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举重
28858400000010

第10章 举重运动健将(3)

当然痴情者也大有人在。有一个名叫安德鲁的美国商人。1999年的世锦赛上,他被陈艳青在举重台上的飒爽英姿深深倾倒,从此爱上了举重,并成为陈艳青的忠实崇拜者。从此以后,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不管赛事大小,只要有陈艳青的比赛,他都会推掉自己手头的事情,坐到台下为陈艳青加油。得知陈艳青将复出并参加雅典奥运会时,欣喜若狂的安德鲁一追又追到了雅典。但陈艳青只和他匆匆见了5分钟:“没感觉就是没感觉啊!”

更有传奇色彩的是,三年前陈艳青决定暂别举重赛场时,安德鲁竟然找到江苏女子举重队,并和陈艳青的教练曹新明成了朋友。当时,这位大方的美国人在苏州市区看中了一套别墅,想要送给陈艳青当作礼物,被陈艳青婉言拒绝了。三年后,当年的这套别墅已经价值400万。每次经过这里的时候,曹新明总说:“你看,当初不要,现在涨了三倍了!”陈艳青总是认真地回答说:“曹老师,我不后悔,要是当初要了这房子,就没有现在的我了。”

女孩子练举重,不是生来身体条件好,就是被逼无奈。陈艳青两者兼备。

送去体校只为当个体育老师

当初乘船送11岁的陈艳青去苏州市少体校,老实的陈祖富想法很单纯:“一个农村里的人是不可能去苏州的,将来好好读书、训练,回来做个体育老师,为家里减轻负担也好。早出成绩,也为我们家争口气。”

直到现在,母亲陆榴云也说:“我们是不想让艳青再练了,毕竟女孩子家嘛,我们农村人想法很简单。”父母的意思,也使走到顶峰的陈艳青产生了动摇。奥运会后,陈艳青一直没有恢复训练。

身心疲惫我真的不想再争了

苏州市体育馆对面的小巷子里,有一幢两层的小楼,这里就是江苏省女子举重队。一楼食堂旁边有一间10平米的房间,陈艳青11岁来到这里一住就是14年。见到陈艳青这天,她正在小屋里整理房间,不用说,又是和曹指导闹别扭了。“我可能不练了。”陈艳青说的第一句话就让人吃了一惊。

没错,一年前陈艳青的复出是为了明年的十运会,没想到却创造了举重界的一个“奇迹”。奥运会后,陈艳青一直没有恢复训练,平静的校园生活让她再次萌生去意。“我真的不想再争了,可以说身心疲惫。再多的成绩和荣誉也换不回我的青春。”

四年前山里捡回的奥运冠军

如果当初陈祖福和他的同伴们在山里没有找回陈艳青,那么雅典奥运会女子举重58公斤级的冠军会是谁呢?

陈艳青的父亲陈祖福在中央电视台的赛后访谈时透露了一件趣事。陈艳青小时候跟他上山砍柴走丢过,后来发动了20多人找了2个多小时,才找到陈艳青。“当时她妈妈哭得死去活来。”真是万幸,要是当时没找到,我们家岂不是少了一个奥运冠军。

2005年全国运动会将在江苏南京举行,作为东道主,江苏省希望多拿金牌。曹教练想来想去,觉得陈艳青依旧有实力重新回到举重台,因此劝说陈艳青出山。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陈艳青说什么也不同意。一天,曹教练请陈艳青吃早茶,最后一次提出让她复出,固执的陈艳青坚定地回绝了他。

下午,陈艳青在宿舍里复习功课,突然听到敲门声,打开门一看还是曹教练,他手里还捧着两瓶酸奶。陈艳青感到一股热流涌上心头,她感动地说:“曹教练,我跟你练!”曹新明面无表情,把酸奶递给陈艳青后说:“那还不赶快换上举重服,现在就去练。”

陈艳青回忆说:“我当时以为自己伤了曹导的心,他也不会再像往常一样给我送酸奶了,没想到他还是来了。他是真正关心我,所以作为报答我也应该拣起杠铃。”

