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俄罗斯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29148700000003

第3章 俄罗斯中小学教育概况(3)

1984年《苏共中央关于普通教育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中指出:长日制学校和长日制班是进行社会教育的有前途的、行之有效的一种形式,这类学校和班要为组织学生的劳动和度过余暇时间创造良好的条件,并给家庭以帮助。此外,学校里课后的教育工作要进行认真的改革,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对学生给予教育帮助的同时,重要的是要用有意义的作业充实这些学校的工作内容,建立起与家庭条件近似的、关怀儿童的气氛。随着物质条件的创造,必须发展这类学校网,以便充分满足居民对他们的需要。

90年代初期,俄罗斯实行长日制的学校达5万多所,为近500万名中低年级的学生解决了课外生活的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

五、寄宿制与寄宿学校

寄宿学校最初出现于苏联时期的20世纪50年代。二战结束后,苏联出现了许多失去父母的孩子,不少家庭没有正常的条件教育孩子成长。为了帮助家庭生活比较差的孩子上学,改善儿童教育,1956年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决定提出了建立新型的寄宿学校的建议。1956年9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寄宿学校的决议,寄宿学校招收单身母亲的孩子、战争残疾者和劳动致残者的孩子、孤儿以及家庭缺乏必要条件进行教育的孩子。孩子进入寄宿学校,须家长或家长代理人自愿,才予以办理手续。没有家长的孩子,以及在个别情况下经有关机关认可的来自多子女、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完全由国家供养。其余的家庭,则按照自己的物质生活状况交纳一定的费用。1961年这类学校达1000所,有38.1万名学生。1970年来,寄宿学校急剧减少,到1996年只有682所,学生14.9万人。对父母一方去世的儿童或得不到家庭照顾的儿童,在家长或监护人的要求下可以进寄宿学校或长日学校以及儿童之家学习。这些学校的课程设计、时间表以及教材与一般学校无多大差异。

六、夜校

夜校是俄罗斯普通中等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也是俄罗斯社会开放性教育的类型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种结合形式。夜校的类型也有很多,大多属于高中阶段的分校。对于这类学校的归属,俄罗斯政府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开放的、普通的、灵活的教育形式。在俄罗斯教育体系中,这类学校因被赋予了正规教育的使命而被纳入基础教育体系中。

夜校在苏联时期就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规定,八年制不完全中等教育学校的毕业生可以进入生产领域,但是在日后必须要修完完全中等教育的课程,为此开设了夜校继续为他们授完高中课程。1984年,开设了11130所这类夜校,入学人数为370万。这类夜校的教学大纲与全日制普通高中是一致的,学生在夜校中每周学习20个课时。根据规定,夜校要比全日制学制延长1年,也就是需要3年时间修完高中课程。夜校高中学生由于边工作边学习,因此,国家对此类学生给予了优惠政策,如半日工作制、考试特别假期等,但享受待遇期间,只能拿50%的工资。课程全部修完,须参加考试,合格者可获完全中等教育毕业文凭。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教育多元化、多样化和可选择性原则的提出,为了满足求学者对教育形式的不同需要,在中等教育阶段,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学校,供求学者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选择。尤其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政府提供了多样化的中等教育,给不完全中等教育的毕业生提供充分的加深学习的机会和空间。90年代以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价值观发生变化,10—11年级的学生表现出更大的生活追求目标,他们中很多人希望以校外的、速成的以及可灵活选择的形式来完成完全中等教育,而不受全日制普通学校的束缚。因此,在90年代后期,夜校学生情况发生较大变化,如果说1993年以前只是16岁以上的在职青年在这类学校求学,而现在在这类学校求学的则有30%的学生不足15岁,16—17岁者占45%。实际上夜校已成为俄罗斯实施完全中等教育的重要形式。在这种分校里,学生可以接受自己感兴趣的、按专业面划分的分化型教育,也可以接受扩充、加深某一学科的普通教育。在许多地区,夜校完全采用了全日制普通教育学校的教学计划。

