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说: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上面这段文字,说的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将军赵括,很小的时候就习读兵书,喜欢夸夸其谈。有时,就连他的父亲——身为赵国大将的赵奢都很难驳倒他。但赵奢坚持认为赵括并无真才实学。
赵奢,通晓兵法,英勇善战,当时很受赵国国君赵惠王的器重,被赵惠王封为马服君,地位与廉颇、蔺相如并列。
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喜欢读兵书,有的兵书,他能大段大段地倒背如流,就连他的父亲赵奢也说不过他。日子长了,赵括便以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了。
赵括的母亲看到儿子这样,认为很有出息,不免常常在丈夫面前夸耀。谁知赵奢却不以为然地说:“用兵事关国家安危,他却说得那么简单容易,实际上他只会纸上谈兵。将来如果赵王让他领兵,必败无疑。”
公元前260年,秦国发兵侵略赵国,赵国的新君赵孝成王派老将廉颇迎战。
廉颇一看秦军太强大了,就在长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高平县北固守,一守就是三年。
秦军远道而来,本想速战速决。现在,廉颇坚守不出,一时无法取胜,就派人到赵国去散布谣言,说廉颇老了,胆也小了。如果派赵括担任主将,秦军必败。
赵国的国王果然中了计,准备起用赵括做主将。大臣蔺相如和赵括的父亲都劝赵王,说赵括没有实践经验,只会纸上谈兵,万万不能作为主将。但赵王是死活也听不进去,不仅任命赵括为主将,还赏了好多的黄金、丝绸给赵括。
赵括到了长平后,接过了帅印,立即改变了廉颇的兵力部署,一切按兵书上写的去做。这时,秦国也换了主帅,任命白起为上将军。白起这个人物可不一般,他曾带领秦军转战韩国、魏国、楚国,屡战屡胜。不讲实际的赵括,此时却改坚守为速战,主动出城与白起硬拼,白起对脱离有利阵地的赵军予以分割包围。
四十多天后,赵军粮尽援绝,军心涣散。赵括率领一支精兵突围,还没冲出多远,就被秦兵乱箭射死了,这主将一死,群龙无首。赵国四十万大军随后全部投降了秦军,白起一看这么多的俘虏,怕看押不住,就把赵国的四十万将士全部都活埋了。
长平之战,由于赵括只会“纸上谈兵”,而不从实际出发,最终导致了赵军惨败。
这里要提一下1933年9月在红军中实际掌握了军事领导权的李德。这位只知道纸上谈兵的洋教官,不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坚持所谓的御敌于苏区之外的战略方针,指挥弱小的红军与强大的敌军硬打、硬拼,不仅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且在长征路上几乎葬送了红军,仅湘江一战,八万红军就损失了五万。
毛泽东不止一次地说过:“教条主义害死人哪!”一切从实际出发,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这是我军用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