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转化后进生的9大技巧
2900800000011

第11章 解开后进生的“心结”(1)

准确把握后进生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需要

虽然后进生有很多不同的类型,但是他们又有着相似的心理特点。作为教师和班主任,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并且对其心理进行准确把握,是做好后进生工作的重要基础。

人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受到尊重,后进生也不例外。但由于他们已经犯下很多错误,加上周围人的一些定势看法,常使他们的希望落空,形成自卑感。后进生是渴望被信任的,但同时他们又会有对立情绪,后进生也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信任,但这种可能性通常较小,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逆反与对抗情绪。后进生还存在上进心与自制能力差的矛盾心理。他们也渴求上进,想改掉自己的坏毛病,但由于自制力较差,经常在外在诱因的影响下控制不住再次犯错误。青少年学生都有好胜的心理,但由于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很难取得胜利,好胜心理得不到满足,有时还会遭到其他学生的冷嘲热讽,这种失望心理所带来的后果就会在其他方面寻求满足,如欺负弱小的同学、结成小团体等。

总的来讲,后进生并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孺子不可教也”。他们也有自尊心,渴求被信任,拥有上进心和好胜心,只是因为现实,他们不得不把这些积极的心理隐藏起来。有些学生还会通过满不在乎的方式来进行自我解嘲,这种做法其实是后进生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不得已而选择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让我们来看下面的这则案例:在由一名普通学生“转变”为后进生的过程中,这名所谓的后进生在心理上经历了如何的挣扎,又是如何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后进生的。这则案例对于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是一种警醒,都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怎样做才可以少“培养”一些后进生?

他,一米八的个头,长长的头发,黝黑的皮肤,倔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眼镜后面是一双细小而狂野、明亮而自傲的眼睛。就是这样一名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从普通学生进入到了后进生行列。

不信任——隔阂的产生

他小时候的一次误食,导致他如今患有严重的胃病,给他带来了胃疼的毛病。有一次,因为英语默写不合格,他和其他几位同学一起被当班主任的英语老师在饭前留了下来。看着其他同学陆续离开教室,他忍着胃痛,对老师说明了情况,希望老师能网开一面,让他及时吃饭,以解除胃疼之苦。谁知老师却没有因此而同意他,他认为那是因为老师不相信他所说的话。从此,隔阂、不满在他的心头滋长着。

奚落——矛盾的升级

没过多久,他又因为相同的原因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被留了下来,因为上次的经历,他不满地趴在桌上。老师很生气,对同学说:“你们要想吃饭就赶快背,不要像有些同学平时生龙活虎,留下来就胃疼……”听着这番话,他觉得受到了莫大的羞辱。他突然站起身,踢倒课桌,冲出教室。桌子坏了,老师叫来家长,让他一赔偿,二道歉。钱是赔了,理却坚决不赔,没办法,只能家长代赔不是。老师怒火未熄,恨恨地说:“你这个儿子我是管不了,也不想管了。”家长的训斥、老师的不理不睬,使他内心仇恨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考试分数的压力使得老师心浮气躁,老师曾多次失去理智地在教室里批评学生甚至训斥学生。长期积累下来的不满和仇恨使他寻找着发泄的机会,于是他带头和老师顶嘴、吵架,借机带领其他同学愤愤离开教室,去操场打球,以示罢课。

动手——矛盾白热化

有一天,老师终于对他扰乱课堂的行为忍无可忍了,用练习册打了他。于是就发生了老师受屈辱的一幕:他以老师体罚学生为由,认为奋起反抗是英雄,于时他拖着任课老师的头发到校长办公室评理……

看完这个案例,真是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像这篇文章的作者一样,也“深深为这位老师所受的种种屈辱而不平”,但却更替这位学生感到悲哀。如果最初英语老师能给予学生一点点起码的尊重和信任,细心安慰他几句,马上让他去吃饭;如果后来老师能够再宽容一些,不再进一步追究此事,没有奚落学生;如果老能够不记“旧仇”;如果……总之一句话,如果这位老师能对这位学生的心理哪怕只有一点点的了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局。但是现实中不存在如果,事情确确实实已经发生了,还给这名学生的成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难道这位老师对此就能够释怀吗?

