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父母经常无视孩子的空间,过分地打压、侵占孩子的空间,使孩子不能真正地做自己,在不能顺利地培养自己能力的同时,还形成了逆反心理。更严重的是,一方面父母不断地加强对孩子的打压,另一方面孩子的能力还更难以形成,直到形成恶性循环。这样,我们的教育就走到了一个错误的极端。相反,如果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却反而促进了孩子的良性发展。但这种做法本身,也只是想利用孩子的心理反应,来增加孩子一定的包容度,并不是真正想把孩子的空间还给他。甚至这些父母现在连如何把孩子的空间还给他都不知道。所以,最后孩子连这样的方法都逆反起来,因为他们一直得不到自己的空间。
有些父母错误地认为必须要实行“管”的办法对待孩子。
我们没有任何权力可以“管”孩子
因为孩子爱吃肉,不爱吃蔬菜,所以我们经常给她提意见,让她改变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有一次午饭时,孩子又是只拣肉吃,孩子的外婆就干脆只往她碗里夹素菜,并把装肉的盘子挪到桌子边上。没想到孩子受不了,终于爆发了,表示反对我们往她碗里夹菜,并宣布不要我们管她。
丈夫说:“我们不管你了,看你今后怎么办?”孩子听了爸爸这句话后,更加反感,还嘴说:“你们凭什么管我?”孩子的外婆说:“因为我们是你的长辈。”
孩子很不高兴,还继续说:“就是不要你们管。”我看场面越来越乱,根本就无法解决问题,加之丈夫和孩子外婆的说法也有问题,于是,我连忙对孩子解释说:“确实,我们没有权力可以管你,但我们作为你的监护人,有责任对你的不当行为进行纠错。问题严重的时候,只要我们不打不骂,还可以采取处罚,强制你执行。这不叫管,这只是我们的责任,以此改正你的不正确行为。我们并没有居高临下地要求你执行,仍然是尊重你的,你完全拥有自我空间;也正因为如此,你做错了事,就要你承担责任,这样也才能显示你的价值。刚才爸爸和外婆最后的话都不对,所以我们也应该向你道歉,但是如果你仍然不改变你的不良饮食习惯,我们一定要强制执行的。”
一番话说下来,孩子终于没再犟嘴,嘟嘟哝哝之后还算默然接受,并开始拣起素菜来吃了。丈夫和孩子的外婆见状,也就没再说什么了。于是,这种对孩子的态度,就一直在我们的家庭里被确定了下来。
也许,有的父母认为,我所谓的“处罚”和“管”是同一个道理。其实不然,处罚是由父母判断孩子做错了事以后,让事实本身去处罚孩子;而管则是由父母的权威,对孩子的处罚。前者没有出现父母居高临下的姿态,而后者完全是以父母居高临下的姿态在代替事实本身作出处罚。所以,如何在教育孩子中,给孩子足够的个人地位和空间,是不当的教育方式向妥当的教育方式转换的关键。孩子的人权问题,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容小视。因为对孩子的教育来说,人权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要让孩子小心翼翼、气紧心虚地生活在家中
记得我小时候,妈妈对我实行的完全是管教式的教育,而且特别严,甚至到了求全责备的程度。感觉上,我每走一步路,都要受到妈妈的关注、指点、品评;每做一件事,都要被妈妈通过放大镜来进行正误论证。凡是不合妈妈标准的,统统要被臭骂一顿,或被数落一番。其语气之坚硬,态度之专横的样子,常常令我忍无可忍,心惊胆战,还无可奈何,感觉到自己就像不属于这个家庭、不是妈妈的孩子一样。
可能妈妈还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或者是一种严格的教育,完全不知道对孩子最大的爱的教育,就是尊重、包容、理解、支持和服务。因为没有良好的教育观念,也不懂得人的心理,所以就采用强制的办法,急功近利地对待孩子,最后导致教育效果与父母的愿望背道而驰,给孩子造成莫大的伤害。
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这样的观念虽然是可以理解的,但仍然是错误的,只不过,这种观念在妈妈身上体现得更加强烈。在我们的教育中,很多错误就是这样隐藏在自以为是的方法中,悄悄地、严酷地伤害着孩子。
当孩子气紧心虚地活在家中,他还哪有兴趣和责任去对待事情呢?日复一日,又怎么能形成主动性和创造力呢?
我们不是孩子天生的“教师爷”
有一次在饭桌上,孩子的外婆对孩子说:“吃饭,就是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得又少又饱。”结果最后一句说的自相矛盾,被孩子发现了,孩子反问:“怎么能吃得又少又饱呢?”这句问话引得一家人哄堂大笑,但外婆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继续说:“就是要讲究吃穿的科学方法。”
我连忙提醒孩子的外婆:“你说错了。”孩子的外婆听得很不耐烦地说:“好好听着,不要钻牛角尖。外婆的话都是对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孩子的外婆还指责孩子不尊重她。明明是孩子的外婆自己错了,也不承认错误,还要继续保持自己“教师爷”的身份。这让孩子非常压抑,她后来什么也没说,只闷着头吃饭。
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生活中的各种咨询,这本是正常的事情,也是应该的事情。但在我们的传统习惯中,总是认为孩子就应该由父母教,而且孩子一切都应该听父母的,否则父母就可以打骂,强制孩子按他们的要求做。如果孩子不执行,就会斥之为“不听话的孩子”。可见,父母把自己当成是天生的“教师爷”,孩子必须听从。其实,孩子和父母应该是平等的,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些咨询,但并不是绝对的权威,也就不能一味地强制执行。因为孩子与父母是在共同生活和成长,各有各的思想,各有各的智能和诉求,所以生活的道理就不是千篇一律的。而且父母在给孩子提供咨询的时候,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态度,而应是共同商议和协调。如果孩子有什么违背生活规律的事,这时父母要承担教育的责任,也可以暂时按自己的观念对孩子执行非打骂性的强制执行。
总之,父母不是孩子天生的“教师爷”,相反,从自然发展的规律来看,孩子能给父母提供更深刻、更本质、更有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