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沟通能力训练教程
29178300000005

第5章 情绪的控制和调节

情绪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心理反应,天天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心情。

第一节 掌控自己的情绪

〔情景设计〕

你应该怎么办?

假如你遇到以下情况,会有什么感觉?

你刚刚买了一辆新摩托车,你的同事要借用,你勉强借给了他,可是他出去不小心把车的某一部分给撞坏了,当他把车推回来还给你时,什么也没有说,也没有道歉;

你和情人有一个约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约会,要决定你的终身大事。但是,因为其他的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造成了堵车,耽误了按时赴约;

你在外地辛辛苦苦地赚钱,回到家里,却看到你的妻子和另一个男人偷情;

……

在这些情况下,你会愤怒吗?你会任由自己发泄愤怒吗?你的愤怒有多少是由事情本身引起的?有多少是由与事情相关的情绪引起的?出现上述情况你有理由发脾气,但在你愤怒的成分中,也混杂着大量的畏惧因素:

你怕你的车弄坏了会受到家人责备;(畏惧)

你怕误了约会,影响了终身大事;(焦虑)

你怕你妻子变了心离你而去。(被抛弃的感觉)

愤怒可以引起生理上的变化:心脏怦怦直跳,喉头或胸部发紧,消化滞胀或饥饿,出现过敏性肠道综合征的某些症状,脑后部刺痛,胸部、心脏部位有疼痛感,头痛,体内的烦躁感等等。尽管这些征兆让人不适,但如果愤怒得到正确认识而不是被抑制,它们就会变弱。愤怒是本能的,具有原始性,如果因愤怒而失去控制,任何事都可能发生。我们的理智功能停止了,人们变得精神不正常、不可理喻或发狂。

〔分析〕当遇到不平之事,或者自己受到某种程度的伤害时,会产生仇恨、抑郁等负面情绪,表现为气急败坏、暴跳如雷、悲伤不已、焦虑不安等形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能够适宜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种涵养,既是保护自己也能尊重他人。因此提升对挫折的耐力尤为重要。

情绪有正向和负向两方面,正向的情绪如快乐、开心会使我们获得激情、热情,所散发的力量能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服务;而负向的情绪如愤怒、悲伤等则会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情绪的自我控制在于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很快冷静下来,做出正确的正向的选择。

通过训练,使参与者逐步认识调控情绪在沟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在生活工作中能够运用正向的情绪影响他人,调控负面情绪,做一个有涵养的人,一个成熟的人。

训练9 情绪失控以后的控制和调节

1.冷静的头脑

无论是正性的还是负性的情绪,当情绪来临时保持冷静的头脑至关重要。

由于情绪经常出现在心理活动的前沿,情绪来临时冷静头脑,能够给心理争取活动时间,使情绪不至于造成过激行为。不能使人冷静的情绪是“激动”,人们常常用这样的话来劝慰心脏病患者:“不要太激动,这对你心脏不好。”不仅对心脏病如此,即使健康的人,因暴怒、狂喜和恐惧而引发情绪激动时,肾上腺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导致呼吸加速、心跳加快、血压增高、血糖增加等生理反应,严重的会使器官缺血、组织损伤,从而危及精神及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三国演义》中的“三气周瑜”,就是因激动导致的意外事故。周瑜才高气傲,心胸狭窄,诸葛亮就利用他容易激动的弱点,在第三次较量中周瑜再次惨败,盛怒之下,连喊“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身亡。在《儒林外史》中,50岁的范进在得知自己中举后,狂喜之下,患了精神分裂症。在现代社会,因看球赛情绪激动,当场而亡的也不少见。

情绪激动常使人丧失理智,在一时冲动之下做出误人误己的事。人要生活,就难免会情绪激动,关键在于如何正视它,保持冷静的头脑,把激动的强度减低到最低限度。

当发生激动时,首先要“冷处理”,不要马上将自己的情绪爆发出来,而是通过一些轻松的活动缓解激动的强度,逐步平息。

要求自己表现一种愉快的表情,并想象一种愉快的情境,使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

2.情绪回顾

情绪回顾是情绪控制和调节的一个有效方法。在闲暇的时候,不断审视自己,称为情绪回顾。

在愤怒时问自己:我这样发怒是对还是错?我的愤怒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每天把答案写在你的日记里,不时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有什么变化?

