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队教练夏燕飞看来,孙丹、章硕都是天生练艺术体操的材料。姣好的面容、清纯的气质,柔软的身段,优美的动作,章硕具备了一名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所需要的一切素质。气质极佳的孙丹则有177米的身高,而且弹跳出色,“艺术体操选手的身材必须是高挑的,而且四肢应是细长的,这会给裁判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分。但是身高太高的话,势必意味着体重的增加,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弹跳来辅助,做起动作来同样不美。难得的是孙丹两个优势都具备。”夏燕飞这样说过。而且孙丹身体的柔韧性特别突出,当别的选手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骨骼、肌肉发硬现象时,孙丹做高难度动作时依然能舒展自如。
雅典奥运会后,中国艺术体操队将集体项目作为新奥运周期的突破口,章硕和孙丹也再度成为备战北京奥运会的主力选手。作为老将,两人在长期的艰苦训练和不断挑战高难动作中落下了不少伤病,但两人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孙丹个子高、腿长,这使得她比其他运动员重心高、速度慢,要练就高质量的动作,孙丹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辛苦,而勤习苦练也让她克服了自己的“弱点”后,获得了堪比欧美选手的优异艺术表现力。
孙丹
出生于1986年的大连姑娘孙丹,是中国艺术体操队的当家花旦。
1995年,孙丹开始练习艺术体操,1997年进入辽宁省队,次年她就获得了世界中学生比赛个人全能冠军。2001年,孙丹来到了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艺术体操国家队成立,孙丹成为第一批入选国家队的尖子选手。多年来,作为主力队员,孙丹跟随国家队征战国际赛场,取得了包括釜山亚运会团体冠军在内的许多优异成绩。
按照传统的看法,身高接近18米的孙丹,似乎不太适合练体操,那么孙丹是如何取得现在的成绩呢?“也许是我付出的比别人多吧。因为腿比较长,我做一些跨跳、支撑等对力量、重心要求较高的动作时要多练才能让教练满意。”但个子高也有个子高的优势,勤习苦练的孙丹克服了重心高、速度慢的先天性劣势后,在场上的动作优美、艺术表现力强,再加上身材出色,她的风格有点向欧洲人靠拢。
作为中国艺术体操队的教练,在夏燕飞看来,孙丹姣好的面容、清纯的气质,柔软的身段,优美的动作,具备了一名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所需要的一切素质,而且弹跳出色,“艺术体操选手的身材必须是高挑的,而且四肢应是细长的,这会给裁判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分。但是身高太高的话,势必意味着体重的增加,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弹跳来辅助,做起动作来同样不美。难得的是孙丹这两个优势都具备。”夏燕飞表示。而且孙丹身体的柔韧性特别突出,当别的选手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骨骼、肌肉发硬的现象时,孙丹做高难度动作时依然能舒展自如。而孙丹在谈到自己的特点时说道:“小时候我就喜欢跳舞,后来,父母发现我的身体柔韧性不错,可能,这就是我的一点点优势吧。”
被尊称为音乐地毯上的“维纳斯”,艺术体操更是奥运会上的正式比赛项目。雅典奥运会后,中国艺术体操队将集体项目作为北京奥运会的突破口,孙丹也成为备战北京奥运会的主力选手。作为老将,她在长期的艰苦训练和不断挑战高难动作中落下了不少伤病,但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争取获得奖牌,力争夺取金牌。”这是孙丹在奥运会上的目标。
周小菁