七、残疾儿童特殊学校

1994年6月,在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召开了由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大会的主题是“机会与质量”。大会提出了以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旨在给予残疾儿童以生存和发展机会的特殊教育的建议。而苏联则是在这方面比较有作为的国家之一。全国各地均设有专为智残和体残儿童设立的寄宿制矫正学校和特殊教育职业学校,包括耳聋、弱听、弱视、言语障碍等特殊学校。国家全部承担其教育费用和医疗保健费用。特殊教育学校一般都是不完全中等教育,在9年中修完相当于初等教育水平的课程,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定向职业训练和生活技能培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有条件者可以继续深造。1984年共有此类学校2600余所,在校生50余万名;1996年共有39.7万名学生,比1991年多3.2万名。

下面来看一个特殊学校的案例。

走进俄罗斯的特殊教育中学

“我们的传统是永远陪伴孩子,与孩子悲欢与共、一起经历一切。这就是斯拉夫文化的典型特征。”

莫斯科市近郊绿色小城区有一所特殊中学,乍看和普通学校没什么区别。留心观察,会发现这所学校的学生,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它类似中国招收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学校,但和中国的特殊教育学校有许多不同。

首先是教学方式上很特殊。学校教室很小。普通中学一个班25名学生,这里一个班是8—10名。许多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和一位教师,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这所学校有200名学生,150位教职员工。这种师生比例,超过了许多中国大学的比例。教师还为600名在其他普通学校上学的残疾学生到家里辅导授课,甚至到医院给住院就医的学生授课。因为上门授课,这所学校的名字除了第367中学外,还被称为家庭教育中学。

学校设施完备,不仅有生物实验教室、化学实验教室、体育课教室。还有个小游泳池,泳池不是定期换水,而是每一批孩子用过后就换一次水。教具也很有特色。学校从德国引进了成套的教具。这些看起来简单的纸板和塑料拼接零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协调手脚配合功能,还能对孩子的手指起到按摩作用。

这里教师的工资待遇和普通学校没什么不同。校长伊列娜自豪地介绍说,这里所有教师都受过高等教育,而且都长得非常漂亮。何止漂亮,这里的老师给人们的印象是美丽。漂亮通常指外貌,美丽包括了对心灵的评价。建校至今,这里的老教师只剩下了1/5。在谈到老教师流失的原因时,校长的回答大大出人意料:“建校9年来,有很多优秀的教师调走了。在这个学校里终究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和正常孩子完全一样,而这些教师很难接受这一点。如果因此经常彻夜难眠,经常抚摸着孩子哭泣,就会把不良情绪传给孩子,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因为这样的原因,不少教师调走了。留下来的是最聪明、最美丽、最‘冷峻’的教师。”

在这个学校里随处可以看到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护。伊列娜校长有一句话点明了第367家庭教育中学办学理念的精髓:“我们的传统是永远陪伴孩子,与孩子悲欢与共、一起经历一切。这就是斯拉夫文化的典型特征。我无法评价这种传统,但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会这样做。”

记者在走廊见到一位拄着拐杖的女孩。

问:几岁了?

答:15岁。

问:叫什么名字?

答:列娜。

问:最喜欢什么课程?

答:生物。

问:那么你是想当生物学家还是生物课教师?

答:法律学家。

问:想好将来考哪所大学了吗?

答:莫斯科国立大学或者法律学院。

这双借助拐杖的脚能走进莫斯科国立大学的校门吗?对此,伊列娜校长介绍说,今年该校有一届9年制的学生毕业。他们的学生考任何大学都极具竞争力。

俄罗斯民族善待自己的儿童,给予了这些残疾孩子美好希望。在同一个城区,离第367中学不远的第842中学,也可以看到俄罗斯民族和自己后代的紧密关系。俄罗斯人的爱国精神源源不断地流传给一代一代的孩子。

来源:《青年参考》

八、开放的社会儿童教育

儿童校外社会教育是俄罗斯社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在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俄罗斯重视开放的儿童社会教育的传统由来已久,其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传统的校外教育主要模式——少年宫,始自20世纪30年代,其模式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广泛借鉴、引用和推广。鉴于苏联教育在现代人才培养上的成功,美国等一些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曾于70年代对苏联东欧国家的少年宫现象进行研究,并把其引入教育改革。我国在建国后也引入了少年宫经验。

苏联时期,全苏拥有庞大的校外教育机构,据1982年资料统计,全苏共有45000所少年宫、6000所艺术学校、1000所青少年科技活动馆、49座儿童剧院、100座儿童木偶剧院和350座儿童影院。

