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转化后进生的9大技巧
2900800000021

第21章 加大对后进生的学法指导(2)

睡得好,人的体力和精力就恢复得好。既要保证一天8~10小时睡眠,又要提高睡眠质量,要睡深、睡熟。一些学习好的学生,都有自己很好的睡眠习惯,后进生只要坚持努力,是可以养成好的睡眠习惯的。

为此,要做到下述“四要四不要”:

四要是:青少年要在晚上10点左右睡觉为宜;每天要坚持同一时间睡觉;睡前要用热水洗脚,如果自己能做做足部按摩更好;要躺下就关灯,闭眼就睡着。

四不要是:不要在睡前(吃完晚饭后)喝浓茶、咖啡之类饮料;不要在睡前做剧烈的运动;不要在睡前看过分刺激的电视或动感情的小说和信件;不要在睡前半小时内进行紧张的学习或激烈思考。

要定时倒头就睡,很快睡着、睡熟,铃一响就起床进行洗漱,既要洗出个“洁净”,更要洗出个“精神”,然后精力充沛地去学习。只要坚持努力,一定会很快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终生受益。

第二,重视课间休息。

课间10分钟时间不长,一定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休息一下。上课越是积极、紧张地学习,下课越要休息,而且最好到室外休息。尤其是冬天,要到室外去活动一下,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还可以调节心情,有利于更好地上下一节课。

有些学生,没有重视课间休息,下课后还坐在位子上看书,思考问题,做作业等。教师应告诉他们,不会休息就不会学习,休息不好不仅影响成绩,甚至影响身体。

第三,重视积极休息。

参加文艺活动、体育活动,更换学习内容和形式等,称为积极休息。既达到了休息的目的,又可增加能力、美感,使学习生动、活跃、丰富、充满情趣。

第四,合理营养,吃好早饭。

青少年孩子大脑发育和活动都很需要营养,这主要靠一日三餐获得,教师应指导家长搞好孩子的膳食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孩子不太重视吃好早饭,认为“早饭可有可无”、“不吃也没事”,有的借口“早晨很忙,来不及吃早点”,这些都是很错误的,要帮助纠正。早晚饭间隔约12个小时,已经是“空腹”了,如果孩子不吃早饭或吃得很少,到上午第三、四节课时,就已空腹十六七个小时了。这时身体和大脑都处于营养缺乏状态,血糖大幅度下降,出现饥饿感。在这种营养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大脑积极活动就有困难,上课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表现懒散、迟钝,严重时还会出现心慌、多汗状况,这种消耗对青少年身体造成伤害。

因此,教师要教导学生,早饭一定要吃,而且要吃好。不仅要吃主食,还应吃些蛋、奶、肉等食物,以补充脑力劳动需要的蛋白质和脂肪,以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去上好课。

3.注重体育锻炼-形成锻炼习惯,准备好体力

大脑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器官,它的正常运转需要健康的身体支持和多种物质的供应,氧气是大脑活动需要的主要能源。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增加血液含氧量,以给大脑充足供氧。

体育锻炼时会使脑皮层的兴奋点转移,是脑力劳动的一种积极的休息,为搞好体育运动,要教导学生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做好课间操,要用力做、认真做,它对强壮身体、振奋精神很有好处。

第二,上好体育课。学校里面体育课内容,都是经过多年理论和实践研究,非常适合青少年成长需要,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很有好处。

第三,自行安排体育锻炼。在校的学生或寒暑假在家的学生,应自己安排晨练,它可以活动肢体,呼吸新鲜空气,振奋精神,但晨练不适于过量。放学后,应该坚持到操场活动一段时间。

总之要教导学生注重锻炼身体,养成锻炼习惯,保持旺盛的学习体力和精力,才能上好课。

其次,指导后进生积极思考,学会思考。

学生学习好坏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思考不思考、是否积极思考的问题。用心思考是上课的重要任务和活动,思考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教会学生在积极思考过程中学会思考。

1.要在“懂”上下功夫,打好基础

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把自己大脑当成“口袋”去装知识,而是要理解知识、运用知识,首要的就是要在“懂”字上下功夫。

一要懂概念。

懂概念,是学习最基础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如果把知识体系看成一座大厦,那么概念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学生学习概念的主要毛病就是只背概念的定义,这是造成学习成绩不好的重要原因。

学习概念主要明白这个概念怎么来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含义(内涵)?这个概念的适用范围(外延)是什么?深入思考一下,还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个概念?“新鲜”在哪?思考得越深入、越具体越好。

二要懂规律。

懂规律,也就是要懂事物的变化关系。要明白这个规律是怎么建立的?人的发现过程是什么?变化关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适用范围是什么?有哪些基本应用?对每个学习的规律,上述问题都要用自己的理解的话把它说出来,说得越准确越好。当然,最后说的和书上的“黑字”差不多,但理解的表述和背记的东西很不一样。