2000年将是周小菁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年。在今年广西举行的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上,她再次成为全场的明星,不仅夺得个人全能冠军,还独得球操、绳操、带操和棒操4枚金牌。国内冠军对她来说也许是“小菜一碟”,但是还能得到参加奥运会这样的世界大赛的机会,是小菁万万没有想到的。1999年中国艺术体操队在世锦赛上的惨败,导致不能入围悉尼奥运会,那时小菁已经绝望了。然而“苍天不负有心人”,国际奥委会并没有忘记这位“中国艺术体操第一人”,一张“外卡”令小菁喜出望外,历经退役、停练、复出的她终于能在世纪奥运的赛场上一展迷人的风采。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小时候的周小菁虽然不善言语,但却有着狮子座活泼好动的本性。未满十岁她就离开了家乡,到杭州接受专业训练,从那时起便与艺术体操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条艺术的路上,我象其他人一样遭遇了层层的挫折和迷惑”,在回忆这一段痛苦、孤单而又充实的训练生活时,小菁平静地说,“可不管遇到了什麽问题,我都用一句话来安定我的心神;那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小菁在90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B组比赛中获她人生中的第一个冠军时,从不写信的父亲给她写的唯一一句话。从此,这句话就成了她的座右铭。
对周小菁来讲,一次次单调的训练、一个个重复的动作也许并不苦,但是由于场外的因素,眼睁睁地看到自己平时的艰苦努力化作流水,小菁从心底里感到委屈。1994年9月大阪亚运会对日本队,是小菁最满意的一场比赛,那时正是她运动生涯的黄金季节,但这次被称作完美无缺的表演却没有听到雄壮的中国国歌,唯一的安慰是感动了除裁判外的所有人。97年周小菁退役,离开了心爱的绿地毯,但是她的心却仍然留在了赛场。98年曼谷亚运会上,她又回来了,在被她自己称为“一场最艰苦的比赛”中,小菁终于战胜了日本队,一人独得两枚金牌,那时的她才真正体会到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味。
感谢父母和教练
“菁”是精华的意思,形容草最茂盛的部分,周小菁喜欢自己的名字。“它包含着父母对我的良苦用心,也寄予着他们对我的深切期望”,她深情地说,“他们也是我最爱的人。”
同为最爱的人还有自己的教练,在周小菁的体操世界里,远离了父母、兄长,在陌生的城市里寻找自己的梦想,在孤单寂寞、以苦为乐的日子里,教练是她接触最多的人,也是无数次将她从困境中扶起的人。“每当我踩上领奖台,都希望看见曾给过我莫大帮助的亲人和朋友,我希望让他们看得到我的进步和努力,一起分享我的成功与荣耀。”在经历了退役、停练、复出之后,98年的曼谷亚运会上周小菁终于圆梦亚运!此时的她不禁与教练夏燕飞老师紧紧拥抱在一起,激动的泪水也淌了下来。一个艺术体操迷从电视屏幕上抓拍下来这张照片,周小菁看到这张照片后说,“它并不清晰,但记录了一个我终生难忘的时刻。”
到自己最喜欢的城市悉尼
在自己最喜欢的城市——悉尼,在本世纪最盛大的体育赛事——奥运会,面对当今艺术体操最优秀运动员云集的赛场,周小菁此时的心情很坦然,“我知道有很多人都喜欢观赏艺术体操比赛,那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她说,“可是对于一名运动员而言,要得到观众的认可是要经过无数的挫败和拼搏才能达到的”。
在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和大赛的磨砺之后,小菁显得成熟了许多。“我曾取得了无数枚金牌,在这金牌里也映照着我的曲折”,在评价她自己二十几年的运动员生涯时,小菁的眼光中透出的是对付出的汗水和心血的一种自信,对人生奋斗的一股坚韧。此去悉尼无坦途,为争得梅花怒放的那一刻,周小菁正在努力训练着。
朱敏鸿
朱敏鸿是美女,这一点相信看过她照片的人都不会反对。
第一次去艺体队,用随身的小数码相机瞎拍一汽——不懂摄影,只在摸索阶段——回来后把照片在电脑上放出来一看,独独她的那张引人注目。那是她做完动作时回眸的一瞬,双眉微挑明眸生辉——完全跟我的摄影技术无关,是她生得一张生动的脸。
艺体是体现美的项目长得好按说是比别人多了些天生的便宜,可是朱敏鸿身上毫无美女常有的娇之气,让人看不到这个优越性的体现。
中国艺体现役的练个人的项目队员中,钟铃排第一,朱敏鸿排第二。采访那天,笔者一边低头翻资料,一边随口笑问,怎么总是拿第二啊?是不是你不努力?