通过不断的情绪回顾就会打破这种循环:

潜在的情绪(畏惧、焦虑、脆弱、紧张、疲惫)→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要→使你沮丧的人或事所重复的多种诱因→怒火爆发、失去控制和自尊→再回到潜在情绪。

如果学会感受愤怒和控制它的表达,就会打破这种循环获得自尊。

3.愤怒的宣泄

先深呼吸:吸——呼,吸——呼,把气吐出来,也把气缓下来。从一数到十,看看自己要数几次,才能把气缓下来。

区别轻重缓急:稍微舒缓后,再问自己:“我需要生这个气吗?”想想发怒的原因。或是“我有必要这么生气吗?”区别此事对自己的轻重缓急。

培养换位思考习惯:再想想,如果我是对方,我会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吗?如果会,大可不必这么生气,试着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试穿别人的鞋子,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

原谅对方:如果还是怒气难消,难保平静,可试着问自己,“如果这个人今天晚上就死了,我还会不会生气?”了解人生无常,别太计较,学着原谅对方,更别让自己带着怒气上床睡觉。

善待自己:最后再想想,有必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损害自己的健康吗?这样一想,也许就不生气了。

愤怒在情绪中是最为激烈的一种,愤怒情绪的产生和结果,会给双方甚至是双方以外的人或事物造成莫大的伤害。这种伤害,可能会是心理上的或是生理上的。不及时地干预和打破这种恶性循环,伤害涉及面会更广,甚至走向极端。良好的沟通就会打破这种恶性循环,中止造成更大伤害的可能性。

在生活和工作中,情绪每天都要与我们相伴,我们可能为了自己喜欢的事业而夜以继日地操劳,为什么?因为你喜欢,喜欢就能产生某种激情;你可能为你喜欢的人去世大哭一场,很久不能平静;你可能为你痴迷的球赛胜利而高歌、欢呼;也可能为了渴望得到的东西未能得到而沮丧……这就是情绪的作用。

当我们受到上级表扬的时候,当我们申请奥运获得成功的时候,我们可能因为高兴而开怀大笑,当我们受到领导批评,或是我们的国足输掉比赛的时候,就可能因为悲伤而黯然泪下。

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往往由于语言或行为使得对方受到伤害,那么受伤害的一方必然会引起愤怒,造成心理失衡。这种愤怒来源于报复心理、补偿心理,所造成的再伤害,会引起“恶性循环”。

人有一种本能的自我扩张倾向,总想扩大自己的边界。一旦遇到阻力就会生气。发怒是一种促使人澄清自己与别人的边界、重建自己与别人正确距离的情感。

男人之间的生气、发怒、攻击和反攻击,是在调整双方力量对比,使其重新恢复平衡的重要途径。男人的生气和发怒大多是因为公认的原则被破坏。

女性容易在私人领域、关系较为亲密的人,尤其是家庭环境中生气、发怒。在夫妻关系中,女性常常表现得更易怒并富有攻击性,因为她们更为看重亲密的家庭关系和气氛,保持相亲相爱的夫妻关系对她们来说极其重要。因此,女性经常为小的误解和琐事生气,特别对丈夫与别的女人交往十分敏感。女性生气和发怒更多的是出于道德的原因,比如男人的婚外恋。

人们的情绪发生,可以发生在感觉水平,也可以发生在认知水平;可以发生在意识下水平,也可以发生在意识上水平;可以发生在非词语水平,也可以发生在词语水平。

遇到不顺心的人和事,你耍过脾气么?什么原因使你生气?你能够有理、有利、有节地去面对吗?你有过悲伤的经历吗?如何解决的?

