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莺,一个在政治记者、外交官和跨国公司高层之间辗转腾挪的女人;一个敢把任何颜色搭配穿到身上的色彩大师;一个裙子很短鞋子很高却把自己的内心包裹得十分严实的女人;一个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并能迅速找出解决方案的女人。
出生北京,求学台湾,在美国做记者,中文与英文相辅相成,之后又回到中国做外交官。
一个优美的360度后,她的现职位是柯达全球副总裁,当时媒体一致认为,“这标志着华裔女性第一次出现在世界500强企业高级领导岗位上”。但叶莺不以为然,以柔克刚一向是她的特长。
2002年叶莺被任命为柯达全球副总裁的时候,没有人感到惊奇,虽然她创造了一个华裔女性的传奇纪录——成为了世界500强中首位华人女性副总裁。
叶莺身上有着太多的传奇:1979年,作为美国NEC的记者采访过访美的邓小平;1995年,成为美国政府派到中国的第一位女外交官;1998年,作为柯达亚太区副总裁,完成了一个空前绝后的中国合资项目——感光行业全行业合资,这就是著名的“98协议”,又称“柯达模式”。
柯达模式是和叶莺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是她一手创立了“柯达模式”,在此之前,甚至很少有人敢想:12亿美元的投入、吃下6个厂、跨越6个省、10个城市、3个不同行业、跨越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大整合。但这个庞大的计划由叶莺主持完成了,并成为世界所公认的“空前的,从目前的情况看也是绝后的项目”,也令所有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艳羡不已。它对柯达(中国)的意义在于:1996年,中国是柯达胶卷的第十七大市场,2001年4月上升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而据柯达高层预测,5年之后中国将变为柯达在世界的第一大市场。
有人说,能完成如此巨大项目的只有叶莺,因为她是叶莺,她美丽、性感、智慧,有着无限充沛的精力和想象力。一句话,她身上充满着征服人的魅力。
精彩跳跃,真我风采
叶莺的父亲是满人,母亲是杭州人,她身上流淌着满汉两族的血液,既有游牧民族的豪爽个性,又有农耕民族细腻丰厚的情感。作为叶赫那拉氏的后裔,100多年前,她的祖先惨然面对一个东方帝国辉煌文明的衰落,一个向西方屈辱历史的开始。100年后,造化弄人,作为一个“美国人”的她却努力成为一座沟通东西方的“桥梁”,用另一种方式为中国的崛起做事,不免让人唏嘘。
小时候上家政课学刺绣,叶莺不会绣花,就绣了她父亲教她的“自强不息”四个字,隐约间……她知道自己与别的女孩不同,有着太多的刚性因子,像男孩。
像男孩子并不影响叶莺成为一位美丽的女人,可以随时随地把身处的环境变为表演的舞台,而且一定是主角。叶莺是台湾大学英国文学系的高材生,早在20世纪70年代,她就把自己的表演伸展到了美国。她作为美国ABC广播公司难得的女记者,采访了众多政要,其中就包括第一次访美的邓小平。没多少人能像叶莺一样出口成章,也很少有人像她一样对生活表现出高于年轻人几倍的热情,甚至一副挑战的勇气。要一个漂亮的而且风光无限的女记者放弃这个职业,即便她再不安于现状,都是不可能的事,更何况她正如日中天,但叶莺放弃了,而且非常爽快。
她的下一个职业也是她的梦想:她的外貌、她的滔滔口才和表演欲,不做外交官似乎有些可惜。事实证明了她的确是20世纪80年代广州美国领事馆里最活跃的外交官。“她对会说中国话的美国人说中国话,对会说英语的中国人说英语,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与她沟通和交流。”她当时的同事这么评价她。1986年她离开广州,当地传媒《羊城晚报》对她的离去用了一个词:满船星辉。
