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极品名车
28983000000011

第11章 红棕烈马——法拉利

经典车型数据:

型号:法拉利F430

排气量:4.3升

整体车重:1450千克

加速时间(0~100千米/小时):4.0秒

最高车速:320千米/小时

它的年产量只有6000辆,可每一辆都能让旁观者在心醉神迷中徜徉;

它的购买手续苛刻异常,仿佛不是在购买商品而是要进入西点军校的营房;

它有着刀劈斧剁般的艺术外形和动力十足的12缸心脏,每一次的轰鸣都像是命运交响曲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中奏响;

它的车窗玻璃上挂满了勋章,14次F1车队总冠军、14次车手总冠军,209次分站赛冠军、203个杆位都让对手们无奈与彷徨;

它是红魔法拉利,赛道任它信马由缰……

童年的理想

我最中意的赛车是我还没有造出来的赛车,我最大的成功是我还没有达到的成功。”千万别觉得这句话狂妄,因为说这句话的人是恩佐·法拉利,一个被车迷们尊称为“赛车皇帝”的老人。

1898年2月18日,恩佐·法拉利出生在了意大利的北部城市摩德纳,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个呱呱坠地的婴儿能将整座城市变成亚平宁的跑车之都。摩德纳从中世纪开始,就是意大利著名的金属加工业中心,当地大部分居民都是世代相传的锁匠或者铁匠,恩佐的父亲阿尔弗雷德·法拉利自然也不例外。从小在自家的作坊里嬉戏打闹,恩佐对机械的兴趣远比牛奶和曲奇饼干要大得多。

1908年,阿尔弗雷德带着小儿子恩佐和大儿子迪诺来到博洛尼亚,观看了著名的环博洛尼亚汽车赛。虽然当时的赛车比赛远没有今天F1的极速,也没有那么多养眼的车模,但是对于童年时代的法拉利来说,赛车场却成了充满了诱惑和刺激的所在。此后,每到周末,法拉利都会步行几千米的路程去看赛车,那些英勇无畏的赛车手已经成了他最崇拜的偶像。为了支持儿子追求自己的理想,阿尔弗雷德将法拉利送到了摩德纳的技术学院,希望儿子在那里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师。

车标故事

法拉利的车标是在黄色的长方形图案上印刻着一匹奔腾的黑色骏马,马的上方是意大利国旗,下方则是英文字母“Ferrari”。这匹传奇的黑马原本属于意大利的空战王牌、一战传奇飞行员巴拉克,他在整个战争中击落了34架德国飞机,而带给他无数好运的就是机翼上喷绘的黑马图案。1923年,恩佐和巴拉克的母亲在赛车场上偶遇,这位夫人将儿子的幸运图案介绍给了恩佐,对他说:“把它贴到你的车上吧,这会给你带来好运。”从此,奔腾的黑马就成了法拉利汽车的永久吉祥物。

圆梦赛车场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驱散了意大利人在赛车场上的快乐,赛车手和飞行员全部被征入军队,等待他们驾驭的将是战斗机和军用车辆。法拉利一家也没能逃过战争的梦魇,法拉利的哥哥迪诺在入伍后的第二年被西班牙流感夺去了生命,恩佐的父亲阿尔弗雷德则死于肺炎。1917年,19岁的法拉利也来到了军队,负责给军马钉马掌。法拉利比他的父兄们幸运一些,第二年他就因为胸膜炎而退伍,总算在战火中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然而战后的大萧条并没有让法拉利高兴多久,他就被迫加入了百万失业大军,开始四处谋生。

