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铅球·链球
28801600000006

第6章 铅球(5)

2199米海伦娜·菲宾盖罗娃(1949~)捷克斯洛伐克19760926奥帕瓦

2232米海伦娜·菲宾盖罗娃(1949~)捷克斯洛伐克19770820奥帕瓦

236米伊伦娜·斯卢皮亚内克(195~)民主德国19800502采列

2245米伊伦娜·斯卢皮亚内克(1956~)民主德国19800511波茨坦

2253米纳塔莉娅·利索夫斯卡娅(1962~)苏联19840526索契

2260米纳塔莉娅·利索夫斯卡娅(1962~)苏联19870607莫斯科

2263米纳塔莉娅·利索夫斯卡娅(1962~)苏联19870607莫斯科

中外女子铅球成绩对比

在奥运会的300个项目中,田径因为有30多个项目,比例约为十分之一,成为包含项目最多的大项之一,因而有所谓“得田径者得天下”的口碑。纵观近几年的女子铅球成绩并不尽人意。而1993~2002年的女子铅球成绩相对来说是非常典型和有特点的一段时期,本文从1993~2002年世界及中国女子铅球成绩入手,通过对中国与世界女子铅球成绩的对比进行研究,找出它的变化、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使跨入新世纪一直处于低谷期的女子铅球项目以此为镜,重新登上辉煌的顶峰。

1993~2002年世界女子铅球成绩状况

1成绩没有突破。世界女子铅球成绩整体是平淡中偶有突出。从1993年到2002年,世界女子铅球成绩排名在前十名的成绩都是在20米以上,其中有两次1995、2000年超过21米,这两次可以说是十年当中的亮点,2001年以后就再没有突破。

2进入20米大关的人数平稳中有下降。在入围20米大关的运动员人次上,1993、1994年达到最高,然后迅速回落,直到跨入21世纪,进入20米的人次才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较小,远达不到1993、1994年的高峰期。进入20米的人次共30次,1993、1994年各7次,分别占总人次的233%,两年和占总人次的467%;1995~1999年共占总人次的20%;2000~2002年共占总人次的333%,虽说比1995~1999年的20%有所增加,但与1993、1994年的467%高峰点还相差较远。

从以上的数据来看,那些认为女子铅球成绩总体滑坡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如果真的说有滑坡的话那也只是进入20米的运动员的人数减少了,而不能简单的就说成整体的滑坡。

3进入世界成绩排名的国家由单一向多层次方向发展。进入新世纪,一些亚洲国家和一些小的国家也加入了该排名行列。亚洲的韩国在女子铅球成绩上有很大提高。该国运动员李明善以19米多的成绩多次挤身世界排名前十或前八,并且她的排名每次都在中国运动员的前面。古巴也是一个崛起的新秀,该国家曾三次以1929米、1948米、1939米的成绩分别位居第七、第七、第六名。作为一个小国家,能在高手云集的女子铅球项目中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已是非常了不起。这种新的变化,已使那种少数几个国家占据霸主地位的单一格局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1993~2002年中国女子铅球成绩的特征和变化

1优秀选手屈指可数。20世纪末是女子铅球成绩的高潮期。中国女子铅球成绩在20世纪的1996、1994年达到鼎盛。

(1)表现在铅球成绩世界排名前十或前八进入20米大关的次数上。在本次研究中铅球成绩达到20米的总次数是8次。1993年有3次,占总次数的375%;1994年有4次,占总次数的50%;1995年有1次,占总次数的125%,而1993、1994、1995年铅球成绩达到20米的总次数是8次,占本研究总次数的100%。也就是说。从1996年开始中国的女子铅球运动员连一次进入20米大关的人都没有,可以说女子铅球成绩从高潮到低谷是直线下降。

(2)表现在进入世界排名前十或前八的运动员人次。在这十年间进入世界排名前十或前八的运动员总人次是17次。1993、1994年各有4人次,各占总人次的118%;1995年有3人次,占总人次的176%;1996、1998、2000、2002年各1人次,占总人次的59%;1997年有2人次,占总人次的118%;1993、1994、1995年共进入世界排名的人次是11次,占总人次的“7%。从统计的数据来看,1996年到2002年的7年间,进入世界排名的人数在每年中是零零散散的,或1次或2次,有的还是0次,这与1993、1994、1995年3次或4次进入世界排名形成强烈对比。(3)表现在世界排名的名次上。在1998年以前我国女子铅球在以成绩为据的排名中,最好的拿过第二名,并且多次获得第二、三、四名,在这6年中几乎每年都有一人次排名第二。