关键点:调控愤怒的能力,是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训练记录:

训练记录:

第二节 调节自己情绪

〔案例〕

同一类事情 同体验 两种结果

有位大学生,大学期间各门功课成绩都是优良,毕业后被分配在一个偏远闭塞的小镇上。从梦想的伊甸园,进入平庸、繁琐的现实,他觉得像从天堂掉进了地狱。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研究生考试上,并将这看成他生活的唯一出路。但是,由于诸多的烦恼困扰,他名落孙山。为了自己的前途,凭借着强大的意志一次又一次捧起书本,却因极度的烦恼而毫无成效。第三次失败之后,他停止了努力。悲哀、苦恼、绝望将他紧紧地包围,他的精神彻底地崩溃了,开始天天喝酒买醉,不再上班。短短四年,竟成了一生的终结。

〔分析〕这位学生只经历了三次失败,就使自己精神彻底崩溃,被情绪所左右走到自己的极端。

文龙从某农业大学本科毕业时,年龄将近27岁了,当有人问起他怎么毕业年龄这么大,他说,他原是一个偏僻山区的学生,考大学就用了五年,一次次的高考失败,一次次地振作起来,最终考取了大学。后来他工作几年后又考取了某重点大学的研究生,硕士毕业以后分配到南方的一所重点大学。在艰难条件下,他没有被情绪所左右,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最后取得了成功。

〔分析〕同一类事情,不同的人生体验,产生不同的结果。

负面情绪,具有强大的破坏力,一旦受情绪所左右,我们就会放弃自己的努力,生活在痛苦之中。当情绪来临时,可以使我们的意志变得脆弱,判断力、理解力降低,甚至理智和自制力丧失,造成正常行为扭曲。负面的情绪不仅使我们的心灵饱受煎熬,同时它还会摧残我们的肌体。像高血压、心脏病等身心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情绪在不断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人的情绪与肌体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良好的情绪是人的精神与躯体健康的前提。反之,消极和不愉快的情绪促使人的心理活动失衡,导致精神活动失调,对肌体健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大多数人都有过受情绪左右的经历,烦恼、压抑、失落甚至痛苦似乎总是接二连三地袭来,于是频频抱怨生活对自己不公平,企盼某一天欢乐从此降临。其实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想让自己生活中不出现一点烦心事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做生活的主人,做情绪的主人。

调节自己的情绪的能力在于提高挫折的耐力做生活的主人,做情绪的主人。

通过训练,使参与者逐步认识到情绪虽然生来具有的,但是要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做生活的主人,做情绪的主人。

训练10 调节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1.输入自我控制的意识

有的人习惯于自我否定,“控制情绪实在是太难了,我是无法控制情绪的。”

这些自我否定的话,是一种严重的不良暗示,它真的可以毁灭你的意志,丧失战胜自我的决心。

还有的人习惯于抱怨生活,“没有人比我更倒霉了,生活对我太不公平了。”

抱怨声中他得到了片刻的安慰和解脱:“这个问题怪生活而不怪我。”其结果让自己无形中忽略了主宰生活的职责。

如果改变一下对身处逆境的态度,用开放性的语气对自己坚定地说:“我一定能走出情绪的低谷,现在就让我来试一试!”(自控情绪)

那你就等于获得了一种重新崛起的力量。

态度的转变是一个基本的转变,因为这样做你的自主性就会被启动,沿着它走下去就是一片崭新的天地,你就会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输入自我控制的意识是开始驾驭自己关键的一步。自我否定和抱怨生活,只能使自己在不良情绪中久久不能解脱。只有立刻行动起来,你才会发现自己完全可以战胜情绪,也唯有你可以担此重任。

2.静心,可产生意想不到的大智慧

人只要“静”下来,就会有内容。当负面情绪来的时候,在静中缓解情绪对自己的压力。

人只有在极度的安静中,才可能产生大智慧。有时候,什么都不要做,什么都不要想,尽可能把心置入一无所有的境地,在极度的沉静中,可产生意想不到的大智慧。睡觉是身体的休息,静心是心的休息,只有在身体和心理都获得更新及舒适的情况下,才能有创作的源泉。

当你独处时,才能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并获得心灵的释放,把身外的烦嚣嘈杂皆抛诸脑后,如此才可获得真正的安静。所谓“宁静以致远”,心灵平静的人一般皆具有大智慧,现代人应学习如何放松心情,在最少的压力下,获得最大的成就。在忙碌中偶尔静坐一下,可以缓和紧张的情绪,让工作效率更高。

我们应该常常给自己有独处及沉思的时间,而“身动心静”也是一种养生之道。动静之间好比一个人的心灵拔河。可以每天给自己几分钟独处的时间和静心的环境来进行心灵对话,好好地抚慰自己的心灵。因为,静能使人洞察世事,忙碌常会使人乱中出错。

3.思想上积极,语言上快乐,行动上主动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喜怒哀乐等生活体验,多回忆积极向上、愉快的生活体验,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绪。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我们如何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呢?执掌和控制人生命运的法则就在于思想上积极,语言上快乐,行动上主动。

当有人问你:“你今天感觉怎么样?”

