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80首
29041300000007

第7章

《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一生中创作的最后一首绝句作品。“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恰巧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在杜甫看来,李龟年无疑代表了盛唐时期的欢乐、繁华,以及自己青年时期的浪漫和意气风发,而如今,那一切都随风而逝,再也无法追回。所以诗的开首两句看似简单,其实蕴涵深厚,寄寓了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以及种种相关的美好回忆;后两句一转,转到眼前现实,国家久经动乱,社会经济凋敝,盛世不再,从前的太平安逸,一去不返,而李龟年和自己,一个由享有盛名的、极受皇家恩宠的音乐家成了流落江湖、卖唱为生的艺人;另一个则从胸怀大志、才华横溢的翩翩少年成了老病穷愁、漂泊异乡的文人……感慨唏嘘不已。诗的后两句可说是蕴涵了说不尽的情感。在春光灿烂的江南,两位经历了各种磨难的老人意外相逢,景物之美恰恰反衬出人物内心的凄凉,我们仿佛能看到杜甫两行眼泪滚滚而下……

帮你朗读

此诗的韵脚为闻、君,押en/un韵。

逢fénɡ 雪xuě① 宿sù② 芙fú 蓉rónɡ 山shān 主zhǔ 人rén

〔唐tánɡ〕刘liú 长chánɡ 卿qīnɡ

日rì暮mù③苍cānɡ山shān远yuǎn④,天tiān寒hán⑤白bái屋wū⑥贫pín。柴chái门mén⑦闻wén犬quǎn吠fèi⑧,风fēnɡ雪xuě夜yè归ɡuī人rén⑨。

注释

①逢雪:碰到下雪。②宿:投宿。③日暮:天色晚了。④苍山远:离青山还是那么遥远。苍山,青山。⑤天寒:天气很冷。⑥白屋:茅草屋。⑦柴门:乡村中用枝或柴草编成的门。⑧吠:狗叫。⑨夜归人:夜里从外面回到家里的人。

诗意

傍晚路经远方苍山下,天寒茅草板房更清贫。敲响柴门听见了狗叫,我是风雪夜投宿的人。

赏析

首句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第三句中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第四句中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背景知识

刘长卿(公元709~780年),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唐朝中期的诗人,为官曾两度遭贬,最后官职是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最擅五言,其诗作主要为五言诗。有《刘随州集》。

帮你朗读

此诗的韵脚是贫、人,押in/en韵。渔yú 歌ɡē 子zǐ

〔唐tánɡ〕张zhānɡ志zhì和hé

西xī塞sài山shān①前qián白bái鹭lù飞fēi,桃táo花huā流liú水shuǐ鳜ɡuì鱼yú②肥féi。青qīnɡ箬ruò笠lì③,绿lǜ蓑suō衣yī,斜xié风fēnɡ细xì雨yǔ不bù须xū归ɡuī。

注释

①西塞山:一般认为在浙江吴兴西南。②鳜鱼:也叫桂鱼,大口细鳞,背青黄色,身上有褐斑,味道很鲜美,是淡水鱼中的名贵品种。③箬笠:用宽大的箬竹叶子编成的斗笠。

诗意

西塞山前,成群的白鹭飞来飞去,正是桃花盛开的春天,水中的鳜鱼又大又肥。我戴着青色的斗笠,穿着绿色的蓑衣,虽然有斜风细雨,可完全不必急着归家,先在这里尽情享受美好的自然景致吧。

赏析

这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词,《渔歌子》是词调名。词是唐宋时的流行歌曲,它是长短不齐的,不过张志和的这首词是文人词的早期作品,相对来说还比较整齐,跟七言绝句诗很相像。这篇小词,通过描绘清新秀丽的江南水乡景色,表露出作者悠闲自得、怡情山水、乐在其中的心情。作者选取了富有季节特征(春天,桃花汛期)和地域特征(江南)的景物,用清淡的笔墨略加点染,画面清新,格调明朗。渔翁的形象,体现了作者恬淡洒脱的胸襟。词句风景如画而韵味悠长,令人沉醉。

