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请托要想获得好的效果,要使对方心甘情愿地为你帮忙,就要有倾听别人言谈的诚意,别人也才会愿意听你说话。你只有把自己的请求向对方说明,对方才愿意为你帮忙。所以只有你有好口才,路子才会越走越宽。
善开金口巧求人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永远不求人。小时候对做不上来的功课,我们求人讲解;长大后,为成家,我们求人说媒;工作时,我们求人合作,求人推销……我们求人的事太多了。
有一次,相声演员姜昆到广州演出,市属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纷纷前往采访,不料,被姜昆一一婉言谢绝,这使记者们十分失望。这时,有一位女记者却再次叩响了姜昆的房门,说:“姜昆同志,我是一个相声迷,我对您的表演很欣赏,可是我想跟您谈谈您演出时的一些应特别注意的细节问题……”姜昆一听是为自己的演出更完美而来的,便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她。
这位女记者利用了她和对方对相声的爱好及共同的兴趣作文章,巧妙地打开了姜昆的“话匣子”。所以求人时,说话的话题应该视对方的情况而定,再好的话题,若不符合对方的需要,都无法引起对方的兴趣,最好的办法是引出彼此共通的话题来,先就此与对方聊起来,然后再设法慢慢地把话题引人自己所要谈论的范围里。
谈话的材料不要总是老生常谈,惹人生厌。也不要夸夸其谈,显示自己什么都懂,毕竟你是在求人家,常言说得好:“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所以,你一定要保持谦逊的态度。
我们在平常与人交谈时,一般都是说些身边的琐事,这或许是想向对方表示亲切。但在求人办事之时希望你不要把老婆、儿女当做说话的材料。有些人习惯在讲几句正经话后,就把话扯到老婆、儿女的身上,这种人总不免给人一种娘娘腔和不务正业的感觉。像这样尽说家务事,不能算是内容好的谈话,这种谈话无益处可言。
求人请托时,谈话可以从政治、经济等比较严肃、文雅的题目开始,然后再涉及文学、艺术、个人的兴趣方面等比较轻松的话题,总之,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堂堂正正地公布出来,使得彼此都能找到共同语言,才是最好的谈话。
谈话的语言要视对方的修养而选择,做到能雅能俗,才不会让人对你有格格不入的反感。一个善于求人的人,一定很注重礼貌,用词考究,不致说出不合时宜的话,因为你知道不得体的言辞往往会伤害别人,即使事后再想弥补也来不及了。相反地,如果你的举止很稳重,态度很温和,言词中肯动听,双方自然就能谈得投机,分别后也会彼此怀念不已。
所以,为了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必须言语和善,讲话前先斟酌思量,不要不动脑筋,想到什么说什么,以至引起了别人反感自己却还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心直口快的人平时要多培养一下自己的深思慎言作风,切不可像随地吐痰似的不看自己身在何处就脱口而出,那样是会被人瞧不起的。
既然肯求人,就说明此人大半是工作生活中出现了困难和危机,比如家人生病、婚姻不睦、事业不顺等等,这些问题都会使人心力交瘁,丧失信心,不仅影响情绪,而且影响和周围人的交往。在处于情绪低潮时,完全可以请求别人给予关怀,伸出援助之手。但千万记住,不要把过度沮丧的情绪,带到别人面前。求人办事,总是一副哭丧脸,会使人感到晦气。
总之,求人办事,说话的技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可以使你更顺利或以更小些的代价达到目的。
难言之时机巧说话开妙口
在办事的时候,由于当时受他人与环境的限制,个人的见解与看法可能难以言表,但对于重要的话又不可不说,否则便阻塞了沟通的渠道,这时,只有用机巧的说话方式导入话题,才能将话说出口而不觉为难。
(一)声东击西,委婉开口
倘若我们的朋友、长辈不慎有所差错,但在众目睽睽之下,又不便当面指出,有口难开时,可以采用“声东击西”的方式,也就是用提醒四周人的方法,使朋友、长辈能自己慢慢察觉,而后纠正自己的过失。如此一来,不但能收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更能替他们解围,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性情,特殊的兴趣与不同于他人的生活态度,因此,在与人沟通时,常常会产生观念上的冲突。所以如何做才能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又能不否定他人的见解,实为现代社会一个重要课题。
当我们的意见和观念与人不同时,应当首先在态度上给予对方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且表明我们已接受了他的观点,尔后再委婉地述说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和谐地交换彼此的意见。
比如,当对方表达了他的观念,而我们无法苟同时,我们可说:“不错,你的看法细密周到,极富法律精神……我认为在那种场合应……”不但能表现自己的风度,又能坚持自己的立场。以上经验,皆是我们立身处世所不可忽视的。
在交涉有关钱财的问题时,不论这一问题属于公事,还是属于私事,为防止突出事件,最好的方法便是利用“正当的名义”,也就是以公众的利益为前提,来掩饰“自己的需要”,即使最终的目的仍是为了自己,也能冠冕堂皇地义正辞严一番。
(二)凝视对方眼睛,大方开口