你若回答:“我很疲倦。”别人就会觉得很糟糕。

你要练习做到下面这一点,它很简单,却有无比的威力。

当有人问:“你好吗?”或“你今天感觉怎么样?”

你要回答:“好极了,谢谢关心!你呢?”

在每一种时机说你很快乐,就会真的感到快乐,而且,这会使你更有分量,为你赢得更多的好朋友。

4.要用积极的话语对别人陈述你的计划

“你好吗?最近在忙什么?”“我在做一个令人兴奋的事情,我的项目策划,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投赞成票的人,超过了我的预想!”听者受到你描述的感染也会兴奋起来;如果你回答说:“也不知道自己忙什么,穷忙、瞎忙吧,每天也理不出一个头绪来。”听者的感觉就不一样。

用积极的话语描述、阐明你的现状、展望你的未来,你什么时候都会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他人也因此感到你所具有的希望,会更加支持你的行动,从而获得更多的帮助。

5.乐观主义者用积极的思维对待发生的一切事物

你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还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当乐观主义者把事物看得足够美好的时候,悲观主义者却对此感到恐惧。悲观主义者看着自己酒杯里的半杯酒哀叹:“就剩半杯了!”而乐观的人却开心地想:“还有半杯呢,再斟上又是满杯了!”

当我们即将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时候,需要积极的乐观主义,因为乐观主义者夸大人们的期望和能力,而悲观主义者则缩小它们。

乐观主义者用积极的思维对待发生的一切事物,善于观察事物看到事物的正面因素,并积极地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而悲观主义者,对事物负面的东西总是敏感,总是首先感受它们,使自己常常处于抑郁之中。因此,乐观主义者从事物的正面寻找乐趣,悲观主义者总是从事物的负面接受悲哀。

6.利用气质和性格对情绪反映的特点,更好地征服负面情绪

多血质气质的人遇到伤害时,可能马上产生“火气”,一触即发,情绪容易激动,说话不经考虑,但是半个小时就把说过的话忘记,人称“麦秸火”,属于“发泄型”的人;粘液质气质的人则喜欢沉思,他们把伤害藏在心里,无论这些事情是来自他人还是来自自己,但是当深受刺激时,也会愤怒地抨击他人的缺点,甚至把几个星期或是几个月前的事情拿出来说,属于沉思型。发泄型的人,常常对由于急躁发生的事情,过后懊悔;而沉思型的人情绪反应比较迟钝。人们需要沉思,提高观察问题的能力,也需要发泄,当情绪来临时通过宣泄,来缓解情绪对自己带来的伤害。

对于性格外向的人来说,把孤独看作是最可怕的事情,往往认为性格外向的人善于和人相处,人际关系较好。但是该性格的人由于说话直爽,常常伤害他人,如果经过学习,会培养出好的沟通交际人才。而内向型的人内心感受最为重要,不善于与人交往。但是内向型的人也有很多人可以培养出高超的社交技巧,可以在任何社交聚会中隐藏自己的性格。

思想上的积极,语言上的快乐,行动上的主动,是一种愉快生活的科学体验,当你感受这些体验的时候,反馈给你的回报就是积极的,思想的积极带来语言上的快乐,语言上的快乐带来行动上的主动,行动上的主动,带来快乐的享受,这就是科学轨迹。

每个人由于气质和性格不同,对于情绪的感受也不同,当人们处于宽容气氛的时候,可能变得随和宽容,而处于激烈气氛的时候,又会显得神经高度紧张。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发展,有些人可能由内向型转变为外向型,也可能由外向型转变为内向型,这些都是人生体验的结果。

许多人可能在生活的某个领域表现的是乐观主义者,而在另一领域却表现出悲观主义者。比如有人在处理工作问题上,表现出一个乐观主义者的胸怀,而在处理家庭问题时却表现出悲观情绪。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下,我们都需要用乐观主义的积极思维去面对。

你是属于什么气质、个性的人?你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容易激动么?当负向情绪出现的时候,你是怎样对待的?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关键点: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发生的一切

