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膳食营养与保健
29083700000009

第9章 矿物质(2)

二、锌

锌(zinc)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内锌含量为1.5~2.5g,在微量元素中居第二位。人体中的锌以Zn2+离子为中心,体内的锌主要以酶的形式存在,存在于许多酶和/或金属蛋白中。锌是组织细胞内最丰富的微量元素,分布于人体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和分泌物中,其中约20%分布于皮肤,其余的分布于肝脏、骨骼肌、骨骼、体液等组织器官中,前列腺和眼睛脉络膜中的锌含量也相当高。

1.生理功能锌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或为酶活性所必需的因子,已知含锌的酶有碳酸酐酶、碱性磷酸酶、羟肽酶和多种脱氢酶,这些酶对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锌参与蛋白质、核酸的合成和代谢,维持骨骼的正常骨化,促进生殖器发育及其功能。人的味觉、视觉、听觉、嗅觉功能以及皮肤的健康均不可缺锌。综合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生长发育:锌参与机体的重要代谢,能促进生长发育。锌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育至关重要,如大脑皮层的生长离不开锌,缺锌必然导致大脑发育不良,智力发育不健全。严重缺锌可使儿童生长迟缓,影响性器官发育,还会使骨化障碍,导致侏儒症的发生。成年人的性机能与锌有密切关系,缺锌可致性功能低下。

(2)增强免疫功能:在免疫细胞的复制过程中,锌发挥着重要作用,1978年在牙买加发现,大批儿童因缺锌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补充锌后,血液中T细胞明显上升,免疫功能异常得到纠正。

(3)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和利用:机体内维生素A的吸收和利用都离不开锌。维生素A平时储存在肝脏中,当机体需要时,维生素A被输送到血液中,供组织利用,这一过程需要锌的参与才能完成。锌对某些眼疾有防治作用,就是通过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利用来实现的。

(4)防治前列腺肥大:医学研究表明,中老年男士常见的前列腺肥大症与锌有关,锌能防治前列腺肥大,且效果显著,因此,欧美曾出现补锌的热潮。

(5)保护皮肤:锌参与黏多糖的代谢,黏多糖有很好的保护皮肤的作用。缺锌可使黏多糖代谢障碍,导致上皮组织角化、皮肤无光泽、粗糙等。

(6)维持正常味觉:缺锌可致味觉异常,出现“异食癖”,使食欲发生变化,一些孩子可见吃纸、咬铅笔头,甚至啃泥土、树皮等异物的现象。

(7)制造胰岛素:胰岛素的合成需要锌的参与,锌是胰岛素中的有效成分。糖尿病胰腺中含锌量严重不足,只有正常人的1/2。

(8)抗氧化的作用:锌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提高机体200多种酶的活力,增加机体抗自由基的能力,从而有效地保护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并参与细胞的复制过程。因此锌可推迟细胞衰老过程、延长细胞寿命。

依据锌的生理功能,锌在体内主要有以下作用:①促进生长发育;②加强智力,使思维敏捷;③防治性功能障碍;④合成胰岛素;⑤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帮助伤口愈合;⑥保障味觉、嗅觉和视觉的正常;⑦保护皮肤;⑧延缓衰老。

2.来源食物中含锌量高的是动物性食物。食物中含锌丰富的有牡蛎、鲱鱼、海鱼、肉类、动物肝等。植物性食物中含锌量较低。加工过细可导致大量的锌丢失,如小麦加工成精面粉有大约80%的锌被去掉,豆类制成罐头后比新鲜大豆的锌含量减少60%。

3.吸收人乳中锌的含量较少,但吸收好,故营养价值最高,牛奶中的锌与酪蛋白牢固结合在一起,难以被吸收利用。食物中的植酸、磷酸等过多,可影响锌的吸收。影响食物中锌吸收的还有核酸、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蛋白质、维生素D3和维生素B6可促进锌的吸收。