三要懂情境。

无论学习文科还是理科,积极思考都会使自己进入一个新鲜境界,尤其是文科,一定要理解阅读或“品读”,要积极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和用心,理解越好、品味越深,收获越大。

2.善于求教

上课是教师主导下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的学习过程。教育学生一定要充分认识老师要善于向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学习。

第一,学习思路。

要注意这堂课老师是怎样开头的。一般教师开头都要讲在什么情况引出新课,它的意义如何。要注意大小标题的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是集中了众多的优秀思想、思路清晰明确、字句简练。经常是,教师板书上的大小标题和统一的教材常会不一样,有的地方用词是很有讲究的。

还要注意课的结尾。教师在课的结尾一般都要做个小结,这既是归纳总结,也是一个强化作用。

第二,学习重点、难点。

学生学习进步的过程就是突破一个个重点、难点的过程。在这方面,老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是提高水平的教师,他们课上重点越鲜明,难点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水到渠成”。这是教师用他的知识和能力,经过加工后,用科学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表现。

书本上的文字不得不写得很精炼、很规范,因而变得难以理解,而教师往往用几句话、几个字就能一下子“打开了孩子的心扉”,或把真切的含意“说到孩子的心坎里”。有的教师解决难点很巧妙很艺术,甚至很精彩。

愈来愈多的教师在这方面下功夫,因此,要告诉学生愈是敬爱教师,积极思考,就愈会感受到教师的用心。这不仅能使自己更好地把握知识、培养能力,更能感受到思维的伟大和美好,形成会思维、爱思维的习惯。

第三,学特色。

教师上课时通过声音、板书、动作、表情态度以及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来教学,都是经过科学的论证和充分准备的。不同的教师在这方面有不同的特色,教师要告诉孩子,要充分利用这些特色来学习。

搞好上述“三学”不仅有利于积极思考,也是为学会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四,指导后进生做好笔记——记思路、记重点、记收获、记问题。

随着年级的提高,做好笔记就成为学生上课的基本要求。学会做课堂笔记是学生上课的基本功之一。

做好笔记主要有三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笔记是课堂学习的一份重要资料。记录着课堂学了什么、学的程度、学的情况等,这些资料都很宝贵。

第二个好处是,有利于掌握知识,既有利于整体、系统地把握知识,又有利于推敲重点、难点,更有利于课后复习。

第三个好处是,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笔记的内容既体现出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也能体现思维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它还能看出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及个性特点等。

课堂笔记记什么?怎么记?

(1)记思路、记重点。

要指导学生记老师板书上所写的纲目和重要内容,重要的图解和表解,典型事例以及老师补充的,以及书上没有的内容。

教师要提示学生,一定要以听为主,以记为辅。在听、记有矛盾的情况下,要先集中注意力去听,听思路,听重点。尤其是在老师讲解重点和难点时,老师往往语速放慢、语调加重,这时学生一定要紧跟老师思路思考为主,努力听完整、听系统,然后概括地有重点地做一下笔记,记思路、记重点。

课堂上长期这样努力,能养成良好的概括能力。

可以让学生参考江苏省南通市第十二中学初一(6)班马晓刚同学写的《我记笔记的方法》:

记笔记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上课不认真记好笔记,那么课后复习就缺少条理,也不容易记住上课的重点,对学习是不利的。

记笔记不可能把老师上课时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这样做,不但来不及,而且会错过老师上课时所讲的内容。正确记笔记的方法应该是记老师上课时的重点、要点、难点,将老师分析问题的方法、解题要点或例题记下来,笔记本的旁边可以留一栏空白,必要时可记上注意点,或上课时所讲的难点。有时,上课老师讲得很快,来不及记,怎么办呢?有两种办法,一是暂时先记在脑子里,等到有空隙时,赶紧补上;二是将老师讲的众多语句,概括总结,抓住重点,提纲挈领地记下来,这种方法就要靠平时锻炼。记笔记还不能光靠死记,要边理解边记,把自己的想法或看法也记下来,以便于课后消化。课后还应该通过看书,或阅读其他参考资料,对笔记的内容进行补充,这样笔记就更完整了。

(2)记收获。

记自己的看法、体会、联想等。可以采用“符号法”、“批语法”、“关键词法”等方法。如老师强调某内容重要,可以在笔记本上这个内容旁边划上竖线,越重要划的竖线越多,一般笔记左方都留有一定的空白篇幅,留有批注和课后补充的余地。如果是自己认为某一内容重要,可以在旁边划插入号“<”,在后边批上字或写上简练的话,当然在不影响听老师思路的情况下,能写出自己的联想和新思想更好。

