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29156100000011

第11章 凯恩斯学派(9)

货币供求相等点的轨迹形成LM曲线。它表示在货币供给既定时,货币市场处于各种均衡态时对应的收入和利息率的各种组合。LM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高利息率和高收入水平相对应,低利息率和低收入水平相对应。因为货币需求量和收入水平同方向变动,利息率成反方向变动。在低收入水平时,交易所需的货币量小,而满足投机所需的货币量增加,利息率趋于下降。在高收入时,交易中所需的货币量增加,满足投机需要的货币量减少,利息率就会提高,在利息率水平非常低时,LM曲线变为水平线,被称为“流动陷阱区”,或“凯恩斯陷阱”。这时,投资需求趋于无穷,这部分LM曲线对利息率有完全的弹性。LM曲线的右上方顶端部分是垂直的。这是由于货币供给量固定不变造成的。

当收入提高时,交易所需的货币量也增加,利息率也会随之上升。当既定数量的货币都用于交易需求时,收入水平无法再提高,利率可以继续上升。所以这一段曲线成为垂直线。一般地说,在LM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处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将方程I1(r)=S(Y)与M=L(r,Y)联立,可求得未知数(r,Y)的解,这个解就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E。这就得到一个关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一般均衡模型,交点E代表了一般均衡态。其中r0是均衡利息率,Y0是均衡的收入水平。这一利息率和收入的组合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达到供求相等的点。当经济体系达到一般均衡状态时,收入水平达到稳定均衡。

当利息率和收入的组合不在(r0,Y0)点时,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不能同时实现,经济体系处于非均衡状态,它会在商品市场的供求压力或货币市场供求压力或两者共同的作用下由非均衡态向均衡态运动,最后达到一般均衡状态。

(二)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变动

IS-LM曲线的交点所确定的收入和利息率的均衡组合,会随着两条曲线中任一条曲线的变动或两条曲线的同时变动而改变。

IS曲线的移动源于需求的变动,特别是投资需求的改变。投资增加时IS曲线会向右移动,投资减少IS曲线会向左移动。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向右移的IS曲线同LM曲线在较高的位置上相交,这个较高的均衡点表示一个较高的收入和较高的利率组合。反之,就相反。IS是移动前的曲线,IS与LM的交点E表示收入为Y0,利息率为r0的组合。由于投资增加,IS向右移到IS1,IS1与LM的交点E1表示收入为Y1,利率为r1的均衡组合。

LM曲线的移动主要源自于货币供给的变动。当货币供给增加时LM曲线向右移动,货币供给减少LM曲线会左移。

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向右移动的LM曲线同IS曲线在较高的位置相交,这个较高的均衡点表示一个较高的收入和较低利率的均衡组合。反之,就相反。当货币增加导致曲线从LM移到LM1时,LM1与IS的交点E2表示收入为Y2,利率为r2的均衡组合。均衡收入Y2高于原均衡收入Y0,利率r2低于原利率r0。

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移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当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右移,收入增加,利率提高。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向右移动时,收入增加,利率下降。如果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向右移动,只要两者配合适当,结果收入增加,利率不变。

投资增加时IS向右移到IS1,投资增加,收入增加到Y1,利率上升到r1。如果利率不提高,那么投资增加的幅度会更大,收入水平会更高。要使利率不上升,就必须增加货币供给。当货币供给增加使LM移到LM1时,IS1和LM1的交点E3决定的均衡收入为Y3,大于Y1。由E3决定的均衡利率和E点时相同,都为r0。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使IS曲线右移,而收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扩张性或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使LM曲线向右或向左移动。考虑到LM曲线的斜率,上述结论要作些修正。LM曲线的形状最初是水平的,然后逐渐向右上方倾斜,最后成为垂直线。相应地LM曲线可以分成三个区域:A点左边为斜率为零的区域,这个区域被称为“凯恩斯区域”或“萧条区域”;B点以上为斜率为无穷大的区域,被称为“古典区域”;第三部分是中间区域。前面的讨论适合这个区域。

