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29103800000064

第64章 一个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的清末秀才

1886年的初春,湖北黄安(今红安)一个清贫的教师家中,一个瘦小的婴儿伴随着响亮的啼哭出世了,这个瘦小的婴孩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董必武。

董必武的父亲是一个教师,受到忠厚、正直的父亲的耳濡目染,他从小就对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产生了无限敬仰。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年满18周岁的董必武通过科举考取了秀才。在动荡不安的中学时期,因受到了革命团体日知会的影响,他坚决拥护孙中山的民主主义革命方向。1911年,26岁的董必武参加了辛亥革命,这是他人生中向伟大的革命事业迈出的第一步。他积极的工作态度引起了上级的关注,很快他受邀加入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任职于武昌军政府。

三年后,组织派遣他到日本大学学习法律,这期间曾有幸与在日本逃亡的孙中山先生见了一面。虽然此时国内反对袁世凯的第二次革命斗争刚刚惨败,形势非常凶险,但他并没有被吓倒,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再次组建的中华革命党。在日本的学习结束后,他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带头策划了两次讨伐袁世凯的活动,其间曾被捕入狱,受尽了折磨,他仍没有放弃。出狱后,他开始反思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真正原因,后来先后经历了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他敏锐地认识到中国按照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去前进永远无法真正独立,列宁的道路才是中国独立的光明大道。这次关键的思想转变使他从激进的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过渡到了共产主义道路。

1920年秋天,以董必武为首的一些人在武汉创建了共产主义小组。第二年夏天,他以武汉小组代表的身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共第一次合作时,董必武同志已经成为了湖北省和武汉地区大革命运动的领导人了。他在当地带动大批的群众创办革命报刊,大力支援北伐战斗胜利进军,做了很多艰苦的工作。轰轰烈烈的湖北农民运动,是他一手发动起来的,200多万的工农人民对革命事业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不过这时的共产主义事业刚刚起步不久,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点和漏洞。

1927年,国民大革命彻底失败了,国民党四处抓捕董必武。丝毫没有动摇到董必武对革命的坚定信心,他悄悄地从地上转入了地下活动。第二年,他又被派遣到苏联学习三年。这期间,他联系自己多年的革命斗争经验,不分昼夜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这为他后来的领导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他坚定不移地支持毛泽东思想的动力。学成回国后被党组织推举为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副校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最高法院院长等多项重要职务。

49岁时,董必武跟随中央红军主力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历尽千难万险,他一直以乐观的情绪感染着身边年轻的战士们。长征结束,部队顺利到达陕北后,他又担起了中央党校校长的重担,倾尽所有,为祖国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为后来的抗日解放斗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次国共合作发生在日本人大肆侵略中国时,为了实现抗日统一战线,董必武同志作为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主要领导人,协助周恩来同志领导了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年轻时,董必武在湖北发动过湖北农民运动,广受湖北一带的人民尊敬和爱戴,他利用自身的社会影响,大力宣传毛泽东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在重庆开展的国民参政会,董必武代表中共出席会议。国民党有些顽固派并不赞成国共合作,因此在这个会议上明里暗里地提到反共和投降,董必武与这些国民党人士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唇枪舌剑。因为他明白,要想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光靠共产党单枪匹马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与国内各民主党派、各阶层爱国人士、地方实力派和国际友好人士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将所有抗日力量拧成一股绳。事实证明,董必武在国民党统治区和重庆所做的事情对抗日民主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内两个党派的矛盾日益激化,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愈发艰险,董必武同志为争取和平民主、制止内战做了大量复杂的斗争。1947年的春天,国共两党谈判彻底破裂,他率领我党同志返回延安后,又马不停蹄地只身前往华北,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常委和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投入了紧张的解放战争的工作。第二年,由他主持召开了一次临时的华北人民代表大会,华北人民政府在这次会议后正式成立,他理所当然地被推选为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此时的中国已经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董必武清醒地认识到此时的中国最需要的是一个健全的法制。只有法制才能引导一个国家成为现代国家,才能促进和保障经济建设的发展。他根据自己多年潜心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又结合了我国初级法制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法制建设提了两点:一是要有法可依;二是要有法必依。董必武同志独特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直至今天也指导着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董必武的一生经历了多个统治阶级的黑暗统治,他深深体会到旧社会中国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他所受的教育虽然是旧社会里迂腐的历史文化知识,但所幸他并没有被束缚,反而在几次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深入学习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把这些旧知识提炼、升华为正确的思想原则,融入进自己对革命工作的指导中来。董必武从一个清末的秀才,逐渐成长为一个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后来又蜕变成一个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中间经历的艰辛恐怕数都数不清。他对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法制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可以说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董必武先生对待革命工作一丝不苟,勇于牺牲,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毛泽东同志对共产党人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将革命工作放在第一位,英勇地同所有损害人民利益的反动派作斗争。他为人谦虚好学,平易近人,无论身在何地,始终心怀人民。董必武先生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