遑
不急之貌。謂雖有雪霰。不以寒苦動其心。
詎
豈也。
事豐屋
事。好也。宋李靖公名沆。為丞相。自奉甚薄。所居陋巷。廳事無重門。家人勸修之。沆曰。身食厚祿。安榮如意。人生朝暮不保。奚用功夫。事豐屋也。
翌
明日也。
樹下居
佛戒弟子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修身以避名。臨大節而不可奪。
演祖曰。衲子守心城。奉戒律。日夜思之。朝夕行之。行無越思。思無越行。有其始而成其終。猶耕者之有畔。其過鮮矣。
心城
謂其中有正覺法王。萬德所聚。故曰心城。使冠不侵奪。境緣不搖動。方可進道。
越思
越。過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演祖曰。所謂叢林者。陶鑄聖凡。養育才器之地。教化之所從出。雖羣居類聚。率而齊之。各有師承。今諸方不務守先聖法度。好惡偏情。多以己是革物。使後輩當何取法(二事坦然集)。
陶鑄
範土曰陶。鎔金曰鑄。
革
改也。
演祖曰。利生傳道。務在得人。而知人之難。聖哲所病。聽其言而未保其行。求其行而恐遺其才。自非素與交遊。備詳本末。探其志行。觀其器能。然後守道藏用者。可得而知。沽名飾貌者。不容其偽。縱其潛密。亦見淵源。夫觀探詳聽之理。固非一朝一夕之所能。所以南嶽讓見大鑒之後。猶執事十五秋。馬祖見讓之時。亦相從十餘載。是知先聖授受之際。固非淺薄所敢傳持。如一器水。傳於一器。始堪克紹洪規。如當家種草。此其觀探詳聽之理明騐也。豈容巧言令色。便僻謟媚而克選者哉(圓悟書)。
病
憂也。聖人云。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聽言觀行
始我觀聽於人也。謂聽其所說。以為有德。但恐其能言而不能行。必欲觀其所行之行也。
南嶽讓
衡州南嶽懷讓禪師。金州杜氏子。嗣六祖大鑑禪師。
大鑑
六祖惠能大鑑禪師。苑陽人。即涿州也。盧氏子。先父遷於嶺南新州住。後生能。嗣五祖弘忍大師也。
馬祖
江西馬祖道一禪師。漢州什邡縣馬氏子。嗣南嶽讓禪師。依羅漢寺出家。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舌過鼻。足下有二輪。乃唐德宗時人也。
固非下
道高於師。方堪傳授。見與師齊。減師半德也。
洪規
大法也。謂權衡佛祖。模範人天。非細事也。
當家種草
當家者。選有德之子。克紹家業。使祖風之不遺墜也。種草者。如農家種田。相地厚薄而投子也。
巧言令色
令。猶善也。言乃心之聲出於口。當出而出。色乃心之發見於面。當見而見。則天理存於內矣。或出諸於外。巧言如簧。甘言若醴。象恭其容。色莊其貌。務以悅人之聽觀。而本心之德全忘矣。
便僻
外習威儀。舉止輕揚。而內無實德也。
謟
屈己佞求曰謟。
媚
親順取悅於人也。
演祖曰。住持大柄。在惠與德。二者兼行。廢一不可。惠而罔德。則人不敬。德而罔惠。則人不懷。苟知惠之可懷。加其德以相濟。則所敷之惠。適足以安上下。誘四來。苟知德之可敬。加其惠以相資。則所持之德。適足以紹先覺。導愚迷。故善住持者。養德以行惠。宣惠以持德。德而能養則不屈。惠而能行則有恩。由是德與惠相蓄。惠與德互行。如此則德不用修而敬同佛祖。惠不勞費而懷如父母。斯則湖海有志於道者。孰不來歸。住持將傳道德。興教化不明斯要。而莫之得也(與佛眼書)。