现在看叶莺还是像一个外交官,毕竟她有15年的外交生涯。就像做记者已经游刃有余一样,她的外交生涯也一帆风顺,她的那辆车牌为“使·0004”的美国驻华大使馆的专用车能让她自如地出入中国中央各大机构,因为她是公使衔商务参赞,美国女性中是第一个。
头上即便有如此令人眩晕的光环,依然没能捆绑住叶莺的心。1997年,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下……叶莺走进了柯达公司的大门。其实柯达前CEO费舍尔任摩托罗拉总裁的时候就邀请过叶莺……到1996年费舍尔任柯达CEO时,终于使叶莺动了心。叶莺说,“加入柯达不仅仅是加入了一个西方500强的公司,也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比较高的薪水和待遇,主要是由于柯达的项目本身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虽然没有重金礼聘,我是心甘情愿地离开我在美国政府里非常好的一个职位,加入了柯达。”
即使在柯达这样的优秀的团体中,叶莺的个人光芒也是无法淹没的。叶莺到柯达的第一天是元旦,而第三天,她就以大中华区副总裁身份从香港飞到汕头,加入柯达已经持续了3年、正陷入僵局的谈判。这个被柯达称为“7计划”的谈判让每个参与的人都疲倦不堪。叶莺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最终抚平了大家的疲惫,1998年,柯达达成12亿美元的“全行业合资计划”,一举改变了中国感光行业的格局。
了解对方的心
“了解对方的心”的叶莺,在谈判时甚至会刻意地与对方坐在一起。2003年6月下旬,叶莺谈起这段经历时,已经记不起谈判中的诸多细节了。但她说,“其实很简单,因为我知道双方真正需要什么。”
“从小我父亲就教我,与别人一起做事之前,一定要做人。人做正了,做直了,做事就差不到哪里去。所以,我每次做事前,绝不可能只从单方面思考,不可能只考虑到自己利益……把别人当傻瓜。”
“我会将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想问题,由于环境、文化、价值观、地域的不同,可能我做不到100%,但至少能做到50%,这总比做10%好,更比0%要好。”叶莺在纸上画了两个圆圈说,谈判其实很简单,你要的在这里,他要的在那里,中间有这么长的距离,我必须想办法让距离缩短,只要两个圆圈有接触点,那么大家再求同存异。
叶莺以她的学识和魅力在东方的感情与西方的理智之间搭建了一座桥。
叶莺有一句名言:“要有噱头,人家才会记得你。”因此当柯达CEO邓凯达输了跟她打的赌——“98协议”承诺,合资企业3年基建期内,中国不与其他外商合资合作;邓凯达给她寄来有他签字的美元“赌注”后,叶莺仍不依不饶,坚持让邓凯达在每张钞票上写“我输了”……并把这些钞票用镜框裱起来,展示给来访者欣赏。“不是我故意要有个性。我是一个执着的人……我从来不会因为外面的水太热或太冷,就变软或变硬,我从来不愿意失去自我,否则就白活一辈子。”“一般在男人的圈子里,女人要改变,戴金丝边眼镜,把头发绑起来,或者怎么样。但是我从来不需要改变,也没有必要改变。如果我今天想穿短裙子,我一样可以穿。高跟鞋我愿意穿多高,是我自己的事情,这并不影响我是否有资格做CEO,或者做大使。”
为了心目中的最美一刻,爱好摄影的她曾背着相机,只身来到美国印第安人居住的山洞中,一等就是一夜。“可惜我的道行不够,没能抓住红日喷薄而出、与圆形洞穴口重合的美妙一刻。”
那个时候,叶莺没有想到,自己生命中最绚烂的一刻,会在柯达绽放。
加入柯达7年,叶莺的风格,已经成为柯达公司的一枚“标签”——张扬、灿烂,却又不失亲和……这个军官家庭出身、精力旺盛、说话总喜欢举例子的漂亮女性,以自己坦率真诚的个性,对文学语言的偏爱,以及出色的沟通能力,把柯达这个老牌企业,打造成中国感光行业的明星。
然而在传统胶卷市场日益萎缩的今天,叶莺却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不懂技术、缺乏IT行业背景的她,如何带领柯达中国完成由传统胶卷厂商向集数码和传统影像于一身的企业成功转型?
