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谢仇人
29186500000031

第31章 将仇人变恩人

感谢你的仇人?这样的话听起来似乎有悖常理,但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仇人”,却恰恰是成就自己的“恩人”。中华几千年的礼教告诉我们,要有恩必报,因此,对于那些与我们作对的“仇人”,应该是以诚相见,以礼相待。

人与人相处,难免有冲撞、过节、恩怨,最重要的是忘记过去,不计前嫌。如果你与别人闹了点别扭,就寻机报仇,给他小鞋穿,要好好收拾他,其实,你不是在给别人难堪,而是在给自己制造麻烦。你打击了别人,别人如果同样怀恨在心,到最后受伤的还是你自己。你打我一拳,我必定想方设法踩你两脚,但是,踩过之后呢?对你有什么好处?宰相肚里能撑船,唯有胸怀博大的人才能成就大事业。

一个成功者,要像大海那样有容纳百川的胸怀。法国著名的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胸怀。”你只有将仇人变恩人的恢弘气度,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仇人也才能帮你走向成功。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称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管仲先为齐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为齐公子小白的师傅,后来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王位,公子纠派管仲射杀小白,小白受伤装死而得脱,后公子纠失败被杀,小白立为齐王,为桓公。桓公对管仲恨之入骨,必欲杀之。鲍叔牙与管仲为少年好友,知管仲是一人才,于是劝说齐桓公说:“那个时候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捐弃一箭之仇,不但不治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自己的仇人、辅佐公子纠的管仲为相,并尊为“仲父”,让他管理国政。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后来齐国越来越富强了。

在后人看来,管仲的功劳是很大的,齐桓公之所以能成就霸业,主要用了管仲之谋的缘故。如果齐桓公当时没有容人的气度,把管仲杀了,就可能没有后来齐桓公的宏伟事业。

楚庄王在平定斗氏之乱以后,举行宴会庆贺。在宴会上,楚王命他的宠姬许氏为群臣斟酒,有一个臣子叫唐狡的,见许姬长得非常美貌,借风吹灭灯之机,拉许姬的袖子。许姬顺手将这个人的冠缨摘走,并走到楚庄王面前,告知此事,要求楚庄王查处。楚庄王听了此事之后,不但不想查处,反而命令掌灯的人把灯灭了,叫在场的所有人员都把冠缨摘下来,这样就辨不出调戏许姬的人。后来,楚庄王攻伐郑国时,唐狡拼死护卫庄王,楚庄王十分感动,问其原因时,才知道当时拉许姬衣袖的人就是唐狡。正是楚庄王以宽容的态度对下属,才赢得了唐狡对他的忠心。

这两则故事说明,一个人要想成就伟业,就必须拥有雅量,因为你在用人的时候,不是看谁跟你有过节,谁跟你关系最好,而是看谁最有能力,谁才是你最需要的人才。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点和特质,学着看对方的优点,总比心高气傲,为自己树立更多敌人要来得有效。

战国时期,群雄争霸。连年不断的战争,锻炼了一批能征善战的杰出军事人才。赵国大将廉颇即是其中之一。

蔺相如两次出使,保全赵国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赵惠文王十分信任蔺相如,拜他为上卿,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对此,廉颇很不服气,说:“我作为赵国老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蔺相如只不过会耍嘴皮子,地位反而比我高。我见到蔺相如,必定羞辱他。”蔺相如不愿与其争高下,处处躲着他。但蔺相如的门人却不理解。蔺相如对门人说:“强秦之所以不敢对赵国进犯,只不过是我们二人同保赵国的缘故。如果我们二虎相争,势必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我只是把国家急难放在首位,个人恩怨放在后面而已。”

有人把这件事传给廉颇听,廉颇感到十分惭愧。他就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他见了蔺相如说:“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哪儿知道您竟这么容让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感激了,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两个人都激动得流了眼泪。打这以后,两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这个例子说明,那些原来不把你放在眼里的人,一旦得知事情的原委,就会想方设法弥补过错,把仇人变恩人,所以,与其浪费时间来弥补不好的嫌隙,还不如平时就学习谦虚待人。