背景知识

张志和,字子同,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唐肃宗的时候,做过官,后来弃官归隐于江浙一带,自号为“烟波钓徒”。他是位多才多艺的文人,唱歌、书法、绘画、击鼓、吹笛,样样都能。传说他钓鱼时不用鱼饵,可见他并不是想钓鱼,只是想享受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人都宁愿过无拘无束的生活,而不愿做官。西晋有一位叫张翰的人,是苏州人,在洛阳做官,有一天见秋风吹起,突然很想吃故乡的鲈鱼和莼菜羹,于是马上弃官回乡去了。

帮你朗读

这首词的韵脚是飞、肥、归。押的是ei/ui韵。

延伸阅读

张志和不但精于诗文,而且书画双绝。唐代着名书法家颜真卿在湖州做刺史时,曾与张志和有过来往,张志和当众表演了他神乎其技的书画才艺,张志和面对一幕素绢,酒酣之余,边击鼓吹笛助兴,边挥笔作画,有时闭着眼画,有时反手挥笔来画,随兴挥洒,笔下却犹如神助,妙绝天成,速度之快更是让人咋舌,山水云石顷刻间便出现在白绢之上。这时候围观的人极多,以致于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人墙,众人纷纷惊叹于张志和的绝艺。

寒hán食shí

〔唐tánɡ〕韩hán翃hónɡ

春chūn城chénɡ① 无wú处chù不bù飞fēi花huā, 寒hán食shí②东dōnɡ风fēnɡ御yù柳liǔ③斜xiá ④。日rì暮mù汉hàn宫ɡōnɡ⑤传chuán⑥ 蜡là烛zhú,轻qīnɡ烟yān散sàn入rù五wǔ侯hóu⑦ 家jiā。

注释

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③御柳:皇城中的柳树。④斜:为了押韵,此处可以按古音读作xiá。 ⑤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⑥传:赐给。⑦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极、王逢时五人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诗意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黄昏宫里开始颂赐新蜡烛,轻烟先从皇亲贵戚家里飘出。

赏析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此诗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的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势,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宫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诉说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使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

背景知识

韩(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唐代诗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后来皇帝选拔他担任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当时有两个韩,大臣问选谁,皇帝说要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可见这首诗在当时是多么有名。

帮你朗读

诗的韵脚为花、斜、家,押a韵。斜读古音xiá。

延伸阅读

寒食节由来

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介之推的。

介之推是当年晋国的贤臣,侍奉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介之推不畏艰难困苦跟随重耳流亡;曾经割自己腿肉熬汤,献给重耳。重耳做了国君后,开始时还铭记介之推,但是时间久了,也把他淡忘了。介之推心中十分难过,和其年迈的母亲回到家乡,隐居在山中。

有一天,晋文公发现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想起自己忘了奖赏这个“割股奉君”的贤臣,非常内疚,亲自跑到他隐居的山中寻找。但是只见山峦重叠,树木葱苍,就是不见介之推的影子。他想,介之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出来。于是,命令放火烧山,结果火一下蔓延数十里,连烧三日不熄,但介之推没有出来。火熄之后,大家进山察看,才发现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烧死在深山之中。

这件事情传出来,人人尊敬和怀念介之推。以后便在他被烧死的这天纪念他,这天就在每年四月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介之推是被火烧死的,大家在这天都不忍心举火,宁愿吞吃冷食,所以,这天叫“寒食节”。

滁chú州zhōu① 西xī涧jiàn②

〔唐tánɡ〕韦wéi应yīnɡ物wù

独dú怜lián③幽yōu草cǎo④涧jiàn边biān生shēnɡ,上shànɡ有yǒu黄huánɡ鹂lí深shēn树shù鸣mínɡ。春chūn潮cháo带dài雨yǔ晚wǎn来lái急jí,野yě渡dù⑤无wú人rén舟zhōu自zì横hénɡ。

注释

①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②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③怜:爱。④幽草:深密的野草。⑤野渡:荒僻的渡口。

诗意

我特别喜欢那涧边丛生的绿草,密林深处还有黄鹂鸟儿婉转啼鸣。带雨的春潮在傍晚更加湍急,荒郊野外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一只小船被水冲得横在岸边。

