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知道徐特立,是缘于他是我国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恩师,作为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和教育家,徐特立的一生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毛主席曾经称赞他是“坚强的老战士”。周恩来也曾说过徐特立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徐特立孜孜不倦从事学术研究,并时刻保持“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工作作风,受到许多中国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徐特立出生于1877年,原名叫懋恂,字师陶,成长于湖南善化也就是今天的长沙县江背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庭贫困,他从小就亲眼目睹了农民在那个年代受到的剥削,父亲为了能够让他以后不被欺凌,不惜四处凑钱供徐特立读私塾。可惜只读了6年,家里就再也拿不出来钱来让他读书了。
徐特立勤奋好学,为了学习能不辞辛苦。一次徐特立竟然步行80里路,跑到长沙城里,向一个叫陈云峰的人请教,让对方看自己的八股习文。那个老举人看了他的文章后只说了一句“一隙之明”,然后就问徐特立学习八股文的原因,并且告诉徐特立,八股文是束缚人的思想、形式死板的文字,耐心地劝徐特立不要一头钻进八股文中出不来。隔了半年以后,徐特立又再一次来拜访陈云峰,这位陈举人被徐特立的刻苦钻研的劲头感动,并赠他一把扇子,告诉他只要读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和《轩语》就能找到读书门径,这两本书会让他终生受用不尽。徐特立闻言,立即买来这两本书,并且认真学习。后来,废除八股文后,徐特立仍然把这位老举人“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的话当成至理名言。徐特立回忆当时的经历,十分感谢那位举人先生,是这位举人教会了他如何读书。徐特立一直倡导学生们读书一定要注意掌握两条原则:一是定量,二是有恒,不能不理解,囫囵吞枣地读书。他常教育学生们“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一句,算一句;读一本,算一本。要在书中将精彩的地方摘抄下来,同时还要在书上写上自己的体会和心得,这样才能够读好书。他以切身的经历告诉同学们“买书不如借书,读书不如抄书,全抄不如摘抄”。徐特立的学生中,毛泽东主席是对这种读书方法执行得最好的。据我们了解,毛主席曾经几年中写过几网篮的读书手记,所以毛主席的文学造诣和思想修为提高得最快。
徐特立不但书教得好,同时思想积极要求进步,是当地有名的有血性的激进人物。1907年,也就是徐特立30岁时,发生“抽刀断指”的激进举动,引得全省皆知。当得知清政府向外国妥协时,徐特立正在学校做关于时事的报告,讲到情绪激动时,徐特立热泪如注,他拿起刀将自己的小手指砍掉,瞬间鲜血直涌,他蘸着血写抗议书,写到后来当场晕倒。徐特立的这一举动,立刻轰动了全场,他也被誉为“思想进步的热血男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徐特立积极参加湖南起义,并被推选为长沙副议长,第二年又被提拔为教育司科长。然而,徐特立秉性直率,他适应不了官场的黑暗,于是返回教育界,继续在长沙师范学校担任校长,并继续教书育人。1919年,我国教育家发起了著名的留法勤工俭学的运动,当时已经43岁的徐特立主动要求参与出国勤工俭学,谁也想不到一个在当时湖南省很有名气的教育家,竟然会远赴法国留学,他是怎么想的呢?原来,徐特立十分赞赏那时蔡元培他们提出的“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增进劳动者之知识”留学宗旨,他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虽然自己已经43岁,可是他不想一晃混到60岁时,还像43岁一样无知。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徐特立对求学的渴望,不因年纪大而丝毫锐减半分。
从法国留学回来,也就是1927年5月,当时正值历史上著名的白色恐怖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进行屠杀,反动派拉拢和利诱徐特立,但他丝毫不为所动,竟然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陆定一曾经在《人民教育家》文中称赞徐特立当时冒死入党的举动,给全党同志上了一课,在困难时候不动摇,徐特立就是一本教科书,虽然无字,却比任何一本书都重要。
徐特立任教20年,视学生如亲子,他曾经亲自给新生洗脚上药,还多次接济穷学生。他一生勤俭,解放后还保持节俭的作风丝毫不变,一双皮鞋,一套制服也只有在外出活动时才穿。新中国成立以后,徐特立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后来因为记忆力减退,他主动让贤,1968年,徐特立逝世。
这就是老一辈教育家徐特立的一生,他的一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倾尽所有,呕心沥血,并为我国培养出了像毛泽东、田汉等的国之栋梁,真是民族之幸!“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徐特立真实的写照,他的形象必将永远刻在中国人的脑海,值得每一位中国人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