4.供需量人类对锌的确切需要量还未定数,根据平衡试验结果,认为每千克体重的日摄入量为0.3mg。我国膳食推荐每日锌的供给量:

1岁以下3~5mg孕妇20mg

1~9岁10mg乳母20mg

10岁以上15mg老年人20mg

5.缺锌的表现由于锌在体内参与多种物质代谢,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缺锌后机体亦有相应的病理、生理的改变,主要表现如下:

①骨骼生长发育落后、智力发育不良,甚至发生缺锌性侏儒症;

②免疫力低下,易发生传染性疾病;

③生殖机能不足;

④中老年人性腺机能下降、性功能减退、前列腺肥大;

⑤婴幼儿缺锌,可出现消化功能紊乱、食欲差,有厌食、偏食和异食的现象;

⑥青少年缺锌,会出现生长停滞、身高受限、贫血、肝脾肿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不全等现象;

⑦皮肤无光泽,指甲有白斑,****部皮肤瘙痒。

6.我国居民缺锌现状对全国20多个城市调查发现,我国人群锌的摄入量不足,人均仅12mg/d,离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15mg/d尚有距离。我国有30%~60%的儿童缺锌,尤其是在农村山区的儿童和以素食为主的地区,膳食中锌的生物利用率低,因此,锌的缺乏更为严重。中老年人锌的缺乏也很普遍。中老年人每日摄锌量只有4~7mg。人体组织器官都含锌,耳蜗内锌的含量大大高于其他器官。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耳蜗内锌的含量明显降低,影响耳蜗功能,导致听力减退,出现老年性耳聋。经补锌治疗3~6个月,锌缺乏症状好转后,听力可有明显改善。引起普遍缺锌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1)摄入量不足:每100g动物性食物中平均含锌3~5mg,同样量的植物性食品中平均含锌仅1mg左右。米面类食物含植酸、草酸及纤维素,锌的吸收和利用率低。我国饮食结构是以素食为主,因此,容易缺锌,这是我国人群普遍缺锌的主要原因。

(2)需求量增加:生长发育迅速者容易缺锌,我国人群的体型和身高有明显增长,机体新陈代谢旺盛,生命活动亢奋,因此,锌的消耗量增加,造成不同程度的缺锌。

(3)吸收利用障碍:几种营养素的均衡,有利于锌的吸收利用,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人群的营养均衡状况不够理想,因而也影响了锌的吸收利用,造成机体缺锌。

根据我国人群普遍缺锌的现状,应当给予补充,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更是刻不容缓。急需补锌的人群如下: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中老年人,特别是有前列腺病变者;长期素食者;糖尿病人;生殖机能减退者;皮肤粗糙,有严重的青春痘或湿疹者;孕妇和乳母。

7.锌的补充剂近年,我国也已掀起补锌的热潮,在城市人群中更为突出。因此,各种检测方法和锌的补充剂盛行。补锌首选的是调整饮食,应多吃猪肝、瘦肉、牡蛎、花生和豆类及海产品等含锌较为丰富的食品,必要时可给予适量的锌制剂进行补充,儿童按每日每公斤体重补充0.6~1.5mg的锌,常可口服葡萄糖酸锌或硫酸锌等。补锌要适可而止,不要无限制的加大剂量,如若过量,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锌中毒症状。

三、硒

硒(selenium)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有毒的微量元素,但长期的研究结果表明,硒在维持人体健康,预防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硒在人体内的含量为13~20mg,存在于机体除脂肪以外的所有组织中,含量从高至低依次为肝、肾、肌肉、骨骼、血液等组织中,以肝、肾的浓度最高,而肌肉组织中总量最多,约占人体总量的一半。

1.生理功能

(1)延缓细胞衰老: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物质,而此酶对人体细胞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体内自由基可侵害人体细胞,导致细胞损伤老化,甚至发生严重病理变化。而谷胱甘肽能中和/或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中脂类物质免受氧化作用的破坏,从而消除或减轻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起着抗氧化作用,延缓机体细胞衰老。

