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中,要获得好人缘,就必须要处处减少“火药味”,增加“人情味”,具体表现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理解人。人都有三灾六难,吃五谷杂粮,哪能没有一点病痛。你要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善解人意,急人所急,替他排忧解难,你和对方就会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关系。
古人早就发现了知音难觅。俗语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某些人为了事业前途而利用“友谊”,他们选择与放弃“朋友”都很快,也没有什么真正的感觉。他们选择“朋友”,就像选购汽车,要求“价廉物美”,事先就预测或设计这些“朋友”对他们的事业、前途有什么“利用价值”。等到他们获得晋升与新的社会地位之后,他们就会冷酷无情地把老朋友一脚踢开,然后开始寻找新的朋友——这种新的友谊最后将使他们获得金钱报酬、荣誉、地位,这些人基本上并不分辨这个人与那个人之间有何差别,都是在精心设计对自己的利益有什么“好处”之后,再决定选择什么人作“朋友”。
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荀巨伯的人,一日得急信,说一位朋友得了重病。朋友远在千里之外,荀巨伯去看他时,赶了好几天的路程。可是到了朋友住的郡地时,却发现这里已被胡人包围了。他只得潜入城里去看望朋友,朋友看到荀巨伯时非常高兴,但又忧虑地说:“谢谢你在这个时候还来看望我。现在城已被胡人包围了,看样子是守不住了。我是一个快死的人,城破不破,对我来说是无所谓了,可你没有必要留在这里,趁现在能想办法,你赶快走吧!”荀巨伯听后责备朋友说:“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大难临头,你却要我扔下你不管,自己去逃命,我怎么能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情呢?”
胡人攻破城后,闯进朋友的院落,见到安坐的荀巨伯,大发威风说:“我们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你是何人,竟敢不望风而逃,难道想阻挡大军不成?”
荀巨伯说:“你们误会了,我并不是这城里的人,到这里只是来看望一个住在这里的朋友。现在我的朋友病得很重,危在旦夕,我不能因你们来,就丢下朋友不管。你们如果要杀的话,就杀我吧!不要杀死我这位已痛苦不堪、无法自救的朋友。”胡人听了这样的话非常惊奇,半晌无语。过了好大一会儿,有一位头领看了看手中的大刀,说道:“看来,我们是一群根本不懂得道义的人了。我们怎么能在这个崇尚道义的”城“里胡闯乱荡,为所欲为呢?走吧!”胡人竟因此而收兵,一郡得以保全。
且不说荀巨伯对待朋友的义气感化了胡人,保全了朋友住郡的安危,单就荀巨伯对待朋友的真诚本身而言,就足以令人感动了,像这样以真诚的言行对待朋友,天下还有谁不愿意与其结交呢?
胡雪岩本是江浙杭州的小商人,他不但善经营,也会做人,常给周围的人一些小恩惠。但小打小闹不能使他满意,他一直想成就大事业。他想,在中国,一贯重农抑商,单靠纯粹经商是不太可能出人头地的。大商人吕不韦另辟蹊径,从商改为从政,名利双收,所以,胡雪岩也想走这条路子。
王有龄是杭州一介小官,想往上爬,又苦于没有钱作敲门砖。胡与他也稍有往来。随着交往加深,两人发现他们有共同目的,只是殊途同归。王有龄对胡说:“雪岩兄,我并非无门路,只是手头无钱,十谒朱门九不开。”胡雪岩说:“我愿倾家荡产,助你一臂之力。”王有龄说:“我富贵了,决不会忘记胡兄。”
胡雪岩变卖了家产,筹集了几千两银子,送给王有龄。王去京求官后,胡雪岩仍旧操其旧业,对别的讥笑并不放在心上。
几年后,王有龄身着巡抚的官服登门拜访胡雪岩,问胡有何要求,胡说:“祝贺你福星高照,我并无困难。”
王是个讲交情的人,他利用职务之便,令军需官到胡的店中购物,胡的生意越来越好、越做越大。他与王的关系也更加密切。
正是凭着这种功夫,胡雪岩使自己吉星高照,后来被左宗棠举荐为二品官,成为大清朝唯一的“红顶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