此时赛车运动再次在意大利兴起,赛车手成了让人嫉妒的职业,幸运的法拉利也得到了一些小汽车公司的青睐,开始驾驶他们的赛车四处征战。1920年,在意大利车坛已经小有名气的法拉利加盟了鼎鼎大名的阿尔法·罗密欧车队。也许是红十字和食人蛇的庇佑,此前一直成绩平平的法拉利在当年的塔加·弗洛里奥大赛中夺得了第二名,这几乎是法拉利赛车生涯中最好的成绩。不过法拉利并没有在赛道上征战太久,1924年他结束了自己的车手生涯,因为妻子劳拉不愿意他参加以生命为赌注的比赛,深爱妻子的法拉利最终做出了这个决定。退役后的法拉利没有远离赛车,丰富的比赛经验和深厚的机械知识让他成了车队的CEO,他负责制定战术、解决技术难题,甚至还负责在摩德纳地区销售阿尔法·罗密欧汽车。在这个过程中,法拉利结交了许多出色的机械师和赛车手,这时他萌发了创建一支车队的想法。

红魔初创

1929年11月,恩佐·法拉利与另外两名赛车手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法拉利公司,法拉利开始以企业家的形象出现在意大利赛车界。由于和阿尔法·罗密欧汽车公司关系良好,后者干脆将赛车业务整个包给了法拉利公司。法拉利也没有让老东家失望,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在车坛手眼通天的能力,将那些享受着国王般待遇的车手都网罗到了法拉利公司的旗下,比如弯道技术出众的卡帕瑞,身高只有1.6米、暴脾气和赛车技术同样出名的努沃拉里等等。这些桀骜不驯的车手也没给法拉利丢脸,他们在1930年为法拉利车队赢得了8项比赛的冠军。

就在法拉利车队在赛道上发展得顺风顺水的时候,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欧洲的赛车运动,阿尔法·罗密欧这样的车坛大鳄也不得不考虑退出赛车运动。讽刺的是,这时站出来力挺赛车运动的却是德国的法西斯政党,希特勒把赛车的胜利当成了宣扬种族优越论的证明,德国的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和汽车联盟公司的车队得到了德国政府数百万马克的拨款,德国人的赛车开始将意大利人甩在身后。1935年7月,深感耻辱的法拉利车队迎来了当年的德国大奖赛,几乎全欧洲的赛车迷都来到了德国的纽博格林赛道,关注德国和意大利的生死对决。最终,背水一战的法拉利车队笑到了最后,努沃拉里在最后一圈反超了德国人,为法拉利车队赢得了战前最后的辉煌。

王者归来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意大利的赛车活动全部停止。1943年,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很快就解放了整个意大利。二战结束后,法拉利将自己的车厂从摩德纳市区搬迁到了郊外,开始了艰难的复兴。1947年,第一辆法拉利品牌的汽车125型赛车问世了,它装有一台12缸发动机,第一年就夺得了7项赛事的冠军。赛道上的出色成绩让法拉利成为了金字招牌,恩佐开始推出法拉利的跑车产品。和其他汽车公司要做广告、提供产品介绍不同,法拉利汽车只需要在销售店内等待顾客上门就可以了。那些想要购买法拉利汽车的名流显贵们不但要支付巨额的金钱,还要履行繁琐的程序,比如要填写自己之前拥有什么样的汽车,还要找到一位法拉利车主为自己写推荐信,那种感觉好比是要进入哈佛或者西点这样的学校。

1950年,国际汽联(FIA)推出了世界上难度最大的场地赛车活动——一级方程式赛车,这项世界上最昂贵的体育运动在英国的银石赛道上正式开锣。然而让法拉利瞠目结舌的是,他的法拉利赛车居然被老东家阿尔法·罗密欧打得落花流水,后者夺得了全部11个分站赛的冠军,使用的还都是二战前设计的赛车。不甘失败的法拉利在1951年推出了375型赛车,但成绩也只是略有起色——法拉利夺得了两个分站赛的冠军,可车手总冠军还是被驾驶阿尔法·罗密欧的阿根廷车手方吉奥获得,法拉利再次完败。在接下来的1952年和1953年,法拉利总算迎来了风水轮流转的时刻。在意大利车手阿斯卡利的操控下,法拉利375终于战胜了“老恩师”阿尔法·罗密欧,连续两年包揽了车手总冠军的奖杯,法拉利和不可战胜这个豪情四溢的口号联系到了一起。