(2)防治心血管病变:硒能防治心血管疾病,资料表明,缺硒地区心脑血管病的死亡人数是富硒地区的三倍。

(3)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硒几乎存在于所有免疫细胞中,能激活体内巨噬细胞、提高细胞免疫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4)提高解毒机能:硒与重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能与体内的重金属(汞、镉)结合,形成重金属-硒-蛋白质复合物,将重金属变成对机体无害的物质,并排出体外。起到解毒、排毒作用。

(5)调节代谢作用:硒通过碘甲腺原氨酸脱碘酶调节甲状腺激素来影响机体代谢。

(6)抗癌:硒对许多致癌物质有抑制作用,可预防癌症的发生。调查结果显示,硒与癌症的发病率成负相关。

(7)抗艾滋病作用:补硒可减缓艾滋病进程和死亡,其作用机制大致有三个方面:

①抗氧化作用;

②抑制HIV病毒;

③调节细胞和体液免疫,以增加抵抗感染的能力。

根据硒的生理功能,硒对机体的主要作用有:抗氧化、防衰老;增强生殖机能,提高精子活力;预防癌症;提高人体抗病能力;维护心脏健康,防治心肌坏死性病变;解重金属毒;防治艾滋病。

2.来源硒广泛存在于食物和水中,动物内脏和海产品中含量较高,无含硒特别丰富的食物,植物中含硒量取决于种植土壤的含硒量。

3.供需量硒的需要量极微,正常人每日需要量为15~50μg。我国膳食推荐每日硒的供给量如下:

1岁以下15μg4~6岁40μg

1~3岁20μg7岁以上50μg

4.吸收与排泄硒在小肠内吸收,人体内不存在控制硒吸收的机制,体内硒的含量过高时可通过排泄来调节,主要由粪便排出。

5.缺硒的表现缺硒可使机体的生理机能发生不同程度变化,甚至发生严重疾病。缺硒的主要表现如下:

(1)坏死性心脏病:缺硒可以导致严重的心脏病。黑龙江省克山县于1935年发生了一种怪病,患者面色苍白、头晕、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四肢厥冷等。主要病理变化为心肌变性坏死,可因心力衰竭而死亡,死亡率很高。当时找不出原因,也没有防治方法,就把这种病定名为克山病。克山病流行很广,吉林、辽宁、内蒙、陕西、甘肃、山东、山西、河南、四川、云南等地区也相继出现克山病患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成立专门科研机构,对克山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缺硒与克山病有密切关系。政府采取补硒等相应措施后,克山病已得到遏制,克山县已有20年没有发现急性克山病,被克山病折磨了近百年的克山人获得了新生。

(2)免疫功能低下:缺硒可致机体免疫力降低,抗病能力减弱,易发生感冒等传染性疾病。

(3)生育能力下降:缺硒可致精子活力降低,影响生殖能力,甚至发生不育症。

(4)解毒能力减弱:缺硒可使肝脏活性下降,解毒能力减弱,易发生重金属中毒。

(5)抗癌能力下降:缺硒造成机体抑制癌细胞的能力下降,易发生癌症。

(6)加速细胞衰老:缺硒可使谷胱甘肽过氧化酶不能合成,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加快了细胞衰老的速度,人体衰老变快。

6.我国居民缺硒现状我国是世界上缺硒严重的地区,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地质特点造成的结果,全国低硒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72%。根据缺硒的程度,可分为:

严重缺硒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山东、山西、陕西、云南、四川、新疆、西藏。

中度缺硒地区:天津、北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湖北、甘肃。

不缺硒的地区:广西、海南、台湾、贵州大部分、江西南部、湖北东部、新疆东部、甘肃西部。

因其他国家缺硒地区很少,故对硒的研究不多。我国是严重缺硒地区,对其研究也多,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依据中国缺硒地区的状况,我国相当人群需要补充硒,中国营养学会把硒列于15种每日必须摄入的膳食营养素之一,建议每日补充一定数量的硒。急需补充硒的人群如下:生活在严重缺硒地区的人群;居住在高度工业污染地区的居民;现有缺硒表现者。

