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施密特以为可以轻易地收购百度,这样Google就可以轻易地进军中国市场。但是,接触之后,施密特发现李彦宏不好对付。而实力、财力都还欠缺的百度,还不能将业界老大拒之千里之外——那可能会激怒对方,以至于被扼杀于襁褓之中。因此这意味着李彦宏与施密特的交往不得不深谋远虑,李彦宏的智慧开始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百度一开始就摆出了妥协的姿态,在新一轮1470万美元的融资中,百度接受Google的投资499万美元,即让Google拥有百度26%的股份。在买到百度26%的股权后,不仅施密特,连外界也普遍认为,作为美国搜索巨头的Google拿下小小的百度,将是顺理成章的事。于是施密特一时颇为得意,随后便忙于纳斯达克上市,无暇顾及百度。
但很快,施密特就为自己的轻敌而悔恨不已。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李彦宏所谓的“与Google合作”可能是“缓兵之计”——诱使Google在“合作”的迷魂阵下,放缓大举开拓中国市场的步伐。此后,在中文搜索引擎领域,百度可谓一骑绝尘。
2005年首季,百度把Google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在中国国内互联网市场的网站搜索流量份额(市场占有率)为447%,相比之下,Google位居第二,为301%。同时,百度在首季取得了520万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147%。
闻之大惊的施密特此前还信心十足地表示过,2005年,Google将铁定进军中国市场,他面临两种选择:其一,Google单纯地持股百度;其二,双方展开深入合作,拥有百度更多的股份,甚至成立合资公司。但是Google的这个如意算盘随着百度的日益强大而变得遥不可及。施密特意识到自己“错了”。
2005年6月,施密特为了挽回“一朝失足”酿成的“大祸”,亲自秘密赴京,直奔中关村百度总部。在百度的办公室,他感受到了“Google中国版”的舒适环境,但他的好心情没多久就变坏了。
施密特此行是为了继续收购百度而来的,所以施密特提出了收购与合作的建议,而且开出的收购条件很优惠,但是精明的李彦宏突然强硬起来。他对施密特开出的条件,并未心动,表示要走在美国纳斯达克独立上市和独立发展之路。施密特震怒了,却对百度无可奈何。
在收购百度的计划落空之后,施密特虽然有些乱了阵脚,但他还是行动迅速,挖来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及时推出了自建中国区总部的计划。李开复将负责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对于Google来说,无疑是一张实施本土化策略极好的中国牌。熟悉中国市场的李开复,被Google寄予厚望,要打造一个“梦幻中国版的Google”。有业内人士猜测:这是Google在资本市场和公共关系上双重还击百度。想用很小的代价来压制百度的上市效应及股价表现。
可惜,百度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其股价借着Google的东风一路飙升,涨幅甚至超过了Google当年上市的情况。
更让施密特“吐血”的是,李彦宏对于百度上市做了更周全的布局,彻底断绝了施密特收购百度的后路。为了防止施密特的恶意收购,李彦宏特地预留了“锦囊妙计”,也就是一个针锋相对的“牛卡计划”。
按照百度在纳斯达克公布的招股说明书,百度上市后的股份将分为A类股票、B类股票,即新发行股票为A类股票,所有原始股票为B类股票。10股B类股票表决权相当于1股A类股票表决权。这一股权结构还规定,一旦Google或其他收购方买下B类股票(即原始股份),B类股票立即转为A类股票。
从招股书看,百度IPO完成后,A类股票(即新发行股票)约占总股本10%,李彦宏及百度高管拥有多于35%的股份,包括Google在内的原始大股东持有541%的股份。如此一来,就算Google买下除李彦宏及百度高管之外的所有股份,由于B类股转为A类股的机制,Google拥有的表决权还是低于李彦宏及百度高管。换句话说,Google无法用收购来有效控制百度。至此,李彦宏再次给施密特迎头一击。
让优势成为对手无法跨越的障碍
百度在中文搜索领域的成功,对于Google来说是一个薄弱环节。为了遏制Google进军中文搜索领域,百度只能继续专注于中文搜索领域的技术开发,以给对手设置障碍。
百度拥有的8亿中文网页已经大大超越了Google拥有的5亿中文网页,这无疑是百度在中国市场的优势所在。同时百度拥有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中文信息库,比Google的中文更准确,更全面,快照功能也占优势。百度对中文搜索市场有很好的把握,对用户习惯也有很好的了解,这是Google无法比拟的。很显然,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上,中文搜索引擎占有绝对优势,搜索引擎的未来更是本地化服务一统天下,而Google恰恰在这方面做得不好。