要告诉学生笔记本是自己的学习工具,怎么做对自己学习有好处就应该怎么做,不能太乱,但也用不着过分整洁,它不是装饰品。

(3)记问题。

既要记没有听懂的问题,也要记自己发现的问题。

有困难的地方,需要复习过去学过知识的地方,要记下来。课后,要及时找同学和老师请教后把问题和困难解决掉,需要的旧知识尽快自己查找出来,把笔记补上。

自己发现的问题,能形成专题进行研究就更好。

(4)指导后进生提高参与程度,善于合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特殊的认识实践活动具有不可替代性。要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主动、自主并具有创造性,这需要有个学习过程,其主要途径和方法就是指导学生提高自己的课上参与程度。

1.在参与中要积极发言,培养语言能力

要教育学生,讲话可以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清晰、完整、准确,讲话可以增强自我意识,培养信心。只有当自己克服害怕心理,征服畏惧,站在老师面前,站在同学面前,说出自己的意向和想法时,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心灵时,才会真正的和大家进行心灵的碰撞,从而使自己和大家的关系更加亲切、和谐。

课堂是锻炼和培养口才的好场所,教育学生要充分利用课堂,过好语言关。

2.提高语言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思想。无论是回答问题或参与讨论,要尽可能的在说话前,先理清思路(先想一下或先想好)再说话。也就是先自己在脑子里组织一下内容,清理一下思路。这样的努力很重要,能使自己讲话有条理、简单、明了,从而培养思维的灵敏性。

二是要有个性。不要照本宣科地重复别人讲过的话,要讲真话,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三是要有新意。努力表述自己的新思路、新想像、新感觉和新体验,充分体现思维的创新精神。讲话要有规矩,课堂是大家共同学习的场所,要有一定的纪律要求,课堂上不能想说就说,影响课堂秩序。

要教育学生学会与同学、教师们合作的能力,发展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创设一个和谐、舒心的学习环境,可以获得老师更加热忱而耐心的指导和帮助。

要教育学生在青少年时代,有几个常在一起坦诚地讨论的学习伙伴,互相激发学习兴趣,不仅能及时地解决学习问题,这种讨论的内容和方式对未来工作也大有帮助。现代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近80%是通过合作完成的。

指导后进生复习

课后复习是指在每次上课之后对新课进行的及时回顾,它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先复习后做作业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课后复习,能巩固记忆,防止遗忘;能深化对当天所学知识的理解,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熟练化和技能化;能检验学习的效果,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及时弥补缺漏;能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能进一步提高记忆能力,培养自学能力。所以教师要指导后进生及时进行课后复习。

首先,指导后进生掌握课后复习的方法步骤。

(1)回忆

就是在饭后、睡前或做作业之之前,不看书,不看课堂笔记,而是独立地把当天所学过的内容像过电影似地回想一遍,有时还可把回忆的主要内容默写出来。如果能全部回忆出课堂学习的内容,就证明听课是有效果的;如果不能全部回忆起来,就证明听课有不够的地方,应及时寻找原因,改进听课方法。

可以让学生参考下面两种回忆法。

(1)某学生的“过电影”学习法

所谓“过电影”学习法,就是晚上回家做完作业之前,把白天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在脑子

里像放电影那样再仔细回忆一遍,以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当然,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前提,是上课认真听讲。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觉得,这种“过电影”学习法,对我学习帮助很大。

这种学习方法,我是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发现的。有一天晚上,我正在看第十四课《古诗三首》,突然停电了。当时,我就坐在那回想刚才看过的课文,没想到轻而易举地就把课文中的一首诗《三行》背了出来,而且印象特别深。后来,我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老师肯定了我的这种学习方法。

(2)某学生的“复述法”

我的学习好方法是复述法。所谓复述法,就是对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提出问题进行回忆、口述解答,复习已学过的主要内容,起到自我检查、加强记忆的作用。复述能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及时补上,复述还能找出学习中的难点,以便集中精力,重点突破。

下面谈复述的几种方法:(1)课后复述。就是上一堂课或看完书后,用几分钟的时间概括老师讲授的内容或这段书的中心思想,及时抓住重点,加强理解和消化。(2)全天复述。就是在一天学习完后安静地回忆自己一天所学的内容,默想一遍。这种方法有助于记忆,简便可行。(3)阶段复述。就是学完一个章节或几节课后,可以回顾所学课本的内容,找出每个章节的重点,在认识上由部分走向整体。(4)考试前复述。就是在进行全面复述的基础上,将书本知识化粗为精,化多为少,提纲挈领地复述一些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这样,考试前就胸有成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