7.补硒的有关问题

(1)联合应用:维生素E和维生素A与硒相辅相成,配合应用可强化硒的生理功能,维生素C可促进硒的吸收,因此,补硒时应同时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C。

(2)适量补充:硒过量可出现中毒现象,常见脱发、指甲变厚等,因此,补硒要适量,不适大过。

四、碘

碘(iodine)是人体维持甲状腺功能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内碘含量为20~50mg,以甲状腺内的含量最高,约占60%,是构成甲状腺素的成分。生育期女性卵巢中碘的含量也高,仅次于甲状腺。其余分布在皮肤、肌肉、骨骼、中枢神经系统等处。

1.生理功能碘是合成甲状腺素不可缺少的材料,甲状腺素是增加基础代谢率,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对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和大脑发育有重要作用。碘对机体的生理功能是通过甲状腺激素来实现的,甲状腺激素没有特异的靶细胞,其生化作用十分广泛。

(1)产热作用:甲状腺激素有刺激物质氧化,增加耗氧和产热的作用。

(2)蛋白质代谢: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对蛋白质的整体影响可因碘的含量而有质的差异。适量的碘对维持生长素的作用是必要的,生长素可使蛋白质的合成加速,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3)糖代谢:甲状腺激素对糖代谢有直接的影响,还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并能促进小肠吸收葡萄糖和半乳糖。

(4)脂类代谢:甲状腺素对脂类代谢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既能促进脂类的合成,又能促进脂类的分解。

(5)维生素代谢:甲状腺素能促进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及生成视黄醛,并使参与各种代谢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

(6)水和无机盐代谢:甲状腺激素可维持细胞间液的动态平衡,防止黏液性水肿的发生,还与骨骼的正常发育有关。

(7)对心脏的影响:甲状腺素可通过儿茶酚胺对心脏产生影响,使心跳加速,心输出量加大。

2.来源机体需要的碘可从食物、饮水中取得。食物中的碘含量取决于各地区生物地质化学状况。含碘量高的食物有海藻类和海产食品,尤其是海带、紫菜中含碘特别丰富。

3.供需量我国成人每日至少需要50μg的碘才能满足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需要。但由于摄入体内的碘只有20%~40%被甲状腺利用,故一般每日应从食物中得到100~200μg的碘。我国膳食推荐每日碘的供给量:

婴儿 40~50μg13岁以上150μg

孕妇 175μg1~6岁70μg

乳母 200μg7~12岁120μg

4.我国居民碘营养状况评价一个人群的碘营养状况最常用的指标是人群尿碘中位数(MUI)。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尿碘中位数(MUI)<100μg/L是碘摄入量不足;100~199μg/L是足量碘摄入(适宜);200~300μg/L是超足量摄入;>300μg/L是碘过量。

在实行全民食盐加碘前,1996年全国碘缺乏病检测结果显示:居民的MUI为165μg/L,可见自1979年实行“缺碘病区居民供应碘盐,非病区不供应”政策后17年,我国居民的碘营养状态已达到适宜水平,投入碘盐的范围和碘盐的浓度都是适当的,既防治了碘缺乏病,又没有碘过量的倾向发生。

我国从1996年起实行全民食盐加碘法规后,由于在非碘缺乏区补充碘盐,各部门追求IDD的达标率或为经济利益所驱动,碘盐浓度严重超标,同时名目繁多的附加碘产品和补碘营养品也进入市场,出现了重复补碘的现象,以至于1997年、1999年两次国家级碘营养监测结果均显示MUI>300μg/L,2002年盐碘浓度下调后监测结果MUI为241.2μg/L。根据WHO公布的碘过量的定义,我国居民1997年和1999年的碘摄入量都已经达到碘过量的标准,2002年为超足量。