因为Google不仅还没有真正实现本土化,而且在中文搜索方面没有任何技术优势,所以,百度无疑成了Google的最大障碍。
百度不像Google一样立足于全球,而只专注于中文,所以在中文搜索方面,百度的科技实力可以说是相当雄厚的,至少中文搜索技术是领先于其他搜索引擎的。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搜索引擎的竞争优势体现于成本优势。假设Google要检索4亿中文网页,而中文网页只占总网页的5%,那么Google总共就要检索80亿网页,而百度基本只为中国网民服务,所以它只需要为这4亿中文网页提供1000台服务器。但是,Google的服务是全球化的,各种语言的网页按一种固定或不固定的比例存放在美国服务器上,为了实现同样的效果,Google就需要20000台服务器。
而实际上Google根本不可能单独为这4亿中文网页提供服务器,更不可能把这些服务器搬到中国来。在访问量增大的情况下,就影响了Google的访问速度。而国内用户对本地化的搜索引擎需求则与日俱增,受地域的局限,Google的转化成本太大,回天乏力。这就使百度成了Google根本无法跨越的障碍。
百度在中文语言处理能力上的优势更是Google无法比拟的。比如,在电影《功夫》公映之前,在百度上检索“功夫”就能直接找到周星驰的电影,可是在Google搜索“功夫”词条,却完全搜不到与周星驰及其电影相关的内容。因为这些时令性的关键词需要专业团队去随时添加,由于Google缺乏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开发力量,尤其是对中国互联网信息检索的不及时。所以,Google对于中国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很慢,本地化技术服务力量也跟不上,无法解决中国网民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Google的艰难运作,让雅虎表示要在2005年,把为中文搜索服务的服务器全部搬到中国内地来,单独运作。但它是否能跨越百度这一障碍呢?
从根源上说,中文是一种表意文字,因此要在计算机上输入中文,用户首先要按照发音输入罗马字母,然后再使用特殊的软件将它们转化为中文字符。因此,搜索引擎需要对中文字符处理两次。由于中文之间没有空格,搜索引擎在判断哪里是开头,哪里是结尾时也存在困难。除此之外,中国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可能不仅百度在为Google制造障碍,中国的语言文字,也成为Google难以突破的屏障。
拍拍网挑战淘宝网
伴随着中国网购需求的强劲增长,淘宝网在2003年全面上线,同时,淘宝网以免费3年策略和更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品设计,尤其是支付宝,迅速打败了在这之前堪称中国电子商务霸主的eBay易趣。
到2006年,淘宝免费3年的大限到来时,淘宝网需要探索出一种不同于eBay易趣的收费方式,于是“招财进宝”面市了。“招财进宝”是淘宝网历时半年研发推出的一种竞价排名服务,于2006年5月10日推出,是通过付费推广而使卖家获得更多成交量的一种增值服务。
卖家依据实际成交数量,根据自己在“招财进宝”页面上出售单个商品的利润情况,按照与淘宝网协议的约定支付费用。而卖家的商品在“招财进宝”页面的排名将根据卖家实际成交量的高低,以及协议费用情况实时更新。淘宝网上的商品在线时间是7~14天,在“招财进宝”上线前,淘宝网上的商品位置主要依照商品上线时间的先后来决定,越是接近下线时间,商品的位置就越靠前。
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当初eBay易趣曾尝试过收费,不料遭遇打着免费旗号的淘宝网,把卖家一下子都吸引过去了。而今当淘宝网也尝试用“招财进宝”来收费时,却遇到了半路拦截的拍拍网。
2005年9月12日,腾讯发布独立域名为wwwpaipaicom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拍拍网。为了拍拍网,腾讯从淘宝网挖走了很多人,为此淘宝网总裁孙彤宇曾在2006年初和马化腾吵过架。而更激烈的竞争是,在淘宝网推出“招财进宝”的同时腾讯推出了“蚂蚁搬家”的活动。
拍拍网打出了“大雨来袭,蚂蚁搬家”的广告,以吸引卖家,在首页显著位置设置了“淘宝店主搬家签到处”,打出“将免费进行到底”的口号,作出“搬家就送推荐位,开张就送大红包”的承诺,甚至可以直接将淘宝的信用度导入拍拍网。马云对此的态度是:“竞争是一种游戏,马化腾这招用得很好,这就是竞争的味道,竞争让你永远保持高度警惕。”这下,阿里巴巴与腾讯两大网络势力的对决全面拉开,淘宝网和拍拍网的冲突已经公开化。