训练记录:

训练记录:

训练11 克服当众讲话恐惧的五大举措

对绝大多数人来讲,首次公共场合说话、当众讲话会出现恐惧现象,有时准备得很充分,但是一上台就不知所措,台下记得很熟的东西,到了台上脑子里一片空白。很多人认为自己不适合在大众面前讲话,因此也不去探讨和训练。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公共场合当众讲话的能手,因为流利的当众演说、发言可以通过反复自我训练获得。

一、端正认识——人人都存在当众讲话的恐惧心理

害怕当众说话,这是一个普遍现象。95%以上的人上台讲话时会感到不同程度的恐惧。

其实,登台讲话时有某种程度的恐惧反而会有一定的好处。人类天生就有一种应付客观环境中各种不寻常挑战的能力。因此,当你觉得自己脉搏加快、呼吸急促的时候,切莫紧张。你的身体一向对外来的刺激保持警觉,这时它已经做好准备来应对这种意外状况了。如果这种生理上的预警信号是在某种合理的限度内进行的,那你的思维会来得更快,话说得更流畅,而且可能会比在普通状况下说得更为精辟有力。

当众说话的实践告诉我们,即使是名流当众讲话,也从来没有完全消除掉登台时的恐惧感。他们在开讲之前,几乎总会感到害怕,这种害怕心理在说开头的几句话时仍然延续,但经过一会儿的心理调整后,就可以进入正常的状态了。

害怕当众说话的主要原因,只是不习惯当众说话。恐惧大都因一种无知与不确定感而产生。对大多数人而言,没有经历过当众说话,当众说话就是一个未知数,其结果不免令人满心焦虑和恐惧。对于一个新手来说,那更是一连串复杂而陌生的情境,它要比学打网球或驾驶汽车更为繁杂。要使这种“可怕”的情境变得单纯而轻松,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只有靠练习。你练习了,就会发现,像很多人一样,在你积累了成功的演说之后,当众说话就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快乐了。

由害怕当众说话到习惯当众说话,再到享受当众讲话的快乐,这是人心理上的重大转折。

如何克服当众说话时的恐惧感,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先取得成功的经验,然后以此作为后援。当你取得一次小小成功之后,隐藏在你内心的恐惧就会慢慢消除,当再一次当众讲话时,你就会想到自己上一次当众讲话成功的情境,也就坚定了自信心,第二次成功也会等待着你。

你应该非常清楚,由于你面对很多人说话,因此,出现一定程度的恐惧是很自然的。但是,你应学会将自己的恐惧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使之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小,然后尽力征服它。

二、准备充分——是征服恐惧的基础

要克服恐惧,首先必须做好准备,这是前提。有一位领导由于没有事先准备好,上台当众讲话时,使自己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当他走到讲台上,本想随意作一番即席讲话的,但由于他事先并未做准备,思绪很乱无法开口。于是他又匆匆忙忙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笔记来。但这些东西显得如此杂乱无章,就像一辆货车所载的碎铁片。他手忙脚乱地在这些东西中乱翻了一阵,说起话来越发显得尴尬而笨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他变得越发无助,越发糊涂。到了这种地步他却继续挣扎着,还一边说一些道歉的话。他寄希望于将笔记理出一点头绪来,同时用颤抖的手举起一杯水,凑到焦干的唇边。真是惨不忍睹!他已经完全被恐惧所击倒,就因为他对这次当众讲话几乎没有准备。最后他只好无可奈何地坐下来。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场合下演说,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过高地估价自己,要养成“不打无准备之仗”的习惯,否则会使你手忙脚乱,在大庭广众之下陷入非常尴尬的局面。做好准备就是为演说、为克服恐惧奠定了基础。

三、身临其境——感受当众讲话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当你登台和听众交流,起身与听众共享自己的思想和感觉时,那是一种多么令人满足和舒畅的感觉。凭借语言的力量征服全场听众的那种快乐和愉悦,是很少有别的事情能够比拟的。在那种场合下,你会获得一种强大的力量之感。

当通过当众演说的训练,发现自己能够当众起立,伶牙俐齿、头头是道地对着人群说话,那么,与他人交谈时,必然就更具信心和勇气。你那处之泰然的风度,会令同学、家人、朋友、伙伴刮目相看,一种成就感、满足感会油然而生,你自然也会享受到由此带来的快乐和愉悦。

