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干部能力新观
2898000000036

第36章 维护稳定能力(10)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稳定是构建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有序,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这不仅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所充分证明,也是广大干部群众从经验和教训中得出的共同结论。

当前,我们党所肩负的执政使命光荣而艰巨,所面临的执政环境复杂而多变,国际局势并不太平,不稳定因素呈多元化趋势。国内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不良思想文化侵入,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受到冲击,一些人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失范,心理失衡,行为偏激,容易引发各种刑事犯罪。在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形式主义还存在,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少数地方和部门党群关系还比较紧张,有的机关部门办事效率还不高,执政成本较大。所有这些问题,如不及时有效解决,各级党组织作为抓发展的“火车头”,其“功率”和“动力”就会大打折扣,领导核心地位就会大受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动摇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就有可能失去民心,也就无法担负起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为了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领导干部必须头脑清醒,居安思危,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警惕性,始终坚持“两手抓”,真正做到抓发展、抓稳定“两手硬”,发展经济、维护稳定坚决不动摇。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励精图治、奋发图强,防患于未然,努力提高公共危机的管理和处置的能力,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未雨绸缪,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制定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定期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二、领导干部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能力

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领导干部必备的能力,应当是与时俱进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领导干部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当前,领导干部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决策、依法执政的能力

科学决策、依法执政是领导干部具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的前提。领导干部作为施令的发号者,管理的领头羊,一个决策失误往往埋下混乱的隐患,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领导干部要维护社会稳定,要善于根据宏观经济形势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条件与实际情况,运用创造性思维做出科学可行的决策。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站在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依法执政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依法执政水平提高了,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正确贯彻实施,才能给社会稳定创造前提。

2.统筹协调、驾驭全局的能力

统筹协调、驾驭全局是领导干部具备维护稳定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政之妙在于协调”。“百心不能成一事,百人一心万事成”。协调的目的在于保持整体平衡。领导干部要善于做沟通和协调工作,开展广泛而健康的社会交往,艺术地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种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整合稳定资源,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而为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社会稳定工作涉及各个部门的各个方面,不能顾此失彼、因小失大、片面追求局部效应和个人喜大好功,否则将会造成整体利益的失衡。兵有兵经,但兵无常势,弈有弈谱,但弈无定型。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领导干部要认真负起领导、组织、协调的责任,对各种纷繁复杂的情况要通盘考虑,统筹安排,精诚合作,不断提高驾驭全局、维护稳定的能力。

3.临危不惧、多谋善断的能力

临危不惧、多谋善断是领导干部具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所应有的胆略。社会的发展总会面临着矛盾和问题,也总是在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中前进,面对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领导干部要在第一时间内快速反应,多谋善变,速战速决,争取处置事件的主动权,将事件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控制在最小限度,以切实的措施维护社会稳定,这就是一种胆略。突发事件一般来势猛,发展快,其变化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应对之中常有瞬息万变的惊险,稍有不慎,将造成难以把握的失控局面。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具有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大胆果断的气魄;有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胆略;有令出法随、雷厉风行的作风,迅速果断采取行动,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局势,否则就难以维护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

4.实事求是、勇于纠错的能力

实事求是、勇于纠错是领导干部在具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上所应有的一种气魄。当前,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单位,浮夸风、造假风仍然存在,有的还比较严重。这种不讲求实际,不实事求是的思想和作风严重败坏了领导干部的威信,给党和政府造成很坏的影响,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怀着勇于纠错的气魄,坚决贯彻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勇于纠正单位内部那些浮夸、造假的错误做法,做到不掩盖矛盾,不激化矛盾,勇于承担责任,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对待成绩,对待荣誉。只有实事求是,勇于纠错,才能减少矛盾发生,促进社会的平安稳定。

5.身先士卒、迎难而上的能力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立身”。领导干部的所作所为时时刻刻为身后的干部群众树立起学习的榜样。领导干部是处置突发事件、调处群体性纠纷的指挥者,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战略的执行者。正所谓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在处理危机和紧急关头,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知难而进,不畏艰险,发挥共产党员模范作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实际行动,带领干部群众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每一次行动都做到万无一失,成功处置事件,安全排解危机,从而保持整个社会在各项建设事业中平衡发展。

三、煅炼维护社会稳定能力的途经

1.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解社情民意

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经常深入到基层,深入到问题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寻找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有效办法。凡涉及群众利益的政策措施,在决策和工作中应最大限度地维护,不得保护部门利益和少数人利益,更不得与民争利。要带着感情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引导人民群众依据政策和法规,保护好自身的正当利益,防止极端事件的发生,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初始萌芽状态。经常组织基层干部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体察民情,掌握民意,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全力以赴做好当前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因事、因人制宜,实事求是地处理各种量多面广的纠纷,切实化解各种矛盾,确保社会稳定和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树立大局意识,齐心协力抓好信访工作

