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胖女孩,就因为这个“胖”字可没少让我流泪。
我是一位16岁的中学生,外表很“寒酸”。我从小喜欢吃零食,所以现在长得很胖,并且身材较矮。我妈妈常常唉声叹气,说我将来要“嫁不出去”;同学拿我的胖来取乐,我不论走到哪里,大家都用“肥肥”、“肥猪”之类的词来形容。我尽管表面上一笑了之,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痛,难道我希望这样吗?我老想通过体育运动、节食等方法来减肥,可最终还是无法使自己瘦下来。每当我看着身材高挑的时装模特在屏幕中款款走近,或者看到婀娜多姿的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时,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尽的酸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是躲在被窝里流泪。16岁的女孩子谁不爱美?可我却和美绝缘,和一切苗条、修长之类的形容词绝缘,这叫我怎不伤心气馁?有时候想想,先天不足,后天设法补,不要为同学给我的称号而苦恼,可我又做不到这样洒脱,尤其当体检要测体重时,我真恨不得让所有的秤都显示不清重量。我现在变得沉默寡言,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与那些苗条的同学相比,我总感到自卑,因此总是离他们远远的。自进入中学以来,我很少有开心的时候。我原来的成绩在中上等,但无尽的烦恼使我无法安心学习,学习成绩也在下降。我感到很压抑,我该怎么办?
你因为自己长得胖而深感苦恼,我十分理解你的心情。何止是你,这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少男少女(其实成年人也不例外)在为自己的体型不理想而烦恼不已。心理学上有一个专门的术语称它为“身体焦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如何看待自己的体型,各人的角度却并不相同。就拿女孩子长得胖来说吧,我读到过一篇中学生的作文《胖女的感觉》。写得妙趣横生。主人公全然没有悲悲戚戚、伤心苦恼的叹息。她说自己虽然长得胖,可从小“上树捉夏蝉,下河抓泥鳅”,永远是两颊通红,精力充沛。上学之后,虽然各种文艺演出自己只有当观众的份,可在排球场上却成了“郎平式的人物”。有时候她不免会因为胖而受到一些刺激,比如下铺的同学总担心她把上铺压塌;老师讲杨贵妃的胖已不符当今时代的审美标准时,“纤纤淑女”们不仅连连点头称是,还不住拿眼睛膘我们的主人公。可是她感受更多的是“生命在于运动”的勃勃生机。每每捋捋滚圆、粗壮的胳膊,她的体会是“那份感觉特佳”。
你看,这位可爱的小“胖女”,就很看重自己的健康、结实。在别人的眼里,她与“窈窕淑女”的流行审美标准相去十万八千里,可是她并没有一味去迎合别人的审美观念,而能牢牢把握自己“特佳”的感受,在运动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在健康上突出自己的强项,她生活得多么自如,多么潇洒!
美确实存在着客观性,花的艳丽人人赞美,而毛毛虫的斑斓却让人厌恶。但美又因人的主观审美角度差异而存在差别。《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在贾宝玉眼里显得楚楚动人,但在焦大眼中就未必可爱。因为在他看来弱不禁风的黛玉还不如那些身勤体健的丫环更符合自己的“选美”眼光。既然不同的人对同一审美对象的审美眼光会有那么大的差别。而且既使是同一个人,随着心境的改变,对某一事物的审美感受也会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把别人的或者流行的审美标准当作自己的惟一的参照系,而应该拿出更多的自信和自己的审美标准来看待自己的外表、长相。如果能这样对待诸如个子矮、长得胖、五官不漂亮等等生理状况,我们的心情就会变得乐观开朗起来,接纳自己的形象也就不困难了。
美不仅仅是外在的、一览无余的,更是内蕴的、须细细品味的。最经得起时间考验,让人越咀嚼越觉得回味无穷的,必定是那些秀外慧中,甚至外表并不漂亮,内涵却异常丰富的人物。对自己的体型或者相貌很不满意的青少年朋友,如果也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应注重充实自己的良好个性和出众能力赢得别人持久的好感与欣赏。这样的人才不会一味地停留在无益的叹息与抱怨中。
当然,在丰富自己内蕴的同时,我们也不妨对自己不满意的体型作一点“加工改造”。比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使自己的身体发育更充分并消除多余的脂肪,既达到健体强身的目的,又充满了青春活力,心灵中洋溢出少年人的朝气。这样,你的自我感觉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