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举重
28858400000008

第8章 举重运动健将(1)

陈镜开

1956年6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苏举重友谊赛上,陈镜开挺举起133公斤,打破了美国运动员保持的1325公斤的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从这以后,陈镜开先后9次打破世界纪录,5次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7年5月11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决定授予陈镜开银质奖章。

陈镜开的赫赫战绩举世瞩目,然而他是怎样被发现的,却很少有人知道。那是在1954年底,当时的中南军区体工队举重教练李启龙正在物色举重运动员,一位朋友向他推荐陈镜开。当时,陈镜开离开家乡广东东莞石龙镇,在广州一家私营建身房打杂,闲时也练练健身,玩玩石担子。

正巧,开办这家健身房的谭文彪是李启龙的熟人。李启龙便借找谭文彪的机会到健身房去看陈镜开。19岁的陈镜开身高仅149米,两腿奇粗,全身肌肉发达,美中不足的是足踝内翻。那时粮食供应比较紧张,陈镜开饭量太大,常常吃不饱。谭文彪希望李启龙收下陈镜开,给他找碗饭吃。于是,陈镜开拉着一辆板车,驮着行李跟着李启龙来到中南军区体工队。经过短期训练,陈镜开参加了1955年3月举行的全国举重测试。由于他个子矮,没有适合他穿的服装,只得用别针将举重服别起上场,这次测试他只挺举起95公斤,连名次也未得上。

尽管如此,李启龙仍然认为陈镜开大有希望,推荐他进入国家举重集训队。在国家集训队,陈镜开训练十分刻苦,并且得到前苏联举重教练的指导,成绩上升很快。最后终于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

在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以后,陈镜开的信心更足了。但是,当时西方国家的一些报纸发表文章,说陈镜开的世界纪录是写出来的,不是举起来的。陈镜开十分气愤,难道在阿拉国内创出的世界纪录就不算数吗?他时时激励、鞭策自己,总有一天要在国际体坛上,让外国人看看,阿拉的世界纪录是真的还是假的。

机会终于来了,1957年8月,世界青年联欢节举重比赛在莫斯科举行。比赛开始后,陈镜开由于身体有伤,在前两个回合中,举得不理想,成绩比前苏联运动员少15公斤。在挺举130公斤的时候,他的两腿猛烈抽筋,虽然试举成功,可是他似乎一点力气也没有了。主持比赛的前苏联人,已经把他们国家的国旗挂到了第一名的旗杆上。陈镜开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他看看胸前的国徽,一股神奇的力量从心底涌起。他沉着坚定,成功地举起了140公斤的杠铃。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前苏联的那位主持人无可奈何地解下国旗。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赛场冉冉升起。

事后,一位记者问陈镜开,是什么力量使你把这么重的杠铃举起来的,他自豪地回答:“我是用6亿人民的力量举上去的。”

曹磊

1983年12月出生,河北秦皇岛山海关人。中国着名举重运动员。2001年全国锦标赛第一、亚洲锦标赛第一;2003年亚非运动会第一名,世青赛总成绩、挺举第一,抓举第二;

2004年全国锦标赛女子69公斤级总成绩、挺举、抓举冠军;

2005年十运会第四、东亚运动会69公斤级第一名;2006世锦赛75公斤级总成绩、挺举第一,抓举第二;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75公斤级冠军;2009年10月19日,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举重女子75公斤级比赛中,以275公斤的总成绩获得冠军。

艰苦训练

1998年,在大庆市业余体校跟随教练齐锡富练举重的曹磊在参加全国比赛中被省队教练刘洪琦“相中”,于当年进入省队。

全国九运会后,黑龙江省体育局制定“充实调整、夯实基础、稳步发展、重点突破”十运周期16字方针“输送战略”。将比较好的运动员、尖子选手输送到国家队进行训练,为国家队输送和培养人才。2002年1月国家队调整,该训练中心将16岁的曹磊和牛丽娜送到国家队进行训练。

进入国家队后,曹磊在训练方面并非一帆风顺。先在八一队跟随国家队教练高凯文训练,当时因腰伤于5月回省队休整。7月返回国家队由陶惠负责训练。10月国家队临时解散,于11月初正式接到国家队归队调令,张志芳主任经与国家队商量,12月归队的曹磊又易主蔡俊成教练进行训练。此后,2004年9月至去年全运会结束又由国家队主教练李顺柱进行训练。去年12月又正式转到国家队,由总教练马文辉进行训练。得益多方关怀和支持

在国家队的几年训练中,曹磊和牛丽娜成绩在稳步提高,曹磊先后获得过63公斤级年度冠军,69公斤级全国十运会第四名。在澳门举行的第四届东亚运动会69公斤级比赛中她不但夺金,而且还两破东亚运动会纪录。牛丽娜也有上佳表现,在2003年世界青年锦标赛中夺得桂冠。她们之所以能创造佳绩,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更多的倾注了省体育局和训练中心领导在精神和物质等方方面面给予全方位关怀、支持和保障。