拍拍网的挑战还是给淘宝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淘宝网在这次冲击下,不得不暂时放弃“招财进宝”这项服务。马云对于“招财进宝”的夭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来自竞争对手的干扰是一方面,但产品本身也存在问题,有考虑不周、准备不充分等诸多因素。
不过笑到最后的并不是拍拍网,由于赢利模式不清晰,腾讯对拍拍网的投入一直不大,和阿里巴巴相比,好比“一个部门”在对阵“一个网站”。虽然在2007年,腾讯拍拍网超越eBay易趣成为国内第二大C2C网站,但和淘宝网相比,差距相当明显。拍拍网目前的定位更像一个跟风的搅局者,不论是从产品还是从运营上,和淘宝都不在一个层次上。
之后淘宝网也一直未放弃对收费模式的探索,2008年淘宝网再推商城,通过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向卖家收费。拍拍网也紧随其后,2008年下半年“有啊”的出现使搅局者又多了一个。但无论是腾讯还是百度,都不希望成为别人的跟屁虫。
与51com兵戎相见
如果说你不了解51com,那我们就要从它的CEO庞升东——这位新晋成为马化腾对手的互联网新贵说起。
庞升东毕业于宁波大学工商经济系。1998年3月,大学还未毕业的庞升东受聘于马云创办的“中国黄页”。9个月之后,他离开中国黄页,进入宁波市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在互联网上寻找财经资讯。1999年5月,庞升东建立了第一个个人网站:女人的奥秘,他通过垃圾邮件积累了庞大的日访问量。
2000年初,庞升东建立了一个证券网站——必赢证券。2005年3月,自称靠证券和地产赚得第一桶金的庞升东把家搬到了上海。不久,9991com导航网站推出,随后,9991com的流量迅速上升,成为庞升东网站的流量源。至此,庞升东作出了一项重大举措,他用98万元从蔡文胜手中买下了域名51com。当时,这个价格创下了国内域名收购价的最高纪录。很快,庞升东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福建一家网站10770com上,当时这家网站有10万名注册用户。经过一番协商后,他拥有了这家网站。2005年8月18日,“我要网”51com正式推出10770com个人站,1982年出生的张剑福成为51com的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
庞升东有一次受邀参观腾讯公司总部,他与包括马化腾在内的高管团队交流之后,“心情复杂,很多天都睡不好觉”。那时在庞升东心里,就有了学习和模仿QQ的念头。
庞升东和他的合伙人张剑福一致认为,完全拷贝QQ的模式是没有出路的,但如果能抓住QQ庞大产品线的某个环节加以“发扬光大”的话,说不定还有机会。于是,他们把目光锁在了QQ最新的产品“Qzone”(QQ空间)上。以“Qzone”为模仿对象,打造51的个人空间。虽然这是个不错的想法,但由于实力的差距,做起来并不容易。腾讯QQ庞大的用户群使Qzone具备任何对手都无可比拟的优势,而51则需要从头开始。
51察觉到照片的真实性在网络交友中是一个关键点,于是顺势开发了“视频认证”功能:用户可以用摄像头拍下自己的头像,相关工作人员会对真人与照片进行认证,然后在头像下面出现一个粉色的认证标志。这一点很容易办到,因为网吧里的电脑几乎必配摄像头。当业界还在探讨用户是否应使用真实身份上网时,51很讨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只要对方能确定网络另一端的面孔是真实的,就会消除很多顾虑。
51还有一个营销手段是间接利用QQ数亿用户的平台,比如用户登录51管理中心页面后,会收到一个系统提示:“为便于您的记忆,请将您的主页地址填在QQ资料里,这样还能给您的主页增加访问量。”这样,拥有数亿用户的QQ平台就被51间接利用。
网吧市场也是51打造的重点,庞升东早早就建立起了深入到地市级网吧的推广经理团队,在网吧内提供51文化衫、51鼠标垫、51海报等产品,创造与用户“对接”的机会。51也效仿QQ秀、QQ商城模式,推出了类似的“51秀”“51商城”等产品,同样需要用户通过货币充值的形式购买。在全国80%的网吧,用户可以通过51特定的分销渠道购买到充值卡,这就扩大了51在网吧的影响力。
尽管是复制QQ的模式,把QQ用户分流到51的平台上,但51有自己的创新,比QQ抢先推出一些有趣的应用,这为51带来了好的效果。
而且,即便是一模一样的产品,51也会提供一些吸引用户的独特功能。比如“在线大头照拍摄”、“给网友照片打分”和“乱弹”等。还有类似“新闻联播”的功能,能帮助用户追踪好友在站内的行踪,这一步显然走在了腾讯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