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趋势及问题
俄罗斯中小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始于前苏联社会主义时期。90年代以后,虽然其社会政治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中小学校的素质教育却是一以贯之的,而且在近几年还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现代俄罗斯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是在经济和政治改革的条件下进行的。由于改革,年轻一代的社会文化生活有了本质上的改变。教育机构、大众传媒、青少年社会组织、宗教组织都在发挥作用。与此同时,改革也引起社会阶层的分化,大多数居民生活水平降低及其他负面后果。
这些变化给俄罗斯人的家庭带来了负面影响。家庭收入多寡悬殊,贫穷家庭并非少数,很多人不善于适应形势。家庭解体,祖辈形成的家庭道德和治家传统濒于崩溃。由于法律上、道德上、经济上的危机,夫妻、亲子之间的和谐关系淡化,甚至出现冲突。这种显而易见的负面趋势又伴随着家庭素质教育水平以及对儿童社会教育作用的急剧下降。很多家庭日子不好过,失业率居高不下;与此同时,许多收入高的家庭夫妻双双就业,造成对子女的疏远,对孩子态度粗暴,家庭关系不正常。随之而来的妨害社会利益的行为在孤苦儿童身上时有发生。
在家境不好、纠纷多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其特点是精神异常,行为发生偏差。这些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不佳,经常患有社会上流行的传染病,如肺结核、梅毒等;频繁出现的精神紧张、神经官能症往往带有攻击性。
儿童无人照管的现象惊人地严重,逃学和游手好闲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未成年男女在肇事者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少年犯罪或混入有组织的犯罪团伙者屡见不鲜,青年学生中吸食毒品的人数越来越多……青少年人群中的社会病态已非常严重。
现代大众传媒及通信,依宪法规定不得随意检查,这就迅猛地扩大了不健康信息的来源。在通过印刷品、电视、广播、因特网广泛传播的信息高度普及的今天,宣传无聊的生活方式、暴力、犯罪、卖淫、吸毒、性犯罪的垃圾信息泛滥成灾。
在社会发展中,种族情绪正在增长。一方面它表现为种族利益公开化,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民族之间的紧张气氛。与此同时,在教育实践中往往对这种趋势估计不足,现在社会上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宗教趋势,其表现是要对宗教在俄罗斯历史上的作用进行重新评价,要人们承认它对人的精神道德发展的巨大影响。宗教团体也正在给信教青少年提供教育计划以外的宗教课程。
还有一个新特点,即青少年社会团体也参加到素质教育活动中。如果说过去教育机构中的少先队、共青团组织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组织的一部分,那么,在20世纪90年代初,许多青少年组织的活动就不在教育机构之内了。它们的社会潜力并没有全部贡献给国家。与此同时,有一些儿童社会团体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因素,最强大的工具,它们有效地解决着复杂的教育任务,是新千年民主国家发展的基础。
在这种复杂的社会条件下,教育机构曾经是,现在仍然是用来保证素质教育的基本的社会机构,并把各种教育主体统一起来,特别在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大多数教育机构都在尽心竭力地工作,以便达到现代教育的目的,使中小学生在身体、道德方面得到发展,发挥其公民的作用。
但更严重的是教育机构的素质教育活动被削弱了。教育机构的物质——技术基础总是落后于时代需要。没有科学的方法作保证,缺少必要的办学财源;大多数教学集体的成员很穷,儿童的社会基础结构遭到很大损失,儿童几乎不能享用文化中心、剧场、博物馆、体育设施等。儿童活动的基础设施商业化,经常只为高收入人的子女服务。
有助于解决素质教育问题的科学出版物少,在许多情况下还往往缩减这方面的预算拨款。登载素质教育和一般教育文献的期刊也满足不了教育机构的需要。这就大大影响了现代教育过程中的科学基础。
20世纪90年代国家的立法使教育的法律规定有了更新,承认办学方式与学生来源的多样化。更值得一提的是出现了符合俄罗斯传统的、现代化的培养青少年的趋势。
在这些法律文件中,肯定了积极的社会文化生活、个人和民族尊严的价值,明确了素质教育新的文化基础——教育政策的多元论、多样性,教学——教育过程主体关系的民主化以及国家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责任。
但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在中小学素质教育方面缺少国家战略。当积极发展趋势已出现时,却又有许多限制因素。在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方面,国家有责任制定并执行国家政策。
国家素质教育政策应该包括教育的目的与任务,解决此问题的战略、立法、制定国家计划、拨给经费,对社会上提出的优秀方案给予支持,建立监督机制,等等。总之,这一切应该根据需要,对建立青少年素质教育制度的必要条件起促进作用。公民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国家教育政策的主要方向。在现代条件下,很有必要制定并落实公民素质教育的优先方面和基本原则,特别应注意战略战术的结合问题,发展、建立现代强有力的教育工作方法,以便各类型教育机构完成它们的任务。