我们都知道,眼睛是一个人的灵魂之窗,可说是人类收发心灵语言的重要工具。透过眼睛,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意;看着眼睛交流,也可交换彼此的感觉与意识。
“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句话用在说话技巧上也恰到好处,因为有时语言无法完全表明我们的心思意念。在这种情形下,要依靠彼此的心灵沟通,就必须靠彼此眼波的交流。因此,无论是要拒绝他人,还是责备他人等等,都不妨也试试这种方法,也许更可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眼睛既是灵魂之窗,当然我们一切的意图,不论是请求、询问,还是劝诫,都可从眼神及态度上表现出来;视线的高低不同,说话的语气自然不同。若是我们要答谢别人的恩惠,我们的视线应由下往上移动,用一种澄澈的眼神向对方表示感谢,并目视对方的眼睛自然地说出感激之言,别人就会为我们的言之由衷而感到高兴;如果我们因犯了错误希望得到别人宽容,在主动承认的同时,视线向下并说出道歉之语,也会得到别人的谅解。
(三)注重仪容礼节,诚恳开口
身为现代人,必须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彼此互相扶持,共谋社会的发展,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须依靠一个条件,那就是——亲切的态度,端庄的举止。
比如说,一个态度亲切、举止端庄的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必是一种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反过来说,一个举止粗野、蓬头垢面的人,即使有满腹经纶,也会使人敬而远之。由此可见,端美的言行举止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也占了一个重要地位。只有在说话技巧与合宜的举止的充分配合下,彼此的交流才能圆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要求别人要有礼貌,要守秩序,然而有时自己却疏忽了。人类社会是一个互助的社会,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我们。因此,只要我们处处以礼待人,诚诚恳恳,那么在交谈上也就容易开口说话了。
抓住时机谆谆诱导
著名的日籍华人夏目志郎年轻时曾当过推销员。一次,他到琦玉县去推销《儿童英语百科辞典》。当时琦玉县经济不很发达,在全日本排名靠后,再加上道路崎岖,所以很少有推销员愿往那里跑。
但夏目志郎却不这样,他想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需要提高教育水平,这种书的需求量就越大。于是,他就背上书,挨门挨户地去推销。
来到一户农家,夏目志郎敲开门,说明来意。哪知主人面无表情地说道:“你走错地方了,我们农夫没有必要学英语,你找其他人吧。”夏目志郎连忙解释道:“先生,这书不是给您用的,是给孩子们用的。”“孩子们?那就更不用了,他们能把日语学好就不错了。”主人还是冷冰冰的口气。夏目志郎并未放弃,仍然耐心解释道:“现在的日本和过去不同了,如今使用英语的地方越来越多,日本也越来越国际化了,呆在家里当然不需要英语。可是,你愿意让你的孩子一辈子呆在家里,不让他出去闯一闯,见见世面吗?您不觉得您这样做是对下一代不负责任吗?”
说到这儿,主人刚才冷冰冰的神情已经消失了,他若有所思地说:“这英语好学吗?”夏目志郎觉得有希望,问道:“府上养狗,您和家人是否怕狗?”“那当然不怕。”“对呀,因为惯于养狗,所以不怕狗。学英语也一样,从小养成习惯,这对学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在自己身边有好的英语教材,小孩子一定会亲近它,不知不觉中就会对英语产生兴趣,不是很好吗?”一番话过后,主人终于爽快地买下了夏目志郎手中的《儿童英语百科辞典》。
一次,著名作家刘绍棠在给大学生们讲文学创作经验时,提到创作的基本要求是一定要坚持原则。这时,一名女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说:“老师,我有问题要问。”刘绍棠回答:“什么问题,请讲。”那名女生问:“真实的是不是存在的?”“真实的当然是存在的,这是哲学上的基本常识嘛。”“既然是存在的,就应该是可以表现的,所以只要是真实的就可以表现,就可以写,这难道不是作家所追求的吗?”刘绍棠听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对那名女生说:“我想请你走到前面来,记得带你的学生证。”那名女生走到讲台前,将学生证递给了刘绍棠。刘绍棠翻开学生证,指着上面的照片问女生:“你为什么不在你脸上长痘时拍个照,然后把照片贴在学生证上呢?”那位女生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谁会在自己脸上长痘时拍照片,还把它贴在学生证上,那多难看。”刘绍棠趁机说道:“对呀,你不会在脸上有痘时拍照,更不会把这种照片贴在学生证上,这说明你对自己的本质是认识的。因为你是漂亮的,不漂亮只是暂时的,它不是你最真实的面目,所以,你不想照相留念,更不想有这样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同样,我们社会的某些缺点是要批评的,但有些事情是有其特殊原因的,我们的政府自然会去采取措施改正。可是,你非要把它揭露出来,这岂不是要政府把长痘时拍的照片贴在工作证上吗?为什么你对自己是那样公正,对政府却是这样的不公正呢?”