信访工作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重视抓好群众信访工作。以加强责任制为抓手,不断建立和完善“五种机制”,即排查调处机制、基层“减压”机制、上下贯通的协调机制、多管齐下的分流机制、责任追究机制,有效化解群众矛盾。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行为,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处理”的原则,认真做好群众的正常上访接待处理工作。支持依法有序上访,坚决反对无理无序上访;提倡逐级上访,不支持越级上访;依法处理无理闹访者,对肇事行为和个别无理取闹或以上访为名进行串联并鼓动闹事的挑头人,依法严肃处理。在畅通信访渠道、做好信访工作方面,领导干部要以大局为重,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补台而不拆台,分工而不分家,密切配合,齐心协力,维护社会稳定。

3.善于学习,提升素质,全面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稍一疏忽,将面临淘汰。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未学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说明学无止境。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对于肩负决策和执行任务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尤为迫切。突发事件的成功处置,驾驭各种复杂局面,通常是多种知识融汇贯通,各种能力交织迸合,多年工作经验厚积薄发的结果,这需要领导干部孜孜不倦地学习。一要学理论,了解上级的方针政策,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善于从大局上把握方向,不出偏差。二要学习经济、法律、科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学习适应形势变化和任务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尤其能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不断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三要学习处置策略,经常研读“兵法”,并注重汲取国内外处置突发事件的一些成功经验,不断提高战术水平。要紧跟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完善和充实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确保一旦事件发生,能够快速反应,拉得出、打得响、战得赢。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领导干部维护稳定的能力才会不断得到加强。

领导干部不但要善于学习,善于借鉴,更要进一步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意识,加强实际锻炼,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要坚持科学执政,注意尊重客观规律。特别是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等方面的关系,力争实现执政成本最小化、执政效益最大化。要坚持民主执政,广泛集中民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领导班子内部和上下级之间,营造宽松和谐、坦诚相见的工作氛围,防止“家长制”、“一言堂”作风的滋长蔓延。要坚持依法执政,带头学法,自觉守法,严格执法。正确处理政策和法律的关系,把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政策依照法定程序及时上升为法律法规,依法有效调整迅速变化的社会关系。领导干部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4.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维护社会稳定能力的长效考核机制

在考核干部时,要把驾驭复杂局势、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情况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能力评价的重要方面,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以此促进领导干部维护稳定能力意识的自觉养成。要有意识地把一些年轻领导干部放到艰苦环境、突发事件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砥砺意志品格,增长实际才干,并注重在一线跟踪考察、了解、识别干部。对能力过硬、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要及时表彰,不拘一格,大胆启用;对工作不力、能力平庸的干部,要不留情面,坚决调整;对那些因工作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格责任追究,并按规定进行查处。

建立健全维护稳定的考核机制,目的要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刻认识执政过程、追求政绩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实践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牢固树立发展是政绩,维护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要以正确的政绩观促发展,保稳定,不搞劳民伤财、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创造为群众所认可并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领导干部追求政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都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竭尽全力地为民办好事实事,使人民群众得到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

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稳定,才能抓住和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确保稳定,才能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确保稳定,才能妥善解决面对的各种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必须具有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在具备组织协调能力、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能力、驾驭和领导全局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做维护稳定的高超“艺术家”,不断完善自我,开拓进取,提升品位,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六、 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支持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果。”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国际国内舆论格局下,如何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一节 媒体与政府形象力

政治传播学是研究政治信息的流动,确切地说,就是由政治系统结构和功能导致的政治信息的传递和处理过程。由此,我们采取政治传播学的视角,就是要考察政府部门在应对政府媒体危机的过程当中,政府自身信息的流动。具体说来,这个“政府自身信息”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形象”。

一、为什么要提升“政府形象力”

政府形象力是政府形象对政府管理、运作及其表现形式以及社会公众评价的影响、支配和改变能力,具有政治性、公众性、公益性、价值导向性和沟通性.其价值体现为综合展现政府能力、推动公共管理人性化、整合政府内部资源、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政府形象的真实性、时代性、反映公众意愿和公众接受性是构建政府形象力的内在要求。

谢庆奎在《政府学概论》中认为,各种各样的政府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成员的“非自愿性”。这里意思是说,一个政府所管理的成员,并不是像对待宗教那样,可以作出自愿的选择。每个政府所管辖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是一生下来,就天然地处在某一政府的管辖范围内。

组织成员这种“天然”的“非自愿性”,给政府“天然”地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有效地取得成员的认同”。尽管政府在行使公共权力时具有合法性的权威,但是成员的认同感却需要政府的主动建构和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