在LM曲线成为垂直线的部分,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5上移到IS6,结果只会提高利息率水平而收入水平并没有变动。与此不同,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向右移到LM1曲线,结果既会降低利息率水平,又会提高收入水平。这个区域的情况表明,财政政策失效,有用的只是货币政策。这符合以古典学派理论为基础的货币主义者的观点,所以这个区域被称为“古典区域”。

在LM曲线成为水平的部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LM移到LM1。但是,货币供给的增加既不能提高收入水平也不能降低利率水平。因此,在“流动陷阱”区域中,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而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1曲线右移到IS2,结果会提高收入水平,而利率水平并没有变化;在这个区域内,货币政策没有用,有用的只是财政政策。凯恩斯认为30年代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的经济正是如此,因而这个区域被叫做“凯恩斯区域”或“萧条区域”。

依据IS-LM模型,可以分析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随投资和货币变动的状况及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这个模型不仅实现了凯恩斯与新古典理论的结合,同时也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合,还将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综合起来,发展了凯恩斯主义。

四、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理论体系

新古典综合派的整个理论由其基本理论体系、经济增长论和经济周期论等构成。基本理论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新古典经济理论加上工资刚性假设条件的总供给曲线;二是从IS-LM型导出的总需求曲线;三是“菲利蒲斯曲线”与总供求曲线的结合。

(一)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首先分述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和“菲利蒲斯曲线”,然后将三条曲线结合起来,用它来解释西方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

1.总需求曲线

新古典综合派所论述的凯恩斯模型的总需求曲线,说明了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价格和国民收入(或总产量)之间的关系。商品市场均衡的条件为I(r)=S(Y)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为M/P=L(r,Y)将以上两式联立,把Y和r作为未知数,可得到总需求Y和价格P的关系式:Y=F(P)

该式即为凯恩斯模型的总需求曲线的公式。总需求Y随着价格的递增而递减。在总供求一致的情况下,总产量与价格变动的方向相反,所以总需求在价格一定时,价格水平不同从而实际货币存量不同所对应的三条货币市场均衡曲线。LM1曲线对应的价格水平最高,LM2次之,LM3所对应的价格水平最低。IS曲线为商品市场均衡线,考虑到商品市场是以实际价值来表示的,价格的变动对它没有影响,因此IS曲线不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三条不同的货币市场均衡线与商品市场均衡线IS所确定的收入水平分别为Y1、Y2和Y3。

对应的总需求曲线。将两种市场的均衡收入水平与价格水平联系起来。

纵轴为价格水平,横轴表示收入或产量。将这三点连起来就形成总需求曲线AD。

总需求曲线AD表明,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下,价格水平与总收入(或总产量)的变动方向相反。总需求曲线是从IS-LM模型推导出来的,而该模型又是新古典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的结合,所以,总需求曲线体现了两种理论的综合。

2.总供给曲线

在名义工资下降有刚性的假设条件下,新古典综合派得出了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认为,名义工资有刚性,工人具有“货币幻觉”。名义工资有向下的刚性是指,工人们会抵制名义工资的下降,欢迎名义工资的上升,所以,名义工资只能升,不能降,名义工资出现刚性。“货币幻觉”是指,工人往往只看到货币的票面值而不注意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所以,他们会抵抗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的货币工资的下降,却不会很快觉察到工资不变时价格水平的提高。

以上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实际工资下降。然而,由于工人有货币幻觉,所以,工人对相同的后果采取完全不同的态度。假定货币工资不变,随着价格的提高,实际工资逐渐下降,在充分就业之前,劳动就业量逐渐增加,从而产量逐渐上升。在实现充分就业后,尽管价格提高,实际工资下降,但劳动就业量无法再增加,因此,总产出量不变。这样,总供给曲线在充分就业之前为逐渐向右上方倾斜的线,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后为垂直线。总供给曲线AS。