以上数据列举的是全国碘营养的平均水平,那么,在原来不缺碘或仅有轻度缺碘的地区进行了10年的全民补碘后的情况如何?广东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饮食中海产品丰富,1995年以前的检测结果显示,除个别山区轻度缺碘以外,绝大部分地区为碘适量区。而近期(2005年末~2006年初)对广东省大样本人群(4136例)碘营养状况的调查显示,整个尿碘平均水平为220.1μg/L,提示人群碘摄入超足量;其中有的城市超过90%的被调查人群尿碘水平>200μg/L,碘摄入过量的情况不容忽视。

另外,2004年国家级碘盐监测结果显示居民户碘盐含碘量的平均水平为30.45mg/kg,假设一个人平均每天摄入10g盐,那么他每天摄入的碘含量至少为300μg,这提示我们,目前我国销售碘盐的含碘量过高,已大大超过了人体的正常需要量。目前,导致我国居民碘过量的原因主要是盲目补碘和过量补碘,应当根据不同碘摄入地区,实行不同的食盐加碘浓度,以保证生活在不同自然碘环境中的我国各地居民的碘摄入量能稳定在安全剂量(MUI100~199μg/L)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保证有效地防治碘缺乏病,又避免碘过量带来的危害。

5.吸收食物中的碘以无机碘和有机碘两种形式存在,吸收的部位在小肠。无机碘几乎全部被吸收,有机碘需消化脱碘后,以无机碘形式被吸收。碘在血液中以无机盐离子形式存在,20%~40%被甲状腺摄取,在短时间内即可合成甲状腺素,约10%出现于唾液、胆汁、汗、泪、乳汁和胃液中。甲状腺体内碘的浓度比血清约高25倍。

6.排泄碘极易排泄,肾、肝、肠、皮肤,甚至唾液、乳液都是碘排泄的途径。但主要途径还是经肾脏随尿排出,汗、唾液及粪中排出的量很少。

7.缺碘的表现我国沿海地区,各种食物和饮用水的含碘量都比较高,又能经常吃到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如海带、紫菜等,因此不易缺碘;而内陆地区的西南、西北、华北等地,由于土壤、水源和食物中含碘很低,特别在生长发育、妊娠、哺乳时,更难满足机体对碘的需要,因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可能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甲状腺肿:缺碘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最常见原因,根据缺碘的程度和病程的长短,可见甲状腺有不同程度的肿大,俗称大脖子病。

(2)呆小病:婴幼儿缺碘严重可发生呆小病的表现。起初症状不明显,逐渐发展为典型呆小病,且起病越早越严重。可见患儿体格、智力发育迟缓,表情呆钝、颜面苍白、舌大外伸、四肢粗短等。

(3)黏液性水肿:成年人缺碘,皮肤真皮层有黏多糖沉积,可发生黏液性水肿,严重时,有浆膜腔积液,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均有间质水肿。

(4)精神神经病变:缺碘可致明显的精神神经系统病变,有智力低下、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精神抑郁,甚至发展为神经分裂症。

(5)性功能下降:缺碘可造成性功能减退,男性出现阳萎,女性发生不育。

8.碘缺乏的补充对碘缺乏病变的治疗,我国古代医药书籍已有记载,如《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书中就有海藻、昆布和海带治疗“瘿瘤”(甲状腺肿大)的记载,因海藻含碘约0.03%,昆布含碘0.03%~0.04%,海带含碘约1.16%,所以是防治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的主要食物。我国目前主要是用加碘盐的综合方法来预防碘缺乏、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取得很显著的效果。

9.碘过量的不良影响补碘过量,亦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碘过量也可引发甲状腺肿。曾有报道,补碘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过程中可发生碘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这可能是补碘过量,造成甲状腺激素合成过多所致。

(1)高碘对甲状腺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三个国际组织2001年制定的国际标准是,当人群碘摄入量超过300μg时,有引起易感者甲状腺机能亢进病的危险;当人群碘摄入量超过450μg时,有发生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危险。