省体育局局长赵英刚、主管局领导张力军和张志芳主任每年都亲自前往国家队多次探望。为了她们选择更适合自身训练的教练,张志芳主任不厌其烦地与国家队多次商议协调做大量工作。对于在国家队期间的训练、营养和参赛经费等,省体育局全方位支持和保障。

训练中心班子成员根据曹磊身高及自身特点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她的发展前景。全运会后决定让曹磊向75公斤级挺进,这正好与总教练马文辉的想法不谋而合。诸多方面成就了曹磊今天的辉煌。以事业为重专心训练,按说,二十三四岁正是谈恋爱的年龄。然而,为了自己心爱的举重事业,为了国家的荣誉,为了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为了2009年全运会,1983年出生,身高170米,因其身材高挑匀称而长的又十分漂亮而被众多对象追逐,被称为国家女举“一枝花”的曹磊,却始终将爱情的大门牢牢锁住。

性格稳重而有些内向的曹磊,全部心思用在训练上。一路跟随着她走过来的张志芳主任对曹磊有很高的评价,她是一名心里素质不错,技术动作比较稳定的运动员。虽然训练量和强度在省队时较为欠缺,但通过在国家队的几年训练,从不适应到适应,进步十分显着。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曹磊同时又是训练十分刻苦认真而又有毅力的一名选手。在总教练马文辉刚刚接手训练时,因为不适应,曹磊一边哭着,一边坚持训练,终于挺过了最为难熬的一关。

人物特写

曹磊的父亲曾是举重和摔跤队员,或许是继承了父亲的运动基因,9岁时,跟随父亲练习田径的她就获得了秦皇岛市运动会的全能金牌。不久被当地一位举重教练看重,建议她改练举重,听闻此消息曹爸爸立即找来一墩布把指导女儿做举重动作,结果发现女儿领悟能力极强,曹磊就这样走进了钢铁世界开始了和杠铃的“亲密接触。”

最初曹磊是69公斤级队员,2002年因成绩突出被招进国家女子举重队,此后成绩稳步提高,先后包揽了2003年世青赛、2004年全国锦标赛抓举、挺举和总成绩全部三项冠军。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后,考虑到曹磊的自身特点以及以后的发展前景,国家队决定让她升级改打75公斤级。

果不其然,升级别后曹磊的成绩突飞猛进,2006世锦赛以150公斤和268公斤夺得挺举、总成绩两金;2007年世锦赛面对女举大级别传统强国俄罗斯队两名选手的夹击,抓举成绩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于挺举比赛中上演惊天大逆转,最终以158公斤、286公斤斩获挺举、总成绩两项冠军,平了总成绩世界记录,2008亚锦赛暨奥运选拔赛以121公斤、155公斤和276公斤包揽三金,曹磊凭借在国内外大赛中的突出表现最终如愿搭上北京奥运直通车。

因身材高挑匀称、面容姣好,曹磊被公认为是中国女子举重队的“一枝花”,在奥运备战期间,她又遇到了新的问题:针对该级别对手情况,若想增大北京奥运会上夺冠机会,需增加绝对力量来保证专项技术的稳定性,唯一的方法是通过科学训练使体重达到77公斤。只有这样,曹磊的绝对力量方可上来,经过大强度训练,待比赛时体重将自然回落。

为圆北京奥运冠军梦,当时体重仅有731公斤的曹磊,毫不犹豫开始了增肥计划,每餐“胃口大开”,把“吃”当成任务来完成,在最短时间内让体重蹿升到了77公斤。

2008年8月15日,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75公斤级决赛如期而至,曹磊的体重为7316公斤,是最轻的参赛选手。抓举比赛结束后,曹磊的成绩为128公斤,高出第二名达9公斤之巨,并打破奥运会记录;挺举三把试举两把成功,成绩为154公斤;最终以282公斤的总成绩打破该级别奥运会记录,昂首站在了北京奥运会75公斤级的最高领奖台上。

每一个奥运冠军都会有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曹磊也不例外。她的母亲在她备战期间去世,她的父亲和家人一直没有敢把这个消息告诉她,就是怕她的训练受到影响。在场的亲戚说,直到夺冠的那一刻曹磊都还不知道自己母亲去世的消息。“我们一直不敢告诉她这个消息,大家都瞒着她,她现在终于拿到这枚奥运会金牌了,总算可以告慰她母亲的在天之灵了。”曹磊的一位亲戚说。

奥运会结束之后,曹磊将可以带着她的金牌来祭奠她的母亲,尽管她没能见到母亲的最后一面,但是她母亲看到这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应该可以安眠了。