2新世纪初成绩处于低谷期。本世纪初是女子铅球成绩的低谷期。从铅球成绩闯入20米大关的次数、进入世界排名前十或前八的运动员人次以及世界排名的名次上都不难看出,本世纪初女子铅球成绩呈明显下降趋势。在铅球成绩进入20米关的次数上,本世纪无一次;进入世界排名前十或前八的运动员的人次1996年到2002年的7年间,每年只是零零散散的,或1次或2次,有的还是O次。特别是2000年仅1次,2002年也仅1次,占总次数的59%;在世界排名的名次上也不尽人意,21世纪初只得过1次第九名和1次第十名,这与20世纪的排名第二、三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女子铅球与世界女子铅球成绩的对比

1中国整体实力丝毫不逊于其他体育强国。在这十年间,进入20米大关的全部运动员次数是30次,而中国有8人次进入该关,占总次数的267%。其他该项目的强国进入20米关的次数情况是:俄罗斯10次,占总次数的333%;德国有5次,占总次数的167%;乌克兰有4次,占总次数的133%;白俄罗斯有2次,占总次数的67%。从以上这些国家的入围次数不难看出,中国的成绩还是非常不错的,在这些国家中排名第二。

另外,还可以从入围前三甲的次数中体现中国女子铅球成绩的骄人。在这十年间,能多次进入前三名的国家无疑是该项目的强国。中国进入前三名的次数是7次,俄罗斯是9次,德国是7次,白俄罗斯是3次,中国与德国以同样是7次,并列位于该比较的第二名,仅次于俄罗斯。这些也证明了中国自从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拿奖牌起,运动成绩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节节攀升,这也使得中国逐渐符合世界大国地位和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大国。

2进入新世纪,中国女子铅球成绩与世界女子铅球成绩差距越来越大。在世界级别的比赛中,投掷项目成绩的差别是微乎其微的,有时相差1公分就可能与奖牌擦肩而过。而中国女子铅球成绩近几年特别是在新世纪里的成绩与世界间的成绩相差1米远,甚至两米多,这确实令人大跌眼镜。

从1999年起中国女子与世界的成绩相差分别是:178米、214米、167米,从这当中反映的不只是成绩差距在拉大,更突出说明了女子铅球在世界排名中的位置越来越靠后了,如果再不制止这种“前进”,中国女子铅球退出强国位置绝不是危言耸听。

3中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短于世界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世界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科里维约娃从1993年到2002年不断出现在比赛场上。在这十年间她先后5次出现在世界排名前十或前八,最难能可贵的是她每次的成绩都在20米以上,这对于体坛来说是个惊喜也是个奇迹。类似她的运动员在国外选手中还有很多。俄罗斯掷铅球名将佩列申科在该项目上的运动寿命是九年,在这九年中她4次进入世界排名前十或前八,她每次的成绩不是19米多就是20米多,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运动员。在德国的铅坛上也有一位令人敬佩的“长青树”式的选手卡姆伯努斯,她的运动寿命是十年,在这十年间她8次进入世界排名前十或前八。而中国的优秀铅球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明显较短,大部分运动员在二十六、七岁就退役了,并且呈现运动寿命短而成绩比较好,或运动寿命相对较长而成绩不近人意的特点。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把中国的女子铅球成绩状况归纳为:一大一长一短,即与世界成绩差距大,低谷时间长,运动员运动寿命短。这种现状对逐渐走上世界体育强国的中国体育是极其不利的。对于“得田径者得天下”的世界级的大型比赛,中国能不能在曾经非常辉煌的女子铅球项目上由低谷走出来致关重要。

中国女子铅球成绩滑坡原因

进入新世纪中国女子铅球成绩一再滑坡,首要原因是国家和有关部门对该项目没有足够的重视,应在铅球项目上下狠心,下大功夫。1993、1994等几年的女子铅球成绩之所以能连续几年取得好的成绩与1986年国家体委在这方面下大力气整顿是分不开的。为改变中国女子铅球的低迷状态,以及在亚洲乃至世界铅坛上有一席之地,在国家体委田径处的大力支持下组成女子铅球攻关组。该组由科研人员、教练员、运动员组成。科研人员和教练员积极借鉴世界女子铅球运动员成材重要因素,找出我国运动员的优点和薄弱环节,改进训练结构和训练方法,选用合理重量的铅球进行技术练习。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使一批运动员如黄志红、李梅素等在世界级的比赛中挤身前列。