有些老师在为自己工作失误辩白时总是说:教那么多学生,哪能保证没有一点偏差呢?能对得起大多数学生就不错了。这种想法可能大多数老师都不会反对。人无完人,我们似乎也不能要求老师对待每一个学生,处理每一件事情都无可挑剔。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即使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成功,那百分之一的失败降临到某个具体的学生身上,却是百分之一百的失败。

同样是面对学生,不同的教师对待的方式不同,那么学生给予老师的回报也是天壤之别。一位学生由于没有完成作业,不敢来上课,就跟班主任老师打电话说自己生病了,不能到学校去。老师就轻言细语地安慰了他几句,让他在家安心养病。下班之后,班主任就买了点水果来到学生家里看他,却发现学生根本就没有生病。学生羞愧不已,第二天,他把作业工工整整地写好,交给老师。在此之后老师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这位学生以后作业做得很及时,再也没有撒过谎,学习成绩也逐渐转好。从这两个案例的对比可以看出,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给予后进生多一点尊重,多一点信任,多一份鼓励,准确把握后进生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需要,并给予机会满足,那么后进生将会慢慢走出后进生的行列。然而,如果给予学生的是不尊重、不信任、冷嘲热讽、打击报复,那么好学生也可能会被“转化”为后进生,而后进生则可能越来越后进。

消除后进生的自卑心理

小强是个学习较差的孩子,平时不愿与别人来往,情绪低沉,郁郁寡欢,经常自责内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他就不敢举手发言,与同学、老师交往时总是怯生生的,参加活动也不积极,做事缺乏信心,没有自信,毫无竞争意识。老师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想了半天终于小声地说:“我不知道。”但有时他话又很多,不分时间,不分场合,突然间像一只高音喇叭(声音不小,但又不知道在喊什么)。有时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他拼命地叫,以显示自己的存在;有时还用一种稀奇古怪的声势吓人。每当那时,大家或眼睁睁地看着他,或哄堂大笑。有时他又把对自己的不满转移到他人身上,变责己为责人,莫名其妙地去招惹同学……

案例中小强的行为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有些自傲,实际上是自卑的一种表现。

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出偏低评价,或者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怀疑的一种心理感受。自卑心理在后进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不仅使他们背上了精神包袱,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克服自卑心理对后进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要善于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而帮助后进生克服自卑心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充分掌握后进生的具体情况。后进生差在何处?差到何种程度?是属于哪方面的原因?对这些问题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去热忱帮助,耐心引导。

一般说来,下面几种方法有助于克服后进生的自卑心理。

一、给后进生树立恰当的目标

恰当的、合乎实际的奋斗目标能给人以巨大动力,但如果奋斗目标太高,经过一番努力仍不能实现,则会使人产生挫折感,进而产生自卑感。有些后进生不甘心落后,有强烈的进取愿望,但是在确定奋斗目标时,往往好高骛远,不切合实际,总想在很短时间内,使自己的成绩赶上去,结果受到挫折后产生了更强烈的自卑感。教师应抓住他们要求进步的心理,帮助他们调整不正确、脱离实际的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目标。要教育学生不能心急,“一口不能吃成大胖子”,要从点滴的进步做起,还要帮助后进生制定一套分阶段、分层次的目标计划,在实施中加强监督,及时调整,使他们的自卑心理在不断实现奋斗目标的进步中,由强到弱,逐渐缓解,直到最后消除。

二、帮助后进生正确补偿自己

教师要引导后进生寻找自卑的原因,并对其加以调整和消除,鼓励后进生用一方面的优越来弥补另一方面的自卑。

方法一:以勤补拙。帮助后进生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缺陷,然后消除后进生的思想压力,调整心态,鼓励他以最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这些缺陷。

方法二:扬长避短。鼓励后进生去展示他的长处,比如参加自己喜爱的兴趣活动(美术、音乐、体育、摄影、书法等),以此激发自信心。

在此过程中,要让后进生“知足常乐”、“感觉良好”,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使其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从而大胆去做“我能行”的事。

三、引导后进生经常进行自我鼓励、自我暗示

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当后进生做某事畏缩不前时,教师要引导他们用“没关系,我能行”、“我能干好”、“我感觉不错”之类的语言激励自己,磨炼意志,勇往直前。

下面提供几个能帮助后进生提高自信心的技巧:

(1)每天早晨起床后,首先对着镜子笑一笑,然后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

(2)找一些自己有把握做到的事情来做,每次完成了就告诉自己:我真行!

