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单杠·双杠
28802600000011

第11章 双杠(4)

对于如何看待冠军,津京认为:“体操是一项竞技运动,比赛的结果会有很多因素决定,运动员的实力是关键因素,但是,还会有如裁判的公正与否,比赛环境等因素。这其中小小的一个因素就会使你与冠军失之交臂。就算一名优秀运动员,也会有受伤而发挥不好的时候,谁能保证他永夺冠军,如果因他一段时间或几场比赛没有取得冠军就否定一名运动员,或下一些没有根据的结论,我想这样的人是不是太不负责任了。”

将要拉开战幕的天津体操锦标赛和明年的奥运会体操比赛被人们称为体操界的“世纪之战”。

记者向津京了解他现在的备战情况如何。他表示:“虽然自己身上一直有伤病,但不会影响将要进行的比赛。前段时间全力攻一个叫‘踺子180度加前手翻前直体540度的跳马动作,因手腕骨折没有完全恢复不得不放弃,现在主要是在恢复技术水平,加强动作质量。”

记者笑着问他:“在这个大赛上,给自己订了多少块金牌的目标?”津京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侧过头想了一会儿说:“夺冠是每个运动员都想的目标,而体操比赛冠军与第二名、第三名的实力差距是很小,有时是不相上下的。我自己的目标是争取双杠的冠军,其他单项也会努力争金,不过我最想得的还是最能证明一个体操运动员最高水平的全能冠军,尤其是奥运会全能冠军。”

谈到对手,津京认为被人们目前公认的男子全能奇才白俄罗斯的伊万科夫不是他最大的对手。他说:“我认为,对我夺取全能冠军,威胁最大的是俄罗斯的邦达连科,这名运动员每个单项的水平都不错,而且大赛经验丰富,发挥稳定,明年奥运会上,他可能是我最大的竞争对手”。

作为中国体操队队长,津京不但要率领新队员向国外选手挑战,而且要接受内部的竞争。不过津京坦率的说:“在国家队里,不论是组织上还是队里、教练,都不会给你太大的压力,队里给大家一个轻松的训练环境,同时让每个进国家队这个体操最高学府的人都明白,练体操不是别人要你练,而是自己要去练。只有认识了,才会全心全意的投入进去,只有练好了才会出成绩,才能在国内外比赛上夺得冠军。你的价值才能被体现出来,同时你也为队里、国家争了光。”

津京已经22岁了,作为一名体操运动员来说,将要面临退役的问题。津京表示:“打完明年的奥运会,自己将要退役了。”

一般情况下,运动员退役后,都会选择上大学。津京认为:“作为一名体操名将,退役后生存是没问题的,但自己不愿没有意义地生活下去。退役后,想让自己充充电,使自己的文化水平上一个台阶,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不要让人说,运动员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我会选择如公关、贸易方面,不过我最想上工商管理硕士(MBA),在国内还国外读,看看情况再说。”

记者说:“你选择的这些专业,对英语要求都很高,你现在英语怎样了”?津京微微一笑,说:“还行吧,一般日常用语还过得去。”

据津京介绍,虽然队里文化课中也开了英语,但他的英语主要是他的女朋友教的。他的女友姓刘,也读(MBA)。

李月久

1957年生于辽宁营口市,1970以“跟头王”的名声入选辽宁队,从不知道何为单杠、双杠的门外汉,不断在“跟头”中总结、训练,终于成长为一名出色的体操运动员。1972年即参加比赛,从此,知道练体操也可以参赛。1980年5月牛刀小试全国体操赛,以满10分的成绩独占魁首。

1981年在莫斯科世锦赛上的995的高分惊羡世界。同时成为1983年中国男子体操队在布达佩斯首夺团体冠军时的主力队员。因其自由操动作“侧空翻转体90度接前滚翻”独一无二,被国际体联命名为“李月久空翻”。

1984年10月,李月久与体操名将吴佳妮结婚,后出国历任加拿大国家体操队教练和美国拉斯韦加斯、芝加哥等多家体操俱乐部教练,培养出了多名出色的体操运动员。

2005年12月27日,移居海外20年之久的体操宿将李月久回到中国体操队担任教练,帮助雅典奥运会受挫的队伍重振雄风。将利用自己在海外执教的经验,引进美国和罗马尼亚等体操强国先进的素质体能训练手段,协助女队教练组组长陆善真对整个队伍的训练进行设计。此外,他还将参与队伍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

接到采访李月久的任务后,我们去搜集资料,在Google搜索栏输入“李月久”3个字,在029秒内显示他的信息5,400条。

仔细地读下去,关于他的报道竟然是如此之多。可见,当初他的归来引起了多大的轰动。

而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们不知道再去写他的时候是否还能给我们的读者带来想要的东西。

但我们没有放弃努力。

20年的期待

李月久,对于30岁以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竞技场上的辉煌时代已经非常遥远,20年的海外生涯,更使他与中国历史上发生变化最大的时期隔离。然而就像他为中国创造的辉煌岁月永远不能磨灭一样,祖国、亲人、队友以及当年的教练,永远刻在这位辽宁人的心中。20年中的每一天,他时刻不在想念他们,时刻希望有一天能报效国家。他等待了20年,也被这样的情感折磨了20年,终于当国家需要时,他抛家舍业,毅然回国。