注重训练方面的基础因素

影响铅球队整体水平的原因是多方面,但必须注重基础方面的因素。因为,楼要盖的高,没有坚实的基础只是空中楼阁。从训练角度看,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教练员的基础理论水平不高。由于基础理论的不足,影响了对运动技术的研究、分析,认识的深度不够,对技术更多的是看表面现象,对技术的分析和认识比较简单,不能把技术中的现象用简单基本原理解释清楚。这样就很难抓住技术核心。由于认识的深度不够,发展技术特长和改进技术错误动作的措施就不力。尽管有关人士呼吁要重视技术和技术训练,不要轻技术重能力,而我们的教练员也认识到了中国女子运动员整体体能不如外国优秀运动员,要达到高水平,应在技术方面下工夫,用充分发挥技术方面的优势来弥补体能方面的不足,但实际上并没见到明显效果。这反映了认识上还存在一定问题,这样就很难解决基础性问题。

在训练中,挖掘运动员生理潜能和运用提高成绩的方法不科学。在训练中采用一种称为“枯竭式”的训练,极大地挖掘运动员的生理潜能,在短时间内运动员的成绩获得飞快提高,但当运动成绩达到一定水平后很难维持住,提高的快下降的也快。当教练员面对运动员的专项成绩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很难提高时就会感到束手无策、无技可施。没有好的办法,找不到相应有效的方法,就简单地把整个训练向前平推:训练量再大一点,强度再提高一点,技术再改进一点,能力再提高一点。这种不科学的训练方法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积极调整比赛场上的心理素质

现代竞技场上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中国女子铅球水平不高也就罢了,只要能把已有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了,可偏偏由于心理原因,连已有的水平也发挥不出来。一些运动员在震耳欲聋的数万观众的赛场上,往往被热烈的气氛给震呆了,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技术,与平时的训练甚至比赛前的准备活动都判若两人。还有一些运动员在比赛中遇到困难时就显得办法少,只想拼命,却又不知道如何拼命,以至于未能果断调整自己,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败下阵来。所有这一切归根到底是缺乏大赛经验、心理素质不硬造成的。

改变陈旧的观念、加强科研方面的研究

田径运动是成年人的运动,投掷项目也不例外。曾有一项研究表明,参加奥运会的女子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723岁±151岁,最大年龄平均值为3256岁±253岁。在第27届奥运会上46个获得奥运会冠军的运动员中有11人年龄在30岁以上,尤其是女子铁饼冠军,白俄罗斯的兹维列娃已40岁。这些都无不说明了田径作为一项成年人运动项目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技术水平,不论是心理状态还是比赛经验都必须经过长期的磨合和打造,才能逐步稳定和成熟。

牵张练习要和训练中肌肉的活动特点相吻合

多牵张运动强度大的肌肉。动静力牵张练习在射箭训练整理活动中的应用,主要是针对目前射箭训练后的放松活动少,任其自然恢复的问题提出来的解决办法。在射箭训练后,有目的地、科学地安排一些动静力牵张练习的整理放松活动,对有效地消除训练后的肌肉紧张,预防或减轻训练后的肌肉酸疼,提高训练的质量,加快训练后的恢复是有所帮助的。

与外国运动员相比,我国的女子运动员退役年龄偏早。女子运动员在25~28岁退役的占77%,而这一年龄正好是世界优秀运动员的黄金时期。在我国,有一种观念即25岁左右就被称为“老将”,她们面临的不是再提高成绩,在体坛上再创辉煌,而是要考虑退役问题了。这是人才的极大浪费。这样的观念是非常陈旧的也是极其有害的。另外,缺乏对大龄运动员训练和再创佳绩的理论研究和训练、比赛方法的研究。一个运动员是经过少则七、八年多则十来年的长期培养才成材的,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运动员过早退役,就会造成很大浪费。如何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加大对大龄运动员的研究,形成科学、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是科研的又一重大任务。

铅球着名运动员

帕里·奥布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