当你学会对别人讲话时,你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你的整个性格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你的情绪也会进入一种很好的状态。

在身临其境当众讲话的过程中,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感受,尝试“酸甜苦辣”的过程就是不断进步的过程,只要不逃避,你离成功就越来越近。

四、不怕出丑——征服恐惧需要战胜自我精神

征服当众讲话的恐惧,首先在心理上要有不怕出丑的精神。多读那些关于当众讲话的著作,然后不停地练习。对演说的内容越熟练,就越容易征服恐惧。

要想学会游泳,必须在水中不断地练习。

不怕出丑,是心理作用,是一种精神,一种战胜自我的精神。羞怯、怕出丑是人的个性特征,它是可以改变的。克服、战胜它们的过程是个体心理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人生发展的实践证明,一个心理素质较强的人自信心也强,它是成功者的坚强基石。

不怕出丑,长时间、多次当众不怕出丑行为的练习直至成为习惯,这是克服恐惧心理的法则。

有一位学者,年轻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推广玉米双交种。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他不怕别人笑话、不怕出丑,每天都跟着当地人学习壮语,一口蹩脚的壮语常常惹得大家开怀大笑。他的同伴怕别人笑话停止了学习,可他不怕,即使说得不好,也从不停止当众练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不仅能听懂大多数壮语,还能用不太标准的壮语同当地人交流。

五、培养自信——征服恐惧需要勇气和力量

不断地学习当众说话可以让人克服不安,并且建立起勇气和自信。因为当众说话的本身可以使我们控制自己内心的恐惧。

如果想让人感到你很勇敢,那你就要表现得勇敢些。运用一切意志去表达那个目标,勇气就会取代恐惧感。

培养勇气:当你面对听众时,不妨表现得像真的很有勇气一般。当然除非你早有准备,否则再怎么表演也是无用的。如果你对自己所讲的东西了如指掌,那轻松道出就是了,并且在讲话之前作一次深呼吸会效果更好。事实上面对听众之前,应深呼吸30秒,增加氧气供应可以提神,给你勇气。身体站直,直入听众眼里,然后开始信心十足地讲话,好似他们每个人都欠你的钱似的。假如他们欠你的债,还聚在那里要求你宽限还债时间,你还会怕他们吗?

自我训练:克服当众讲话的恐惧,关键在于自我训练。这不只是训练身体,也是灵魂和精神的训练。在训练的时候要驾驭自己,讲话的时候使自己表现得无所畏惧,并持之以恒,哪怕刚开始的时候是假装的勇敢,只要训练的时间长了,原先的假装会变成现实。

每个人都有当众说话的潜力,关键在于你是否用心去做,去练习。只有正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要有坚定的自信心。当你把学会当众说话作为生活、工作必不可缺少的需要的时候,你就有了动力,用心付出你的辛勤劳动,就会获得成功。

当众说话的主要障碍实质上来自人的心理因素,解决心理因素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地在面向大众的环境下练习,去不断地克服心理障碍,没有别的捷径可走。

当众说话感到恐惧的主要原因,只是不习惯当众说话。恐惧大都是因为一种无知与不确定感而产生的。如何克服当众说话时的恐惧感,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先取得成功的经验,隐藏在你内心的恐惧就会慢慢消除。

自信心是学会当众说话的第一步,一个人想成功,就必须先具备成功的意志,这是当众说话训练成败的关键。克服当众说话恐惧感的过程,对于我们做其他事情也会有极大的潜移默化的功效。一旦发现自己战胜了当众说话的恐惧,你整个人就会以一个崭新的精神面貌出现。充分地肯定自己努力的过程和结果,用积极而非消极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非常重要。

克服当众讲话的恐惧,就是要有心地在大众场合多练习,不可放弃一切训练的机会。

关键点:克服羞怯心理,多创造训练的机会。

训练记录:

训练记录:

第三节 调节他人情绪

一、调节他人情绪的基础如何认识他人情绪

“察言观色”是人们常用的词汇,实际上它是一种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是人际交往中一项重要的技能。