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根据《俄联邦教育法》,素质教育被看作是有针对性的、由教育系统来实施的活动,其目的是创造条件,发扬全人类和祖国的传统美德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生活道路、道德、公民权利以及职业成就诸方面创造条件以实现自我。
国家和社会机构乃是中小学生最重要的素质教育主体,它们在其正常生活中最具社会意义的领域具有教育功能,它们创立条件,承担非政府的教育功能。
素质教育的全国战略由法律予以规定,该战略允许多种多样的教育制度、组织、工作方法存在。
发展素质教育系统的新资源是现代哲学、人道主义和社会科学知识。
中小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对象,国家应该保证教育内容和各级教育机构中素质教育形式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继承性。在开发多种多样的素质教育方式时,应该考虑到教育机构的特点、传统、干部潜力和社会需求。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是使青少年具有社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热爱职业,学会做一个好公民。
在现代社会中,中小学生积极投入生活。获得心理和教育上的帮助,具有社会责任感,是特别有意义的。
农村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应该特别注意促使正在成长的一代接受历史——文化传统,真正做土地的主人,并将此作为优先发展方向。
要保证所有教育机构中的学生的健康状况得到保持和巩固,发挥与此相关的体育的作用,因为身体健康是保证生活方式健康的前提。
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是在上述原则基础上制定的,即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这种教育有利于发挥人们的社会积极性,接受教育,使其思想和身体健康双丰收。
素质教育的人道主义方向,在于使师生关系成为自我发展的重要方面,并使师生两方面互相促进。
顺其自然发展的原则,是素质教育立足于科学地理解自然界和社会文化演变过程互相依存的关系。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应根据其性别、年龄进行,使他们懂得在自我发展中要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
素质教育与文化互相适应的原则,指的是素质教育要以全人类的价值观为基础,要按照民族文化的价值标准以及不与全人类价值观相矛盾的地区传统行事。
社会相互关系的效益原则,指的是教育系统的素质教育,在可以使学生扩大社交面的集体中,使之形成对社会文化的鉴别能力和相应的交际能力。总之,要培养适应社会与有所作为的能力。
把素质教育浓缩在开发个人对社会文化理解能力上,指的是素质教育的战略战术应该有助于中小学生吸取社会文化经验,能在社会环境中自主地判断自己的行为。
多种教育机构中的素质教育
俄罗斯的素质教育存在于各种类型的教育机构中,无论是学前教育机构、普通教育机构、还是儿童补充教育机构和职业教育机构,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适应时代发展的素质型人才。
下面对各种类型教育机构中的素质教育作一分述。
一、学前教育机构中的素质教育
学龄前阶段乃是人格培养的重要时期,这正是奠定公民素质的前提,也是培养儿童责任心与能力开发的时期。这一时期还要使儿童逐渐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而不管其社会出身、种族和民族归属、语言、性别和信仰。
学前教育的任务不仅要给儿童一定的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性格、品质、生活能力、良好的习惯、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实现学前教育阶段上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应完成下述重要任务:
保持学前教育机构网络并建立新网络。
完善教师培训系统,其目的是为了把社会标准和个人对儿童素质教育的态度结合起来和学会现代技术,以便使素质教育和学习有新内容,便于儿童接受。
鼓励给学前教育机构提供现代教学法,制订下一阶段的儿童培养新目标。
在有关学前教育新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保证制订并实施学前教育机构新教育大纲和采用开发儿童社会文化的技术手段,培养他们在学前教育阶段应有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行为规范。
为完成上述任务必须进行下述几方面的工作:
制订并采用为使儿童形成关于人、社会、文化的概念的现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以便引导儿童亲近祖国文化,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组织制作并广泛宣传有教育意义的玩具,编排有教育意义的游戏,使之成为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工具。
对玩具和游戏制订标准的心理学鉴定办法,建立国家对其质量等级进行监控的机制。