柄
權也。
慧
以恩及人曰惠。愛施者仁之端。
德
以敬修身曰德。修身者智之府。
敷
施也。
適
當也用也。
養
保守也。
宣
布散也。
蓄
養也積也。
孰
誰也。
演祖自海會遷東山。太平佛鑑。龍門佛眼。二人詣山頭省覲。祖集耆舊主事。備湯果夜話。祖問佛鑑。舒州熟否。對曰熟。祖曰。太平熟否。對曰熟。祖曰。諸莊共收稻多少。佛鑒籌慮間。祖正色厲聲曰。汝濫為一寺之主。事無巨細。悉要究心。常住歲計。一眾所係。汝猶罔知。其他細務。不言可見。山門執事。知因識果。若師翁輔慈明師祖乎。汝不思常住物。重如山乎。葢演祖尋常機辯峻捷。佛鑑既執弟子禮。應對含緩。乃至如是。古人云。師嚴然後所學之道尊。故東山門下子孫。多賢德而超邁者。誠源遠而流長也(耿龍學與高菴書)。
省覲
省察也。秋後見曰覲。如朝廷須為朝覲。乃會合省察一年之事。
籌慮
方思後對。而不敢便答。
正色
有威而不猛。嚴而厲恭。雖曰怒。而不失其正也。
細務
急先務心。君子務本。
慈明
潭州石霜慈明楚圓禪師。金州李氏子。嗣汾陽善昭禪師。南嶽下九世也。
機辯
機如掣電。辯似懸河。
弟子
學於師後曰弟。智從師生曰子。
應對
有呼則應。有問則對。
含緩
忍而不敢言曰含。從容而不急曰緩。
演祖見衲子有節義而可立者。室中峻拒。不假辭色。察其偏邪謟侫。所為猥屑不可教者。愈加愛重。人皆莫測。烏乎。葢祖之取捨。必有道矣(耿龍學跋法語)。
猥屑
不可言其所為謂之惡也。猥。鄙也。屑。苟也。
愈加下
施不測之恩也。
演祖曰。古人樂聞己過。喜於為善。長於包荒。厚於隱惡。謙以交友。勤以濟眾。不以得喪二其心。所以光明碩大。照暎今昔矣(答靈源書)。
己過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有過則喜。喜其得聞改之。其勇於自修如此。程子曰。子路人告之有過則喜。可謂百世之師也。
喜善
禹王聞善言則拜。葢不待有過。而屈己以受天下之善也。
包荒
易經泰卦。君子處泰之道。必有包荒之量。其施為寬裕詳密也。又量寬容眾。德廣安居也。
碩
廣也。大也。
演祖謂佛鑒曰。住持之要。臨眾貴在豐盈。處己務從簡約。其餘細碎。悉勿關心。用人深以推誠。擇言故須取重。言見重則主者自尊。人推誠則眾心自感。尊則不嚴而眾服。感則不令而自成。自然賢愚各通其懷。小大皆奮其力。與夫持以勢力。迫以驅喝。不得已而從之者。何啻萬倍哉(與佛鑒書見蟾侍者日錄)。
啻
止也。
演祖謂郭功輔曰。人之性情。固無常守。隨化日遷。自古佛法雖隆替有數。而興衰之理。未有不由教化而成。昔江西南嶽諸祖之利物也。扇以淳風。節以清淨。被以道德。教以禮義。使學者收視聽。塞邪僻。絕嗜慾。忘利養。所以日遷善遠過。道成德備而不自知。今之人不如古之人遠矣。必欲參究此道。要須確志勿易以悟為期。然後禍患得喪付之造物。不可苟免。豈可預憂其不成。而不為之耶。纔有絲毫顧慮萌于胸中。不獨今生不了。以至千生萬劫。無有成就之時(坦然菴集)。
郭功輔
提刑郭正祥。字功輔。號淨空居士。問道於白雲端。
造物
儒言天命。釋言定業也。