(2)高碘对智力的影响:碘过量与智力之间的关系仅在近几年才引起重视,多项在人群中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都显示高碘地区学生的智商明显低于适碘区。动物实验研究也已证明过量碘负荷确实可使动物脑重量减轻,学习记忆力下降,但这种影响不如碘缺乏的作用明显。

(3)高碘对生殖功能的影响: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碘盐的摄入量与男性精子数量有一定关系,提示美国人食用碘盐可能导致男子的精子数量减少,这不能不说是过量补碘带给我们的另类担忧。

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补碘过量造成的病变不属少见。我国2005年在高碘地区的调查显示,当碘摄入量超过350μg时,8~10岁儿童的甲状腺肿大率远远超过构成公共卫生问题的界限值5%。2005年,河南、内蒙、山东、天津四个高碘地区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328.4μg/L、340.5μg/L、709.8μg/L、480μg/L,若以8~10岁儿童每人每天的尿量为1L,人体摄入的碘有90%自尿液排出计数,则上述四个高碘地区的8~10岁儿童碘的摄入量为:河南365μg、内蒙378μg、山东789μg、天津534μg,且都在350μg以上。而在同一人群中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用B超检测)分别为:河南11.7%、内蒙12.9%、山东21.2%、天津10.7%,都在5%以上。由此可见,如果补碘过量,也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五、铜

铜(capper)是人体内含量位居第二的必需微量元素,正常人体内含有100~150mg的铜,有50%~70%在肌肉和骨骼内,有7.8%在血液中,肝脏含铜量在器官中最高,达7.4μg/g,其次是胃,达5.1μg/g。铜主要通过胃肠道吸收,食物中的铜在氨基酸等结合剂的作用下,主要输入肠道黏膜内,由黏膜进入血液。

1.生理功能

(1)参与铁的代谢:人体生成红细胞,除了铁质以外,铜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铜虽然没有直接参与造血,但能帮助铁的运输与吸收,是铁转变成血红素时的必需元素,故铁和铜必须均衡补充。

(2)帮助合成胶原蛋白:铜可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缺少铜,人体胶原蛋白的合成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使血管壁和骨骼的发育不良。

(3)促进毛发生长:铜是构成毛发黑色素的材料,可使头发光亮、润泽。

(4)促进代谢:人体内含铜的酶有酪氨酸酶、单胺氧化酶、超氧化酶、超氧化物岐化酶等,在传递电子、弹性蛋白的合成、结缔组织代谢、嘌呤代谢、磷脂及神经组织形成方面有重要意义。

(5)抗氧化作用:有超氧化物歧化酶、铜蓝蛋白和铜硫蛋白等三种以上的含铜酶具有抗氧化作用,铜蓝蛋白是自由基的清除剂,并可保护特别容易被羟基氧化和破坏的不饱和脂肪酸。

2.来源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含量较多的食物有面粉、大米、全麦制品、虾、鱼、蚌肉、坚果、土豆等。

3.供需量我国成年人铜的基础需要量是每日1mg。

4.我国居民铜营养现状我国是富铜地区,水、土壤和食物的含铜量较高,因此,我国人群整体上不缺铜,有的地区人群还有铜过量的风险。安全适宜的铜摄入量为每人每天1.5~2.5mg。全国营养调查表明,中国每日人均摄铜量达到2.4mg/d,超过规定的要求,铜过量摄取可干扰锌的吸收,造成失眠、忧郁和脱发。严重的可发生肝硬化等各种病变。所以中国居民在补充营养时,一般不必再补铜。

六、锰

锰(mangamese)是生命元素中极其重要的一种,成人体内含锰总量为10~20mg,分布于一切组织中,肌肉组织中的含锰量最高,约占30%,肝占20%。全血和血清中锰的含量分别为200μmol/L和20μmol/L。