刘春红

刘春红,1983年1月出生,山东省烟台市人。中国着名举重运动员。2001年全运会69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三项全国纪录;2002年亚运会69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三项世界纪录;2003年亚锦赛69公斤级抓举/总成绩两项世界纪录;2003年世锦赛69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三项世界纪录;2008年北京奥运会69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三项世界纪录。

转折与转行

对小时候最多的记忆不过是跟在哥哥身后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似乎那些快乐就像遥远的影像会依稀闪现在春红的印象之中。

直到8岁那年,与表哥的一次玩耍中,一把上了膛的汽枪,被年幼无知的表哥当作玩具扣动了扳机,距离只有一床之隔,子弹正中她的右腿根部。笑声就在那一声枪响时嘎然而止。当时大夫对春红的母亲说,伤口如果再往右一点就会伤及腿筋导致残废;如果再偏左一些就正中动脉以致失血过多,后果将不堪设想。春红还记得她是被七八个人按在手术台上,妈妈留在空旷的走廊里,开始还能隐约听到她的呻吟声,再往后便悄无声息了。这些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是一个不可预知的灾难,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一场漆暗的恶梦。

两年后招远体校来小学选拔柔道队员时,教练一眼便看中了天生一副好身材的刘春红。这时的她已经彻底痊愈并恢复了往日的笑容,而且无碍于日后她从事举重这种特别需要腿部力量的体育项目,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半年后,在烟台市体校的一次交流中,刘春红以85公斤的深蹲成绩震惊四座。这个契机成为了她日后进入举重界的转折点。虽然换专业是听从教练的安排,不过她也有自己的纯真想法:这个专业不错!比起柔道来不用练跑步喽。紧接着她又在“希望杯”中崭露头角,第一次参加比赛就以领先第2名10余公斤的成绩一鸣惊人。各队教练更是蜂拥而至,有教练对她说:“跟我训练吧,肯定能出成绩。”她却固执地说:“我不认识你,我就跟项东老师练。”以至于省队的马文辉教练亲自出马,上门接来这名入室弟子才算皆大欢喜。这其中,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插曲。

在刚进入省队的日子里,年纪尚小的春红,明显不适应省队严格专业的气氛,时不时地偷偷懒、撒撒娇。马教练早已看出这小妮子的心思,欲擒故纵地放她回市体校修整一段时间。另一边则着手安排省体校的老师继续留意刘春红的发展。第二年,刘春红自然而然地被选拔到省体校,没过多久便进入到仅一墙之隔的省队。她哪知这些都是马教练一片苦心经营的结果。

与其他对省队充满向往的队员相比,春红毕竟还是一个孩子,她留恋着烟台。烟台的日子、烟台的师长,以及烟台的味道。不过4年后再次远离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国家队时,春红当初模糊的意识已经逐渐变得清晰:“既然我选择了这条路,就不会再走回头路。”

我叫“不紧张”

台下是个“开心果”,台上神情也是镇定自若。刘春红比赛很是放松。可她说:“其实心里还是紧张的,只是表面上装出来不紧张。”

从2001年开始,春红几乎成了破记录的专业户。每场比赛必会出现惊人之举,但也并非全都毫无悬念。阿拉木图的亚锦赛就是一次有惊无险的经历。

在抓举比赛中,春红输给对手25公斤,以后的比赛中,春红与对手的成绩交错上升,难以拉开,让人冷汗层层出。拼到最后,她才在总成绩上反超对手25公斤。

刘春红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时,就一举打败了当时的女举王牌林伟宁,许多人事后对她讲,要是派你出战奥运会,肯定能拿奖。刘春红对此倒不以为然,她自谦资历浅、年龄小、经验不足。但一次次轻而易举的成功后,也让她重新审视自我的实力。由于进军雅典奥运会的名额举重队只有4个,中国国家队内部和残酷淘汰赛在所难免。

虽然名单定夺前,刘春红的呼声一直很高,但是否会入选也并没有完全的把握。7个级别4个名额意味着不仅仅同一级别内部之间要进行竞争,各级别之间也要竞争。刘春红当时的想法是要保护好自己,不要受伤,参加好每一次考核,以平常心待之。

她终于如愿以偿地去了雅典。

“教练规定赛前不能多想”,但这怎么能是规定得了的呢。比赛被安排在了下午。上午,春红按照教练的指示上楼休息,听着催眠音乐却精神地望着天花板没有任何睡意。赛前教练关心地问:“睡着了吗?”“睡得挺好,你呢?”“我也是。”待到大局已定时,教练才吐露真相:“我上午没睡着。”刘春红也从实招来:“我也是,躺了一上午。”只不过刘春红是因为前一天休息得太好,上午精神得睡不着。

来,拥抱一下吧

俗话说,没有遗憾是不完美的。

以前看到电视上的例行公事,似乎都是在成功之后运动员从台上冲下来与教练员来个热烈的大拥抱,才算圆满结束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