(3)当别人批评你的时候,不管是父母、老师或是同学,你都要请他们说说批评的理由。当弄清楚被批评的理由后,就要想想自己是否真的这么糟糕,如果真的是自己的错,那么就要告诉自己:恭喜恭喜,我又可以改正错误,变得更好了;如果不是自己的错,那么就更要再接再厉了!

(4)昂首挺胸地走路,主动参加活动,主动当众表演,学会对人微笑。

四、充分发挥后进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作用

一是课堂活动的参与。后进生由于存在自卑心理,往往不能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后进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作用。课前应专门设计几个能为后进生直接回答或者动动脑筋就能回答出来的问题。在课堂讨论中,多听听后进生的见解,当他们能够回答出来或见解有一定的正确性时,老师应投去赞许的目光,热情地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验胜利的喜悦。如果回答不出来或者见解不正确时,仍要给予热情鼓励,长此以往,就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是课外集体活动的参与。鼓励后进生参加集体活动,想方设法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使他们得到一种心理满足,以淡化和抑制其自卑心理。

五、单独辅导

有的后进生由于自尊心强,最怕老师在公开的场合进行辅导,特别是大声地辅导讲解。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学生表面上说“明白了”、“会了”,但实际上仍然一窍不通。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单独辅导,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帮助后进生提高成绩。

总之,帮助后进生克服自卑心理,重在正面鼓励,贵在持之以恒。切忌对后进生冷落、嘲讽、不负责任的放弃和格外严厉的惩罚。这样不仅不利于后进生克服自卑心理,还会压抑他们原有的积极性,妨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要能够引导他们正确地评价自己,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评判能力,以利于他们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消除后进生的逆反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看,逆反心理就是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能接受的阈限,使个体达到饱和而产生的一种厌恶体验。这种心理状态在后进生中出现较普遍,他们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学习的消极态度和厌恶情绪便油然而生,甚至与老师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

我们先看下面这个案例:

张老师是一位有30年教龄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学校里他被公认为勤奋认真的好教师,几乎每天他都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校长对他的评价是:“他努力使学生好好学习,不能容忍懒散的现象,最懒的学生在他班上也会变得勤奋。但是,奇怪得很,学生都不喜欢他,班里学生的语文成绩一般。”

作为班主任的我很想知道其中原因,于是向班上的语文课代表小瑞了解情况。“大家为什么不喜欢张老师?是否因为他要求过严?”小瑞告诉我说:“张老师经常要我们罚抄。语文词语默写错时,他就要错一罚百。有一次我听写时写错了一个字,将‘琴’字下边的‘今’写成了‘令’,张老师竟罚我抄写1000遍(因为我是语文课代表)。我放学回家就开始抄写,到晚上10点才算抄完。开学后的语文第一单元测验,因为全班学生考得都不太理想,张老师罚我们把第一单元所有生字和词语各抄3行(每行10个字),并且第二天上语文课时必须交上。还有的时候是一人做错,全班挨罚。一次听写,有几个同学共写错了18个字,结果全班每个人一起被罚抄了30遍……所以大家都不喜欢语文课,越来越讨厌张老师。”“张老师对你们这么严,你们的语文成绩应该不差吧?”“哪里呀,张老师一来就要我们罚抄那么多,我们烦都烦透了,哪有心思去考虑自己到底怎么会写错的,只管乱抄一气,赶着完成罚抄的任务要紧,有不少同学看看罚抄有很多或是实在完成不了,就干脆不做了。您想,这样的情形,我们的订正效果能好吗?”

在现实教学中,确实有不少教师“钟情”于对学生“错一罚百”:错一个字罚抄100遍;100分的试卷少考一分就得罚抄试卷一遍;甚至,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做错了一道题(“1+1=2”),竟然被罚抄10000遍!

不可否认,教师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哪一个教师是想故意跟学生过不去。这些教师,往往是学校里勤奋认真的好教师,他们信奉“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严格要求。然而,这些教师又往往有些偏执,无意中侵犯了学生的自主权,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极为恼火,产生抵触情绪,形成逆反心理,而一个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过多的课业压力会在无形中加深学生对教师的逆反心理,严重地损害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从而导致学生与教师沟通困难,甚至导致学生拒绝教师的教育。

有研究表明,诸如语文等学科上对错别字的罚抄不应超过5遍,否则,罚抄遍数越多效果反而越差,甚至还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如产生抵触情绪,形成逆反心理等,从而导致学生对教师及教师所教的学科失去兴趣甚至厌恶,教学效果难以提高,甚至反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