赏析

这是一首着名的山水诗,是诗人任滁州刺史时写的。它描写了春游时滁州西涧赏景和雨夜野渡所见的情形。前两句通过岸边幽草、树丛中的黄莺,突出了西涧的清幽。后两句捕捉到了一个特殊的情景--小舟被湍急的潮水冲得横在水流中,特别形象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让人从中感受到了淡淡的忧伤。诗人有志于改革却备受阻挠,想要退隐山林又做不到,所以觉得幽草安贫守节就像他的志趣,而小舟被水左右,无人问津,则像自己不能施展抱负一样,因此这首诗其实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种无奈而忧伤的情绪。

背景知识

韦应物(公元737-792年) 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年)。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生、鸣、横。押的是eng/ing韵。

延伸阅读

韦应物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也曾经做过唐玄宗的侍卫。后来他发愤读书,成了一个诗人。他的诗风格古淡隽永,以善于描写田园风光着称,后人把他和柳宗元合称为“韦柳”。因为他曾经做过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所以人们又称他为韦左司、韦苏州。

塞sài 下xià 曲qǔ(一)

〔唐tánɡ〕卢lú纶lún

月yuè黑hēi雁yàn飞fēi高ɡāo,单chán于yú①夜yè遁dùn逃táo②。欲yù将jiānɡ轻qīnɡ骑qí逐zhú③,大dà雪xuě满mǎn弓ɡōnɡ刀dāo。

注释

①单于: 匈奴族的首领,这里指代敌军首领。②遁逃:逃跑。③逐:追赶。

诗意

在一个没有月色的漆黑夜晚,大雁高飞,原来是敌人的首领单于要趁着夜色悄悄逃跑。我军的轻骑兵正在准备追击,纷飞的大雪,霎时洒满了将士弯弓和大刀。

赏析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背景知识

卢纶(公元748-800年),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高、逃、刀。押的是ɑo韵。

延伸阅读

“十八般兵器”之称是从“十八般武艺”一词演化而来的。明代谢肇《五杂俎》中对“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作了记述:“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前十七种都是兵器的名称,第十八般名目“白打”,就是“徒手拳术”。《水浒传》写到的十八样是: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

塞sài 下xià 曲qǔ(二)

〔唐tánɡ〕卢lú纶lún

林lín暗àn① 草cǎo惊jīnɡ风fēnɡ ②,将jiānɡ军jūn夜yè引yǐn弓ɡōnɡ ③。平pínɡ明mínɡ④寻xún白bái羽yǔ ⑤,没mò⑥在zài石shí棱lénɡ⑦ 中zhōnɡ。

注释

①林暗:林木稠密,十分昏暗。②草惊风:草被风吹动。③引弓:拉弓。④平明:清晨,天亮的时候。⑤白羽:尾部装饰白色羽毛的箭。⑥没:陷没。⑦石棱:棱角突出的大块石头。

诗意

树林里一片阴暗,猛然间风吹草动,巡夜的将军以为有老虎便搭箭拉弓。天亮时去寻找那枝射出的白羽箭,原来它已深深地射进了石棱之中。

赏析

这首《塞下曲》全名为《和张仆射塞下曲》,共六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诗中借西汉飞将军李广把石头当成了老虎而射箭的故事,来赞美唐朝戍边名将的勇武。开头两句写将军巡夜时的情景。树林昏暗,交待时间是在夜里;“草惊风”,突出紧张气氛。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写草仿佛被什么惊吓,瑟瑟发抖,而又有呼呼的风声,为老虎的出现渲染了气氛。俗话说“龙从云虎从风”,将军凭经验知道可能是老虎来了,但是他临危不惧,弯弓搭箭朝着目标射了过去。“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最后这两句神奇而又富有戏剧性。将军在天亮的时候去寻找夜里射中的猎物,却惊奇地发现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草中的一块巨石,并且把箭头都射进去了!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将军力大无比,勇武过人,从而塑造了如李广般神勇的唐代御边将军形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语言生动形象。

背景知识

卢纶(公元748-800年),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风、弓、中。押的是ong韵。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