98协议的“完美演出”
郁郁葱葱的绿,是叶莺特别喜欢的颜色。7年前,当她辞去外交官工作加盟柯达的时候,她还看不到这种通透的颜色。
当时,世界感光业流传着“两个半”的说法:美国柯达算一个,日本富士算一个,德国爱克发算半个,其他如柯尼卡、乐凯等企业,根本无法与“两个半”匹敌。不过在中国,柯达却无法成为那“一个”,与竞争对手日本富士相比,它不仅是后来者,而且也是弱者,其市场占有率还不足富士的一半。
与此同时,中国仅有的7家国有胶卷厂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生存成为其第一要务;
国家也开始考虑,国内感光材料行业是否需要对外开放。
柯达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在时任柯达总裁的裴学德和朱镕基总理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全行业合资计划”雏形初现。
尽管双方在战略合作上有高度的共识,但他们毕竟各自代表着一个百年跨国公司和一个大国的利益。要让这样的共识变成可以操作的方案,直至变成现实,中间还有一段艰苦的路要走……
谈判初期,裴学德对柯达资深人物蒲升隆委以重任,柯达方面主谈判手是韦中信。然而由于中美双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谈判历时3年却没有丝毫突破。
中国“老感光”、原上海感光厂厂长张贻寿对《每日经济新闻》回忆说,那时他作为谈判手与柯达的人对面而坐,双方互不信任,又存在语言差异,沟通非常艰难。
叶莺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谈判环境下“翩翩而至”。她的出现,很快打破了谈判僵局。
“她是个非常细心的人,很善于为别人着想”,张贻寿说。叶莺来到谈判桌的第一天,张贻寿破天荒地请柯达的代表团吃了一顿饭,“因为她很善解人意,双方谈得很融洽。”
叶莺到任一年后,一个空前的排他性协议——“98协议”最终诞生:柯达与7家感光企业中的6家进行合资(乐凯除外),共投资12亿美元。中方承诺,在协议签订的3年内,不批准其他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感光材料行业。柯达顺利进入了政策保护色彩浓厚的中国感光业,完成了公司历史上的“惊人一跳”。
后来人们都说,“98协议”的成功固然是由于柯达抓住了中国国企改革的政经脉络,但做过记者、当过外交官、拥有深厚人脉的叶莺同样功不可没。凭借其出色的公关能力和沟通技巧,多姿多彩的叶莺开始成为媒体的焦点人物,柯达也因此备受瞩目。
对叶莺这方面的天赋,周围的人都有着深切的体会。记者们说,只要柯达有新闻发布会,叶莺必定亲自督阵。她能迅速记住每一个记者的名字和特征,不经意的言谈间,常能流露出她对你的重视和关怀;但每次出现,她总能将自己巧妙地隐藏在公司身后。
柯达的员工说,叶老板是个非常细心的人,吃饭的时候她能针对不同人的口味给大家夹菜。
一次,叶莺亲自挑选了很多书签送给下属,而且买了好几种样式,上面有的是心型图案,有的是十字架。分发的时候,她对着一个员工说,你要拿这个十字架的,因为你信教。
柯达的客户则说,叶莺是个有心人。开会的时候,她能让枯燥的会议充满惊喜,因为她总会细心挑选一些小礼物送给客户。私下里交谈,她也总会给出诚恳的建议,无论是私人问题,还是公司治理。
可是,叶莺的这一特色,在柯达转型的今天,却成为了人们质疑的理由。作为一名领导者,叶莺能否发挥足够的影响力,帮助柯达完成中国市场的一记“华丽转身”?
事实上,“98协议”后,强势进入中国感光业的柯达,在传统胶卷市场上曾经一路高歌,把老对手富士远远地抛在身后。然而,面对数码浪潮的袭来,这个胶卷产量足足能围绕地球五圈的企业却犹豫了。保持传统?还是马上转型?柯达全球的高层有些左右摇摆。
此时的叶莺,还在忙于执行“98协议”。她坦陈,数码市场发展得如此迅速,是她和柯达高层始料未及的。
尤其是2001年以来,柯达中国传统胶卷市场开始呈现下滑趋势,柯达的数码业务在二、三线城市失误连连。外部,舆论的压力开始转向叶莺;内部,市场做不起来的悲观论调开始蔓延……外界评论说,柯达需要的不仅仅是个出色的外交家,更是一个出色的战略制定者。
2003年,柯达公司全球CEO邓凯达首次公开承认公司在数码决策上的失误,并自上而下地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力进军数码领域”的转型运动,更换高管、裁员、进行一系列并购举动……叶莺带领的中国市场,成为这次运动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棋。
麦肯锡公司董事JonR。Katzenbach认为,真正的变革领导者具有四个突出特点:能在现实市场中缔结坚实的关系;具有高层领导人的远大抱负与一线员工的实务操作能力;通过影响身边所有员工(包括上司、下属和同事)参与变革;拥有各种不同的实用操作方法和工具,并不断修改和完善领导风格的多样性。更多的人则认为,企业变革的领导者应该是一位有坚强意志的铁腕人物,叶莺能胜任吗?