发展学前及小学幼年学生连续素质教育制度,保持其内容、形式和方法的衔接。共同制订连续素质教育大纲及教学法。在学前及小学普通教育基础上,保证这种素质教育过程的继承性和实用性。
扩大文化机构、社会独立团体、大众传媒及其他社会机构参加学前教育的范围。
制订并实施协商性的、矫正教育综合教育计划,对有学前教育学生的家庭给予帮助。
对未受过学前教育儿童的家庭制订帮助措施和建立制度。
从信息方面对学前教育系统的素质教育予以保证。
二、普通教育机构中的素质教育
普通教育机构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社会文化基础。
普通教育机构素质教育过程的更新,应该在教育地位更新概念的基础上实施,并考虑到祖国传统、民族地区的特点、现代经验的积累;它应该包括各种教育形式,鼓励教育战略、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高校内校外活动机制的效益,建立并保持国家、家庭、社会教育的平衡。
在普通教育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应该完成下述任务:
规定素质教育的内容、形式及方法,在学生年龄、个人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考虑各地区、各居民点内各种类型普通教育学校的特点。
建立素质教育制度,其中包括完整的教学——教育过程(通过保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完整性),提高文化学习中素质教育的潜能及其效果。
在课程中加强人文和实践知识,其中包括有助于中小学生掌握他们所在地区的社会价值及文化价值。
在民主、自由、个人尊严、守法等方面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向他们提供参加管理教育机构、参加各种可以发挥创造性的活动以及社会团体的机会。
通过体育运动保持儿童的健康水平。
在学校教育和对中小学生的个别辅导活动中,要提高心理学教育的水平,以预防儿童对学校和社会的不适应。
创造条件,让家庭也参加素质教育过程,建立家长委员会,吸引他们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
在普通教育机构(包括幼儿园)的人员编制中,应该包括心理学教师、社会教育教师、补充教育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应该使班主任和政工教师的工作活跃起来。
在每一个地区建立多种多样的社会教育机构网,为行为有偏差的中小学生提供教育。还应成立为中小学生心理治疗服务的特教机构。
为完成上述任务,应该从下述方面努力:
要将民族文化和种族价值观,包括构成素质教育基础的社会文化生活和自决能力结合到素质教育系统中。
通过研究俄罗斯的法律、国家制度、人民的历史、杰出人物的事迹,培养俄罗斯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操。
把具有社会意义的可以接受的教育活动内容、方法形式及开放性,教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足以扩展见闻的校外活动,结合到素质教育中。
对中小学生的社会文化、心理特点、他们的发展方向和兴趣爱好进行全方位研究。
保证素质教育的多样性。
把地区的种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有计划地、均衡地包括在教育内容中。
发展补充教育体系及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加强这些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
提高教育机构假期的作用,为中小学生在补充教育机构和课外活动时在艺术、技术创作中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以及在俱乐部、体育活动及假期组织活动中发挥积极性创造条件。
促进学生家长(法律上的代表)、儿童、俄联邦主体国家教育管理机关、地方(市)教育管理机关,在教育计划之外组织中小学生学习宗教(精神道德教育和教义基础教学)。创造条件发展协作教育。
在特殊(矫正)教育机构(为发育不正常学生举办的)及康复教育机构(疗养型)中,在为需要心理开导和医疗、社会救助儿童所办的教育机构中,其教学、素质教育过程的特点应当是:
实施综合性的纠正——发展措施。
制订并实施儿童智力与机体可能接受的计划。
接受心理学者与医生的建议。
目标明确地吸引家长投入这一过程。
要特别注意克服这类学生在适应社会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使他们养成交流思想的习惯。对他们进行劳动的、美学的、身体的培养。考虑到大多数中小学生在学校寄宿,长期和家庭脱离,应预防他们情绪上的被遗弃感,应该对他们进行情绪上的安抚,使他们既适应家庭生活,也要适应社会和学校生活。
三、儿童补充教育机构中的素质教育
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和接受的儿童的补充教育,给素质教育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把基本的普通教育和补充教育结合起来的战略,是使教育制度多样化的现实可行途径。补充教育的目的是启发儿童去认识,去创造,促进个人自我选择职业,适应不断前进的社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补充教育由能够满足儿童不断变化的对社会文化教育需求的教育机构来进行,并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实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