数字F1

一辆F1赛车引擎由大约6000个零件组成,整车造价在100万欧元左右,这还不包括零部件和研制费用。通常来说,F1赛车从0加速到100千米/小时只需要2.3秒,从0加速到200千米/小时再减速到0,所需的时间也只有12秒。在摩纳哥赛道F1可以轻易跑出350千米的时速,这几乎是地球的表面上移动速度最快的物体。每站F1比赛,平均有600名采访记者,赛道旁需要400名志愿信号者、108名志愿旗手、40名警察、10辆警车和12辆消防车。每场比赛需要提供1.5万份正餐、15万份三明治、70万份煎牛排和30万布丁,喝掉的饮料则包括2500瓶香槟和5000多瓶啤酒。

赛车飞入了观众席,车手和14名观众当场死亡……在短短的数年中,法拉利车队就损失了数名精英车手。更让法拉利本人痛彻心扉的是,他的独生儿子迪诺在1956年因病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带来的是无尽的悲伤,曾经乐观开朗的恩佐变得孤僻、暴躁,他甚至扬言要离开赛车,幸好这从头到尾只是个扬言。

黑色年代

登顶之后的法拉利并没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因为一群新的对手在1954年加入了愈发激烈的F1赛事,其中就有梅赛德斯—奔驰和阿斯顿·马丁这样的大敌。最终,不可阻挡的奔驰鸥翼赛车在方吉奥(这位老大是标准的流浪车手,先后效力过四家F1车队)的驾驶下勇夺冠军,法拉利赛车沦落到了老二的位置。接下来的1955年成为了一段黑色时光的开始,先是法拉利的王牌车手阿斯卡利在试车中因为赛车失控而撞车身亡,然后是1961年德国车手特里普斯驾驶的法拉利50年代后期的事故不断让F1饱受批评,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在内的多家车队在压力下退出了这项比赛,一览众山小的法拉利在1956年、1958年和1961年三次折桂。赛场上的成功又刺激了法拉利跑车的销售,以250GT为代表的法拉利汽车在10年间卖出了2500辆。连那些看惯了肌肉线条的美国车迷都对高价、新潮的法拉利赞叹不已,他们甚至将法拉利V12发动机的轰鸣声称为世上难得的天籁之音。随着法拉利在美国大受追捧,美国汽车巨头福特公司开始关注来自意大利的生产商。1963年,福特的掌门人亨利·福特二世派出了一支由职业经理人和谈判专家组成的团队来到了摩德纳,准备从恩佐·法拉利手中买下法拉利汽车。那些见惯了美式汽车流水线的美国人在法拉利的车厂里大开眼界,他们发现这里的工人像打造稀世珍宝一样手工制造汽车,每天的产量居然只是一台发动机……就在宾主相见甚欢的时候,带着一副大墨镜的法拉利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希望收购完成后车队的领导权仍然归自己所有,而亨利·福特则希望这项权力归于他的公司。于是恩佐将美国人请出了自己的办公室,只说了一句:“很高兴认识你们。”这个变故让福特成了法拉利的仇家,在接下来的十年中,福特GT40赛车和法拉利的GT250赛车在勒芒的赛道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964年和1965年,GT40完败于法拉利,1966年则是福特笑到了最后,法拉利失去了7连冠的机会。

最棒的驾驶者

F1的赛车手全部是从F3000、F3等赛事中选拔出来,每人都有着至少8年的赛车经验,持有FIA颁发的国际汽联超级执照。这些体魄强健的车手几乎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优秀的驾驶者,他们可以在剧烈的过弯时承受4个G的横向离心力,也可以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保持160下以上的心跳,甚至还能在摄氏60度的高温下完成2个小时的比赛,仅仅脱水和脂肪消耗就会达到4千克……所以别羡慕F1车手590万美元的平均年薪,他们的收入和他们的付出是绝对成正比的。