1.生理功能人体内含锰量虽然很少,但却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

(1)酶的激活剂:锰是精氨酸酶、超氧化物岐化酶和****酸羧化酶等酶的组织成分,也是上百种酶的激活剂,如肌酸激酶和金属离子激活酶,这些酶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促进骨骼发育:锰参与形成软骨和骨骼所需糖蛋白的合成,可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

(3)抗衰老:锰参与蛋白质、酶、激素、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的合成和糖的代谢,能促进新陈代谢,对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体抗衰老的重要微量元素。

(4)维持生殖功能:人的生殖功能与锰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促进精子的生成和雄性激素的分泌。

(5)抗癌作用:锰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癌症患者的锰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

(6)保护线粒体:DNA-Mn结合物对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遗传有影响,锰能保护线粒体的完整,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7)提高免疫力:锰在维持正常的糖代谢和脂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免疫功能有重要的影响。

2.来源人体主要通过食物和水来摄取锰,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

3.供需量我国正常成年人每天对锰的标准需要量为5~10mg。成年人每天大约从食物中摄取3.7mg的锰,从水中获得0.064mg,共约3.8mg,吸收率为3%~4%。

锰的排泄主要是通过肠道和尿道排出。

4.缺锰的表现当成年人日摄取锰的量少于3mg时,便不能维持锰的平衡,缺锰可引起多种疾病。

(1)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易发生软骨病、骨质疏松症和易发生骨折。

(2)诱发糖尿病:缺锰可影响葡萄糖的生成和胰岛素的代谢,使糖代谢发生异常。

(3)智力呆滞:缺锰可影响智能发展,引起神经紊乱,导致智力障碍或癫痫。

(4)免疫功能降低:缺锰可以降低细胞的免疫功能。

(5)抑制生殖功能:严重缺锰可使精子减少,影响****,使生殖功能受到抑制。

5.锰的补充人体需要的锰主要来自食物。机体缺锰时仍应从食物中补充为好,应多吃含锰的食物,如谷类、豆类、海产品、冬菇、木耳、黑芝麻等,常见食物的含锰量。严重缺锰时,可服用锰的营养补充剂。

七、铬

铬(chromium)在人体内的含量很少,成人体内总含量为6~7mg,广泛地分布在体内的各个组织器官和体液中,主要集中在肺、肌肉、肝、脾、心、肾、胰和骨及软组织中,肺含铬为2.5μg/g,全血铬约为0.2μg/g,血清铬平均浓度为0.01~0.03μg/L。

1.生理功能

(1)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体内铬与蛋白质、核酸和各种低分子量的配体结合,参与机体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2)降血糖:铬和尼克酸、谷胱甘肽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部分,与胰岛素和膜受体形成三元配合物,铬的作用部位是在细胞膜上胰岛素的受体部位,从而可加强胰岛素的作用,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繁感性。

(3)防癌:铬可稳定核酸,防止其结构破坏,能抗基因突变,对防癌有利。

(4)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铬对血清胆固醇的内环境有稳定作用,缺铬可使血清胆固醇升高,补铬后可降低。

(5)提高免疫功能:铬可提高应激状态下的免疫球蛋白活性,保持良好的免疫功能。

2.来源铬的来源主要为食物和饮水,小肠是主要吸收部分,无机铬的吸收率为0.4%~3%,天然有机铬配合物的吸收率为10%~25%。含铬丰富的食物有:海参、海鳗等。

3.供需量人体对铬的需要量为20~50μg,美国成人铬的安全摄入量为50~200μg/d。体内铬主要经尿排出,其次是粪便排泄,少量由毛发、胆汁和皮肤汗水排出。

4.缺铬的表现人类缺铬是一个慢性过程,表现的形式不完全相同。主要有:

(1)糖尿病:缺铬的标志症状是糖耐量异常,最终大部分都患上糖尿病,缺铬严重的地区糖尿病发病率高。

(2)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高发区的人群,机体主动脉和血清的铬含量都显著降低。血清铬水平每下降1μg/L,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可能性增加6.4%。

