们再来研究怎样应付那种沉默寡言的人。

这种人常常在客厅的一个角落里,落落寡合。当偶然听见别人的笑声时,也照例跟着一笑,但这一笑显然是敷衍,因为笑声随即收敛,他的目光又移到室外墙壁上的一幅字画上去了。

这是较难应付的一种人。虽然这种人绝对不会单独来找你,但若在别人家里遇见,或在一次宴会里刚巧坐在你的身旁,那么你就不能不想个办法了。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人不爱交谈,那么他也许是终年躲在图书室或实验室里,不肯出来交际应酬。为什么这种人看来如此落落寡合呢?分析起来,大概有两种可能的原因。

第一,他可能是一般人中年纪较大的或较小的;或者文化水平和品味较高,而同时在座的其他人则比较市侩,谈天说地,问题无非是饮食男女,或出语俚俗,言不及义,使较有修养的人望而却步,所以他们才独自躲在一边。只要你知道症结所在,是不难应付的。你可以在几句谈话中探得他的文化水平与兴趣,然后再和他谈论下去。只要你知道该怎样询问,就可以得到一个丰富你学问的机会。他见你谈吐不俗,一定会把你当成知己,这样一来,僵局就打破了。

至于年纪较大或较小的一种,则也许是因爱好不同和兴味不相投合,上面的方法,原则上也可以应用。

第二,还有一种人,他们沉默寡言并非是因为他们的思想特别深邃,而只不过是因为生来古怪,与人难合。你和他谈上几句,了解到他们沉默寡言是由于这类原因后,就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方法去进攻他。

“某某球员近来更不行!”比方你了解到他对篮球有兴趣,这一句话就是很好的挑战方法,因为十个球迷有九个拥护这名球员。你这么一说,他必不肯甘休。你当然要在后来表示屈服,不过在战略上你已经胜利了。

这种激将法同样可用在那些学问渊博,但生性古怪的学者身上。

在任何场合,遇到任何人物,对谈话的方法都要胸有成竹,以备随机应变。激将法是各种方法中可以应急的一种,希望你能仔细了解加以研究,并灵活地加以应用。

善于保持说话题材的新颖性

你必须记住,话是说给对方听的,而不是说给你自己听的。因此,说话不应仅图自己痛快,而必须顾全到对方的兴趣,你要为听者着想。

首先,你必须探出对方的兴趣(照例用几个回合的问答就应该能探出来),然后选其感兴趣的话题谈下去。别人愿意听你的谈话,大概是因为你有某一种值得听的话题或观点,或是你刚从某地旅行回来,或因你的事业成功的经验值得重视,或因你知道了一些特殊的新闻,或因你对于某一个问题具有独特的见解……所以才愿意耐心地听你谈下去。你既探出他必趣的焦点,就可以围绕这一焦点一直谈下去。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即使是一个很好的题材,说的时候也要适可而止,不可拖延太久,否则会令人感到厌倦。说完一个题材之后若不能逗引对方发言,而又必须由你支撑局面时,你就要另找新鲜题材,这样才能把对方的兴趣引导出来。

其次,就是在谈话中,即使发言权为你所掌握,你也必须时常找机会诱导对方说说话。当说到某一个问题时,可征求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或在适当的时机请他叙述他的经验,务使对方不致呆听,才不失为一个善于说话的人。

再次,可能话题转了两三次,而对方仍没有将发言权接过去的意思,或没有作主动发言的打算,在这个时候,你应该设法让这一谈话结束,这样即可使你感觉还好,也可以让别人休息了。

自己独占大半的发言机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如果你不管别人是否爱听你的谈话,或不管别人有无兴趣,只顾一个劲儿地说下去,那就违背谈话艺术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