冠军到手来借钱的人在家门口排队

在陈巷,陈祖富绝对是见过世面的人。不过,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派车来接他时,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是一百个不愿意。他以前最远也就是从太湖里乘小船去苏州,从来没有坐过火车,更别说飞机了。他怕万一女儿没有拿到金牌,到时候不好交代,结果是硬被“押”上采访车的。

“叫我现在去乘飞机我还是不会乘。真是紧张得不得了。要是叫我去三次、十次,肯定还是一次比一次紧张。将军打仗是千军万马,但我是孤身一人,而且从没见过这世面。挑担挑不动,我可以分两担挑,但这完全不是一回事。”他到现在还这样说。

见过世面的陈祖富,非但没有十分满足,反而因为家里出了个奥运冠军,给他带来了“失落”。以往的生活有多艰苦,陈祖富形容是“像只在太湖里飘荡的小船没有目标”。但再苦再难,他都还是一家之主。没想到,雅典奥运会后他这个“户主”被夺权了。

“艳青人还没回到家里,奖金还没发下来,来借钱的人已经在我家排起了队。”陈祖富苦笑着说,“闹到后来,艳青怕我一心软答应了人家,就把家里的存折都收了过去,我这一家之主的财政大权就这么被剥夺了,呵呵。我也跟人家说了,我们做父母的是不会向孩子拿一分钱的,请他们谅解。”

奥运冠军的父母不要自己女儿一分钱?事实的确如此。

“女儿的经济,我从来不过问,绝对不向孩子要一分钱。因为这是她每天流汗,每天举起上百吨重量换来的。我和她妈妈艰苦了几十年,自己种点青菜萝卜,照样身体好。土菜可比大棚里的菜营养价值高多了。我们家三个女儿都是吃自家灶头烧出来的饭长大的,我们这从古到今都是用柴头烧火,你看孩子们身体多好啊!”陈祖富这样说。

老父辟谣,我们家吃得起红烧肉

正是橘子丰收的时节,热情好客的陈家爸爸特地采下自家树上的橘子来招待。“我们这的橘子最甜,到苏州市里都要卖到2块呢!以后,4月里来喝茶,6月里来吃杨梅、水蜜桃。都是自己种的,新鲜着呢!”

陈家的三亩橘田又是大丰收。虽然只是以5角钱的价格被收购,但每天看着黄澄澄的橘子挂满枝头,夫妇俩真是打心眼里地高兴。每次,陈艳青回家的时候,也会挎上篮子帮着爸妈去摘橘子、挖山芋、敲板栗,其乐融融的景象让一家人十分满足。

缺衣少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但陈家夫妇依然过的是粗茶淡饭的日子。在这里,陈家爸爸还讲了一段小故事。奥运会后,有报道说,陈艳青小时候爱吃肉,可是家里穷买不起,是青菜萝卜养大了一个奥运冠军。陈祖富知道后不禁哑然失笑:“艳青带朋友到家里来做客,都说她妈妈做的红烧肉好吃。有人问艳青最爱吃什么,我说是红烧肉。传着传着,就成了小时候家里买不起肉了。哈哈!不过,还是自己家里养的猪肉好吃啊!”朴实的陈家爸爸,总是三句话不离本行。

“现在三个孩子都长大成人了,生活也过得去了,一家人真是欢欢喜喜。”陈祖富开心地说。“最让我感到满足的,是大家都能看得起我们农民人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远道来祝贺、采访陈艳青的客人,我们都希望留他们在家里住几天。”

问老两口会不会住到艳青在苏州的新房子里去,艳青父母坚决地回答说不会,他们说山里的空气好,而且田里的庄稼和山上的橘树、茶树等都需要照料。自始至终话不多的母亲陆榴云只说:“只要艳青常回来看看我们就行了。”