对此,叶莺有自己的想法。“这确实是一个挑战。”她说,中国地域辽阔,详细了解丰富的市场需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不过,极少说“没办法”的她将此称之为一种令自己热血沸腾的“挑战”。她喜欢享受挑战带来的感觉,刺激、好玩、充满成就感。
心中有把永远燃烧的火
对于传统胶卷和数码产品,叶莺有自己的看法。“用传统胶卷拍照好比享受一顿浪漫的烛光晚餐,需要慢慢品尝、细细体味;使用数码相机,则像是吃丰富的快餐,所有营养都有了,讲究的是快。这是两种不同的体验。”叶莺说,数码在今天不可能取代胶卷,胶卷也无法阻挡数码前进的步伐。
在她看来,只要平衡好数码和胶卷这对“互搏的左右手”,让他们不打架,顺利完成转型任务……让中国成为超越美国市场的第一大影像帝国的目标便有可能实现。“一手画方、一手画圆”才是柯达中国发展的上上策。
虽然这一切还只是美好愿望,但追求完美的叶莺对柯达的“漂亮转身”深怀信心……并且心存期待。
她的这份自信与期待,来自她对“人”的重视。这一点,多年来不曾变过。
去年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被员工称为老板的叶莺对老板这个词有过精彩的阐述……“原始汉字中,‘板’字的写法是‘门’字里加三个‘口’。可见这就是一个众口难调的团队,但老板的‘门’始终是敞开的,老板就是要把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执行办法统一起来。独唱很单调,合奏才是美妙的乐曲。”
在柯达,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当遇到问题,叶莺一定会带领她的团队开展几次“头脑风暴”……“大家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也是我心中最为翻腾的时候。”叶莺说,这种争论,不断刺激每个人去寻求问题的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团队的斗志。
对于外界的质疑,当年的谈判对手、如今的下属张贻寿说,叶莺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她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热情与主动性,柯达的前途就不会太令人担忧。他深信,叶莺能担此重任。
“有人问我,如果下属做得不好,你会不会骂他?但这个时候,我先会反省一下,我是不是把问题说清楚了。”叶莺知道,自己能说会道,但改不了的急脾气却容易成为与员工交流的障碍。“没有说清楚,是我的责任。说清楚了还要问他有没有条件来做。让员工爬高,就要给他梯子,或者告诉他去哪借梯子,还有怎样才能借到梯子。”只有保证这样的沟通,才能让员工充分了解柯达,最后把工作做好。
“柯达给了我生命中7个不同的春天。”叶莺对《每日经济新闻》说。看过花开花落、万里晴空之后,“宠辱不惊,去留无异”的心态早已让她能对大起大落淡然处之。她表示,柯达不是她“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但如果有一天她要离开,前提肯定是觉得要做的事情都做完了……而且在柯达舞台上的演员们,都能够继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但她马上话锋一转:“如果我们转型失败了,这条船沉了,我自己是一个很好的游泳手,不但能够保住自己,也可以把周边的人救上彼岸。可是,如果这条船真地能在风雨之中掉头成功,等第二天太阳升起,晴空万里,我肯定会兴奋起来。这是又一次革命的成功。”
在柯达转型的路上,叶莺就这样努力着,期待着。
叶莺爱用“性感”这个词儿来形容那些曾让她倾力以赴的往事。
“因为性感,所以不可抗拒。”这是一个深谙魅力效应的女人,即使在对你的提问坦诚相告之时,亦会恰到好处地将微笑绽放给一旁正在调焦的摄影师。
“要感谢父亲从小培养了我这种追寻挑战,享受挑战的个性。”毕业于黄埔军校的父亲对叶莺的教育严格而别致。她13岁开始学习跳伞,在跳伞过程中叶莺领悟到,成功的一半源于克服恐惧,一半源于刻苦训练。父亲告诉她,困难与挫折其实是一种礼物,一条河流只有遇到阻挡的石头,才会激起美丽的浪花。
新闻是最爱
1979年,那是一个值得让人永久回味的年代:中美建交,邓小平访美,美国的公路上第一次出现两条龙——红龙与白龙;中国人第一次走入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了解了白宫、总统制……邓小平戴上了牛仔帽……“中国已经不再是枪杆子挂帅、政治挂帅,要走商务的路”,作为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女记者代表,叶莺代表美国三大电视网出色完成邓小平访问美国的报道任务。
“我作现场报道的时候从来没有稿子,因为有稿子我就会失去思考。那个时候,跑政治和要闻是没有女记者的,而我却非常地一帆风顺,所有的大人物,美国的、中国的,我都采访过。”23年后,说起这段往事,叶莺依旧兴奋不已。