苏联1984年制定的《普通学校与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曾针对儿童的社会教育机构的发展作了阐述:“应该使校外机关,如少年宫、少年之家、学生之家、少年技术和自然科学家工作站、少年体育学校、音乐学校、艺术学校、舞蹈学校、儿童图书馆、少先队夏令营等获得进一步发展,有可能达到每个区建立1所具有广泛活动内容的综合性校外机构……重要的是要使所有学生在课余时间里都参加到各种群众性的和个别的教育工作形式中来,开展他们的业余文娱活动,如铁木儿队运动、趣味俱乐部、技术创造和艺术创造小组和体育小组等。”

目前在俄罗斯还拥有如下一些儿童补充教育机构:儿童补充教育中心、儿童少年创造发展中心、儿童少年人文科学教育创造发展中心、儿童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儿童生态活动中心、儿童少年技术创造活动中心、儿童海事活动中心、儿童少年美育中心、儿童保健活动中心以及少先队员、少年科学家、儿童少年旅行与远足、少年生态雪茄、少年自然科学家等等儿童中心,还有儿童体育训练开发学校、儿童音乐、艺术和舞蹈学校、儿童图书馆和儿童剧院等。

但是由于经济危机的原因,俄罗斯的很多补充教育机构已不再是完全免费的。而有一些机构则是完全由私人或私人团体建立起来的,向学生收取活动经费成为它们赖以维持的主要资金保障。有一些则带有明显的经营性质,成为纯粹的营利机构。

俄罗斯中小学的办学特色

俄罗斯联邦的中小学教育沿袭了前苏联时期教育的基本模式,并在不断的改革中求新求变。俄罗斯和我国一样存在教育经费紧缺的问题,都是穷国办大教育,在很多方面有共同之处。对其办学特色进行了解,对我国办好中小学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初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为义务教育

俄罗斯人对教育非常重视,普遍认为“教育是俄罗斯生活的基础”。俄罗斯联邦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国家先后制定了十几部教育方面的法律,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6岁或7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都要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优先考虑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教育,其次考虑的才是能否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学生读书完全免费,包括学生课本都是免费发放(其课本一般是重复使用的),学校还免费提供课间餐,学生不会因为负担不起学费而辍学。因此,俄罗斯义务教育普及率为100%。

2.俄罗斯中小学教育经过不断改革,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征

一是体现在中等教育阶段教育任务的双重性,即普通学校在给予所有公民一般文化基础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有针对性的分化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做好继续教育和参加生产活动的基本准备。学生在接受中等教育后开始分流,通过考试一部分升入高级中学接受完全普通教育;另一部分进入职业中学继续学习;其余或就业,或参加夜校和函授学校学习。二是体现在学校类型的多样性,根据科技革命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构建新型学校。主要类型有:普通学校,这类学校是普通教育机构的主体;大学预科学校,主要培养那些有一定天赋才能的学生;文科中学,这类学校教学内容一般超过国家规定的普通中学的基础知识范围和深度;加深学习某一学科的学校,这种学校在实施普通教育计划的同时,加深某一学科的教学,如数学学校、物理化学学校、生物学校、计算机学校、外语学校、人文学校、经济学校、艺术学校、体育学校等。三是重视职业教育,其职业技术教育结构层次多样,有初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等,学生毕业后既可以作为熟练技术工人或工程师到社会就业,又可以选拔到高等技术院校深造,因此职业教育比较受学生及家长的青睐。

3.俄罗斯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小班教学

一般每班不超过25人,甚至五六个学生就组成一个班。由于小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和老师间的情感交流,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以圣彼得堡市为例说明俄罗斯中小学小班化教学的情况。

圣彼得堡市800万人口中,中小学生46.1万(从幼儿园到高中),而教育工作者达14万。其中有7.5万任课教师(幼儿园教师2.5万),5000名为课外专任教师。圣彼得堡市的师生比为:以14万教育工作者作比是3.3∶1,以7.5万任课教师作比,为6.1∶1。俄罗斯规定,学校的班额为20—25人之间,最多不得超过25人。小班化教育的好处,不仅仅利于班级管理,利于教师的教学和课余指导,利于学生,同时也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相对于大班额,其种种利处不胜枚举。

4.俄罗斯十分重视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