没成想半天没听见回音。抬头一看,之前一直说说笑笑聊得挺高兴的朱敏鸿眼圈红了。倔强的姑娘咬着嘴唇,拼命仰着头。不肯让已经在眼圈的泪珠落下来。这下我可慌了手脚,赶紧递过去一张纸巾,敏鸿把纸巾印在眼上,强笑着说没事没事,可是纸巾还是迅速地背洇湿了,后来我才知道,这一问,恰恰戳到了敏鸿的心尖尖上。
慢半拍
朱敏鸿和钟铃同是广西柳州人;幼时同在一个体校训练;同由庞琼教练招到北京,现在又都是她门下弟子;同是天平座,不过钟铃稍长几天。说起来钟铃是姐姐,可在平常生活中,倒是敏鸿显得成熟些收拾房间处理杂物,敏鸿都做的井井有条。“她从小就这样,比别人懂事些。记得当年我们第一次离开家来北京试训时,家长走那天,我抱着我妈妈哭得稀里哗啦的她却能忍着不哭,还对她妈妈说,妈妈你放心吧,我会好好的,特别乖。”钟铃这么回忆到。
然而在艺术体操这条道路上,敏鸿却总是慢了钟铃半拍:钟铃1989年开始练艺体,敏鸿是1990年,敏鸿还不知道艺术体操为何物时,钟铃已经会一些简单动作了,“那是我们好羡慕的,都叫她‘钟铃姐’;1993年来北京试训,3个月后,钟铃留下了,敏鸿却被送了回去;原因是她的腿不够长,柔韧差了一些,天赋所限,没有办法。
到现在敏鸿都还能记得那天的情景,教练把几个孩子叫到了一起,婉转的说出让她们回家的决定;还没听到自己的名字,敏感的敏鸿已经预感到了什么,“哇”一声大哭起来。这一哭招得亲手把:敏鸿从广州选来的庞琼也哭了,一时间大姑娘小姑娘哭成一片。那个晚上,庞琼一直陪着要回家的几个孩子,给她们买了零食和玩具,第二天又亲自把她们送上火车。火车就要开动的时刻,敏鸿在心里默默说,北京,我还会回来的。因为走之前,负责集体项目的何晓敏老师跟她说,别灰心敏鸿,好好练,明年何老师再把你招回来。
1994年5月4日,敏鸿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因为就在这天,她又回到了几个月前离开的北京。不同的是,项目有个人转到了集体。
艺体个人和集体项目的差异在于,集体项目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配合,对运动员能力的要求不如个人高。一般说来,个人项目运动员的素质要强于集体项目。虽然改了项,但还是艺体,敏鸿也没有想太多,谁叫腿天生比别人短了那么几厘米呢。
残酷的美
敏鸿第一次见庞琼时,觉得她是个好和蔼可亲的大姐姐。那是在一次湖南的全国锦标赛上,庞琼当时还是参赛的运动员,但已经将要当教练了。敏鸿这拨“豆豆兵”是去参加少年组比赛的比赛完,庞琼把小姑娘们叫到一起,示范了一个“背滚球”,“来。你们谁来试试?”庞琼一眼就看到这个大眼睛小姑娘。“你来好不好?”敏鸿害羞的摇摇头:“不会。”“没关系的,试试看”。庞琼微笑着说。受到她笑容的感染和鼓励,敏鸿大着胆子一试,居然蒙成功了!心里好一阵得意。
起先被艺体吸引,就是因为她的美。而当真正开始练艺体后,敏鸿方才知道,这种美的呈现是以残酷为代价的。
初压韧带时那分撕心裂肺的疼,平常训练中经常会遭遇大伤小伤,训练的那个累,条件的艰苦·历历在目。中国艺体最优秀运动员之一的周小菁曾经说,她全身上下的每一个关节都有伤。为了艺体,吃过的苦流过的泪,敏鸿已经无法计算了。
