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29103800000027

第27章 傅作义:不流血斗争方式的创造者

1948年秋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平津战役。同年年底,人民解放军围兵北平。基于人民解放军强大军事压力与政治攻势的压迫,独守北平阵地的傅作义于1949年1月选择弃械投降,并宣布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北平。在接受人民解放军改编之后,北平守军正式接受人民解放军进入城内。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形成了一种不流血的战斗方式,即北平方式。

傅作义生于1895年,卒于1974年,字宜生,籍贯山西荣河县。1918年,傅作义结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先后担任了排长、营长、团长、旅长与师长等要职。1928年后,傅作义又先后任职于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第五军团总指挥,同时兼任天津警备司令、晋军第四陆军总指挥、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军军长,以及绥远省政府主席等要职,曾率领部队参加了长城抗战与绥远抗战等战役。1937年7月,傅作义先后任职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与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等职务。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之后,傅作义又历任了国民党察哈尔省主席、张垣“绥靖”公署主任与华北“剿总”总司令等职位。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实施了战略决战,在辽沈战役已经走向结束,而淮海战役正激烈进行的时候,作为国民党华北“剿总”的总司令,傅作义担任了华北60万军队的指挥者,但是该军队在那时已经沦为“惊弓之鸟”,随时都有可能海运难逃或者西窜绥远。当时,中共中央军委为了阻止华北之敌的逃跑,开始集中东北野战军与华北野战主力部队,以飞快之速发起了近代史上著名的平津战役。

1948年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收缩重兵困扰北平,并且开始准备进攻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战火硝烟对北平这一闻名的文化古都的影响,中共中央与中共中央军委选择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但是同时也不放弃最后通过战争方式来促使问题得到解决。

1949年1月15日,驻守天津的国民党全部被歼灭。在中央军委与毛泽东提出的“关于积极准备攻城与和平进行谈判”的指示下,人民解放军集中90万大军于北平城下,将城内20万余国民党围困在内。同年1月16日,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的司令部开始向傅作义发出最后通牒。

基于人民解放军施加的强大政治攻势与军事压力,傅作义在内心做出了起义的决定与准备,并在双方谈判协商之后达成了《北平和平解放初步协议》。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将所属军以上的高级将领召集在一起,召开了高级将领会议,宣布以和平方式促使北平解放,并在全国范围内通报《北平和平解放初步协议》。随后,驻守北平的20万余士兵先后陆续离开北平,并到达人民解放军指定的地点接受改编。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的先头部队开始进入北平场内,接管国民党军政机关的相关职务与要事,并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2月3日,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庄严入城。

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形成了一种不流血的作战方式,即北平方式。针对此问题,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北平方式是一种独特的斗争方式,其通过迫使敌人利用和平方法,来迅速解决城市解放问题,并根据人民解放军制度彻底改变国民党军队。利用这种不流血的作战方式来解决问题,有利于迅速扫除反革命遗迹,同时还可以最快的速度肃清反革命的政治影响,其效果要优于战争解决问题的方式。然而这种不流血的作战方式,并非意味着解决问题时就不用到武力……

漫漫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问题可以通过武力的方式解决,有的问题却可以利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然而在处理不同问题的时候,应当根据问题内在实质的特殊性选择相应的解决办法,进而促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