陈燮霞

陈燮霞,1983年1出生,籍贯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我国着名举重运动员。2004年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48公斤级季军;2005年全国女子举重冠军赛48公斤级总成绩、挺举冠军,抓举亚军;2006年全国女子举重冠军赛冠军;2007年亚洲女子举重锦标赛以抓举95公斤,挺举120公斤,总成绩215公斤获得三项冠军,并打破挺举世界纪录;2007年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世界冠军;2008年4月全国举重锦标赛以抓举96公斤,挺举117公斤获得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抓举95公斤,挺举117公斤,总成绩212公斤获得女子举重锦标赛48公斤级冠军,将挺举和总成绩的奥运会记录都提高了两公斤,成为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第一枚金牌获得者。2009年亚洲举重锦标赛,因状态不佳、奥运会后才开始训练,陈燮霞仅以抓举83公斤获得银牌,挺举113公斤获得金牌,总成绩196公斤获得银牌。

奥运路一波三折

陈燮霞在07年的世锦赛上一举夺得三枚金牌,一鸣惊人,崭露头角,在流行少年成名的女举队属于“大器晚成”型选手。她小时候因为可以拉动大板车,因此被挑入举重队,接受专业训练。可是她的路途并不顺畅,两次险些被迫离队,正如,她此次参加奥运会,路途可谓一波三折。

事实上,奥运女子举重48公斤级的人选主要是杨炼与陈燮霞两人在争夺,甚至有人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2007年世锦赛上,陈燮霞获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项冠军,直到这时,成名已久的杨炼才真正感受到陈燮霞对自己地位的威胁。今年4月,作为奥运选拔赛的全国锦标赛上,杨炼再次输给了主要竞争对手陈燮霞而屈居亚军,另外,从种种比赛成绩和数据来看,陈燮霞最近的表现都要强于杨炼。

能够出现在奥运名单之中,陈燮霞经历了“悲喜两重天”的考验。原本板上钉钉参加奥运会,但她却在7月上旬的一次训练中腿部拉伤。陈燮霞坦言,刚受伤时,曾经“情绪非常低落”。但她说:“我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所以今天才能站在这里!”至于伤势如何,她不愿意多说:“我现在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到时候看我的吧。”

积极进行康复的陈燮霞在临近名单公布前,终于用令人信服的体检结果为自己挣得奥运入场券。

国际奥委会和国际举联决定,女举进入奥运会后,男女级别从以往的10个分别调整到8个和7个,每支代表队最多参赛人数仍保持以前的10个名额。这一规定,使男子项目最多参赛名额从10个缩水为6个,其他名额分给了女子项目。同时规定,同一支代表队在女子同一级别中不得有两人参赛,从而使中国女举的实力优势受到很大限制。由于女子举重的各个项目都有夺金实力,如何挑选最有把握的选手参加奥运会就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鉴于这一局面,决策层只能采取“优中选优”的方法,根据大赛前几年各级别的优势度确定参赛级别,然后再从4个级别中挑选运动员。另外,还要遵循兼顾各省市的平衡原则,促进各省市举重运动的发展。

教练的打油诗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冠军傲视群雄般的霸气,尤其是初次崭露头角时,面对强手如云的武林,难免会有忐忑,会觉胆怯。对于这次在家门口举行的运动会,在有主场优势的同时,运动员们同样面临巨大的压力,更何况陈燮霞还成为首金热门人选,压力不言而喻,她笑言自己是奥运新兵,太紧张至整晚合不上眼,影响睡眠质素而变成“熊猫眼”,引得队友笑翻肚子。所幸的是,她有个善于疏导心理的教练。

“你要像小老虎一样,见谁咬谁”这是世锦赛新科冠军陈燮霞首次出国比赛时,教练马文辉对她说的一句话。

07年9月17日,24岁的她站在世锦赛领奖台的最高处,陈燮霞兴奋地朝着台下的队员不停地挥手。她先是在亚锦赛上破了世界纪录,这次又在清迈举重世锦赛上为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别看她笑得那么开心,其实她在比赛前几天一直紧张,被教练指责“连杠铃都不会举了”。女队总教练马文辉还专门找她谈话,用各种方法激励她。