〔案例〕

一个认识他人情绪的故事——

一个晚期癌症病人

刘先生去探望一位癌症晚期的朋友,据医生估计,他的这位朋友只有半年的寿命了。令刘先生感到意外的是,病人显得情绪良好,并未提及自己的病情。过了一会儿,病人的妻子离开了病房。他忽然对刘先生说:“其实,我是患了癌症,虽然刚刚做了手术,但为时太晚,已没有康复的希望了,我想最多只能活几个月。谢谢你帮了我许多忙,将来我去了以后,就拜托你关照我的家小。”

在说这话时,病人语调平静,表现出一副处之泰然的神情。刘先生觉得病人似乎一切都想得开,就用好话劝慰他:“哦,你知道了?你真是个坚强的人,将来的事情你不必担忧,你的家小我会尽力帮助他们的。你安心养病好啦,不过,可千万不能绝望啊!”

又聊了一会儿,刘先生就离开病房回家了。隔了不久,病人的妻子就打电话来,她似乎疯狂地哭道:“你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了是不是?我的丈夫听了你的话后,受到很大的打击,他已经心灰意乱。你到底跟他说了些什么啊?”

刘先生听后大吃一惊,在朋友妻子的责备下哑然无言,自责不已。放下话筒后,他回想探望时的情景,病人虽然谈话时表面上一副淡然彻悟的态度,但他不断窥视病房门口,手上不停摆弄一件小饰物。这些都反映了他内心紧张、恐慌的情绪。刘先生由于当时没有能察觉出这些细节,错误地判断了朋友的情绪,泄露了病人本不知底细的病情。一个月之后,刘先生以十分沉痛的心情去参加了这位朋友的追悼会。

〔分析〕刘先生没有注意到和观察到,手里不停摆弄小件饰物过程反映病人内心紧张、恐慌的情绪,所以无意识地暴露了病人的真实病情。加速了病人的死亡。上述故事可以看出,准确认识他人情绪的重要性,它可以调整自己的言行做出适当的反应,反之就会导致不良后果。

通过形象动作认识他人情绪 形象动作是指通过全身各个部位的活动而产生的姿势、姿态和动作,能比较明确地传达出动作主体的意识活动和心理活动等信息。例如,我们说某人“风度潇洒”,就涉及该人的眼神、面容、举手投足的姿态等等。

每个人都生活在同他人相互依存的环境中,人们既要寻求自己的安乐、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要为他人的安乐生活创造友善的气氛和条件,需要关心他人、理解他人。

二、访谈过程中情绪调节效果

当我走出我的私人办公室,踏上走道时,这位老妇人—她站在通往会客室的栏杆外面—脸上开始露出了微笑。(微笑敲开沟通之门)

我曾经见过许多人的微笑,但我从来未见过有人笑得像这位老妇人这般甜蜜。这是那种具有感染力的微笑,因为我受到她的精神影响,自己也开始微笑起来。(甜蜜的微笑产生了影响力)

这位亲切的老妇人看起来如此甜蜜、纯真而友好,因此,我也伸出手去。她开始握住我的手,到这时候,我才发现,她不仅有迷人的笑容,而且还有一种神奇的握手方式。她用力地握住我的手,但握得并不太紧。她的这种握手方式向我头脑传达了这项信息:她能和我握手,令她觉得十分荣幸。(甜蜜的微笑和真诚的握手传递的信息开始征服对方)

换句话说,那个深入人心的微笑,以及那个温暖的握手,已经解除了我的武装,使我成为一个“心甘情愿的受害者”。

她在说出每一个字时,都会温柔但紧紧地握一握我的手,用以强调。她在说话时,会望着我的眼睛,仿佛看穿了我的内心。(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巧妙配合调节对方的情绪)

在以后的45分钟内,我静静地聆听了我以前从未听过的一次最聪明而又迷人的谈话,而且,都是我的这位客人在说话。从一开始,她就占了先,而且一路领先,一直到她把话说完之前,我一直不想打断她的话。(运用语言技巧调节对方的情绪)

在她这次访问的最后3分钟内,在我处于一种完全被迷惑,而且能够彻底接受别人意见的状态下,她很巧妙地向我说明了她所推销的某些保险的优点。(成功地调节了他人情绪,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

〔分析〕这位夫人的成功,展示了一种重要的能力,就是使自己在沟通中自始至终站在主动的位置上,通过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运用语言及肢体语言技巧去调节对方的情绪,使对方的情绪完全按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

