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它的理由
乌镇是中国江南的封面,“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弥漫在乌镇的每一个角落。以河为街,桥街连连,河畔筑屋,大院深宅,乌檐白墙,河埠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香古色,水镇一体,仿佛都在暗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乌镇,是有着1300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从872年建镇以来,乌镇镇名未变,镇址未变,水系未变,生活方式未变,传统建筑百年风雨,依旧完好。乌镇有着悲欢一样分明的黑白,干净里掺杂着几许沉静,经过千年的洗炼,它的沉稳和从容不迫的淡定,是岁月积淀的丰富,需要细细品味,才得真谛。
乌镇是中国江南的封面,“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弥漫在乌镇的每一个角落。以河为街,桥街连连,河畔筑屋,大院深宅,乌檐白墙,河埠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香古色,水镇一体,仿佛都在暗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乌镇的民居都呈现出一派青黑色,只是深浅稍略不同,像一幅水墨均匀的中国画一般挂在这个灵动的空间。小镇拥有羊肠般的水巷,在西栅随便找个巷子吧,最好是能让人迷路的那种,狭小的、幽深的巷子。走在巷子里,脚下青石板的沟沟壑壑上填满乌镇的故事。一个一个通向水道的狭长走道中吹来柔柔的清风,带着溪水的甘甜味道。那一间间敞开着房门的房屋,雕花的木制隔扇,坐在竹子躺椅上的老人,墙届上年代久远的石刻,廊檐下精致的木雕,就这么一一呈现在眼前,令人恍如隔世般惊讶和奇妙。
乌镇共有100多座古石桥,每座桥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故事。所以舟行其中更能领略乌镇之美。那些枕河的木阁楼,那些不施脂粉的石桥,似乎在随着小船的摇晃而飘浮不定。
水上阁楼颇有吊脚楼的味道,靠河一端用木柱和石桩支持,搁上木板再搭阁楼,阁楼修建得很是精细雅致。乌镇的夜晚是无声的,河道里蒸腾起的水汽氤氲了水乡,朦胧了月色,轻摇船桨,如划破一池碎银,在一座座石桥中穿越,仿似穿梭一个个时空隧道。
累了,可寻一间临河的民居水阁住下,体会一下枕水而睡的悠然。水阁是真正的“枕河”,三面有窗,午夜梦回,听底下水声訇訇,别有一番情趣。茅盾在一篇题为《大地山河》的散文中这样描述过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飘然而过。”枕边的橹声将你包围在水的温柔中,侧睡榻上,恍然间听到流水声潺潺而过,梦里水乡悠然而来,摇摇晃晃的木船就载着如此多的眷恋飘然而过。
寂静清冷是乌镇最美的时刻,而静默独行是阅读乌镇的最好方式。没有了喧闹,乌镇顿时变得古老凝重起来。清晨的乌镇,万籁俱寂,流水潺潺,小桥人家,垂柳翩翩,两旁鳞次栉比的古风民居倒映在水波里,歪歪斜斜映照出自己沧桑的身影。在如此的浪漫意境中手捧香茗,斜倚在美人靠上,看屋中汲水,听橹声欤乃,潺潺碧水就在脚下流向了远方。
如果想体会一下乌镇人原汁原味的生活,可去西栅的茶馆。在西栅,四乡八邻的镇村居民习惯于在清晨摇着船出来喝早茶、赶早市。西栅的这些老茶馆规模都不大,两三间门面,二三十张茶桌,参差地排成两三行。一张正方形的板桌,配上四条狭长的长条凳,再靠一把茶壶,一只茶盅,就留住了西栅两三百名老茶客。只有在乌镇这种地方,不经意的一瞥就会有与百年历史擦肩而过的感觉。
乌镇是一个适合怀旧的小镇。乌镇历史上是热闹的,曾经显赫一时的商铺、当铺、药铺在两岸留下了岁月刻下的道道痕迹,如今依然在记叙着它的故事。窄窄的小巷,隐隐飘来醇厚的酒香,那是乌镇有名的“三白老烧酒”正在酿制;当铺一切摆设如旧,隐约中能听见伙计的报账声;“宏源泰”染坊高高晾挂的蓝印花布漫天飞舞,雕花、刻板、染整、挂凉全然遵循旧时的工艺;音韵锵锵的古戏台上正举行演出,锣声唢呐虽土腔土调,却着实卖力;还有东栅幕布上面那一段“皮影”传说,一切都是那么原汁原味。而乌镇的人们却不急着做生意,一如碧波荡漾、轻舟慢摇,这里的人们总是从从容容、稳稳当当。老人们或逗鸟、或养花、或聚坐在街心的廊椅上捧着茶壶说东家聊西家、或眯着眼看不知看了多少遍的本地花鼓戏。
孔桥石径,碧水轻舟。吴侬软语中,好一派物我相安的和谐与安宁。乌镇,简单、淳朴而不失历史流逝沉积下来的厚重;澄净、清幽却也浓浓的透出江南水乡的灵秀;热情、质朴仍令人满心都是吴越人民的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