功輔自當塗(太平州也)絕江。訪白雲端和尚于海會。白雲問公。牛淳乎。公曰淳矣。白雲叱之。公拱而立。白雲曰。淳乎淳乎。南泉大溈。無異此也。仍贈以偈曰。牛來山中。水足草足。牛出山去。東觸西觸。又曰。上大人。化三千。可知禮也(行狀)。
絕江
直渡也。
訪白雲
郭功輔。乃現宰官身而作佛事。可謂在欲而無欲。居塵不染塵。亦是他宿植德本。有大因緣。故致根塵脫繫。一念無依。到此橋斷路窮。不免求人指示。故訪白雲於海會。白具通方正眼。運匠石之功。施無礙之辯。便問公牛淳乎。以公曾經大冶鎚鉗。已到不疑之地。謂全身擔荷。脫體承當。向他道淳矣。白雲居養子之緣。婆心太切。只恐他見道未穩。故以雷轟電掣之機。振地威雄之勢而叱之。可謂把關須用精嚴吏。不驗分明不放行。正如疾風知勁草。烈火辨真金。公已是鼻孔撩天。脚跟點地的人。縱是八面風吹他不動。得處穩密。何妨八面風吹。見地唯深。豈懼四山來合。遂拱而立。謂得處自然忘計較。拈來全不費工夫。白雲到此。雪後始知松柏操。事難方顯丈夫兒。車不橫推。理無曲斷。滿口許他道。淳乎淳乎。南泉大溈無異此也。仍贈一偈。前二句頌他見地明白。謂饑飡嫩草遙山去。渴飲寒泉遶澗廻。後二句。頌他放曠今時。謂放曠不耕空劫地。暮天何用牧歌摧。又曰。上大人者。一是歸美之辭。二是出身活句。可謂大冶精金。還他作者。
白雲端
舒州。白雲守端禪師。衡陽葛氏子。嗣楊岐方會禪師。南嶽下十二世。
南泉
池州南泉普願禪師。鄭州新鄭王氏子。嗣馬祖道一禪師。一日上堂示眾云。王老師牧一頭水牯牛。擬向溪東牧。不免犯官家苗稼。擬向溪西牧。亦不免犯官家苗稼。不如隨分納些些。總不見得也。
大溈
潭州溈山靈祐禪師。福州長溪趙氏子。嗣百丈懷海禪師。一日上堂曰。老僧百年後。向山下檀越家作一水牯牛。右脇書五字。溈山僧某甲。當時喚作溈山僧。却是水牯牛。喚作水牯牛。却是溈山僧。畢竟喚作甚麼即得。仰山出眾。禮拜而退。
白雲謂功輔曰。昔翠巖真點胸。躭味禪觀。以口舌辯利。呵罵諸方。未有可其意者。而大法實不明了。一日金鑾善侍者見而笑曰。師兄參禪雖多。而不妙悟。可謂癡禪矣(白雲夜話)。
翠巖真
洪州。翠巖可真禪師。福州人。得法於石霜楚圓禪師。
點胸
因他裝點胸襟。欲高過於人。故點胸之混名。播揚於叢林。
禪觀
秉一心而為禪。照萬法而為觀。又禪止散亂。觀照心昏。
金鑾善
慈明之高弟也。道悟真楊岐方會皆推伏之。未詳法嗣。
癡禪
躭味禪而未發慧曰癡禪。如守株待兔等。翠巖真甞謂親見慈明。天下無可其意者。一日與金鑾善論道遊山次。善拈一片瓦置於石上曰。向這裏下得一轉語。許你親見慈明。真擬之。善叱之曰。佇思停機。情關未透。何曾夢見先師在。師兄參禪雖多。而不妙悟。可謂癡禪矣。
白雲曰。道之隆替豈常耶。在人弘之耳。故曰。操則存。捨則亡。然非道去人。而人去道也。古之人。處山林。隱朝市。不牽於名利。不惑於聲色。遂能清振一時。美流萬世。豈古之可為。今之不可為也。由教之未至。行之不力耳。或謂古人淳朴故可教。今人浮薄故不可教。斯實鼓惑之言。誠不足稽也(答功輔書)。
朝市
廛闠之所也。白樂天云。大隱居朝市。小隱住丘樊。丘樊甚冷落。朝市太囂喧。不如作中隱。隱作留司官。
鼓惑
鼓動人心。惑亂人意。
稽
考證之謂。
白雲謂無為子曰。可言不可行。不若勿言。可行不可言。不若勿行。發言必慮其所終。立行必稽其所蔽。於是先哲謹於言。擇於行。發言非苟顯其理。將啟學者之未悟。立行非獨善其身。將訓學者之未成。所以發言有類。立行有禮。遂能言不集禍。行不招辱。言則為經。行則為法。故曰言行乃君子之樞機。治身之大本。動天地。感鬼神。得不敬乎(白雲廣錄)。
