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一个小城,它只有四千人口,名字叫夏哈提夏哈提,这个小城从17 世纪初期到现在一直为德赛夫人的后裔所有并负责掌管。据说,当年德赛夫人为换得这座城仅付了一杯黄油。那是1607 年的一个晚上,当时这座城的所有者阿努西卡正在油灯下与妻子对弈。这时灯油耗尽,眼看就要熄灭,这样,阿努西卡夫妻也就只能和棋了事。阿努西卡不假思索地说:“不管是谁,如果能快点把灯油拿来,我就把这座城给他。”闻者有心,一位叫德赛的妇女急忙把自己的黄油拿来倒在灯盘里,油灯再次大放光芒,对弈继续进行,阿努西卡最终取得胜利,高兴之余,才想起刚才所许的诺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后悔已无济于事,不得不把夏哈提城的所有权交给了德赛夫人。
城市主人的诺言反映的是一条件联系。条件联系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条件联系是指一事物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会引起另一事物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反映事物之间条件联系的判断就是条件判断,或称假言判断。如“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学习好”,“如果停电,电灯就会灭”,“假如两直线平行,那么,其同位角相等”。假言判断由两个判断组成,表示条件或理由的判断称为前件,表示依赖条件而成立的结果或推断的判断称为后件。
城市主人的诺言“如果一个人能快点把灯油拿来,我就把这座城给他”就是一假言判断,它断定了前件成立后件就一定成立。但前件不成立,后件却不一定不成立,就是说,一个人不能快点把灯油拿来,阿努西卡可以不给他这座城,但如果阿努西卡高兴,或者他不愿意再管理这座城,也可以把城给他。这种条件联系可概括为,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逻辑上称之为充分条件。断定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充分条件的判断就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上湿”、“如果当时认出它是灵感,那就不是真灵感”(伯特勒)、“假如你的妻子是善良的,你便是幸运儿;假如你的妻子是邪恶的,你便会成为哲学家”(苏格拉底)等。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一般用“如果……那么……”进行联结,在日常语言中,联结词也可用“假如……那么……”、“只要(要是)……就……”、“倘若……则……”等表示,有时也可省略,如“水涨船高”,“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
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所能断定的是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因此,它的真假决定于前后件之间是否具有充分条件的关系。如阿努西卡的诺言只是断定某个人能快点拿来灯油是给他这座城的充分条件,而没有断定是否有人快点拿来了灯油,也没有断定是否把这座城给了某人。只有在某个人很快拿来了灯油但阿努西卡没有把城给他的情况下,此诺言是假的,即阿努西卡违背了诺言;在其他情况下,即有人很快拿来了灯油,阿努西卡把城给了他,没有人很快拿来灯油但阿努西卡把城给了他,没有人很快拿来灯油阿努西卡也没有把城给某人,我们都不能说阿努西卡违背了诺言。因此,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在前件真后件假时是假的,其他情况下都可以是真的。
有这样一则笑话:
有个叫杰比的人是个酒鬼。一天,他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在一家酒店宵夜,喝了很多酒。刚走出酒店,他突然看见一个人站在路中间。这个人也刚从酒店出来,比菲尔喝得更多。他似乎在天上看到了什么奇怪的东西,用手往天上一指:“对不起,请问那是太阳还是月亮?”杰比看了看,然后摇摇头,说:“不知道,我也不是本地人。”
很明显两个人都喝醉了。杰比的话中包含了判断:“只有是本地人才能知道那是太阳还是月亮”,这显然是酒后醉言。此判断断定“是本地人”为“能知道那是太阳还是月亮”的条件,但这种条件与充分条件不同,因为是本地人不一定知道那是太阳还是月亮,但不是本地人就一定不知道那是太阳还是月亮(杰比认为)。又如,没有水分,植物就不能生长,但有水分植物却不一定能生长,因为植物生长还需要温度、光照等其他条件。因此,这种条件联系的特点就是,无之必不然,但有之未必然,逻辑上称之为必要条件。断定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必要条件的判断就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一般以“只有……才……”联结,如“只有发展生产,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认识到错误,才能改正错误”等。在日常语言中,也常用“没有……就没有……”、“如果不……就不……”、“除非……才……”等作为联结词,如“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不破不立”、“除非敌人投降,我们才停止进攻”等。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可以断定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即没有前件就不会有后件,但如果没有前件却可能有后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就是假的,如以上笑话中所隐含的判断“只有是本地人才能知道那是太阳还是月亮”就是一假判断,因为不是本地人也可知道那是太阳还是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