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28942800000016

第16章 神童的苦难

个人简介:

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1915—1991年)于1915年1月23日出生在原英属西印度群岛圣卢西亚岛(现为圣卢西亚共和国)一个黑人移民的家庭。

1932年,刘易斯到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经济学,1937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40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直至1948年。这是刘易斯学术生涯的第一时期,主要研究一般经济学问题,涉及工业组织及一般经济学问题。这一时期的研究为他以后对经济发展问题的探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他是黑人,受到过种种不公正的待遇,所以具有反帝国主义的思想,关心与同情贫穷国家的人民。在政治上他倾向于对英国殖民政策持批评态度的费边社和工党。刘易斯从来就不是一个推崇自由放任政策的经济学家,他为费边社撰写的《经济计划原理》就是为了解决混合经济的问题。1948年,刘易斯到曼彻斯特大学担任斯坦利·杰文斯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

1943年,刘易斯曾被英国政府任命为英国殖民地经济顾问委员会的负责人,对英国殖民地的经济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这正是他经济发展研究的开始。到曼彻斯特大学以后,他的研究就集中于经济发展问题。他的工作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际工作。在理论方面,刘易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1954年发表于《曼彻斯特学报》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这篇文章提出了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两个著名模式,这两个模式在经济学界引起广泛争论,也是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原因。1955年他出版了《经济增长理论》一书,对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至今仍被认为是“第一部简明扼要地论述了经济发展问题的巨著”。此外,刘易斯还写了许多总结各国经济发展中经验与教训的著作与论文。在实践方面,他担任了各种职务,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比较重要的有1951年任联合国总部不发达国家专家小组成员,1957—1959年任加纳共和国总理经济顾问,1959—1960年任联合国特别基金的代理人,1959—1963年任西印度大学第一副校长,1970—1973年任加勒比地区开发银行第一总裁。刘易斯在1963年被英国女王晋封为勋爵。

1963年,刘易斯应邀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从1968年起他在该校担任詹姆斯·麦迪逊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并兼任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联合国皮尔逊委员会成员。这一时期,他主要研究国际经济关系,重点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国际经济关系的历史演变。1986年,刘易斯从普林斯顿大学退休,住在巴巴多斯岛上,其住所就在西印度大学的科维·希尔校园附近。在这里他继续从事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并为各国提供发展指导。1991年,刘易斯在他的住所去世。

刘易斯出生在一个黑人家庭,童年时代的刘易斯身体很弱,经常因为生病而耽误课程。6岁的时候,他得了一场大病,在家里休养了3个月。3个月以后,他回到学校里,学业不但没有落后,反而比同学们更好。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生病在家的日子里,刘易斯为自己不能上学而非常担忧,父亲看到他不高兴就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在家里不能上课,可是别的同学都能跟着老师学习,以后我就赶不上他们了!”父亲笑着说:“你能这么想很好,但是也别担心,以后我来教你,咱们肯定不会比他们差!”就这样,父亲就成了刘易斯在家里的老师。父亲曾经当过中学老师,教刘易斯学习当然不是问题。学习的课程完全和学校里学的一样。和在学校里不同的是,刘易斯一天的学习是从父亲下班以后开始的,而这个时间正好是同学们放学的时间。父亲每天留的作业,刘易斯是在白天完成的。由于刘易斯很聪明,他学得很快,有的东西父亲讲一次他就能全部掌握,这样学习的进度比学校里正常的教学进度快多了。这样,刘易斯比别的同学学得还好也就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了。但是,这种幸福的生活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很快父亲去世了。养育5个孩子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母亲的肩上。因此,中学毕业后只有14岁的刘易斯就不得不开始工作。离开学校以后,他在政府里担任基层的办事员。每个月只有3英镑的工资,他都交给母亲支配,以减轻母亲的压力。虽然离开了学校,但是刘易斯并没有放弃学习。

17岁的时候,他参加了政府在英国大学设立的奖学金考试,并且一次性通过,获得了去英国学习的奖学金。这个爱学习的孩子终于又有了学习的机会。凭着勤奋加聪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且获得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奖学金。1940年,年仅25岁的刘易斯就留校工作。当时聘请一个黑人到英国大学任教是很少见的,这在学校引起了轰动,但听过他的课以后,人们都被他的才智征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