一席话让那位女生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
在上面的故事中,当夏目志郎指出那家主人对下一代不负责任时,主人的态度已有所转变,反问“英语好学吗”,这就是一个关键时机,夏目志郎就是抓住这一时机,顺势诱导,最终成功地把自己的书推销了出去。同样,刘绍棠也是巧妙地打了比喻,让女生自己说把脸上长有痘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十分难看,趁机将话题转移到“到底文学创作该不该坚持原则”,最终让女生心服口服。
运用模糊应对技巧
在一些特殊场合,往往会碰到一些不便直接回答但又不能不回答,一时无法回答但又必须回答的问题。这时如果运用精确的语言往往不能恰当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这种情况下模糊应对便派上了大用场。
模糊应对变通性强,收缩性大,攻击力强,是一种常用的舌战技巧,广泛用于外交谈判、生活口辩。
(一)可以用它化解矛盾,摆脱困境
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后,美国新闻界讨论最热烈的一个话题是猜测苏联有没有原子弹以及有多少颗。当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率一代表团访问美国时,在下榻的旅馆门前被一群美国记者所包围,有记者问莫洛托夫:“苏联有多少原子弹?”莫洛托夫绷着脸仅用了一个英语单词回答:“足够!”
使用“足够”这个模糊概念,既可以回避有多少原子弹这个当时不便公开的秘密,又表达了前苏联人民的自尊和力量,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二)可以用它制服强硬者,为难恶人
阿凡提当理发师,大阿訇来剃头,总是不给钱,阿凡提想找机会整他一下。
有一天,大阿訇又来理发。阿凡提先给他剃光了头,在刮脸的时候,问道:“阿訇,您要眉毛吗?”
“要,当然要!”
“好,您要我就给您。”阿凡提说着,“嚓嚓嚓”几刀,就把阿訇的两条眉毛刮了下来,递到他手里,阿訇气得说不出话来。
“阿訇,胡子要吧?”阿凡提又说。阿訇连忙改口说:“不要!不要!”阿凡提连声说好,又是几刀,把阿訇的胡子全部剃了下来,扔到地上。
阿凡提利用“要”的多义施展计谋,故意误用,使得阿訇左右为难,连连上当。
分清你我,不要越位
杨萍与她的同学汪琴是最要好的朋友,两人从上高中起就好得像一个人,大学毕业后又在同一家大公司里工作,关系好得无以言表。可是,上周末杨萍回来度假时,却闷闷不乐地唉声叹气,一打听,原来她与汪琴之间有了矛盾。怎么会这样呢?
原来,由于要好,她俩要求公司领导将她们分在同一寝室,两个人工作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连日常用品也不分你我。
她们自己常说:“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
其实,这只能是一句形容的话,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物品。
然而,两个女孩却因在实际生活中对这句话采用了不同的运用态度产生了分歧。
杨萍说:“汪琴不知怎么搞的,平时我的好衣服或化妆品她都要拿去用,这还不说,连我的日记、信件、照片等也要私自拆看,尤其是上个月她去男友家,招呼也不打一个就把我的铂金项链带在脖子上,直到我板起脸来向她讨,她才不情愿地还给我,一还说我太小气。哼,她不高兴,我也懒得和这种人来往。”
听完杨萍的话,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物极必反,由于平时太“随便”了,那个叫汪琴的女孩子一旦“熟到极点”,便自觉不自觉地“越位”了。
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好朋友之间往往把“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这句话当了真。
“汪琴过于随便当然不好,但杨萍也不要兴师问罪,伤害了朋友的自尊心,人还年轻,应该记住好友相争应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当朋友随便到不请自阅你个人隐私的时候,你当然要对她说“不”。然而,这个“不”字应该说得迂回委婉,要做到既让她明白“我的并不全是你的”,又不导致友情出现裂痕,如此,才是推辞的艺术。”杨萍听了后,脸上顿时多云转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