在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斜率是不断变化的,越向右接近于垂直线部分,曲线越陡峭。因为,随着总产量的增加,对要素耗费也越来越多,要素的边际产出递减,成本随之递增。这时,只有价格以较大的幅度增加才能抵消成本上升的影响,刺激产出增加。换言之,价格的增幅大于产出的增幅,所以AS曲线的斜率随产出的增加递增。

为了简化起见,有些新古典综合派的学者,将达到充分就业之前的曲线以一条水平线来近似地代表它。这样,总供给曲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水平线,它表示在尚未达到充分就业产量以前的价格与产量的关系;另一部分是垂直线,它描述达到充分就业产量以后的价格与产量的关系。由于总供给曲线形如反写的“L”,所以,又将它称为反“L”形总供给曲线,它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说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综合。反“L”线的垂直部分与新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相同。这条总供给曲线的水平部分是以凯恩斯的名义工资刚性为假设前提推导出来的总供给曲线,表述了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主要思想。

3.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把上述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置于同一个以横轴表示收入水平,以纵轴表示一般价格水平的坐标平面上,就形成了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一个经济社会的一般均衡收入水平和一般均衡价格水平取决于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不过,由于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有三种:古典的垂直形状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的反“L”形状的总供给曲线和新古典综合派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所以,一般均衡收入和一般均衡价格水平的决定就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1)“古典”的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如果总供给曲线为古典的垂直形状的曲线,总需求曲线与之相交。

在总需求曲线为AD0,并与总供给曲线相交时,由此决定一般均衡收入水平为Y0,一般均衡价格水平为P0。如果总需求曲线向上移动至AD2,或向下移动至AD1,价格水平会随之提高或下降,但均衡收入水平不变,仍然为Y0。均衡收入水平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古典的垂直形状的总供给曲线总意味着经济已经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无论价格水平怎样提高,都不能引起收入的提高。

(2)“凯恩斯”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如果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凯恩斯的反“L”形的曲线,总需求曲线与之相交,总供给曲线AS由水平段和垂直段两个部分所组成,当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水平段相交并从AD0移动到AD1和AD2,则收入从Y0增加到Y1和Y2,而价格水平保持不变,P0=P1=P2。在这之后,继续移动总需求曲线至AD3,则只会使价格水平提高到P3,而均衡收入水平不变。

(3)“新古典综合”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如果总供给曲线为“新古典综合”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总需求曲线与之相交。

新古典综合的总供给曲线由垂直段和向右上方倾斜段两个部分组成。当总需求为AD0并与总供给曲线相交于垂直段和倾斜段的结合处时,均衡收入为Y0,均衡价格为P0。此时,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且为充分就业均衡。当总需求曲线为AD1并与总供给曲线相交于倾斜段时,均衡收入为Y1,均衡价格为P1,由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收入Y0和均衡价格P0,此时,如果使总需求曲线由AD1移动到AD2并与总供给曲线相交,均衡收入为Y2,均衡价格为P即均衡收入和均衡价格都提高了,这个过程可以一直持续到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收入和均衡价格为止。在这之后,如果总需求曲线继续移动至AD3,则只会使价格水平由P0上升到P3,而均衡收入水平不变,仍为Y0。

(4)“古典”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与“新古典综合”的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的比较。

按照“古典”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交点决定的均衡收入必然是充分就业的收入,总需求水平无论高低,均衡收入都不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价格水平。因此,国家对经济生活不必干预和调节,资本主义经济有自动调节的功能。

按照“新古典综合”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交点决定的均衡收入一般是小于充分就业的收入。这时,如果国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不断提高,资本主义经济就可以实现充分就业。

在达到充分就业后,社会总需求继续提高就要引起价格水平上涨,出现通货膨胀。这时,国家如果采取紧缩性经济政策来降低社会总需求,就可以消除通货膨胀。所以不管经济是处在低于充分就业状态还是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都是必要的。

(二)经济周期理论

新古典综合派将上述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和价格调整曲线综合起来,说明经济波动的经济周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