2000年敏鸿重回个人项目,虽然她身体条件有限但是全身上下洋溢的灵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撼。“庞老师说,我虽然脚下动作不够干净,但是表情能够吸引住裁判,有时能让裁判们看见上面忘了下面。”那年冬天,庞琼老师带着钟铃、朱敏鸿等回广西冬训。那是个让敏鸿无法忘记的冬季。庞琼对她们的期望值很高,训练起来简直可以用“残酷无情”来形容,训练馆条件差,没有空调窗户还漏风,南方的冬天并不温暖,是一种不同于北方的阴冷,那一阵阵寒意一直要钻到骨头缝里去。小姑娘们穿着单薄的训练服,冻得直打哆嗦,庞琼让她们脚上绑上沙袋跳绳,即暖和身体又锻炼能力。
训练可怕到什么程度呢:那是庞琼总背一个绿色的包,包上栓着一个铃铛,远远的只要听到这铃声响,朱敏鸿她们就紧张得哆嗦。最后这个冬训还是落下了后遗症,直到现在回广西,只要一进到那个体育馆,迈步上楼时都能感到自己腿在发抖。
然而对于朱敏鸿来说,这些都不算最苦的;比这些更残酷的,是心理上的一种绝望。
“从小我和钟铃一起参加比赛,到最后总是我差那么一点点。记得有一次国内比赛,我又是第二。何老师哭了,说敏鸿明天你必须给我拿块金牌,可是第二天我还是没拿到。竞技体育就是这么残酷现实。
虽然她和钟铃在生活中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可在比赛场上,这种竞争永远不能回避。
她是练的最苦的最自觉的,可是似乎永远难以逾越那条鸿沟。比如说每天压腿开柔韧,钟铃只需要压10分钟就够了,她却要压半个小时;有一段时间钟铃训练不够上心,她的态度比钟铃好,但只要钟铃稍微努努劲儿就又上去了“怎么努力也不行”,这种感觉对于才刚十几岁的女孩子来说,太残忍。“也许,这就是命。”
“现在我的处境更危险。”前面有个钟铃,后面新秀孙丹也有咄咄逼人之势。孙丹条件好,身高达到了171米,又瘦,几乎接近欧洲选手的身材。“庞老师说,你先别想着超钟铃,先把你第二的位置巩固了再说。”
敏鸿笑笑,眼神里交织着无奈和倔强。那笑声叫人想起,绽放在岩石缝里的小雏菊。
卡巴耶娃
完美无瑕表演
她是个变幻莫测的艺术体操精灵。她时而像只欢快的蝴蝶,和着西班牙风格舞曲轻盈舞蹈,时而宛若无忧无虑的公主,尽情徜徉在莫斯科郊外的优美夜景中。来北京之前,就已经有人把她称为“艺术体操女皇”卡巴耶娃的接班人,今天,她用完美无瑕表演向世人证明,她会比那位大名鼎鼎的前辈做得更出色。
她叫叶夫根尼娅·卡纳耶娃。四年前的雅典,21岁的卡巴耶娃在自己的第二届奥运会上获得个人全能金牌,但被亲人和朋友亲切唤做“热尼娅”的卡纳耶娃首次亮相奥运赛场便问鼎冠军,而她才18岁。绳操、圈操、棒操和带操,卡纳耶娃都拿到了最高分,75·500的总成绩领先亚军茹科娃3分多,这在艺体赛场十分少见。
和卡巴耶娃一样,卡纳耶娃出生在一个体育世家,妈妈斯维特兰娜练过10年的艺术体操,爸爸则是着名的古典式摔跤教练。但把热尼娅领进体操房的却是“体育迷”奶奶,那时她只有5岁。
巧合的是,卡巴耶娃12岁时和妈妈一起来到莫斯科投奔俄罗斯队现在的主教练维纳,而卡纳耶娃也是12岁跟随恩师施特里巴乌斯来到梦想的“艺术体操之都”。不同的是,卡巴耶娃3年后凭借友好运动会上的出色表现迅速成名,而卡纳耶娃却为“出头之日”整整等待了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