这是来自八一队的陈燮霞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她也是出征世锦赛的女队队员中唯一一个没有出过国的选手。第一次出国难免紧张,陈燮霞在刚到泰国清迈的前几天变得有些沉默。

马文辉在中国队抵达清迈后的首次训练中便发现了陈燮霞的异常。15日的训练结束后,他在回饭店的班车上找陈燮霞谈话。“其实第一次出国和第二十次出国的感觉没什么不同,你看我,出了那么多次国,第一次来泰国还不是两眼一抹黑。”马文辉开始言传身教,陈燮霞在一旁沉默不语。

和出国比赛经验丰富的队友们相比,陈燮霞在清迈训练时总是有些不知所措。她每练完一个动作后,眼神就追着教练跑,完全不似在北京的举重房里那样气定神闲。陈燮霞有着一副好歌喉,平时走路喜欢哼着歌,到了清迈也不怎么唱歌了。

“你的眼神就不对,不要老是羞怯怯的,要像小老虎一样,见谁咬谁!”马文辉说完,陈燮霞在一旁终于笑了,眼睛眯成一条缝。身边的奥运会冠军刘春红、世界冠军曹磊在一旁听完也哈哈大笑。

马文辉再接再厉,说:“你是小将,不用怕输。他们那些奥运会冠军、世界冠军来到这里,心理压力比你大。”

比赛前一天,陈燮霞在饭店房间里告诉记者,她第一次出国没有经验,所以对一切都特别谨慎小心。她说:“我光训练服就带了4套,还带了一套比赛服。我怕这里天气潮湿,洗完的衣服不容易干。哈哈,就算我每天训练后不洗衣服也够穿到比赛那天的。”

由于女举内部竞争非常激烈,能够获得参加世锦赛的机会对于陈燮霞来说相当不易。对于第一次出国的感受,她说:“感觉泰国的饮食和国内都差不多啊。我很庆幸自己能参加世锦赛,来这里之前我就一直告诉自己把握住这个机会好好表现。”

陈燮霞是中国队第一个结束比赛的选手,她还要等到26日全部比赛结束后才可以跟随大部队回国。她说:“比完赛也不能放松啊,我还会每天去训练,然后看队友的比赛,给他们加油。”

说到自己最后一举失败没能打破挺举和总成绩的世界纪录,陈燮霞脸上立刻流露出不满的表情,她说:“下回把世界纪录都拿回来。”

在陈燮霞拿下女子48公斤级三枚金牌后,中国女子举重队总教练马文辉透露他帮陈燮霞减压的秘诀。“陈燮霞比赛前的确挺紧张的。我专门跟她开了个小会,还送了她一首打油诗,她藏在包里呢,今天的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来得踏实,比得坦然,成败不计,战胜自己,放手一搏,牛气到底。”这就是马文辉给陈燮霞的“二十四字真言”。因为是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24岁的陈燮霞还是显得比较紧张,平时喜欢唱歌的她在赛前多少有点沉默寡言,这可让马文辉有些着急。他透露,为了帮助陈燮霞减压,他特意跟陈燮霞开了个两人的小会,并送了这几句话给她。“其实这次就是看她能不能顶住,能不能做到以我为主。现在看来,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

陈燮霞赛后表示,上去了也就不紧张了,“这首马指导亲手写的打油诗现在是宝贝,要一直留着”。

冠军的小烦恼

并不是只有金牌的得失,才是冠军关注的焦点。其实,他们也有小小的烦恼,比如痘痘之于杜丽,对来自广东的陈燮霞来说,普通话是她的烦恼所在。

她在一次党员转正时倍感紧张,因为普通话不好。“同意陈燮霞转为正式党员的,请举手。”听到这句话,陈燮霞抬起头,朝四周看了看,笑了,旁边的战友们全都举起了手。

去年12月的某天,24岁的女子举重世界冠军陈燮霞在她的母队八一队,完成了党员转正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