作记者,是因为这样可以从不同人的眼里看世界,可以了解百花齐放式的人生。同时,也逼着你自己要学习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这点很诱惑我。我不喜欢只是单一地钻研某种东西……所以,我绝对成不了一个科研家。后来,也是由于作记者,认识了许多国际上的风云人物……我觉得跟这些人在一起,可能会影响到我的一些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走入了政海。
做记者,她是美国新闻界的名记;做外交官,她是美国政府中第一位被任命为公使衔商务参赞的女性;做企业家,她是柯达第一位华人全球副总裁。
三个互相不搭界的职业,却能被一个女人演绎得如此有滋有味。个性张扬的叶莺,无论是巧言善辩的记者职业,还是纵横天下的外交生涯,都被她视为求解方程的过程。
正是带着这种人生的冲动,永远去追求新鲜的生活:“我念初中时的理想是做记者好,可以接触不同的人,后来在一家广播公司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采访政界要人,我之所以能争到那份工作是因为我的英语确实很好。我作现场报道时从来没有稿子,因为有了稿子我就会失去思考。采访政治和外交,认识了许多外交界人物,这就走出了我人生的第二步:加入美国国务院做外交官。后来又去了柯达,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比较高的薪水,主要是由于柯达的项目本身很性感,很有吸引力。我的火一直在心中燃烧,对自己的评价是敢想敢干、决不服输!我小时候就顽固,天不怕地不怕;现在还顽固,还是天不怕地不怕。”
叶莺是那种很少回头想事情的人。如果一定要让她对自己作总结,她会说,“在事业上,一切都是按照我的想法去做的,结果也都在自己意料之中;在人生的其他方面,可能会有不完美的地方。”
“我觉得这么多年来自己性格深处的东西没什么变化,我本来性子急,现在还是急,将来还会急。”“可是什么变了呢?对人生的感悟变了。随着岁月增长,回头看以前做过的事情,和做事的方法,当然有时候觉得是很可笑的。如果重走一次,我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肯定会的!有没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变?没有!”
不会改变和喜欢新鲜,表面看来或许有些矛盾,但叶莺却很好地将双面性格融合在一起。或许这也正是她在柯达职位历经三次升迁,却始终未放弃对外事务部总经理这一职位的原因。
她告诉记者:“这个职位是我一直不愿意放弃,而且我一直非常非常执着地在抓的一件事情……因为任何的一个公司,如果你自己里头内在有一个很好的故事,你不说出来,就像你肚子里有话你不说出来,我咋知道你在想什么?所以在柯达本身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所以我们对外事务就是怎么样把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信息、这样的故事说出来让大家知道。那么这样的话,也可以协助我们,让我们面对的社会和顾客知道,柯达不仅仅是一个品牌,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重要的是一个文化,那这个文化是跟随着你人生道路的每一天,你每一天生活里每一个精彩的时刻。”
“不是我故意要有个性。我是一个执著的人,我从来不会因为外面的水太热或太冷,就变软或变硬,我从来不愿意失去自我,否则就白活一辈子。”她也同样不害怕自己的职业未来:
“因为我是政界、商海、无冕之王的皇冠都戴过的人,而且是一个很喜欢追求挑战、喜欢探讨未知世界的人。现在,我有一个像梦一样的团队,这个团队几乎是战无不胜、无城不克。我也知道,在这个团队里有很多精英,他们应该在团队里有他们自己的位置,所以,一旦其中任何一个人成熟,我就会把位置让给他。我相信柯达不是我事业最后的一站。因为当团队中新的精英成熟的时候,我还没有老。”
不论任何人来审视叶莺的前半生,都将会毫无疑问地认定:叶莺是一团火,一团足以熔化掉一般女人们甚至男人们都视之为坚冰的一团火!正是这团炽烈的火,造就了叶莺对生命的热情和事业的热爱,也造就了这位美丽的柯达女神!
启示录: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真诚既是无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财富。始终不渝地真诚对待自己和别人,就已经具备了成功的最高贵品质。
人须有生趣才能有生机。一个有勃勃生机与广泛兴趣的人,可以战胜一切不幸。
一个自强不息的女人,无论目前成功与否,我们都将毫无疑问地认定她是位强者,因为它具备了强者的风范,从而应该赢得我们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