(3)生长发育迟缓:缺铬可使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缺铬还与心脏病、白内障、胆石、阳痿与性冷漠等疾病有关。

5.铬的补充缺铬时应及时补充,主要通过膳食进行补充,多吃含铬量高的食物,如菠菜、茼蒿、白菜、蚝、鱿鱼、虾、鸡等。缺铬严重时还应补充高铬酵母等补充剂。

八、钴

正常人体的钴(cobalt)含量为1.1~1.5mg,广泛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其中43%分布在肌肉,14%分布于骨骼,其余43%则分布在其他软组织中,在全血中的平均含量为0.238mg/kg,在红细胞中为0.05~0.13mg/kg,有5%~10%的钴结合在维生素B12配合物中。

1.生理功能钴主要以维生素B12及B12辅酶形式发挥生物学效应和生理功能。主要生理功能如下:

(1)促进红细胞发育成熟:钴是维生素B12的组成部分,参与一碳基因代谢,可刺激造血功能,影响红细胞的数目,促进红细胞发育成熟,营养性贫血与钴元素缺乏有关。

(2)增加酶的活性:钴能增加人体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和激活甲状腺酶的活性。

(3)解毒:钴对******和铅中毒等有解毒功能。

(4)其他:钴还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叶酸的贮存、硫醇酶的活化和骨髓磷脂的形成,还能改善锌的活性,使锌易于吸收。

钴是从土壤和水中进入植物和动物体内后通过食物链供给人体的,人体每天平均从食物中吸收0.03mg的钴,就能维持人体对钴的需要。钴主要在小肠上端被吸收。

2.钴缺乏的表现因为钴主要以维生素B12和B12辅酶形式发挥生理功能,所以钴缺乏主要引起血液病。缺钴还会发生脊髓炎、气喘、青光眼和神经退化。还有肝炎、胃炎、肠炎和肾炎等疾病也可测出钴元素缺乏。

3.钴的补充多吃含钴量高的食物是最理想的补钴方法,一般食物中含钴量。缺钴严重时还可补充维生素B12等含钴量大的营养补充剂,以免发生血液系统疾病。

九、氟

成年人体内含氟量约2.6g,遍布全身各组织,以骨骼和牙齿中的含氟量最高。

1.生理功能氟对钙磷代谢有重要作用,适当的氟有利于钙磷的利用,促进钙磷在骨骼中的沉积,加速骨成形,增加骨骼硬度。氟是骨骼和牙齿的组成部分,对骨骼和牙齿有保护作用,适量氟可被牙釉质中的羟基磷石灰吸附,形成坚硬的氟磷灰石保护层,防止龋齿。氟缺乏可诱发龋齿(虫牙)。

2.来源人体氟主要来源于饮用水,自来水的含氟量一般为1×10-6,即每克水含1μg氟。食物中氟的含量受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因而各地食物的含氟量也不一样,海洋动物含氟量较高,常见食物中氟的含量。

正常成年人全血氟约为0.28mg/g,从血浆中来的氟与钙化的组织形成复合物,大多数(99%)进入钙化组织(骨骼与发育中的牙齿),氟对动物与人的毒害最灵敏部位为牙齿。

3.供需量成年人氟的每日需要量为0.5~1.5mg,即每日饮水(自来水源的开水)以及食物水1.5~2L便可满足机体需要。我国食品中氟允许限量标准为每日摄入量3.5mg。

4.缺氟的表现氟被牙釉质中的羟磷灰石吸附后,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抗酸性腐蚀的、坚硬的氟磷灰石保护层,有防止龋齿的作用。缺氟时,牙齿不能形成坚固的保护层,则牙釉质易被微生物、有机酸和酶的侵蚀而发生变化。长期摄入低剂量的氟(1~2mg/L饮用水)易引起低氟性不良反应。

5.过量的危害氟过多可使牙釉质破坏,出现不透明状或黄色斑点,称班釉症,甚至引起慢性中毒,发生氟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