無為子
姓楊。名傑。字次公。號無為居士。任至禮部。無為州人。得法於天衣懷禪師。
可言
馬氏曰。夫可言不可行。君子不言也。則言顧行。而言不違行矣。
可行
可行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則行顧言。而行不違言矣。
類
比也。法也。
樞機
門轉處曰樞。機者。弩牙也。易繫辭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所以動天地。感鬼神。可不慎乎。昔成湯有七年之旱。太史占之曰。當以人禱之。湯曰。吾所為請雨者民也。若以人禱。返害其民。吾當自禱。遂齋戒剪髮斷爪。素車白馬。身穿白苧。以身為犧。禱於桑林之野。祝曰。無以余一人不敏。傷民之命。遂以六事自責曰。政不節歟。民失職歟。女謁盛歟。宮室崇歟。苞苴行歟。讒夫昌歟。言訖。忽大雨數千里。湯有此德。故言行遂能動天地也。
白雲謂演祖曰。禪者智能。多見於已然。不能見於未然。止觀定慧。防於未然之前。作止任滅。覺於已然之後。故作止任滅。所用易見。止觀定慧。所為難知。惟古人志在於道。絕念於未萌。雖有止觀定慧。作止任滅。皆為本末之論也。所以云。若有毫端許言於本末者。皆為自欺。此古人見徹處而不自欺也(實錄)。
止觀定慧
三觀之總名也。停息諸念曰止。如理思惟曰觀。內心不動曰定。隨緣照了曰慧。梵語奢摩他。此云止。止久曰定。梵語三摩鉢提。此云觀。觀久曰慧。梵語禪那。此云等該。等該前二。即定慧之通稱。通遮通照。故曰等該。在因曰止觀。在果曰定慧。若約三學互論。即一心不動。人境雙忘曰戒。覺心圓明。內外湛然曰定。隨緣應物。妙用無窮曰慧。名雖有三。其揆一也。
作止任滅
作者。即心造心作之謂也。若有人言。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真理。即名為病。止者。止妄即真之謂也。若有人言。我今永息諸念。寂然平等。欲求真理。即名為病。任者。隨緣任情之謂也。若有人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任彼一切。欲求真理。是名為病。滅者。寂滅之謂也。若有人言。我今求永滅一切煩惱身心。根塵虗妄境界。欲求真理。是名為病。止觀定慧為本。作止任滅為末。
自欺
欺昧也。大學曰。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知為善以去惡。而心之所發由未誠。是為自欺也。
白雲曰。多見衲子未甞經及遠大之計。予恐叢林自此衰薄矣。楊岐先師每言。上下偷安。最為法門大患。予昔隱居歸宗書堂。披閱經史。不啻數百過目。其簡編弊故極矣。然每開卷。必有新獲之意。予以是思之。學不負人如此(白雲實錄)。
上下偷安
去聖時遙。邪侫之輩。寄身於我教中。在上者不教其下。其下者不奉其上。各取一身之安也。
歸宗
寺名。在廬山之南。昔年羲之隱居之處。洗硯池。今猶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