永远的恩佐

与福特的谈判破裂之后,财务危机开始困扰法拉利和他的公司——毕竟F 1是世界上最烧钱的运动之一。为了和那些财力雄厚的巨头们竞争,法拉利选择向本国的菲亚特汽车集团寻求帮助。1969年6月,菲亚特集团收购了法拉利50%的股份,前者得到了本国最优秀的汽车制造商,后者得到了巨额的资金支持和完全自由的创造空间,这是一次完美的强强联手。有了财大气粗的菲亚特做后盾,恩佐终于可以向老对手莲花、福特和保时捷进行复仇了。20世纪70年代,法拉利开始收复自己在跑车领域的市场,它的年产量逐渐恢复到了2000多辆。同时,法拉利在赛道上的荣誉也在回归,恩佐先后签下了尼基·劳达、约迪·亨特、吉尔斯·维伦纽夫等一大批天才车手,硬是在莲花车队的手中夺去了3次车手总冠军和4次车队总冠军。

1986年初,老骥伏枥的法拉利在菲亚特集团的董事会上提出了著名的“F40计划”。这位面容紧绷,始终带着墨镜的88岁老人只说了一句:“我要让时间倒转,制造一辆简单的好车”,就轻而易举地说服了挑剔的董事们。当年6月,法拉利历史上最畅销的跑车F40下线了。作为献给法拉利的生日礼物,车名中的F代表着法拉利的姓氏,40则代表着法拉利车厂生产跑车40周年。这款超级跑车装有一台6升12缸发动机,它可以在公路上开得又快又猛,每小时300千米以上的时速让许多驾驶者无法想象,再一次展现了法拉利“高性能、少生产”的造车理念。第二年的8月14日,90岁的法拉利带着无尽的满足离开了人世,结束了他风云一世的赛车生涯,他为世界留下了一段令人高山仰止的创业传奇。

后恩佐时代

恩佐·法拉利去世之后,法拉利车队在F1中的表现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无处不在的派系斗争、毫无创新的技术和优秀车手的流失让红魔在11年里颗粒无收,只能尴尬地注视着迈凯轮和威廉姆斯车队你争我夺,只能牢骚满腹地哀叹塞纳这样的天才为什么只属于迈凯轮。这种苦涩的情绪一直持续到1993年,一个名叫让·托德的法国人成为法拉利“红色帝国”的掌门人。这位矮矮胖胖的小老头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将乌烟瘴气的法拉利车队成功整容。随后,慧眼识人的托德又从贝纳通车队挖来了王牌车手迈克尔·舒马赫和天才的技术主管罗斯·布朗,后恩佐时代的铁三角终于成型了。

1996年,卷土重来的法拉利一举夺取了西班牙、比利时和意大利3个分站赛的冠军,重拾了自己昔日的雄风。1997年,舒马赫本人更是和车手总冠军擦肩而过,只是在西班牙进行的最后一站比赛中惜败给了法拉利前车手吉尔斯·维伦纽夫的儿子杰克·维伦纽夫。就像恩佐·法拉利常说的,艰辛过后的成功总是分外得甘甜。经过3年的卧薪尝胆,法拉利和舒马赫开始在1999年发力,阔别了15年的车队总冠军奖杯又回到了法拉利的怀抱。在此后的5年中,法拉利变成了上帝御用的赛车,舒马赫是他们的方向盘、托德是他们的发动机、布朗是他们的电子控制系统,无论是威廉姆斯还是迈凯轮都只能为了亚军疲于奔命,而埃尔文、巴顿、库尔特哈德等一批车手也只能为生不逢时而感叹。就像美国的《体育画报》所说的:“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法拉利将F1变成了一部车和一个人的游戏,除非舒马赫断腿或者法拉利熄火,那冠军就没有任何的悬念。”

英国的一战英雄托马斯·劳伦斯曾经说过:“对速度的追求是人类的第二大兽性”,法拉利就是这样一匹兽性十足的烈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