在语言和肢体语言运用上,以满足对方需要为主线,调节对方的情绪,使其自觉自愿地按照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

在沟通的过程中,始终要站在主动的位置上,自觉地运用沟通理念,通过各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调节对方的情绪,例如,幽默的语言、具有感染力的激情、情节叙事的影响力、倾听的技巧等等使对方情绪的变化朝着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

调节他人情绪能力在于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语言技巧和情绪的变化影响他人。

通过训练,使参与者逐步学会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调节对方的情绪,使之围绕你的思维变化,朝着你所预想的方向发展。

训练12 提升自己调节他人情绪的能力

1.首先具有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

要提升调节他人情绪的能力,首先要学会认识他人情绪,要通过对方的形象、动作、表情来判断对方的情绪发展方向。人们在生活过程中,高兴也有烦恼,喜悦也有愤怒。有些情绪所发生的信号比较容易感觉到,有些情绪发出的信号不容易感觉到。这就要求我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感知力。

在人们诸多情绪中厌烦情绪的认知最为重要。

当别人心烦意乱时,你还在吹拉弹唱;当别人感到不可忍耐时,你还在唠叨没完;当别人已感到厌倦时,你还在自吹自擂等。这无疑损害了你同他人的和睦关系。为了避免这类不愉快的发生,我们就必须学会观察并了解人类的厌烦信号。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当对某人或某事失去兴趣或感到烦躁时,人的脸上就会出现“空白”。

如果人的烦躁情绪上升,这种“空白”的表情就不足以表达心中的厌烦之感了,就会表现得无精打采,垂头丧气。为了支撑住低垂的头,人们便会做出手支撑住下巴或面额的动作;

当厌烦情绪上升时,一只手就难以“承担”起支撑的任务,必须借助其他物体来完成支撑任务,因而就会产生极其厌烦的显示信号。

这些不同姿势无疑暗示了当事者的厌烦程度。

在演讲中,如果听众身体前倾,两眼注视,不时地点头,听众的情绪随着你的演讲情绪而波动,说明你的演讲与他产生了共鸣。

如果有人坐在一旁,低着头看书看报,或者二郎腿一翘,双臂交叉,眼睛不断地盯视别处或者干脆闭上眼睛,不断地看手表,在会谈桌子上收拾东西,坐着时身体后仰,站着时身体靠墙,或者身向外倾,用手指磕打桌子或跺脚则是对演讲产生了厌烦的信号。

作为一个有智慧而有观察力的讲话者,当看到对方显示上述信号时,就应采取果断措施,终止演讲或是调整演讲的方法和内容。否则,会使你自己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2.注意自己人格魅力的塑造

自己的历史是自己写成的,行为的一点一滴,都在向人们告知,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注意自己行为的内在和外在的联系,着装、谈吐的统一,表现出一种素养和品行。

3.微笑应该是真诚的,不是虚伪的

只有真诚的微笑,才能给人以甜蜜的感觉,任何勉强的微笑都表现出一种虚伪。

4.待人热情,有亲和力,适时表达你的温柔与善意

待人热情是亲和力的基础,你的温柔善意的表达,就会使对方感到温暖、亲近,增进感情。

5.注意在恰当的时候赞赏对方

恰当的时机给对方以真诚的赞赏,会很快地拉近距离,得到对方的接纳。

6.语言要有自己的风格,风趣幽默、情节动人,设置的情景具有诱惑力,声音有穿透力

每个人的语言不同,要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语言风格,如风趣幽默、声情并茂,就会具有吸引力。

7.不要求别人怎么做,让对方自己审视,自己决策,直至观念的改变

切记:不要直言不讳地要求对方怎么做,一定要让对方自己去审视,自己去决策。

调节他人情绪,首先学会认识他人情绪,然后通过你的口头语言能力、肢体语言能力,知识的积累的综合运用,才能真正达到调节他人情绪的目的。

调节他人情绪的能力是沟通综合能力的反映,和一个人做人的理念息息相关。

当你面对面与人沟通、或者面对公众讲话时,会产生一种吸引力吗?你能否通过语言和肢体语言把对方的视线转移到你这方面来呢?记录你的体验和感受。

关键点:熟悉和理解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对于他人情绪调节的影响力。

训练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