李月久回来了。在中国体操队在雅典仅获得一块金牌,倍受外界指责时,他回来了。在体操队开始2008年的备战,期望在主场重造辉煌时,他回来了。他抛弃美国的高薪和舒适的生活,在2004年的岁末,回国就任中国体操队教练。

“跟斗王”不识体操

辽宁营口出生的李月久,父母有他们6个孩子,其中5个是男孩,当时对于长身体的他们来说,父母做的饭根本不能让他们吃饱。上学更是断断续续的,他们需要帮着父母干活,贴补家用。在他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的纸盒了。他说,母亲经常在做饭的时候,用米汤换下糊纸盒用的玉米或者麦子面的糨糊用来充饥……李月久微笑着给我们说着往事。

当时,年仅12岁的李月久在学校宣传队是出了名的“跟斗王”,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被辽宁省体操队选中,走进省体操队,他最高兴的事就是终于可以吃饱饭了。白面馒头,大米饭,天天都像过年。那时,压根不知道什么是体操,甚至连单杠、双杠的名字都叫不上来的他,凭借其翻跟斗的强项不断勤学苦练。后来,李月久逐渐知道了他是在练习体操。入队第二年,李月久即被派去参加比赛,这时他才知道体操原来还可以参加比赛,才知道全国有那么多的高手,也逐渐知道了还有国家体操队,还能去参加全世界的比赛。于是,他练得更加刻苦了。

他说当时只有一个想法:既然进了国家队了,就要去参加世界比赛,为国家争光。

“小个子”演绎赛场风云

李月久的身高只有1米54。赛场外,他经常被人称为“小个子”,而在赛场上,他就成了一名生龙活虎、另国内许多体操高手及众多外国体操名将望而生畏的威猛巨人。

那一天,他终于站在了冠军的领奖台上,而且从此便一发不可收,连续多年频繁出现在各种赛事的“冠军”的名单里:1974年在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赢得男子个人全能冠军,1978年在曼谷亚运会上获得自由体操冠军。1980年5月,他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中以满分10分获得自由体操冠军,这是中国体操历史上的第一个满分10分。面对即将举行的莫斯科奥运会,可以说,中国体操队已经将李月久的自由体操金牌算在了自己名下。可是在最后时刻,中国决定不参加那届奥运会。

1980年8月,在美国哈特福德举办的一次国际体操邀请赛中,李月久的嘴唇被单杠撞得断裂,牙齿被撞断半颗,但他依然带伤完成了比赛。随后他嘴里咬着纱布比完自由体操和跳马,并获得了99和97的高分。晚上11点他才被送到医院,美国医生为他缝了9针。第二天,他带伤比赛,依然夺取了自由体操冠军。

1981年12月,第2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在莫斯科举行,这是重返国际体联的中国队第二次参加世锦赛。中国男运动员此前还没有获得过冠军,结果李月久凭借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旋720度”,夺取自由体操冠军,改写了中国体操的历史。两年后,他又帮助中国队在布达佩斯世赛上夺取男子团体金牌,再次创造历史。1984年奥运会,已经27岁的他又带领中国队赢得团体银牌。

李月久曾是那个时代中国体操运动员的标志。夺取世界冠军后,全国体操界甚至掀起了学习“李月久精神”的热潮。退役时,他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得171块奖牌,其中金牌82块,是中国体操史上获得奖牌品多的运动员。在作家笔下,他曾被描写成“美的探险者”。他用技术和力量的完美表现弥补了身材缺陷。他的自由体操动作“侧空翻转体90度接前滚翻”被国际体联命名为“李月久空翻”。这是第一个以中国运动员命名的体操动作。有外国评论家甚至感叹:“中国人把李月久这样的运动员都能培养成世界冠军,看来我们国家浪费了大量人才。”

王者归来

退役后的李月久在国外做了多年的“打工教练”,也做了3年多的私人俱乐部。李月久说,自己做老板,感觉很舒服,但做的很辛苦。

问及他和中国体操队2008年的设想,他把目光望向体操房侧面墙上的“卧薪尝胆,奋发图强,从负开始,奋起直追”那16个大字,微笑且充满自信地说:“就是多拿奖牌,我们一定要成功。我们拥有天时、地利,努力苦练,加上人和,我们一定能成功。”

最后,我们又问他,在国外各方面条件和待遇都要比国内好得多,而且你也走了这么多年了,今天为什么还回来?他坦诚地告诉记者说:“为了荣誉,为了祖国的荣誉,也为了我个人的荣誉。”李月久说,“荣誉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我虽然加入了美国国籍,但是我一直把自己当成中国人,我的心也始终在中国。因为2008奥运会要在中国举办,这是中国的荣誉,也是我曾作为一名中国体操运动员的荣誉。为了这个荣誉我回来了,因为是中国培养了我,并给了我今天的一切。如果祖国需要,我随时准备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